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淳雅的蘭陽書寫
方梓
書寫是記錄,記錄過往,留住記憶/回憶。人生過往最美或最令人懷念的多半是童年或故鄉。
透過文學作品,我們認識作家的故鄉/家鄉,還有童年往事、吃食、景物、人物……,例如在黃春明的小說、散文我們了解他童年的生活、羅東的樣貌;閱讀楊牧的散文,我們得以一窺他年少的花蓮;從吳晟的詩和散文見識彰化的農村、農人/農婦的性格。
童年或故鄉/家鄉,一直是作家寫作的最初動力,童年艱困、匱乏的生活,在成年尤其是人到中年後彷佛鍍了溫暖的色調,去蕪存菁,成了最動人的紀錄片,而窮鄉僻壤也轉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在黃春美的《踢銅罐仔的人》便是將童年的小吃、童玩、家鄉、親族書寫得淋漓盡致,輯一「味蕾之歌」幾乎是童年的吃食,還有宜蘭人的特色食物。
黃春美在回憶童年極為簡單的吃食,以最簡潔的文字調出令人垂涎「回味」,如〈麵粉煎〉、〈那些豬油事〉、〈王子麵〉單一味道,卻呈現紛紜的想像及懸念。 輯二「狗一樣亂叫」以植物書寫及旅遊與有關的人事為主,不管是櫻花、落羽松、榕樹,或行旅的人、景等觀察細微,也折射出不一樣的人心人性。輯三「踢銅罐仔的人」、寫生活碎瑣及陳年舊事。輯四「火車路腳」書寫家人,母親的篇幅最多。夾雜著兒時與現今,回顧摻和近況,較量歲月奔馳的結果。
黃春美的文字俐落簡潔,大部分篇章簡短,卻留有餘韻,如〈吃一碗扁食麵〉和母親談吃扁食麵和麵攤的事,母親回她「以前怎麼窮得那麼可憐」。〈陌生人〉的結尾如開放式結局的電影畫面。
黃春美寫人物謹慎卻很深刻。寫母親尤為鮮活,少年的母親失學,失去一眼,婚後丈夫嗜賭,經濟拮据如何持家,老年後的自理,尤其母親的想望能讀寫,從日曆、廣告紙……「偷學」認字所展現的生命力及生活哲學。〈九重葛〉寫領養兒子至成長過程,兒子的「反骨」如栽植的九重葛,自有生長模式,需要才澆灌。
黃春美善於描述,說景述情深植人心,〈調羹〉衍出親人患病,調羹是盛藥不是盛湯的器皿,幽微的傷感如湯藥盈滿調羹;〈濡貼的日子〉寫出四、五年級女性經期時處理及沒有衛生棉年代面對血潮的種種心事。
家族紀事也是散文書寫主要題材的來源,輯四「火車路腳」大半敘述家人,父母親輩、孩子、孫女,時空跨越幾十年,橫經直軸鋪敘父家的叔叔們,母家的舅舅、阿姨們家族紀事,故事精彩頗有小說的芻形。
宜蘭的作家不少,但以男性居多,黃春美以女性的細膩及感性寫出瑣細的宜蘭過往與現今的人事物,作品真誠與淳雅,讀來如一杯清鮮卻回韻不絕的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