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初我寫 Relationship — Bridge to the Soul 這本書時,是想要創作一本實用的指南,引導那些不只想讓關係更和諧,同時希望更了解自己的人。我的目標從來不是推廣一種哲學與各種工具和技術,幫助大家達成從此永遠幸福快樂的目標。而是利用自己的實證研究,並向有啟發性的兩性關係專家借鏡,想藉此說明,儘管兩人關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雙方的摩擦和不愉快所構成,也並不代表這段關係「出錯了」。相反的,這些摩擦、失望、分歧和不愉快,正是讓兩個人成長的珍貴機會,一方面獲得個體的滋長,一方面也蛻變為彼此更親密的伴侶。
「成長」一直以來都是一項必要元素。如果你仔細聽一對伴侶在爭執如何養育孩子、如何使用金錢、應該發生性行為的頻率,或是對方的姻親有多擾人時,無論他們使用的話語多麼成熟,你很可能都會覺得自己面對的是兩個為了爭最後一塊甜點的小孩。可能是因為這些有著三、四十歲身體的人,在當下的情緒上也許只有三、四歲的成熟度。身為一個諮商師,以及根據我身為一位丈夫的經驗,我觀察到年歲的增長並不保證情緒上的成熟。
成長是艱難的;承認我們的錯誤而不找藉口是難受的;面對我們的弱點而不防禦是困難的;正視我們的恐懼而不感到尷尬或羞愧是辛苦的。但接受自己的弱點、脆弱、恐懼、需要以及限制(換句話說,接受我們的人性),是成長歷程的開端。然而,我們卻花了大量的時間試圖扭轉我們的人性,強求自己要堅強、無懈可擊,成為強大的存在,並永遠追求完美。因此,我們不斷仰賴自己積極或消極的防禦機制,隱藏內在自己覺得無法接受的部分,這些到現在依舊在使用的防禦機制,其實是我們從小就建立起來的!
然而,這樣的機制也內建在關係的動態中,也就是說,如果有任何人在情緒上與你變得親近,他們就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人性弱點,還會讓你痛苦地意識到過去那些未平復的舊傷痛,因此雪上加霜,讓你的關係成為一個隨時伺機爆發的衝突點。你的伴侶、孩子、家人和朋友會激怒你,有時還會發展到讓你極度不愉快的程度。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既然我們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已經發展了一套防禦機制,保護我們不因為弱點和限制而受傷,那為什麼我們轉過身,又讓其他人進入我們的生命裡,讓這些人老是指出我們的限制和弱點?我們瘋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很感謝我的瘋狂,因為它帶領我走上關係之路,幫助我與我的人性和平共處,並持續教導我:「要接受所有的我,包括我的弱點和長處、限制和天賦、痛苦和本質。」如果沒有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瘋狂,我就永遠不會給自己成長的機會,以獲得智慧、耐心、理解和愛等情緒成年期的特質。
所以我寫了這本書。我在 1989 年開始寫,一年後覺得內容已經很完整了。然而,直到 2016 年和超過十二次的重寫後(和我兒子哈蒙的優秀編輯能力),才真正覺得我寫的是一本實際的、誠實的、實用,並不失一些幽默感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微笑,幫助你看到你在目前和在未來關係中的目的和潛力。
2020 年是蘇梅和我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此刻我已經逐漸了解到,伴侶關係沒有最終的高原期,彷彿兩人已經達到完美的結合,接下來的人生他們只要順其自然就夠了;沒有所謂的「靈魂伴侶」、「真愛」, 或者甚至保證能終身相守的伴侶;沒有只需要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或利用一些技巧就能保證他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回事。有的只是一個個抱持真心的人,在經歷一個不斷展開、沒有終極目標、也絕對沒有任何保證的過程當中,每天都盡其所能做到最好。但是,這個過程確實承諾會帶來美好的回報,會有悲傷和熱情的時刻,以及無數深刻感激的經驗,不只對你的伴侶,還有更高的層次—感激自己身為一個人類(靈性)生命,能經歷這段跨越通往靈魂之橋的美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