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與兒童、青少年、成人亞斯溝通的心理書

  • 定價:390
  • 優惠價:79308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對亞斯伯格症的印象是什麼?白目、社交障礙、固執……
或許,我們根本沒有真正了解他們。
作者以豐富的敏銳觀察、諮商實務與系統整理,
寫出亞斯人使用「見理系統」的心理歷程,
讓家人跳脫兒童亞斯使壞、耍懶、無情、無情的刻板印象,
也幫助成人亞斯找到生存定位,
不再迷惑、孤單。

  本書也提供社會人(社交系統)與亞斯人溝通的實用指南,是所有人都要修習的亞斯學分。

  你對亞斯伯格症的印象是什麼?白目、社交障礙、固執……行為是每個人心理歷程最後輸出的呈現和結果,當「白目、社交障礙、固執」出現時,我們可否想過亞斯人背後的心理狀態與思考系統,是什麼讓他們無視他人,做出很容易被嫌棄的行為?我們甚至從來不曾想過,是不是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隱形阻礙,讓亞斯人與我們如此格格不入?

  本書作者林仁廷從事諮商心理師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亞斯輔導經驗,他說:「亞斯伯格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特質,會引導思考、情緒與行為表現傾向某個方向。」在書中他以「一頂脫不下來的帽子」形容亞斯特質,說這頂帽子「會遮陽」也會「阻擋視線」,對個人有所影響,但絕對不是病,只是一個人的部分而已。

  至於造成這頂「脫不下來的帽子」的主因,是亞斯人處理訊息的神經系統與大腦間的連結錯置,以致無法有效解析情緒訊息。

  亞斯特質既然不是一種疾病,當然不用像疾病一樣「用藥」醫治,不過神經受阻的情形一生都會存在。為方便讀者了解,林仁廷在書中將亞斯特質引導所發展的處世邏輯統稱為「見理系統」,他說:「亞斯人擅長處理可見的、物理間的關係,『見』是可見之物,『理』是道理與邏輯。這一點正好跟一般社會人擅長人際交流,運用大量情緒訊息的處世規則大相逕庭。」在書中,他將社會人的處世邏輯稱為「社交系統」,透過有系統的對照,讀者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兩套系統是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並發現其中並無對錯和好壞,只是各有作用、各擅勝場,如此便可有效打破「亞斯伯格=白目怪異」的刻板印象,撕掉這一紙負面標籤。

  林仁廷指出,亞斯特質讓「情緒腦」無法有效運作,情緒像無法整理的毛線團,散亂且干擾,他稱之「情盲假說」,意指情緒有需求,但無法從內在覺察與剖析自己怎麼了,於是亞斯人多依靠「認知腦」,從自己做了什麼的外在觀察與細節歸納作認識。對於亞斯人來說,在生理上的感官訊息要轉成感受,必須一次一件刻意學習。社會人卻可以同時運作情緒腦和認知腦,且以情緒腦優先判斷。正因為二者如此不同,才造成亞斯人在社交性社會的溝通障礙與固著行為。

  本書從亞斯人的心理世界開始分析,從各個不同階段——兒童期、少年期一路介紹到大學、出社會及就業,每個階段會面臨的不同問題。作者透過志明與春嬌的生命史,闡述亞斯人在成長中會遇到什麼問題,如何受到「心理發展」、「性別特質」和「亞斯特質」的影響,又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本書是心理學觀點的「亞斯學」。讓讀者明白亞斯不是病,他還是他,有其性格與脾氣,特質只是個人的其中一部分。同時也讓亞斯人知道他該知道的心理知識、神經系統限制、學習與溝通慣性、關係建立與責任,坦然對自己的人生,負完全的責任。

  社會人則可以透過這本書更了解亞斯,嘗試從亞斯人的觀點,重新審視彼此關係,如此才會有新角度切入調整相處。唯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幫助我們彼此尊重、互相合作、適切表達關心,作者說:「這是所有人都要學的功課。」

本書特色

  ◆精準點出差異,更理解亞斯人行為與心理

  不只談亞斯人行為現象,還以心理學探索亞斯人的心理歷程,同時將亞斯特質的知識系統化,「情盲」概念為關鍵核心,串連亞斯特質所影響的各個層面,包括如何接受訊息、思考路徑到心理歷程,藉以對照出社會上存在兩套系統:社交系統和見理系統,是神經迴路解讀迥異所造成的溝通誤解。

