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讀
給初學者的簡易魔法書
多年前,我跟另一半去美術館看剛果文物展,一進門我就後悔了,舉目所見都是一堆木頭人偶,上面插了很多根鐵釘,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種東西,雖然我對剛果文物沒有意見,無奈身體不聽使喚。當下頭痛欲裂,我都快要吐了,趕忙拉著一頭霧水的另一半奪門而出,再晚一步,我真的要吐在美術館展場了。這就是我跟交感巫術接觸的第一次經驗。
事後我找了網路資料,發現這些人偶是作法祈福用的,具體用來做什麼,館方沒寫清楚,但我感覺這是除去某些障礙用的。
如果您是敏感體質的人,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無論是否了解對方的文化,您可透過能量、表情甚至氛圍,去感受對方的情緒,魔法也是如此! 人和人能交互相通的感受不分文化和語言,憑著生活經驗與直覺,您還是能知道眼前這個人是在生氣,還是在傷心……魔法就是一種感受的掌握,您不一定能用言語描述得精確,但您可以感受出來那是怎樣的感覺。
掌握了感受,就懂了魔法的精髓
雷蒙德.巴克蘭是近代威卡巫術系統的宗師,自成一派,當他自一九六二年移居到美國後,也將英國的新威卡信仰帶去了美國,並且成立了美國第一座威卡博物館。
由於他的英國與羅馬尼亞混血背景,他不但出版了以盎格魯薩克遜系統的威卡著作,也寫了一些吉普賽系統的作品,可以說是盡可能全方位發展他的巫術研究,令之普及大眾化;而《魔法蠟燭寶典》儼然就是他將魔法變成一般人也能上手的入門自學讀物,不需要老師,也可以自己進行。
所以到底這樣的魔法是否安全呢? 他的定義是:這是交感巫術。自古以來,人類就習慣性把生活與象徵物結合在一起,例如,狩獵之前必須安撫獵物的靈魂,避免造成自然生態的浩劫……用沙盒模擬這樣的對話,也是最安全無害的作法--這就是魔法!
《魔法蠟燭寶典》把您想要達成的願望變成一種沙盒模型,這根蠟燭象徵某人、那根蠟燭象徵您……這有點像是魔法版的家族排列療法,只是您不需要朋友擔任故事中的各別角色,每隔一段時間,您需要進入這個沙盒,去模擬心靈宇宙的能量互動,這有點像小朋友扮家家酒,在娃娃屋裡面擺設了一切需要的家具跟玩偶,只是,這是魔法,所以醜話說在前頭,巴克蘭依然有著基本的規範:「不要傷到別人就可以了。」
如何讓本書的魔法更加有效?
本書分成兩大部分:古老宗教與基督教禱文系統,祈禱的主題都是一樣,甚至蠟燭的擺設位置也沒改變,巴克蘭僅僅改變的是禱詞,有一部分是參考了《詩篇》魔法之類的典籍而編排,在他看來,做了既有效,初學者照做也有效,才是本書的重點;因此他並不強調祭壇上要擺什麼樣的神像,甚至在原文中也未提及。
然而,深入了解本書的禱文之後,讀者有可能會感覺古老宗教的禱文比較深奧晦澀,甚至不明白為何作者要使用這些隱晦不明的禱文呢?這與文化背景相當有關係。
巴克蘭生於英國,英國是個非常重視文學發展的國度,自然在耳濡目染之下,祈禱文當中的藝文感不那麼簡單粗暴,但如果能夠用欣賞的態度跟解謎的立場去感受祈禱文的魅力,可以更能穿透禱文的本質。
無論東西方,古代的巫術魔法通常都會採用押韻的文字,祈禱文即是詩歌最早的起源,也是文學的開端,發乎情,止乎禮,就是儀式該有的氛圍了。
最簡單粗暴使用本書的方式,就是根據主題,以合適的情緒去唸誦禱文,比如,〈解除愛情關係〉這一篇非基督教的禱文,讀者可以假裝自己在演莎士比亞的悲劇旁白,把志明跟春嬌最後必須分開的結局說得難堪慘痛、挖心掏肺,有點像是廣播電台的主持人喊著賣膏藥那樣,非常具有煽動性、通俗性。
也因此,了解您選擇的祈禱文當中的意義,還是有助於讓各位更灑狗血般的進行儀式。
若您想用《詩篇》系統的祈禱文--即使不是基督徒也能使用,建議可以上網查詢章節的詮釋或故事背景,揣測一下旁白該有怎樣的感覺,渲染出來,當然,我還是老話一句--灑狗血就是王道啊!
