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成長氛圍
「老師,我的幾個筆芯盒,被小力灌入熱熔膠。」小鈞來告狀,滿臉委屈。
「交給我來處理。」
我轉身就把小力找來,當我將被破壞的筆芯盒放到桌上時,小力一臉緊張。
我問:「這是你弄的嗎?」
小力點點頭。通常孩子有這樣的反應時,代表他知道做錯了,事情就較為容易解決。
我又問:「你在做這事時,是生氣?還是覺得有趣、很好玩?」
小力回答:「我覺得好玩。」
從覺察情緒開始,是與孩子對話時很好的切入點。不過此時小力處於自責狀態,我想帶著小力更正向的同理他人的情緒與感受。
我說:「你有看到小鈞一臉氣呼呼的表情嗎?」
小力「嗯」的一聲,我又問:「假設你的筆芯盒被灌入熱熔膠,你會覺得如何?」
小力想了想,說:「我會很生氣。」
「是囉!有時你覺得好玩,別人並不會覺得好玩,反而會很生氣。」
「你看一下小鈞的表情,他一早來學校本來是開心的模樣,但因為你,此刻他的心情極度不舒服。你可以去讓他的心情舒服一些嗎?」
小力點點頭,隨即走到小鈞面前,向他道歉,請求他的原諒。又過了一陣子,小力來回報進度:「老師,我處理好了,小鈞說他心裡舒服了。」
「真的嗎?」我再三確認,小力表示小鈞已經向他說了好幾次「我心裡舒服了」。
我帶著小力釐清「好朋友之間的捉弄」並不等同於「可以破壞他人物品」,小力再三保證不會有下次了。
下課時,望見兩位男孩又嘻嘻哈哈玩成一團。前後不到五分鐘,一場鬧劇就此落幕。同理心策略運用在處理班級紛爭上,從來沒有讓我失望。
從同理心重新出發
寫完前一本書《交心》,我對於書中一些未能好好闡述的章節有些遺憾,尤其是「同理心」這項能力。
「您覺得教孩子同理心是重要的嗎?」每當我在研習會場詢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老師都舉起了手。
然而當我再進一步追問:「那麼,您是如何教孩子學習同理心呢?」與會老師個個面面相覷,靜默無聲。
的確,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總覺得現代孩子和以往不太一樣,似乎較以自我為中心。
同理心,是現今社會愈來愈被重視的能力。或許是我們感受到,現在孩子普遍欠缺同理他人的習慣,抑或是,我們相信同理心會是孩子行為偏差的解方。若能提早關注於此,孩子就能因為同理他人感受,對事件有較全面的思考層面,因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趣的是,我們都覺得同理心很重要,但要如何教孩子同理心?同理心要如何運作?這方面教學策略倒是十分欠缺。
一般的做法,我們會請孩子對他人進行「換位思考」。然而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大人都不見得願意站在他人立場思考事情了,又如何要求孩子放下個人情緒,去同理他人呢?