  ◆舉例生動,教授應對方法實用可行
  亞斯特質只是性格的一部分,亞斯人同時受心理發展、成長經歷、教養環境及本身性格交錯影響而有形形色色的獨特性。其中性別特質(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對未成年期的亞斯人影響甚鉅,男女亞斯也大不相同,本書透過假想案例志明與春嬌的成長故事,讓大家知道亞斯人在人生之路(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會遇到什麼問題,又能用什麼輔助方案解決。

  ◆幫助正確認識,消弭代溝
  本書雖以亞斯人的心理歷程為主,書寫時卻提供兩種視角:「社會人的社交系統」與「亞斯人的見理系統」,分別呈現對同一個議題的不同觀點與反應,在兩造對比下,一方面能理解亞斯人在想什麼,一方面也省思我們生活中覺得理所當然之事,否則以亞斯角度來看,「白目、社交障礙、固執……」講也講不聽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

  ◆提綱挈領,重點提示
  每一個重要章節之後,都列有重點摘要,附錄中並備有短語錄,讓人十分鐘複習亞斯人的心理歷程。書後附有「一頁兒童亞斯」及「一頁成人亞斯」簡圖介紹,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內容概要。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花媽卓惠珠──亞斯教母/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及部落格版主
  陳豐偉──精神科醫師/作家
  蔡傑爸──作家/親職講座、特教研習講師
  顏瑞隆──臺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仙女老師 余懷瑾──全國SUPER教師
  沈雅琪(神老師)──資深教師
  蕭上晏──亞斯倡議者

  (順序按首字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仁廷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現任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二十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七十多歲都有。

  同時也是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痞客邦「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部落格:sn094545.pixnet.net/blog
 

目錄

推薦序1幫助更懂亞斯的一本好書──花媽卓惠珠
推薦序2擴大亞斯邊界,協助亞斯青年人尋找人生定位──陳豐偉
推薦序3正向看待與正確理解亞斯伯格──蔡傑爸
推薦序4接納差異、擁抱模糊,營造與自閉症者共存的社會──顏瑞隆

作者序:不懂社交共識的亞斯人


第一部  認識亞斯人的心理世界
第一章 「亞斯伯格」是什麼?
第二章 認識亞斯的見理系統(一)
——有情緒但難以使用,認知系統強勢主導
第三章  認識亞斯的見理系統(二)
——以「具體實例」與「建構法」認識抽象情感
第四章 亞斯人社交溝通困難與固著行為的心理歷程
第五章 是如何溝通的問題,不是誰有障礙的問題
【亞斯人的心理世界】重點提示

第二部  兒童期亞斯的心理與成長
第六章  學齡前亞斯
A欠缺「感覺統合」的志明
B「自學」的春嬌
第七章  國小期亞斯
A志明的「自我中心觀點」
B「情緒壓抑」的春嬌
【兒童期亞斯】重點提示
【教養大補貼A】如何規劃獎勵制度

第三部  青少年期亞斯的心理與成長
第八章  國中期亞斯
A志明的「叛逆期」?
B「人際迷惑」的春嬌
第九章  高中期亞斯
A志明的「專注能力」
B春嬌的「愛與性」
【青少年期亞斯】重點提示
【教養大補貼B】如何耐心重燃孩子的動力

第四部  成人期亞斯的社會適應與生活建構
第十章    大學期亞斯
A志明的「社會角色」:傳統務實
B春嬌的「自我認同」
第十一章  社會期亞斯
A志明的「社會角色」:成家立業
B春嬌的「人生議題」
【成人期亞斯】重點提示
【成人亞斯大補帖】三種適應社會的表現型態

結語:歡迎來到小王子的亞斯星球
附錄1:「一頁兒童亞斯」簡圖介紹
附錄2:「一頁成人亞斯」簡圖介紹
附錄3:十分鐘複習「亞斯人的心理歷程」
 

推薦序

幫助更懂亞斯的一本好書
花媽卓惠珠──亞斯教母/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及部落格版主


  坦白說,當出版社說要我替《當亞斯人來到地球》寫推薦序的時候,我並沒有期待看到什麼曠世巨作。畢竟在過去十幾、二十年間,我個人都在理解亞斯思維,尋找應對社交溝通能力缺損,以及單一局限固執行為的答案。沒有想到這本書居然把我過去學到及看到的零碎思維,用石破天驚的「見理系統」說得如此清楚明白。感謝作者把我腦海中大量的零碎理解,徹底結構化了!

