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遺憾難免,但可以有盼望
有時會聽到正值青春或剛剛成年的兒女抱怨:「你們以前都沒有對我⋯⋯以致我現在⋯⋯」這樣的抱怨,對父母並不公平,因而推卸了自己的責任也並不正確,但卻提供父母反思機會,發現自己調整之道。
也有些中年人可能正為先前做出的職涯決定悔不當初,也可能正面對食之無味又欲振乏力的婚姻⋯⋯人生危機議題不勝枚舉,本書故事中,舉凡離婚、外遇、喪親、重症、特殊兒童等都有涵蓋。這些故事都不陌生,可能都在你我身邊發生,每個故事可能都有遺憾,差別只在遺憾發生後是否悔恨?遺憾之後是否仍然有盼望?
我受邀寫序,這幾天一直咀嚼著書中故事。昨晚一位六十多歲、祖母級的女性朋友跟我聊天,她說:「我的一生是漫長的痛苦,不無遺憾卻沒有悔恨。」我心想:她必是在憾事發生時,做了正確抉擇;以致在回首人生時,能夠無悔無恨。
是的。這些生命議題若要突破,有時還需良師益友的陪伴走上一程。本書作者應該就是這樣一位陪伴行走者。凱沁有無盡的助人熱情和正向態度,透過她的眼光,我們在她講的這些故事裡看到勇者和生命戰士。
面對種種困惑,作者輕盈而堅定地指出一個方向:寬恕。作者深信藉著寬恕,困境有解決和答案,在通往解決之道的路途中,寬恕是必要條件。她並引述華丁頓的金字塔概念,來說明寬恕他人與自我寬恕的歷程,很有參考價值。
什麼是寬恕?寬恕是一個超越情緒、運用意志的內在歷程,是用上帝給人的寶貝「自由意志」作出饒了別人和自己的決定,就是自由地放棄原本自認擁有的報復的權利,或自由地決定不再追討罪債。
寬恕不是安慰之舉,也並非一旦寬恕之後就會自在開心。但是,寬恕會為自己贏得自由釋放,帶來清明和輕鬆。寬恕之後可能還有情緒殘留,需要時間來處理和排除,那是正常的。
此外,沒有真認錯,哪有真寬恕?寬恕是承認(對方)有錯誤在先,因為不能平白去寬恕一個沒有犯錯的人。因此寬恕他人,需要明確地認出對方的錯誤,和值得寬恕的行為。事情或許也涉及自我寬恕的部分,在自我寬恕之時,同樣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在這個過程中,羞愧跟罪惡感的情緒如何妥善處理,是另一個重要議題。務必小心,別讓仇敵趁虛而入成為控訴。我們需要擁有某一個程度的、健康的內疚,並能在一段時間裡,將這份健康的內疚提升,而達到自我寬恕。
讀這本書,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好像還在等待後半部或續集。凱沁文筆流暢絕不拖泥帶水。故事有許多留白,給讀者足夠想像空間。每篇之後的「依你之見,依我之見」,更給了我們思想和討論的空間。這也讓我們想起身邊有類似掙扎的親友,也寄上關懷和祝福。
當你聽到心底發出「哇!好像錯了,這樣下去會很慘,怎麼辦?」的聲音時,別忘了停下來看看,那可能就是生命翻轉的起點。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