為此,我翻閱市面上各類書籍及學術研究文獻,各家學派並無統一的界定與理論架構。然而,這些理論共同指出,同理心不只是簡單的換位思考,而是必須從多面向著手:同理他人的情緒、同理他人的認知、同理他人的需求。
再回到班上,面對孩子們每天層出不窮的狀況時,我發現以往不容易解決的紛爭、較為固著的生活習慣,或是孩子在事件爆發時高張的情緒,都能在同理心的脈絡裡,變得較為鬆動而有更多可能性,甚至有時會有出乎意料的發展。
啟動同理心五步驟
我嘗試在班上融入同理心策略,多年下來,倒也摸索出一套適用於班級經營的同理心模式:
1.覺察自身情緒
在情緒的當下,孩子往往難以跳脫自身的思維慣性。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說一說自己此刻的情緒由來,慢慢讓掌管理性的前額葉開始運作。孩子覺得情緒被好好接納、同理了,才不會過於武裝自己,進而願意開始同理他人。
2.同理他人情緒
觀察他人的情緒,說一說他人正處於何種情緒之中。情緒是外顯的表徵,從情緒話題切入,孩子比較容易觀察並說出他人的反應,並與他人的情緒同步。
3.同理他人認知
「同理心」和「同情心」最大的差異,在於同理心不只是同情他人,而是要深入他人頭腦,去思考此時他在想什麼。
例如:當孩子看到街上的遊民時,他往往會覺得「他很可憐」。但我們進一步追問「他在想什麼」時,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現在覺得很冷、很餓,希望有飯吃」的想法。這就是從同理他人的情緒,再進一步擴大到同理他人的認知。
4.同理他人需求
因此,若我們再繼續追問「那他現在需要什麼」時,孩子可能會歸納出「他希望路人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他」以及「他希望經過的好心人能帶給他一些吃的」……這類的思考結論。
5.化為具體行動
我們最終希望孩子能在同理他人的歷程中,形成改變的行動力。因此,讓孩子在同理他人需求後,化為可落實的具體行動是必須的。例如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若能起而行給予一些幫助,例如資助零錢、飲用水、保暖衣物等,孩子的心性就會更加柔軟與善良。
孩子在家中面對與兄弟姐妹的紛爭、在面對與父母的爭辯中亦是如此,若能帶著孩子走完同理心策略流程:同理他人情緒、認知、需求,並以他人立場做出具體行動,很多衝突將立即得到抒解與調整,彼此的關係也能更為圓滿。
需有同理心環境的滋養
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抑或者我們覺得同理心如此難教,主要原因是來自孩子並沒有在具同理心的環境中,感受到被同理、被接納的溫暖。
教室裡那些憤怒咆哮的小火山,不就是在家中被憤怒指責的無助孩子?那些對班級事務冷漠的孩子,在家中何嘗不是得以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到傷害?
那些會對弱勢同學嘲笑、會言語攻擊他人的孩子,其實內心自卑的不得了。而他們的自卑來自於長久以來的被忽視、被比較,沒有大人願意好好賞識、肯定他們。
因此,當我們希望孩子有同理心,得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是一位有同理心的大人嗎?
面對孩子的不理性、不配合的態度時,我們是否願意先啟動同理心,而不是先啟動指責的姿態呢?
這些年來,愈在班上實施同理心課程,就愈讓我自己在面對孩子時保持柔軟。也許是因為慢慢內化成的習慣,也許是我也想安安穩穩接下自己的情緒。
因此,看著那每天不寫作業的孩子,心疼他被放生、被忽視的情緒,多於想處罰他的念頭;面對每天亂發脾氣、對我飆髒話的孩子,氣歸氣,我還是想了解那渾身是刺的背後,有多麼的遍體鱗傷;還有那些怎麼也學不會的孩子,我想起了自己求學時期的無助、抗拒與逃避,轉念一想,怎麼樣也要拉著他們不放手!
是同理心的溫暖力量,帶來改變的契機。這些年來,同理心確實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我不再以「我」這個單一角度來詮釋事件,而是試著先放下我執,看到對方的需求,以尋求更多圓滿的可能。
這也是這本《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的最初發想,我想邀請大家一起成為富有同理心的大人,透過同理心與孩子的心靈同步,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境,真真實實的接住他們。
這本書同時收錄不少篇關於我與小蘇姑娘的成長故事。多年來帶領學生的教學經驗,讓我能用更多元的視角,傾聽並同理自己孩子的情緒、認知、需求、並且陪著她一起落實於生活之中。而這樣的陪伴旅程,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在面對自己、孩子與學生時,能夠成為一位更真實、更一致性,且溫柔而堅定的大人。
我們一起用身教來示範——同理心為世界創造更多善意與溫暖的流動,也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推薦序
啟動同理心,掌握人生快樂與成功的關鍵
我在台大開的簡報課,很有幸的,每年都有許多很優秀、很有想法的學生來修課。這些學生往往以為我的課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們的簡報表達技巧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我的課有一個大秘密。而這大秘密,我總是在每年最後一堂課給他們的最後一段話,才說給他們知道。每年我都跟學生說:
「你們以為哥教你們的是簡報;其實,哥教的,不是簡報。」
我跟他們說,其實整學期的課程、作業、訓練、活動,都是要藉由簡報,來訓練大家的同理心與換位思考。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透過簡報訓練,來幫同學建立能「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東西」的能力。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大家常以為同理心不過是個美德,但我一直認為同理心不只是美德,更是人生快樂與成功的關鍵。
為什麼養成下一代的同理心如此重要?