  一開始當我讀到「社會化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標,既然神經系統難以做到社會化,就盡量把目標放在可以發揮的專長之上」時,便忍不住點頭如搗蒜,心有戚戚焉。因為當我對亞斯的了解愈多,愈發現有社交溝通缺損的他們,與其教他們社交,不如教他們如何適度溝通,讓別人明白他們的意思。

  常有亞斯青年問我:「為什麼要我們社會化,難道不能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嗎?」我的回答一貫都是:「人際互動不是絕對必須,這是亞斯的障礙,應對障礙不是克服,而是與之共處。」然後盡量把時間發揮在公民素養,比方做到不傷人、不傷己,並將優勢能力好好發揮。
 
  再者,作者在書中寫到:「對於亞斯人來說,在生理上的感官訊息要轉成感受,必須一次一件刻意學習,若是大量且混雜的資訊通通湧進來,會讓亞斯人感到不適,甚至痛苦。比感官訊息更複雜的社會化、人際交流場域,則是多量訊息和多變情緒所共組的多重意義,對亞斯人來說根本眼花繚亂,難以區辨與處理。」這正是多年來我與亞斯人接觸的經驗,但我無法整理得如此有條理。
 
  舉例來說,作者寫到一位小學高年級亞斯和家人溝通不良,在學校遇到一位對他表達關心的實習老師,某晚孩子與家人嚴重衝突,夜裡就偷偷搭車北上找老師尋找慰藉,類似事件也曾真實上演在我的生活中。

  多年前有個二十來歲被診斷為亞斯的女孩,因為跟家長衝突,在沒有通知我的狀況下,偷偷從日本搭機來找花媽。她不知道我在板橋經營的租書店,已經停止營業,根本沒有找到我,失魂落魄被人送到警局。接下來的一次,是兩年前某位住在高雄的女孩,生活上遇到挫折,因為知道我經常在亞東醫院復健,執意要到醫院找花媽。雖然最後我沒有見到這兩位女孩,並在督導建議下,讓她們的家人及輔導諮商人員接手協助。當我捧讀這本書,不禁想起過往經驗,原來女亞斯真的很容易不加思索就義無反顧去找她認為懂她的人。

  從某個面向來看,亞斯偏執固著、沒有社會化知能、處在自我中⋯⋯然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裡,最後,他們不再尋求旁人幫忙,更強迫依靠自己。作者在這本書裡把亞斯男孩跟女孩分開書寫,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這本書把男女亞斯的思維與導致的困難分列描述,是目前市面上少見的資料,非常值得想對亞斯有所了解的人們閱讀。花媽強力推薦喔!

推薦序

擴大亞斯邊界,協助亞斯青年人尋找人生定位
陳豐偉──精神科醫師/作家


  在寫完《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不久後,我買了《內向心理學》。然後我驚訝地發現,書裡提到內向者的特質與自我評估問卷,跟我寫在書裡的內容竟然那麼相似。我在沒有接觸過「內向學」的狀況下,發展出來的「成年亞斯人」論述,和這本二十五年前的經典有許多重疊。

  之後我找到一本國外論文,提到數十年前,也曾有人倡議在DSM診斷準則裡放進「內向人格疾患」。作者認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內向性格,可以放在一個很大的光譜來看待。我們可以「銀河」取代「兩尖極端」的傳統光譜想像:經歷漫長的演化後,現代人類裡占盡優勢的「外向特質」是主流,是銀河的主體;銀河的外圍,是「典型人」之外的各種大腦特質。

  有些人會糾結在誰誰誰是否符合亞斯伯格症的診斷,不過「診斷」其實是一種公權力的介入,是為了教育、醫療與社福資源的分配。歐美國家「自閉症光譜疾患」的診斷愈來愈寬鬆,這是政府、醫療、服務使用者社群的各種政治力運作的結果。在嚴格的診斷標準之外,還是有許多需要協助的人。

