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序
《幼兒成長檔案》可包括「幼兒發展評量」和「幼兒學習評量」,所以在第七版增加了第八章:《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讓第二章至第六章聚焦在幼兒發展評量,第一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則聚焦在幼兒學習評量,並將部分量表介紹移至心理出版社的網站。因此,本書是同時可評量幼兒發展與幼兒學習的重要參考書籍。
《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
一本有計畫和有系統的《幼兒成長檔案》,是能夠深入敘說孩子在幼兒園的生命故事,但如何讓家長永久保存幼兒的檔案,甚至能透過網路與更多親人分享,是本書第八章的發想。在新增的章節中,特別介紹三位幼兒的電子化成長檔案,內容專業,並嘗試以不同排版呈現,深具美感。這三本檔案各具特色,例如:在芝瑜的成長檔案中,教師非常強調孩子的自主性,有能力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並敘說理由;至於在昕芮的成長檔案中,教師能依課綱常出現的概念,呈現孩子的形成性評量。因本書篇幅有限,其他幼兒的《幼兒成長檔案》則放在心理出版社的網站,亦附上QR Code,讀者可以上網看到整本的《幼兒成長檔案》。
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獎助和現場老師、學生的共同合作
《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構思與產出,要感謝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的獎助,以及現場老師和學生的協助。〈深化幼教系學生在幼兒學習評量能力之教學實踐〉是本計畫的主題,目的是希望能透過「幼兒學習評量」的課程,加強學生進入職場之前的評量知能。因此,課程中邀請了曾慧蓮、周慧茹、卓文婷、陳勻宜、王薇涵、余淑媛、方芯琦、朱芳儀、余蕙君、黃莛軒、殷瑋慈、林祐伶、黃家絃、張依婷等多位老師,與我一起指導學生,共同討論電子化的《幼兒成長檔案》,並有初步的雛型。至於本書介紹的六本《幼兒成長檔案》,則要特別感謝卓文婷、曾雅如、周慧茹、戴廣平、王薇涵、趙娸珮、陳勻宜、余淑媛、方芯琦等九位老師。最後,感謝助理蘇柔安和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的幫忙,才能順利完成第七版的修訂。
《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經驗交流
《幼兒成長檔案》的電子化,無論是內容或者是版面設計,都只是雛型。為了讓家長能永久珍藏孩子的成長足跡,教師也能更有系統處理幼兒的發展與學習資料,希望未來有機會與大家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
王珮玲
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