因為一個思考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不會有人喜歡跟他相處的,他的人生很難快樂;因為一個沒有辦法掌握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產品、服務的人,他的工作很難被肯定;因為一個不能想到或理解別人需求的人,是無法提出動人點子的,他的事業很難成功。
在我們過去的家庭教育與被升學主義影響的學校教育,往往孩子們被設定的職責,就是把試考好、把眼前的那本書讀好就好,其他事情都不要管。以至於有許多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一個對人無感的人。他們觀察別人的能力很弱,無法了解別人的想法,也無法看到別人的需求。這也導致他們無法客觀掌握評估別人對自己東西的評價。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這些沒有同理心、對人無感的孩子,即便一時考試升學順風順水,長大後其實在人生跟職涯發展都會過得很辛苦。
如果同理心如此重要,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如何有系統的做,才能教會我們的學生、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呢?這其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在過去,從來沒有人訓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大人、家長、老師。作為一個成人,我們許多人自己都不見得有同理心了,更不要說成為可以教孩子同理心的大人。
到底有沒有什麼法門,可以讓我們可以養成自己的同理心,進而能引導孩子、學生啟動同理心?
我的好友蘇明進(老蘇)老師在暢銷書《交心》出版數年之後,終於又有新作《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問世!我認為這本書,正是想幫孩子培養同理心的爸媽、老師都該讀的好書!在書裡,老蘇有系統的教我們如何啟動孩子的同理心:覺察自身情緒、同理他人情緒、同理他人認知、同理他人請求、化為具體行動。只要依循著這五步驟,就可以讓孩子開始啟動同理心。但問題是,實務上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這本書最珍貴的,就是老蘇以過去幾年班上的大小事件作為實際案例;透過這些故事來讓大家看到,一個老師能怎麼引導孩子做這五步驟,進而看到孩子們許多讓人感動的反思跟行動。最棒的是,老蘇的做法是所有老師都可以很容易在自己班上複製的。如果一直以來,你覺得自己班上的孩子很自我、很自私、很自以為是,你很苦惱卻又不知道可以怎麼改變他們?老蘇這本書將會是你最好的幫手!
不僅如此,老蘇書中也有許多他跟女兒小蘇的生活故事。這些故事讓大家看到,原來親子間是可以這樣子對話的!也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生小孩氣,往往都是源於對孩子的關心、源於愛。但只因為我們焦急,在孩子面前展現出來,卻都是責難與負面的詞語。老蘇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在大大小小的生活狀況中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同理孩子,最後讓孩子也能理解爸爸所要關心的事。你會深深地感受到:原來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只要有愛與同理,親子關係可以是這麼美、這麼讓人感動!
