兒童禮物書展
戰爭中的航空母艦II:韓戰、越戰和對抗蘇聯的個人回顧

戰爭中的航空母艦II:韓戰、越戰和對抗蘇聯的個人回顧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詹姆斯.L.霍洛韋三世(James L. Holloway III)上將以現代的視角審視冷戰中包括韓戰、越戰以及美蘇對抗中的歷史事件、歷史決策以及歷史結局。正是這些歷史鍛造了美國今日海軍的主力戰艦、大甲板艦船以及核動力航空母艦。毫無疑問,霍洛韋將軍是對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最具有發言權的人。作為韓國戰場上的飛行員、越戰中第七艦隊司令、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海軍作戰部長以及後來的各種調查團體中的總統民間特派員,霍洛韋將軍全程參與了整個冷戰事件。
 
  書中,霍洛韋將軍冷靜地觀察和思索了當時國內外的戰鬥、戰術以及戰略形勢。他以第一人稱的戰鬥行動敘述方式,表達出緊張的戰場氣氛以及千鈞一髮時刻的指揮決策。從他在白宮與總統的對話中以及在作戰室與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的會議中,我們可一覽作戰的決策過程。無論是解釋偵察行動的戰術編隊隊形,還是描述海軍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投入戰鬥的動因,他都能刻畫入微,從而勾勒出冷戰時期一系列對抗行動的珍貴的立體畫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斯.L.霍洛韋三世
 
  退役美國海軍上將詹姆斯.L.霍洛韋三世,一九四二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U. S. Naval Academy),二戰時曾在驅逐艦上服役。一九四五年成為海軍飛行員參加了韓戰,期間擔任噴射戰鬥機中隊中隊長。隨後隨海曼.里科弗(Hyman Rickover)中將學習核反應爐技術,後成為海軍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USS Enterprise)號艦長,並隨艦兩次部署到越南戰場。一九六八年返回五角大廈建立核動力航空母艦專案。四年後擔任第七艦隊司令。一九七四年被選為海軍作戰部長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
 
  一九七八年退役後,霍洛韋將軍致力於民間公共事業,從事包括指導美國總統的反恐特遣部隊以及擔任中東特使。現擔任海軍歷史研究基金會主席。他和妻子現居住在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市。
 
譯者簡介
 
吳志丹
 
  軍事愛好者,業餘時間活躍在多個軍事論壇,在知名軍事類雜誌上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兼職軍事類圖書翻譯,其譯文用詞嚴謹,行文流暢。翻譯作品有《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即將到來的中美之戰和其他戰爭》等。
 
顧康敏
 
  軍事愛好者,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專業軍事翻譯,有在海軍工作的經歷。
 
陳和彬
 
  在知名軍事類雜誌上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兼職軍事類圖書翻譯,譯文嚴謹,行文流暢。等。
 

目錄

第1章 「企業」號:越戰歸來 /1
第2章 五角大樓:航母計劃管理者 /17
第3章 敘利亞入侵約旦 /37
第4章 越南:第七艦隊司令 /51
第5章 越南:海防港之戰 /69
第6章 越南:停火和巴黎協定 /85
第7章 海軍作戰部部長 /97
第8章 海軍作戰部部長:項目管理 /131
第9章 參謀長聯席會議 /153
第10章 政壇元老 /175
第11章 未來:過去只是開始 /191
後 記 /203
縮略語 /207
 

 
  在拜讀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參議員約翰·麥凱思的回憶錄《父輩的信念》時,已深感一位富有遠見的父輩總是能正確影響子女的一生。同樣,作為父親的「依阿華」戰列艦艦長對兒子的一句「太平洋戰場是航空母艦(簡稱航母)的天下,美國海軍的未來在於海軍航空兵」,從而造就了「本尼恩」號驅逐艦上一名槍炮長未來的航母之路,乃至成為第20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他就是前海軍上將詹姆斯·霍洛韋三世。
 
  霍洛韋將軍的回憶錄《戰爭中的航空母艦(簡稱航母)》中文版的出版,生動地再現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全球反恐戰爭期間美國海軍航母作戰運用的歷程,以及鮮為人知的航母戰鬥故事。作為航母堅定的支持者,霍洛韋將軍認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開始至今,航母一直是美國海軍實現全球海上控制不可估量的主要作戰平台。
 