  在這本書裡,作者告訴我們,亞斯人成年後,有許多會漸漸社會化,模仿、學習同儕的應對進退,適時地照劇本演出或不要多言,外人很難區分誰是亞斯人。有良好社會立足點的亞斯人,可以在工作、感情、朋友圈都過著精采生活。

  關鍵在於青少年階段。

  我在門診看到因為內向或亞斯特質,後來衍生長期憂鬱、焦慮疾患的病人,都是在國中、高中階段並沒有做好準備,在班上成為邊緣人是常有的事,多數缺乏感情經驗,找不到足以定位人生的興趣。如果大學時沒有培訓專業技能,出社會後,遇到無法應付的職場霸凌、衝突,在不斷換工作中,人生路就會愈來愈狹隘。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對青春期亞斯的心思與遇到的困境,有相當細膩的描寫。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如果懷疑家中小孩有亞斯特質,可以把書中內容反覆數次仔細看過。常有亞斯青少年的父母看完書循線來我門診,我能給的意見通常就是:先把這些能找到的書都買來吧!林仁廷的書、王意中的書,這些心理師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要不然看完書,也可以到他們執業的地方付費諮詢。

  青少年期的處遇相當關鍵,值得父母投入時間與資源。也期待有更多熟悉青少年與成人亞斯課題的心理師發聲寫書、寫部落格,讓亞斯人與他們的親友,在渾沌不安時,有個傾訴與求助的明燈。

推薦序

正向看待與正確理解亞斯伯格
蔡傑爸──作家/親職講座、特教研習講師


  「亞斯伯格症」在「自閉症」譜系中是指沒有智能障礙、沒有語言障礙的族群,因為講話方式正常,思緒與反應沒有出現特別笨、特別慢的問題,人們無法從外表來判斷,不會與「身心障礙」產生任何連結,所以在大家看起來都一樣的情況下,不需要特別的幫助,自然不會給予適度的包容與理解。

  唯有生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才會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痛?

  由於解讀不到他人情緒,常錯誤判斷字面意思,有話直說、不懂掩飾的個性,很容易被他人誤解,常被冠上白目、不懂人情世故、自私自利,在團體的人際互動,不管怎麼做都只會弄巧成拙,永遠也得不到好人緣。

  我的孩子從三歲確診自閉症,為了孩子我專心研究自閉症,隨著孩子一路成長與學習,以過來人親身經歷,到全省校園演講宣導,十幾年下來,我觀察到老師們最怕碰上的學生是──情緒化、攻擊性、衝突不斷,一舉一動都會搗亂班級秩序的人,這些不符合社會期待又顧人怨的行為,剛好都會出現在亞斯人身上。

  人,都是一體多面的,不會有絕對的好,也不會有絕對的壞,如果我們願意去理解,會發現亞斯人常常不是故意的,而是連他自己都無法控制。若我們還有更多心思去挖掘,也會發現亞斯人都擁有異於常人的專注力,有著堅持到底的優勢能力,這些好的人格特質,如果放在對的地方,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但放錯了地方,只能成為一顆黯淡無光的石頭。

  本書從亞斯人的心理世界開始分析,從不同的階段──學齡前、國小、國中、高中,一路介紹到大學,出社會及就業,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作者透過志明與春嬌的故事來介紹,顯現出男女性別的差異,也需要不同的對待方式。

  拜讀完,看到裡面很多教學方式,例如亞斯人的情緒系統發展與接收方式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只能用認知系統迂迴輔助,那種感覺就好像我們要教導先天視障者來看顏色,「紅色是什麼」你要怎麼教?這需要一些想像力才行,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沒關係,書中有詳細的介紹。

  還有亞斯人講話很直白,常得罪人而不自知,有人問:「我煮的菜好不好吃?」亞斯人直接說:「不好吃。」而社會人會說:「你一定花很多時間喔,如果不要那麼鹹,其實味道就很接近了……」喔,原來我們教導亞斯人可以使用「三明治說話法」,好──壞──好,真實意見在中段,前後由兩段好話包夾,這也是我在書中介紹不錯的教學方式。

  多數與我一樣關心「亞斯伯格症」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認知差異,而非「病名」,也不是一種極需要治療的缺陷或障礙,我們需要做的是認同他、肯定他、正向看待與理解,建立友善的環境,讓亞斯人得以發揮優勢能力與專長,我們的社會也將更美好。

