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中醫藥傳承通常需要時間,有著年紀累積智慧學識及豐富經驗,需要去体會及悟道。很敬佩許多名老中醫師願意將其辛勞經驗結晶著作立說,希望代代傳承,甚至發揚光大。南京中醫藥大學謝英彪教授行醫50多年懸壺濟世,推崇養治結合,注重預防勝於治療,以食補先於藥補,以醫學科普深入淺出,曾著作四百餘部書籍為養生寶典,如今整理<<精粹辨症藥方>>一書,以分享讀者。
謝英彪教授曾擔任國際藥饍食療學會副會長,以豐富行醫、教學、科研的經驗,推蔫春夏秋冬四季常用的養生中藥,介紹中藥的性能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鹹)、升降浮沉、藥物歸經、道地藥材、中藥材炮製。以常用55種中藥作介紹功效主治、禁忌與配伍及經驗傳承。中藥的作用,補益、理氣、溫裹、理血、止咳化痰、平肝熄風、解表、清熱、瀉下、袪風濕等中藥。依照五臟六腑辨證選藥。說明中醫師處方的理法方藥原則及中藥君臣佐使配伍大綱、中藥煎煮服用的關鍵。對於常見的疾病的中藥保健調理養生也作介紹,但是有病仍然要先前往看醫師診療,特別台灣自1995年即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提供醫療服務包含中醫藥、西醫藥及牙醫。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來大力推展傳統醫藥,在2002年發表《WHO 2002-2005傳統醫藥全球發展策略》(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提出建議世界各國1) 制定傳統醫藥的國家政策及法規。2)傳統醫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品質。3)傳統醫藥的推廣。4)傳統醫藥的合理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4年又提出《WHO 2014-2023傳統醫藥全球發展策略》,可見世界衛生組織對傳統醫藥的重視。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將從”疾病醫學”走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視治療朝向重視預防發展;從對病源的對抗治療朝向整體治療發展;從對病灶的改善朝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發展;從群體治療朝向個體治療發展;從生物治療朝向心身綜合治療發展;從強調醫師的治療朝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發展;從醫療服務來說,從以疾病為中心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動傳統醫藥,我們醫藥也要更重視傳統醫藥的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 教授 張永賢
前言
為什麼好多藥方裡都有甘草?
當歸到底是補血藥還是活血藥?
服人參期間不能同時吃蘿蔔和飲茶?
治病也好,養生也罷,對中藥一知半解的你總有各種疑惑,看不懂醫生的處方,自己配伍又不知道宜忌。中國著名老中醫將50年的從醫經驗傾囊相授,拿著這本書,中醫給你開的方子能看懂,吃藥吃得安心。
老中醫將55味最常用的中藥功效傾囊相授,直觀的「v」、「x」讓搭配宜忌一目了然—何首烏配伍熟地黃,滋陰補血效果加倍;服用鹿茸應從小劑量開始,緩緩加量……
作者不吝奉獻一用就靈的老中藥方,不同症狀不同方,大圖詳解「君、臣、佐、使」,瞭解每一味藥的作用。廚房、藥店常見的枸杞子、山楂、菊花等,經老中醫妙手配伍,輕輕鬆鬆幫你擺脫常見疾病的困擾。
家裡備上這樣一本書:酸棗仁泡茶可安心神;生薑熬碗粥發散風寒,止肺寒咳嗽;大便乾結又有口氣,吃一把瓜蔞仁、杏仁潤腸通便……不用排隊掛號問醫生,常用中藥的功效一目了然,在瞭解古代養生智慧的同時,做全家的治病保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