  冷戰結束後,由於在廣闊的海洋上失去了可以匹敵的艦隊,美國海上力量的基本目標已從「實現對海洋的控制」轉向「利用對海洋的控制」,進而轉變為「以新的海上部署模式和力量構成來維持支援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國家建設、安全援助、維和、反毒品、反恐、反暴亂以及危機反應所需的前沿存在」的瀕海作戰新思維、新框架。這得到了正在重新尋找敵人而進行戰略調整的美國海軍的高度關注,加之造船及維護費用的飆升、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興起,航母霸主地位受到了為此,霍洛韋將軍在他的《戰爭中的航空母艦》一書中客觀地評論道:「其實,航母就如同機場一樣,只有戰術飛機在戰爭中變得過時而不再使用的情況下,航母才會顯得過時。這種情況會發生嗎?……那種認為航母在未來戰爭中脆弱易損的觀點是錯誤的。航母並不比海軍其他裝備脆弱。事實上,航母是遂行所有海軍作戰行動的保證。」事實上,航母不應該僅僅被視為冷戰的象徵,而應該被視為一種「大型多用途」平台。正如霍洛韋將軍指出的,隨著美軍全球戰略的調整,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已過渡到如今的航母打擊群,已融入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倡導的「海基能力」(Seabasing)聯合集成概念之中。即,成為海上基地(Seabase)組成部分,為持續的海上力量投送、戰鬥生存提供一種全範圍作戰能力,同時還包含了最強大的單一海上打擊單元。
 
  2007年,在霍洛韋將軍英文版《戰爭中的航空母艦》出版之時,正值美軍爭論長達近20年之久的「海基能力」概念逐漸形成並完善之時。例如,2007年6月,第2版《海軍陸戰隊作戰概念》中稱,「海基能力將使我們具備從海上的國際水域發起行動的能力,從而可以確保作戰機動和進入權利」。2007年,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聯合發佈了文件《21世紀海上力量的合作戰略》。這一文件充分吸收了兩版《海軍陸戰隊作戰概念》和2006年版《海軍作戰概念》的觀點,反映了近20年來的「海基能力」概念發展過程。2009年版《海軍作戰概念》中認為,海基能力不僅僅可以用來支持多種類型軍事行動,而且可以為美國提供一種適用於新安全環境的非對稱優勢。
 
  隨著「空海一體戰」概念的興起,與之緊密相關的「海基能力」概念必將走向前台。而事實上,聯合作戰早已成為美軍的基本作戰形態,以有效應對新興大國崛起帶來的「反進入/區域拒止」挑戰,這也必然要求各軍種廣泛參與,形成聯合作戰能力。「海基能力」概念的提出,不僅直接影響到海軍、海軍陸戰隊的轉型思路、作戰概念發展、裝備項目建設,甚至直接影響美國未來幾十年的國家大戰略。對於霍洛韋將軍所鍾愛的航母而言,在褪去海上霸主光環之後,作為海上基地的組成部分正迅速融入更加廣泛的聯合作戰體系之中,並依然起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李健 
 
譯序
 
  本書作者——原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霍洛韋將軍從軍經歷異常豐富,足跡遍布水面艦艇、海軍航空兵、航母以及五角大樓海軍作戰部。作者在作為「本尼恩」號驅逐艦的槍炮長時就參加了蘇裡高海峽之戰以及薩馬島之戰等多次海戰;二戰後作為海軍航空兵駕駛過F9F「黑豹」戰鬥機,後擔任「福吉谷」號航母第52艦載戰鬥機中隊中隊長參加了朝鮮戰爭;朝鮮戰爭結束後,1958年擔任「埃塞克斯」號航母第83攻擊機中隊中隊長,駕駛A-4「天鷹」攻擊機,隨第六艦隊部署到地中海掩護陸戰隊登陸黎巴嫩並執行空中巡邏的任務;1965~1967年,擔任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航母艦長,並隨艦部署於東京灣,參加了對越戰爭,其間兩次榮獲美國「功績勳章」,所在航母榮獲「成績卓越獎」;1966年晉陞為少將;1967年調回海軍作戰部任處長,致力於推進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計劃;1970年任地中海第六艦隊航母打擊群司令,隨艦部署地中海,援救約旦免遭敘利亞的攻擊,由於其出色表現,旗艦「獨立」號榮獲美海軍「單位嘉獎」;1971年晉陞為中將,任大西洋艦隊副司令兼參謀長;1972年任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在「後衛Ⅱ號」作戰中指揮巡洋艦封鎖越南海防港,直接導致1973年的停火協議,其間第三次榮獲「海軍優異服役獎章」;1973年晉陞為海軍上將,擔任海軍作戰部副部長;1974~1978年任海軍作戰部部長,同時也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霍洛韋將軍從戎期間4次榮獲「海軍優異服役獎章」,兩次榮獲「國防部優異服役獎章」,可謂功勳卓著,其軍旅生涯極具傳奇色彩。
 