推薦序

接納差異、擁抱模糊,營造與自閉症者共存的社會
顏瑞隆──臺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一個六年級亞斯的孩子看見流浪貓在校園裡,他想要靠近,貓卻迅速跑掉,這個孩子竟嚎啕大哭說:「為什麼連貓都不愛我?」

  原來是他看見老師都可以拿著貓飼料餵食這隻流浪貓,但他一靠近貓卻跑走了。他不知道的是,這位老師已經與貓培養了半年以上的關係,貓才能輕易被老師接近餵食。這就是亞斯人的辛苦,他很難理解行為背後的「關係連結」;而我憂心的是,這樣的孩子要如何適應這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社會?

  本書裡提到發展性障礙又稱「隱形障礙」,包括智力障礙、泛自閉族群、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特定學習障礙(如閱讀障礙)及動作發展障礙,都是神經系統受限,導致學習工具受阻,卻因為外表看不出來,而被人誤解為「是他故意的」。

  這些隱性障礙者經常被誤解不認真、不努力,甚至被冠上「白目」、「假鬼假怪」這些名號。

  他們遇到的挑戰不僅在同儕的人際關係上,還經常是與老師相處時,難以被理解的壓力。如果在學校裡有多些師長、同學,能夠理解隱性障礙者的特質,了解到他們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輔導他們時,需要更了解行為發生前因以及後果。尤其自閉症者,他們的訊息接收、生理和心理特質,與一般人在某方面是迥然殊異的,他們的適應狀況一定會大幅提升。
    
  這是一本介紹亞斯的科普書籍,作者本身是心理諮商師,用其專業將亞斯的行為特質、感官訊息接收和大腦神經運作的連結,用很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明白,並將亞斯從小學階段到成人的各種適應情形,以及產生困難的原因描寫得深入貼切。

  難得的是,作者用「志明」和「春嬌」來描述男性和女性自閉症者在適應上的差異現象。女性自閉症者受到的關注極少,主要是因為女性出現自閉症的比率較低,但是近年來研究上不斷在檢討省思,女性自閉症者出現得較少,是否與社會文化的期待和自閉症定義有相關?另外,本書用生命歷程的視角描述了自閉症者成長歷程,而在成人階段他們會遇到愛情、婚姻、職業等議題,這些都是目前台灣還十分欠缺關注的議題,作者提供很多專業建議,讓家長、實務工作者有參考的依據。
    
  本書的出版,有機會讓社會上的人,更深一層理解自閉症者的行為歷程和適應處境。我衷心期待我們的學校、社會,能給這些隱性障礙者和他們所生長的家庭更多的理解與關心。他們是一群挑戰荊棘人生道路者,每一天他們都在與自己的生活情境奮鬥,就像書中提到的「不要讓亞斯人獨自面對適應社會的議題」,讓我們以「接納差異、擁抱模糊」來營造我們與自閉症者共存的社會。

作者序

不懂社交共識的亞斯人
林仁廷


  笑話A:
  1.年輕夫妻在LINE的對話上。
  先生:「老婆,妳生日想要什麼禮物啊?」
  妻子:「不用啊,你愛我就好了啦!」
  先生:「好的。」
  妻子:「……」

  2.春嬌和志明是男女朋友,他們約會到晚間十一點,志明送春嬌回住處。
  春嬌說:「要不要上來喝杯熱咖啡再走?」
  「咦?好。」志明受寵若驚。
  志明第一次到春嬌房間,住處沒有其他人,他們在床上喝咖啡,靠得很近。志明情不自禁吻了春嬌,然後抱住她往床上躺。
  「啪!」春嬌打了志明一巴掌,「你想幹什麼?」
  志明很快起身,疑惑地說:「我以為妳……」
  「你什麼你……喝咖啡而已,你騎機車很辛苦,冬夜又冷,喝完趕快回家啦!」春嬌沒好氣地說。

  笑話B:
  甲:「她躺在那裡,你為什麼要親她?」
  乙:「沒辦法,誰叫她全裸躺在那,你叫我該怎麼辦?」
  甲:「怎麼辦?你應該要做的是『屍檢』啊——屍、體、檢、查!聽到沒?」
  乙:「吵死了,不用你來教我怎麼做!」(甩門而出)
  甲(在身後大吼):「你真是我看過最爛的獸醫!」

  這三則笑話是否博君一笑?讀者能比較出笑話A組與B組的笑點設計在哪裡嗎?

