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執行者躍身為能深度思考的人
張國洋 (「大人學」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聯合創辦人)
新鮮人進入職場,通常會經歷兩個演化階段。
第一個階段,通常在剛入職場的頭幾年。那時候會很希望主管在交辦工作時,能給一個明確的範圍。比方說,希望主管明確告知成果要是什麼、何時要、什麼格式、要幾份,以便集中心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東西交出來。
如果主管要的工作有點複雜、有點非典型,可能就會開始困惑了:為何主管花很多時間跟我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我為何要花時間聽主管談對這件事的思考邏輯?一開始會疑惑,然後不耐煩,最後甚至注意力渙散,然後忍不住想問主管:「到底要我做A還是做B?你說要先理解市場狀況,是表示可以立刻開始進行,或是要等你的指示?還是要我做什麼?」
會有這種狀況,正是因為學校教育。
學校的訓練,讓很多人誤以為所有事情都有規則,畢竟考試有範圍、準備有基礎、題目也有正確答案。而這一切,無論狀況多複雜,老師都是完全理解的那個人。所以,離開學校、成為職場新鮮人後,大家對工作也有先入為主的類似期待。期待主管全知全能,先把需求想清楚,給一個範圍,員工只要快速地幫忙做好就可以了。
但是,抱持這種態度的人,很快就會在職場碰壁。這樣的人具備的只有「執行力」,等到哪一天,理解到社會重視的其實不是聽命行事的人,而是能看懂困境、問對問題、擬定策略、提出創意、帶領團隊的人時,職涯發展才會進入下一個起飛點。
事實上,只要升遷為小主管,工作的執行層面就會愈來愈少,思考與界定問題的能力需求則會愈來愈多,有愈來愈多工作,是含糊、沒有範圍、誰都沒辦法有明確答案的。這時,「思考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談的剛好是如何建構思考力的方法,從「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逐步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過去很少從頭到尾思考一個毫無範圍的問題,從來沒有嘗試找出解決方案,本書將提供可依循的步驟,讓你從執行者慢慢變成思考者,甚至成為一個有思考深度的大人!
資優生未必是職場人才
老查(老查商業好書簡報主理人)
我在擔任部門主管時,與部門同事進行一對一會議,當我問到「最近手上的專案有碰到什麼問題嗎?」時,通常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沒有,還好」,當我聽到這樣的回答時,會特別就同事在進行中的專案與工作的進度再多問兩句,確定一切都進展順利。
但有些同事則會告訴我正遇到某些狀況,以及他接下來計畫如何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時候我就只會說「先照你的想法去做,假如有需要協助或討論的時候,記得要提出來。」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同事說『沒有問題,還好』時,反而要多關心他的進展,但主動提到有些狀況的,卻讓他先繼續,而不是立即指導他或教他怎麼做呢?」
原因是,除非是行之有年的例行公事,否則過程中應該會有些不同的情況或問題發生。假如回答「沒事、還好」的,我不免會擔心是否他在處理的過程裡輕忽了要認真去思考專案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會特別關心一下。但是已經有察覺到有些問題需要解決的,正是可以讓他思考與創新的機會,就應該讓同事多嘗試,需要時再協助就好
讀了《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一書,發現我的經驗與作者上田正仁教授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在書中提到「質疑他人未質疑的問題」,是鍛鍊思考力的起點。原因在於,學校教育中的「考試」,無形中養成大多數人「題目是有人設定的」、「問題一定有答案」、「標準答案只有一個」的既定認知。但真實世界裡,問題未必顯而易見、此題無解或解答需要苦苦尋覓的情況很常見,甚至答案也未必只有一個。所以在學校裡的資優生,未必就會是職場中的人才,必須要先提升「思考力」。
而除了透過觀察現象,界定出問題與定義問題本質之外,因為答案通常不只一個,因此上田正仁教授也特別強調「必須運用創造力,也就是以個人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過程中的嘗試甚至繞遠路,都是「創造」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的經歷,反而如果輕易有「這個我早就知道了」「都已經瞭解了」的心態,就會陷入僵化、並非最佳方案的窘境。甚至如果想都不想就希望有人直接給答案,或是希望藉由搜尋找到答案,就更不應該了。
雖然《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是上田正仁教授在東京大學的課程內容整理,但我認為書中的方法同樣適合在職場已經有些歷練的工作者閱讀,因為隨著科技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產業每隔三~五年就必須面臨新的衝擊,甚至來搶奪市場的,根本就不是原有的競爭者(例如智慧型手機逐步侵蝕了數位相機的市場)。能夠掌握「思考力」「創造力」與堅持解決問題的決心,是職場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現實社會需要的,從不是會考試的人才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二○○四年,在美國許多路邊的大型看板上,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個廣告:{First 10-digit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 }.com。大多數的一般人,都對這個廣告視而不見。唯有少數眼尖的人,才會注意到這個廣告,並且憑著好奇心和毅力去解開其中的謎題。這個謎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揭曉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廣告對於背誦填鴨式教育的一些省思。
在台灣,每年都培養出許多「頂尖」的高中學生,這些學生,從小就縱橫考場、敗敵無數,個個都是萬中選一的考試高手,可是這些高中生在進入大學與職場之後,往往會發現,現實社會的運作方式似乎和自己過往的訓練南轅北轍。
學生們自幼就開始大量訓練的考試能力,其實是一種經由死背來快速掌握知識以及解題的「執行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在面對有單一制式解答的問題時,快速找到答案。
然而,學生在進入大學和現實社會之後,他們所面對到的問題,以及所需要的能力,往往都不是這種死背解題的「執行力」所能應付的,因為這些問題都沒有單一解答,也不能靠背誦和記憶來解決。
比方說,在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專題研究時,如果想要知道如何找出清除海上油污的嶄新方法,請問背誦能力能告訴你答案嗎?又例如,在進入社會之後,如果公司老闆要你找出潛在的新客戶,請問考試訓練出來的解題能力,能夠解得出這種沒有單一制式解答的問題嗎?
我們的教育鮮少告訴學生,在進入大學和研究所從事研究、或是進入職場解決問題時,真正需要的其實是「思考力」!那什麼是「思考力」呢?東京大學物理學教授上田正仁在這本書中,把思考力定義細分成以下三種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發現問題的能力,是以一種懷疑批判的態度,去質疑他人所不曾質疑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將問題進行整理解析,提出假設然後進行驗證的能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則是一種不棄不餒,至死方休的思考態度。
原來,二○○四年在美國路邊大型看板上的廣告,就是在尋找那些少數擁有「思考力」的人!真正擁有思考力的人,可以透過其「發現問題的能力」,看到這個廣告的怪異之處,然後再透過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步步經由設計程式來找出答案。最後再靠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才能解開其中一道又一道的關卡與障礙。
在解開了所有謎題之後,他們直接收到了Google的面試通知。原來這個廣告是網路科技龍頭Google刻意放出的「釣魚」資訊。在面對一個完全沒頭沒腦、沒有外部誘因的資訊時(廣告上並沒有標明那是Google的徵才廣告),如果有人能夠主動發現問題,並且堅毅不饒地解決問題,那他們一定擁有過人的思考力,在面對未來未知的難題時,也一定有能力面對,而這也就是Google想要的最佳人才。
更重要的是,這種連求才若渴的Google都想要的「思考力」,並非是天生固定的能力,而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培養的!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東京大學物理學教授上田正仁的這本《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一起提升思考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