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在繪本、圖文小說日益進逼的時刻,回頭倡導純文字少年小說的閱讀,似乎有點趕不上時代潮流,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總是要有人來做。
2018年11月11日早上在兒童文學學會主辦的「基督教與兒童文學」研討會會上發表專題演講後,帶著七八位熱心推廣文字閱讀的學生去參加葛琦霞老師負責的「少年小說討論會」。在場二十多人我只認識趙永芬老師,其餘的都是陌生面孔。
這場討論會採取一問一答,我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前後約一個半小時。所有相關內容都刊登在這本書內。兩年後,葛老師把她們的研讀內容整理成書,對於推廣少年小說閱讀的人來說,當然是功德一件。
參與討論會的成員都是具有相當閱讀純文字書的經驗,閱讀內容層次不低。細讀她們的讀書心得,發現每個人都是依據她們多年來的閱讀經驗,來評析每本書作品。彼此閱讀心得撞擊後產生的感受必定不同,各有各的八分之一。把不同的八分之一整合後,等於把整本書的精華盡可能𣾀集在一起。然而這些經驗並不完全適用於孩子身上,因為年齡和社會歷練的差異,二者接受同一本書的角度截然不同,絕對不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完全灌輸給學子。因此,在帶領孩子閱讀同一本作品,或者我們必須放低身段,以他們的實際觀察和感受角度出發,才不致於有揠苗助長之嫌。
深信這樣有深度的討論會會繼續辦下去,繼續在家中、在學挍發揮帶動純文字閱讀。然後我們也必須思考另一個嚴肅的問題:只有中篇小說適合用來推廣文字閱讀嗎?其實這僅僅是一種選擇,並非唯一的答案。如果有心推廣,短篇小說也是另一利器,因為它不僅適合朗讀,而且閱讀成就感也較高。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專文推薦
琦霞的新書「打開閱讀眼:少年小說閱讀與討論」,令人眼睛一亮。
亮點一,這本書以「少年小說」為主,擴展了閱讀領域的文本類型,讓「書本字數」不再糾結,轉為歡喜相處!琦霞從教科書課文、圖畫書,巧手一推,進到多樣情節起伏、敘事觀點變化的小說內容,讀著這本書,你會發現,令人驚奇的情節、揪心的困局、不同的敘事觀點、巧妙的開頭,是小讀者閱讀成長的必備養分,連成人老師也讀得喜孜孜!
亮點二,當小讀者拿起一本少年小說,沉浸其中,心思和書中的人物遭遇、行動、結局交織在一起時,讀者需要時間進行安靜或激烈的內心對話,如果有機會說出來讓自己聽到,讓他人聽到,有時自己都會嚇一跳,發現自己透過閱讀書籍成為一個新的人了!因此在小說的長文閱讀上,我非常支持錢伯斯的四個基本問題,很高興琦霞和我有共識。是的,「分享閱讀」才是少年小說閱讀和討論的關鍵概念。有時,局外人「碎碎地提問」是轟隆作響的割草機,剷平了雜草,也趕跑了愛聞花香的蝴蝶,和棲息樹枝歌唱的小鳥,中斷了讀者的思考和閱讀的趣味。在這本書中關於「分享閱讀」,琦霞很有想像力地說,這是「挖寶」,而且在書中有幾本小說的討論過程,她還加入戲劇元素,著實讓挖寶很有氣氛、畫面十足。
亮點三,我也要打亮書中所提的「討論前的準備」。開頭、敘事觀點、文句、張力和主題,這五項是有心推動各項文本閱讀的老師們要做好的基本功。踏實地做好這些準備,敢用、善用、恰如其分的運用這些語彙,是閱讀老師們「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基礎,這樣才有底子和小讀者一起領略這些要素的共同運作結果,進而成為具有鑑賞力的大、小讀者。琦霞在這書中做了很好的示範,她沒有讓我們戴著模糊、不對焦的眼鏡,霧裏看花。
還有很多亮點,大家一起翻開書,一起發現吧!
梁雲霞/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