  笑話A組的1,只有三句對話,它的笑點在妻子說的那句話,並不僅是字面意義而已,原本期待的正確回應是:

  妻子:「不用啊,你愛我就好了啦!」

  先生:「不行,愛妳歸愛妳,該表示的心意還是要有,不然我就自己決定買個什麼給妳好了。」

  結果先生讀不出言外之意,直接「好的」就打上句點了,讓妻子錯愕。

  為什麼正確範例該這樣回答呢?其中隱藏著兩個前提:(1)她不能直接討禮物,會被認為貪心貪財;(2)女孩子通常被認為要有所矜持,宜先婉拒,以符合角色形象。這兩個前提不論你認同與否,但至少彼此知道此預設存在,才能對這笑話會心一笑。

  笑點在哪裡?約定俗成的社交共識

  笑話A組2也是同樣道理,引笑的前提與「身分、情境」相關,在那樣的深夜,主動邀約情人到房間休息的舉動,「暗示」了絕非單純喝咖啡而已。配合情境所產生的暗示有千萬種(如果是辦公室同事邀約在茶水間喝咖啡,就沒有類似的暗示之意),這些預設大家心知肚明,講的那件事底下,還意指著別件事,笑點在於志明知道,而春嬌不知道,結果鬧出笑話。

  A組笑話裡所隱藏的「前提」,不在笑話的文字裡呈現,而是潛藏在每個人心裡的資料庫而產生「預設」,這是什麼?這就是「社交共識」,俗稱「通常」。

  社交共識是多數人在同樣文化下,所共同產生的前提和預設,多數人都知曉代表什麼意思,並據此產生行為。如過去對「紳士」的角色認定,帶有幫女士開門、拉開椅子、女士優先等行為。

  社交共識是一種約定俗成,不一定有邏輯道理,不會特別開班授課,不會明講。那大家怎麼知道呢?人們會由認知與情緒系統共組的直覺學習,觀察反應,探討看不見的地方到底發生什麼事,理解約定俗成的可能原因,模仿、應用、驗證。直覺學習是全自動的,在互動與成長中,自然就知道這些事,也學習到位,就像我們到別的國家入境隨俗一樣。口述笑話類型多屬於這一類,表面上對話無誤,誘使隱形的社交共識啟動,卻在後面大逆轉,引發笑點。

  笑話B組呢?仔細對照,B組的資訊全都在文字上,此時此刻全可見,像是偵探片一樣,純認知的軌跡,隨著句子推進而真相大白,笑點是後段句子推翻前段的設定,不引用任何隱藏的預設。

  笑話B組是單用「認知面」可以理解的事,笑話A組就需要「情緒與認知」共用,並自動補進社交共識的預設在對話裡,才會產生笑點。另一種「冷笑話」類型,是把B組當A組用,例如,問:「七月鬼門關的時候,哪位古人會來迎接這群鬼?」答案是:「吳鳳。」因為「無縫接軌(吳鳳接鬼)」,是不是很無厘頭?

  亞斯關鍵字「情盲」

  缺乏社交共識的人只理解字面意義,在社會情境上一定吃虧。

  媽媽:「請妳幫哥哥拿洗澡毛巾。」

  小一女兒正在弄書包遲遲未去,媽媽則再三催促。

  「吼,妳有手有腳不會自己去嗎?」女兒有點不悅回。

  女兒竟然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媽媽當場發飆大怒:「說!妳這句話到底跟誰學的?」

  「怎麼了嗎?是表哥(小五)說過的。」女兒不懂有什麼好氣的,她正在忙,心想媽媽有手有腳,為什麼不自己去,一定要叫我去呢?這樣說又有什麼不對嗎?

  亞斯人與非亞斯人差異的關鍵點就在這裡,亞斯人是認知系統獨立運作,只針對看得見的事物、字面意義、單一邏輯判斷;非亞斯人則是認知系統和情緒系統共組運作,那些看不見的社交共識、情緒訊息、關係界線,才是真正判斷的依據,是多元且複雜的,可見的線索反倒只是表象而已。你知道上述社會情境裡,媽媽為什麼發飆大怒嗎?也許你知道,但也說不出邏輯因果,因為女兒的話,依字面上描述並沒有錯啊!