  該回憶錄以航母及其艦載機發展及其在戰爭中的運用為主線,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回顧了作者的海軍生涯。該回憶錄注重對戰爭細節進行描述,文字極具畫面感,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事件。閱讀本書能對美國海軍航母的作戰計劃、戰術運用、後勤裝備保障以及戰略走向背後的政治因素等都有一個直觀生動的瞭解。這是市面上一般介紹美國海軍航母及相關航母作戰的科普性書籍無法比擬的,因此本書不僅可作為軍事愛好者的生動讀物,也可作為軍事研究者的第一手航母研究資料。譯者通過本書的翻譯工作也受益匪淺。
 
  本書由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組織翻譯,其中第1章至第9章、第11章、第12章由吳志丹負責翻譯,第10章、第13章至第15章由陳和彬負責翻譯,第16章至23章由顧康敏負責翻譯,最後由吳志丹負責統稿,由王志波、吳志丹負責校稿。
 
  本書翻譯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包括兵種知識、地理知識以及當時政治背景知識,尤其是一些裝備名稱、戰術細節、人員崗位和作戰地名知識。譯者雖在海軍工作,然而海軍內兵種眾多,各兵種之間技術裝備迥異,譯者知識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雖查閱諸多材料,但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亦期讀者賜教。
 
譯者
2012年9月
 
中文版序
 
  2012年11月25日,如果說沒有數百萬的話,至少也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在互聯網上熱議一個轟動一時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一段有關中國海軍的J-15戰鬥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起降的清晰視頻。J-15戰鬥機是一種在俄羅斯蘇霍伊(蘇-33)基礎之上為海戰而開發的新戰機,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軍用飛機之一。J-15戰鬥機在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上重複攔阻著陸和甲板起飛,飛行動作完成得完美無瑕。一般而言,美國公眾都知道中國正在實施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但沒有廣泛地認識到中國的航空母艦與中國海軍的艦艇和飛機取得了這麼大的進展。為了在更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個海洋大國,中國軍隊做出了初步的努力。誠然,中國人承認,他們必須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夠建立一流的海基戰術空中作戰能力,但他們正在取得進步。
 
  航母作戰對於在外海發揮空中力量優勢是必不可少的,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它也很複雜。現在,我的著作《戰爭中的航空母艦》中文版出版,將為軍事愛好者和軍事迷們提供一個有關現代海上作戰的概念和先進技術的詳細而全面的分析。隨著中、美兩個大國的海軍擁有的航空母艦的數量及其作戰能力的不斷增長,對於每一個想要瞭解任何一次新進步的真實影響的美國人和中國人,這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
 
美國海軍上將 詹姆斯.L.霍洛韋三世
 
原著序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相對歷史不長的國家來說,冷戰這段時期尤其引人注目。但很少有人有資格像霍洛韋將軍一樣撰寫專著,對其品頭論足。霍洛韋將軍為讀者提供了我們的政治和軍事領導家牽制蘇聯,最終導致1991年蘇聯解體的第一手資料。從海軍少尉成長為一名將軍,霍洛韋將軍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冷戰中與蘇聯的惱人小衝突,一直處於作戰和決策的第一線。據說吉姆·霍洛韋的驅逐艦二戰中被日本人命中過,飛機在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人擊落過,旗艦也在越南戰爭中被越南民主共和國擊中過。
 
  我一直是吉姆的仰慕者,但鮮有機會與之共事,直到1985年,他當總統反恐特遣隊執行理事時才如願以償。1986年,我委任他為中東特使,解決巴林和卡塔爾的地區衝突。在鮮有人聽說基地組織前,吉姆就未雨綢繆地分析了恐怖主義的威脅,為國家安全進言獻策。
 
  由於具備戰術和戰鬥層面的直觀認識,他對於重要事件的描述總是鮮活具體。他經歷之廣,智慧之深,從海軍飛行員到艦長的視角讓讀者在海戰中「暢遊」,很少有學者和研究員能夠為讀者開啟這段神奇的閱讀之旅。霍洛韋將軍的這本書將首次為我們揭秘冷戰勝利之謎。
 
喬治.布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97492
  • 叢書系列:全球防務
  • 規格:平裝 / 217頁 / 17 x 22.5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全書系
  • 時報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