我真心認為,《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是每一位家長、老師都值得花時間好好細讀的一本好書,不僅能幫助你成為更好的家長、老師,讓你更有信心,把孩子帶成真正有同理心的人。
但或許更重要的收穫是,這本書也會幫助你找到更好的自己:一個真正有同理心的好人。
葉丙成,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推薦序
期待好久的一道光
我和老ㄙㄨ最是互補,亦是彼此人生想像的鏡射。因此,雖不常見,我們及他的指揮大大夫人宜真,一坐下話題永不停歇。不滿足驚鴻一瞥相聚,總催促他快點成書,不僅私心想聚焦學習,也為眾人請願。
人前看似靦腆的老ㄙㄨ,密不透風的意識之牆內,有著一扇明亮的窗,這本書就是那個出口、那道光。這道光折射出一幕幕真實縮影,他筆下描繪的教室和家庭場景、與孩子們的鮮活對話,彷彿電影般似近忽遠的事件糾結,老ㄙㄨ成功詮釋教室運作,同時解析與聆聽了身旁無助者的每個片刻。
從同理心故事開始,牽動思考:想讓班級有愛,不是教孩子如何有愛?反求諸己「老師先整頓自己的情緒」開始,接著「同理、引導、幫助」孩子成長。重新思考事件意義,也引領孩子的內在情緒,讓孩子當情緒的主人,而非被情緒操控。
然而,面對根除問題基底,解決表面就像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孩子內心依然存在長不完的刺。老ㄙㄨ則會帶孩子透過書寫,由內而外爬梳事情經過與內心起伏跌宕。我們都是同路人,當初「五卡板」的發想正是為引導孩子,由自我出發去看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我會這麼做?內心的情緒魔鬼怎麼了?又該如何去彌補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揉織細膩的心理課程銜接未來職場,老ㄙㄨ教孩子「聊天力」。孩子不只要說明白還要聊出好心情,這特有的魅力課程,彷彿花香飄散在教室各個角落,教學不只是限制,有時反向操作,把反作用力變成動力,少些限制多些擁有,教室就是天堂。
當氣氛走向美好,身為教師、家長的我們就得重新思考,什麼環節能讓美好延續?這不僅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考量,更是引導成人,如何逐步看清職場價值,以及個人生命的真相。老ㄙㄨ在「同理心能擁有幸福人際」提及,教育孩子同理他人,我們也應當給予適當讚美,以正向語言傳達愛與擔憂。我能想像充滿愛的流動時光,不管是還孩子抑或成人散發出的善意與燦爛的光,這一段人際互動如同盛典,只有在這樣的人群中,這樣的場景之下,我們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
果然是老ㄙㄨ,展現了強大的視角與書寫能力,書裡有同一時空親師生相互碰撞的尷尬與不安;有每個獨特個體精彩紛呈的心理群象;有一個永遠不安於現狀,擅長解構自我,自我解嘲,並不斷打破常規的教育工作者的熱情。老ㄙㄨ教室裡的經典故事,也同時引燃我身為老師與為人母的感受,教室「內在情緒」的引導、家庭「親子陪伴」的重要,感謝老ㄙㄨ讓我重新經歷育兒歷程,與教室裡曾有的風景歷歷。
擁抱曾經內心的暗夜,再次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真好!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推薦序
在同理心中,看見彼此、攜手幸福
許久沒有看見老厶ㄨ的文字,在他接任新的班級、留職停薪、研讀博士之後,只有斷斷續續的在臉書上,偶爾才讀到一點短文,而長文,很久沒有看見了。
從初任教師以來,老ㄙㄨ的文字一直是我的精神食糧,在偏鄉任教的我,遇到教學上的挫折和困難,常常一籌莫展,不想放手但又不被了解,那時,一直是老厶ㄨ的文字陪伴我,從這些點滴溫暖的符號中,我慢慢發現,原來不管任教幾年的老師,還是會遇到困難;原來不管是否出過書籍的老師,依舊在心裡有很多掙扎;原來在台上誠懇分享經驗的老ㄙㄨ,過往的人生經驗、在每個方格裡不斷希望給予溫暖的心,一直都是這樣熾熱。
那我,我可以做些什麼?因此,二○○七年我開始學著老ㄙㄨ開設部落格,寫下我的教學點滴,為了是看見自己的教學,從中思考下一次我怎麼可以在過去的基礎上,帶給孩子更多,就這樣,寫著寫著。沒想到,因為認識老ㄙㄨ,也開啟了我在教學上的其他風景,至今仍深深的感激著。
好久不見老ㄙㄨ的文字,細細讀來,橫跨許多不同的時間軸線卻不覺得突兀,在這本以「同理心」為主題的書籍中,我看見更溫潤厚實的能量。教師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多,用心給愛的,沒有不受傷的。尤其愈認真的老師,傷和自責愈重。
但在老ㄙㄨ的書裡,看不見這樣、這樣做就可以天下太平,從此無事,也看不見雞湯式的好大喜功和功績彪炳。細細讀來,只有讀到一位師者的心,不放棄的思考怎麼堅持不放手的拉著每個孩子,還有那過程中的點滴策略,對自己的喊話覺察和自省,欣賞轉念和撫慰。
讀著讀著,我也暖心療癒了自己。太忙、太快、太多問題,全擠在一個班級、同個時間軸裡,教室裡的課表只有一種,孩子個性家庭卻完全不同,到底要怎麼好好帶好每一個孩子?家長的期待、自己的期待、孩子自己的期待、學校的期待?未來,到底是誰的未來,又有誰知道未來?
