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四年八百份,小毛蟲早餐日記
2016年8月29日,是兒子第一天上小學的日子。那一天我早早起了床,把自己關進廚房裡,一向好睡的我罕見的失眠了,一整夜翻來覆去怎樣也睡不好。心中有點緊張,小學可不比整日唱唱跳跳的幼稚園,又是學習又是功課還有台外雙導師,加上開學第一天就得在學校待到下午四點半,小小的孩子能適應嗎?
頂著鬧哄哄的腦袋,預熱烤箱,放入昨晚事先做好的法式鹹派,爐上的滾水躺著一小截玉米,桌上有孩子爺爺送的海燕窩,以及兩份水果。我靠著水波爐嗡嗡嗡的運轉聲、琺瑯鍋咕嘟咕嘟的煮水聲穩自己的心。深呼吸,沒事的,我這樣告訴自己。
天字第一號毛蟲家小學生早餐,就在這樣的心情下誕生了,照片被我記錄在Instagram裡,至於當天的不安與迷惘,我一句也沒提。但那些忐忑卻從未消逝,首發照片即使多年後再次映入眼簾,那一頁心情就如同隱形字幕同步敲進我心底,字字句句,鮮明且歷歷在目。
媽媽的心哪,只要攸關孩子,怎麼忘得了?
還好,媽媽的不安只是媽媽自己的,兒子很快就融入校園生活,我們一起編寫的早餐日記:我負責煮,他負責吃,也就順勢在真實生活,同時也在Instagram以「#小毛蟲早餐日記」正式帶狀運行。四年多過去,至今仍是現在進行式。
第三年,女兒加入,我的家庭早晨餐館新添一名可愛小食客,她東西吃得慢慢的,時常拖慢廚房歇息的進度,卻因為很愛我這位主廚,於是接納我所端出特別的、不特別的任何一道料理。夏秋的窗旁,沐著陽光;冬春的燈下,流洩的樂音悠揚,我的兩個孩子每一天、相同的時間,習慣在方桌前坐下,扒飯、吃麵包、挖幾口優格、品嚐新口味的熱湯。
十六個春夏秋冬,八百多個週間尋常,兄妹倆沒有帶過一份早餐上校車晃呀晃,也沒有在學校吃過任何一餐冷掉的晨膳。其實不是刻意安排,更沒有精心策劃,我只是先讓自己成為一座大鬧鐘,日日在固定的時間醒來,在固定時間叫醒孩子,讓他們在固定時間坐下用餐,並且在固定時間梳洗出門,如此堅持著而已。
於是,日升月落,孩子在時光流轉、周而復始間慢慢長大了。兄妹倆身體健康、情緒穩定、有安全感、學習效果也很好,而我也有幸在每個早晨與傍晚的買菜煮飯工事裡,漸漸累積一些小心得,更因家人對飲食接納之寬廣,於是得以嚐試不少有趣的料理,非常幸運。
我們家早餐吃得很多元,週一到週五,有中式、西式偶爾也來點日式花樣,我堅持以這樣的模式讓自己始終保持新鮮感,才不會被一成不變的工事帶走熱忱。也因為孩子愛我、寵我,他們不僅在吞下可愛的熊熊兔兔麵包後,會笑得像小太陽,更願意一大早手捧冒煙的麻油雞,大口吸著麵條,直說:「好好吃喔!謝謝媽咪。」
曾經從朋友口中輾轉耳聞,有人認為只有不必上班的媽媽,才有精力每天起床做不同的早餐。但我身邊有不少用心生活的人,她們有份挑戰性的工作,有個家要照顧,仍然日日早起為家人打理餐食,同時把自己照料得美麗健康。我透過Instagram認識一位老師,老師算是所有行業中,屬一屬二需要早起的職業,仍堅持每天為三個孩子端出營養早餐,有時是她親手烤的麵包,偶爾是中式的熱飯、熱湯,餐桌日日是風景。
如果,妳也期待孩子作息固定,每天精神飽滿上學去;如果,妳也期盼廚房餐廳熱熱鬧鬧充滿溫度,讓家的味道陪伴孩子長大、替先生更為自己帶來幸福感,那麼不妨從早晨的第一餐開始。我們可以吃得很簡單,也可以替餐桌添點變化,只要善用前一天零碎的時間,多堅持一點點,妳將會發現,日日累積的廚事不僅成就一家人的健康,更能成為妳的養分,熟練的廚藝將會幫助妳即便油裡來火裡去,依舊得心應手,出了廚房仍可以活出自己,燦爛如花。
Eve梁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