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膛手傑克是第一個兇手,
而你,會不會是第二個……
一部論點深刻,卻又令人心碎的顛峰之作
維多利亞時代輝煌的背後,駭人聽聞的殘酷現實
一百三十年的冤屈,如今終將真.相.大.白
世界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魔──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於一八八八年七月七日到十一月九日期間,在英國倫敦東區白教堂以極盡兇殘之手法連續殺害五名女子。犯案之後他會將受害人內臟挖出、喉嚨割斷,再將其面部搗爛至無法辨識。
這個真實故事的背景維多利亞時代,由於英國工業革命,向來被認為是盛世,與愛德華時代被並列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多數人樂意回憶此段過去,他們臉上會帶著懷念的微笑,然而在浮光躍金的豪奢派對圓舞曲背後,卻有著一群無家可歸的窮苦人餐風露宿,寧願睡在街上也不願住進骯髒的救濟院。
這裡是倫敦最汙穢街道、罪惡又墮落的人沉溺的汙水池。
犯案期間,兇手數度寄信到相關單位挑釁,卻始終未遭繩之以法。開膛手傑克的被害人與其生平都被糾纏進了假設、流言,與毫無根據的臆測構成的網子裡。為了刺激銷量,假新聞漫天飛舞,這些觀點在一百三十多年前開始流傳,神奇的是,直至今日這些說法從未遭人質疑或挑戰。
許多名人雅士抱持著這些受害女子原來就是「弄髒街道的汙染源」,或者更聲稱「這位不知名的外科天才,清理了東區墮落居民的問題」。「堂而皇之」的言論,猶如亡靈,迴盪在每個人心裡。如此歌德式的童話,充滿了懸疑與驚悚,甚至包含了性刺激的元素。幾個世紀來,這名惡魔成為主角,透過電視、電影、搖滾樂、玩具等物品,不斷地出現在流行文化之中。
為了好好「欣賞」這場邪惡奇蹟,人們象徵性地跨越被謀殺的屍體,在經過時停下腳步,踹了那些屍體一腳。眾人對開膛手的描述越是鉅細靡遺,那些受害者的形象就越是孤立無依。
百年以來,世人總把她們視為活該受害與罪有應得,甚至對於一團血肉模糊的殘破身軀津津樂道,她們是女兒、姊妹、妻子、母親、戀人。她們曾痛哭流涕,也曾笑臉盈盈。作者哈莉·盧賓霍德還原了真相,讓世界清楚聽見她們的故事,把她們被搶取豪奪的事物物歸原主──尊嚴。
得獎紀錄
二〇二〇年英國沃爾夫森歷史獎、
二〇一九年Goodreads讀者票選最佳歷史書獎、
二〇一九年巴美列·捷福獎非小說類寫作獎
海藝文學藝術節二〇一九年年度之書、
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非小說類金匕首獎決選入圍
歷史作家協會非小說類王冠獎決選入圍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第一名
《紐約時報》、《英國衛報》、《每日郵報》、《GQ》、《華盛頓郵報》、《歐普拉雜誌》雜誌年度獨立暑期讀物/歷史書籍
名人推薦
作家 李屏瑤、編劇/小説家 哲儀、白目樂隊/搖滾惡女 高小糕、MPlus云閱讀主編 張茵惠
好評推薦
「探查歷史的重要經典,令人感憤,此書終結了餵養開膛手神話的厭女主義。強而有力且令人慚愧。」──《衛報》
「這些女人不只是在東倫敦街上被摘除了內臟的屍體,她們值得更多人去瞭解。此書令人無法忘懷,矯正了不平衡的觀點。」──《週日泰晤士報》
「本作將讀者丟進了十九世紀末那一個幽閉且令人不適的倫敦。」──《新政治家》
「本書對真實犯罪類型書籍提起激烈控訴,譴責眾多書籍把焦點放在謀殺犯的思想上,對死者的同情心淺薄且短暫。」──《華盛頓郵報》
「《傑克刀下的五人》無愧眾人盛讚。是引人入勝的佳作。」──《紐約時報》
「人民歷史著作中的翹楚……是一部傑作。」──《旁觀者》
「盧賓霍德讓這些女人的名字流傳不朽,這是謀殺她們的犯人不配得到的。」──《每日郵報》
「本作將讀者丟進了十九世紀末那一個幽閉且令人不適的倫敦。」──《新政治家》
「急迫且熱忱地對當代發聲。」──史迪格‧阿貝爾(Stig Abell ),貝利吉福德獎非虛構寫作獎評審主席
「深入調查。」──《紐約客》
「是時候該停止關注兇手,開始銘記被害人了。」──《造型師雜誌》
「挑戰世人對五位公認被害人抱持的普遍觀點。」──《歷史揭密雜誌》
「令人著迷且富有重大意義。此書在社會不再關心最脆弱的居民時,適時提醒了我們過去曾發生的事。」──《蘇格蘭先鋒報》
「這些不幸的女人終於重獲尊嚴。」──丹姆‧蘇‧布萊克教授(Dame Sue Black)
「驚才絕豔之作。正是這一類的作品使歷史栩栩如生。」──伊莫金‧赫馬司‧戈瓦爾(Imogen Hermes Gowar)
「本書猛烈抨擊我們面對謀殺案時應有的道德素養。精彩迷人、深思熟慮且善盡職責的政治寫作之作。」──布莉琪‧柯林斯(Bridget Col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