  在亞斯系統中,與情緒相關的神經系統(心理工具)受到阻礙,無法辨識、理解與運用,讓他無法掌握內在、內發的感受,也影響理解社交世界的觀點,我稱為「情盲假說」,就像先天性盲人處在明眼人的世界裡,雖有光感,但無法明確描述顏色概念,最後對色彩產生與明眼人不同的解釋。亞斯人對情緒的感覺正是這樣:有感受,但情緒概念很不同。亞斯人會說:「我有朋友,也和人有連結啊!」但相信我,詞彙相同,內涵卻差異很大,才會對社交與人際關係,出現不同理解和運作方式。

  與「情」有關的愛、友誼、恩怨及人情世故,都是飽含情感的抽象概念,既不具體,也不可見。我們每天都在經驗、感受與運用,雖說不清,卻了然於胸。家人間的關係就是一例,平時沒什麼互動,但遇到緊急狀況,血濃於水的感情就被激起,團結一心,表現出愛的連結。曾有亞斯大學生告訴我,他十分訝異媽媽竟然這麼無私,居然先照顧他,再照顧自己,讓他覺得又驚訝又感動……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亞斯人卻必須從外部、認知性的觀察拆解和吸收,並沒有什麼是先天理所當然的。

  亞斯人適應世界的方式,是「系統化」世界的各種訊息,以及「規則化」生活行為,進而找到安心穩定的固著。這套依據與「社會事、做人道理」不同,導致亞斯人在溝通上,也被誤解,而多說多錯,格格不入彷彿來自不同星球。基於少說少錯、不說不錯,乾脆自己一個人玩,外人看起來他像是「喜歡自閉」,其實這是被迫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仍想與人親近,但卻難以主動表達,只敢在外圍偷偷窺看(結果又被說很奇怪)。

  在本書中,我稱亞斯人使用的是「見理系統」,非亞斯人則統稱為「社會人」,使用的是「社交系統」,各有所長,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社會尚無法清楚分辨兩套系統的共存,而過簡地認定亞斯人是性格迥異、故意衝突、自絕於社會,是個人問題。當所有指責箭頭都朝向亞斯人的「壞」與「懶」,他們自己卻說不清楚,被情緒所擾,找不到容身之處時,試問誰不會逃之夭夭、自我封閉、憤怒反擊呢?

  有正確了解,溝通才不容易卡關

  本書是一個社會人心理師,以實務經驗、敏銳觀察與系統整理,來書寫亞斯人的心理世界與心理歷程,也同時呈現兩套不同系統的運作,讓讀者對照其心理運作過程的差異。「社會化」是一種生存選擇,但不應理所當然,因為很多社會人也不一定合模,總是擔心被排斥,而不敢做自己。

  本書是寫給社會人如何與亞斯人相處的指南,意在提醒社會上確實存在不同的兩套系統,一如光與影,也如左撇子生活在右撇子世界那樣隱形與不被注意,大眾必須知道對亞斯人而言,檯面下和看不見的資訊都不在他的意識上,也就是根本沒有這個選項,是「沒得選」,而不是「願不願意」和「努力」的議題。這本書並非要大眾徹底了解另外一個系統,而是至少要知道社會上有不同系統的存在,彼此差異的心理歷程是什麼,相處上遇到卡關時有方向可循,溝通不良時,不妨稍等一會再反應,思考一下對方為何會這樣表現?

  本書也是寫給亞斯人的,對他們而言,明明那麼努力了,卻還是被嫌,為何親身父母總是誤解而嚴厲責罰……這些不解的困惑、挫折如滾雪球,很容易讓他放棄人生。亞斯人非常需要知道社會既存兩套不同系統,並找到自己的定位,連結其他亞斯族群,明白自己並不孤單。當對此了解愈多,愈認識自己與系統差異,自我就會產生「主動性」,積極面對生活,尋找關係輔助策略。

  兩個系統的語彙意義不盡然相同,儘管下筆前一再斟酌,但很難兩全其美,因此文中所使用的語言與比喻,多數仍以社會人習慣的定義為主。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和哪個系統的人深交,或僅是點頭之交,然而若他是你的家人和伴侶呢?我希望不同系統間也仍有選擇,正確的認識能幫助我們彼此尊重、互相合作、適切表達關心,讓「我想要的,你能給;你想要的,我也能給」。人生路上不該孤單,不管你使用哪種系統,關係經營都是一輩子要學的功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10558
  • 叢書系列:心靈捕手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4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亞斯伯格」是什麼?
 
