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說故事的人
清元是一個說故事的人,用文字及攝影說故事。
他永遠相機不離身,斜揹著一個半開的包包,相機就擺在包包裡一秒內可立刻取出的範圍,走在路上、在地鐵捷運上、在風景區在餐廳、在任何地方,隨時準備好舉起相機。鏡頭是他雙眼的延伸、思緒的定格,說他抓得到被攝者的靈魂,或許言重了,但那人當下的心境與喜怒哀樂在他的鏡頭下,幾乎一覽無遺。特別是笑容,看他拍的作品,照片主角彷彿就在面前,對你敞開心房。
居酒屋大概是最能捕捉到人們毫無防備的神情的地方,帶著一整天累積的疲憊與等待發洩的心情來到居酒屋,或許單獨一人,或許三兩朋友,不論身上承載了多少情緒,幾杯下肚,平時再嚴肅內斂的人,表情都會不自覺柔和起來。
或許,這是這本書的起點也說不定吧。走進一家店,點兩道小菜、一壺酒,邊喝邊望向四周的人們。白天裡,每個人都有各自必須面對的生命課題,他們可能是大公司的高層、小職員、建築工、黑道混混,也可能是流浪海外的遊子,但來到居酒屋裡,不論你的來頭與出身,人人都是平等的,在那壺酒面前,大家終究會露出真實的表情。
而清元拍下了那些表情,我以為這是這本書非常珍貴之處。
說故事有很多方式,文字是一種,攝影也是,同時精於這兩者的人,或許不是那麼常見,但在這本書裡,我們有幸能同時看到文字與攝影的兩種脈絡,分別以各自不同的特性,訴說居酒屋的故事。
我想建議各位,不要只把書裡的照片當成文字的搭配。它當然是配圖沒錯,畢竟讀著某家店的介紹文字,再看一眼隔壁的照片,藉以了解店裡賣些什麼食物、氣氛如何,是一本介紹居酒屋的書該有的基本。但當你跳開以文字為主體的想法、翻過書頁,只專注於照片時,你會看到另一個故事脈絡。
你會看到老鋪居酒屋特有的色澤,為這本書鋪上溫暖的基底;會看到一些彷彿連續的照片,感 受到時光的流動;以及更重要的,許多照片裡都有人,店主、酒客、男男女女各色各樣的人們與他們的神情。細讀下去,你一定能從這些神情上想像他們的一天、想像場景裡的對話、想像他們的心事。有時我們會說「人生百態」,在現在的年代聽起來像極了老生常談,但在居酒屋裡,真的是這麼一回事,而這些,是不需要文字就得以訴說的故事。
二〇一九年深秋,我與清元在東京碰面,相約百年老鋪「鍵屋」,同行還有幾位熟朋友。那天他風塵僕僕從北海道趕回東京與我們會合,現在回想,我們也參與了這本書的一部分呢。
這本書介紹的居酒屋貫串日本南北,他造訪了超過百餘家居酒屋,雖然最後無法每一間都收入 ,但得以在寶貴的頁面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值得一訪的好地方。
讀了這本書,你或許不一定能決定當國境再開時,要去哪間店打擾(畢竟每家都吸引人,難以決擇),但至少會對居酒屋這個特別的存在,抱持著一絲敬意。下次造訪時,不再堅持要在一家店裡吃到飽,不再只點一杯酒坐到底,而是試著與店家閒聊幾句(如果會日文的話啦),或與鄰座大叔眼神交會,放下旅人的心情,安心享受居酒屋的氛圍。我想,這是本書一定能帶給讀者的收穫。
下回造訪日本時,不如就選定一家,大膽地掀開門口的暖簾吧。
比才(《家酒場》作者、比家的日式餐桌主理人)
作者序
「LOVE はじめました〜(LOVE 要開始了喔)」
〇五年,飄著細雪的聖誕節前夕, 櫻井和壽的一句妖豔歌詩,打破了福岡 Yahoo!巨蛋裡四萬五千多人的屏息,尖叫聲浪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面對這第一次出國就遇上的魔幻瞬間,我淚水潰堤,甚至連隱形眼鏡都被沖走。很難想像三十個小時前,我還坐在醫學院的三〇一大教室裡上課,也當然更沒有想像到,一段悠長,且規模壯大的日本旅程,正悄悄地開始。
畢業後等待入伍時,坐在長春戲院的B3影廳裡,因為一部電影的片尾曲歌詞「若是讓慵懶的幸福持續鬆弛下去,那麼惡的種子,終會(像馬鈴薯一樣)發芽」,毅然決然地駛離原先規劃好的人生道路,開進「右線 往日本」的交流道。這一去,就是七個多年頭,路況雖然不算全程平順,但透過車窗看見的種種風景,還算是讓人甘願背負家庭戰爭的苦痛,各式大小犧牲,以及夜深人靜時思鄉的情緒。
福岡是啟蒙、於大阪求學,而在到了東京就業之後,開始利用閒暇寫字,一邊努力保持旅人的新鮮視點,一邊也鼓起勇氣,拉開暖簾,踏入以往散發神聖氣息的酒場,幾年下來,探訪了上百間老舖居酒屋,以及未來完全有潛力成為老舖的中生代店家。並沒有發揚飲酒文化的遠大目標,只是以寫作的角度來說,很難找到比居酒屋,更適合拿來當描寫日本生活、文化的切入點,兩三杯酒精下肚,你會看見電車中未曾見過的笑容,你會聽見旅遊指南上沒有寫的心路歷程,你甚至也會擦去,臉頰上不同溫度的淚水。
此時此刻,坐在陪伴爸媽跟團遊覽,前往恆春的車上,在鄉親熱烈的卡拉OK歌聲中,邊用手機紀錄下對過去幾年的回顧。去年同一時期,站在北海道稚內的宗谷岬,緊押帽緣,看著冷冽的鄂霍次克海,覺得這真的就是天涯海角了呢,結果現在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整個日本列島,都變得跟天涯海角一樣遙遠。
在您翻閱此書時,有些店家已經不堪疫情衝擊,選擇拉下鐵門,但我仍選擇保留,因為這不是一本需要每年都更新資訊的旅遊指南,因為這是對二〇二〇現況的一個真實描寫,這些久年老店,即使挺過了關東大地震、二戰、火災、泡沫崩壞、後繼無人等等嚴峻挑戰,卻在看不見形體的敵人面前,敗下陣來,黯然熄燈。無法募資幫他們,希望至少能讓更多人知道,他們曾經帶來的美好。
總批評人家頒獎典禮致謝詞又臭又長,等到自己要寫,才發現要感謝的人有夠多。挑重點講。
「啊你兒子什麼時候要回來開診所?」一邊學習接受我的任性、一邊微笑應付鄉親的疑問,感謝爸媽,真的辛苦了。
小時候,爺爺半強迫我們陪他看NHK的大相撲,倒也成為我對日本感興趣的起源;而他過世後留下來的Canon底片相機,則是我開始鑽研攝影的動力,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
後來在東京巨蛋的餐廳工作,累到覺得快要撐不下去時,一對從台灣來玩、素昧平生的年輕夫婦,在我的圍裙口袋裡,塞了鈔票,要我繼續加油。對我而言,是太過重要的一期一會,希望你們會看到這本書。
最後,沒有 S. 這一路上無悔的支持、陪伴,就不會有這本書。這本書(與版稅),獻給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