不能在家裡進行儀式怎麼辦?
在出版本書多年後,作者收到了一堆提問,比如家人鄰居不接受點蠟燭、家裡有寵物、點蠟燭怕失火。我們也已經將巴克蘭的回答放在書末的附錄,供各位讀者參考。
巴克蘭為何不強調祭壇神像的部分呢? 最主要是因為他認為施術者的「感受」是超過神靈的影響,也就沒有所謂偶像崇拜,或者是否導引靈體干擾的問題了。他的禱文用來勾起施術者的強烈情感,投射在這所謂的「沙盒」中,掀起能量的互動,自然也不需要什麼供品、還願,無須擔憂巫術反噬;這是給初學者專用的簡易魔法書,羅列的主題都是最常見的經典項目。
故而,巴克蘭本人在書中也提過,唸錯字、漏字沒關係,意思到位就好,沒有蠟燭沒關係,重點是要有「感受」。而本書秉持這個重點,成為了風行世界多年的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讀者佳評不斷,實至名歸。
無論您是麻瓜還是老司機,都歡迎進入巴克蘭的蠟燭魔法世界,祝福各位藉由魔法美夢成真。
Sada,二○二○年十二月八日
第三版作者序
凡你所求皆能成就
《魔法蠟燭寶典》向來被譽為「神祕學經典」,它肯定是持續風行十幾年的暢銷書,也有西班牙文版。這是它第二次再版,希望它會在今後的許多年繼續延續生命。
是什麼讓它如此受歡迎呢? 我認為是因為它的「接地氣」。它集簡單、實用的儀式之大成,與高等魔法世界甚為冷僻的神祕學做法大不相同。這裡的儀式是屬於「普通人」,並且是為「普通人」所適用的。
本書中的儀式是從世界各地蒐集而成。有些是相對較新的,有些則已存在了數百年。它們涵蓋了生活的許多方面,無論好壞,許多甚至是「普通人」覺得基本的需求。
在此,也許應該對魔法的倫理道德提出一個警告。巫術中有一句忠告:「只要不傷害別人,盡爾所欲。」它不會傷害任何人,那當然包括你自己。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這不是一本關於巫術(Witchcraft)的書,而是一本關於魔法(magick)的書。這有何區別呢? 基本上,巫術是一種宗教,而魔法是一種實踐。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做魔法儀式;因此,他們可以用在做好事或是傷天害理,取決於他們自己個人的道德。
既然這不是一本關於巫術的書,它確實包括了在巫術相關的書中找不到--像是「招引嫉妒」、「解除愛情關係」、「贏得異性的愛」等魔法儀式主題。確實,這些是看似無害的儀式,但請考慮一下。當你開始影響別人對你的感覺時,你不會干涉他們的自由意志嗎? 你想要有人干涉你的自由意志嗎?
若非出於對歷史考據的其他興趣,我認為本書中的所有儀式都應該出現在此。我只會要求你記住上述的話,為自己選擇正確的儀式。也要記住,你所要求的是你會得到的…… 所以在祈求之前,一定要確定你真的想得到它! 我在本書後面的新章節當中,更全面的處理了「創意觀想」這方面的問題。
這本書的標題部分--也許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實用性。這裡的所有儀式都很實用。在過去十年,我收到了一些成功施術者的來信。他們都盛讚這些儀式很容易實踐,他們不需要特殊設備,而且,只要按照指示做,就會有效! 剩下的事情就很容易了。你創造了你的實相,藉由運用蠟燭,你可以用最精確的方式施術。
請仔細閱讀關於準備的章節,這很重要。也許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它並不複雜,是的,但這裡提出的觀點是重要的,讀它並照著做。希望你能享受這個嶄新、增訂版的《魔法蠟燭寶典》。獻上我燦爛的祝福。
雷蒙德.巴克蘭,一九八二年於維吉尼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