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DD),在二○一三年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亞斯伯格症已歸於泛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大陸譯為「孤獨症」)中一員,其重要特徵有兩項重要指標:1.社交溝通困難;2.固著行為。在泛自閉症譜系裡,亞斯伯格症相較之下智能分布正常,語言及認知能力甚至早熟,往往給人一種「他真的是泛自閉症者嗎?」的感覺。
 
我遇過很多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評估,若確診為亞斯,醫療人員大概僅這兩個特徵作簡單說明。就醫過程緊湊,候診人數又多,我們的醫療文化不流行繼續發問,很多家長自動以為「喔,這是一種疾病」「所以要按時回診服藥」「遵照醫囑就會好」……大人若對「亞斯伯格症」懵懂,就醫後反而會更誤解,他們以為「孩子已經治療了啊!為什麼還是這個樣子?」「孩子不肯改,是性格問題吧!」……
 
不,完全不是這樣。
 
亞斯伯格是種特質,有生理特性,特質像是個容器,引導思考、情緒與行為表現傾向某個方向。一般而言特質不影響個人生活,主要是有些表現會抵觸社會規範而造成彼此困擾,當影響到達一定程度,又超過適應彈性及心理調適的界線,才會被診斷為「症」。那亞斯特質的實際影響是什麼呢?亞斯特質一出生就有,在身心發展的起點影響,並順著成長產生完全不同的處世系統。
 
亞斯特質是大腦神經迴路分布的錯置
 
泛自閉症譜系(或統稱「泛自閉症」)屬於「神經系統的發展障礙」,意指處理訊息的神經系統與大腦間的連結錯置,不在它原來的位置上,由於錯置而無法解析情緒訊息,導致大腦與身體各部門間的協調無法回饋、修正與運用。
 
不要小看「訊息接受」這件事,我們的日常正是由身體接受龐大資訊而構成的,如聲音、氣味、觸覺、味道及豐富的視覺畫面,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對亞斯人來說,卻無法很自然地成為它原本的樣子,反而成為難以解碼的雜訊。生活中的各種刺激原本該是新鮮有趣的,結果卻成為嚴重干擾:悅耳的音樂聽起來可能刺耳;食物變成無法接受的複雜味道;太多人的公眾場所,訊息量過亂,處理不來……

會員評鑑

5
6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4/06/02
作者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集理論與豐富的臨床經驗讓社會大眾能快速理解亞斯世界,是一本值得拜讀與收藏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5/28
一般的ASD書籍會強調如何應對/克服ASD異於常人的特殊言行以適應社會
而ASD自述的書則是縷述心路歷程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是
作者把ASD的思考運作邏輯
分別從AS或NT的角度很具體地寫出來
讓AS能看懂
「原來一般人的行為是基於_____而那樣做」
也讓NT能看懂
「原來AS會這樣做是因為_____」

這樣的寫法
讓我們不再只是「克服/糾正」ASD造成的問題
而是真正尊重不同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我認為這才是NT與AS共融的理想狀態
也感謝作者的著述示範了不同思維邏輯雙向翻譯的可能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5/28
可以深刻理解亞斯的內心世界運作模式的一本好書!身邊有亞斯人(親子伴侶),想知道怎麼跟他們和平相處,必讀,絕對收穫滿滿,不只是理論論述,而是真的有很多實用建議。亞斯人也可以藉本書更了解自己的內在運作模式~~~。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5/28
謝謝作者將學理以極為「容易理解」的方式,以舉例的方式應用在現實生活,很不簡單!讓我重新學習「認識可愛不易變動」的亞斯人,學習欣賞他們的獨特,更是為自己找到一條跟亞斯人怡然自得的共處模式,操作一段時間下來,我們都更自在也更輕鬆,超推~給深陷水深火熱的亞斯地球妻💖 將重獲自由呼吸權🥰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05/25
看了不少跟 ASD有關的書,這本書的內容很實用,有深度,對亞斯兒童的理解與教導方式不同其它書籍,看得出來作者用心寫作。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