火山爆發情緒的孩子、和老師對嗆的孩子、不交作業的孩子、家庭裡有好多故事的孩子、被排擠的孩子、總是在小團體裡你爭我奪的孩子……在故事的脈絡裡,在長長的對話中,省思、看見大人自己的情緒,ㄙㄨ式文字有著滿滿的平靜、不捨、看見與方法,還有當家長困難的點點滴滴,也在老ㄙㄨ和小ㄙㄨ姑娘的故事中,看見似曾相似的困境和情節。
最後在書裡,你都可以在上面的困境後,找到真摯的文字,帶著你,好好把握每一個和孩子相遇的當下,看見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用文字覺察,用同理心對孩子,讓孩子有餘裕用同理心去看見周遭的人,創造出新的空間和覺察,我們可以平靜當下,珍惜每一個相遇的緣分,走一趟和小狐狸們交心的旅程。
真摯推薦給您!
林怡辰,作家、原斗國小老師
推薦序
讓你愈貼近孩子的心
「妳和男朋友會吵架嗎?」婚前,親戚懷著好奇跟我打探八卦。
「我不覺得我們會吵架,我們都經過建築表達訓練,當意見不同的時候,就看誰說服誰。他說服我,我便接受他的建議。我說服他,他就接受我的提案。」
閱讀《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一書,我在筆記本上振筆疾書,記下許多有益的吉光片羽,也想起了這段往事。
面對班上將近三十位來自不同家庭與環境的孩子,老師的工作一點也不輕鬆,猶有更難處,在於老ㄙㄨ老師不願意放棄任何一位孩子,總是盡其所能貼近孩子的心。這麼困難的任務到底如何辦到?答案不是「情緒勒索」或「威權威脅」,而是「同理心」。
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如我一輩,帶著師承自上一代的慣性,稍不留意,就會在教養上拿出以大壓小、以強壓弱的姿態。站在孩子高度的老ㄙㄨ老師察覺雷達靈敏,不但經常提醒自己,也以此提醒孩子:「我們可以同理彼此,我們可以說理討論、互相說服。」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教養境界!
在解決衝突的後頭,理性抽絲剝繭,覺察與分析彼此情緒,挖出藏在防衛冰山下的憤怒、害怕、擔心等,找出正向語言,同理他人情緒、認知、需求,最後再化為具體行動。老ㄙㄨ老師毫不藏私,大方分享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引導策略,諸如:開設聊天課,教予聊天技巧,化解班上孩子歧見。建議衝突母女倆,互相寫出對方十個優點。利用家事卡,鼓勵孩子從不起眼的生活小事著手,培養主動積極的能力。利用情緒語詞列表,幫助孩子還原衝突經過,指認情緒、換位思考、以正向語言說出愛與擔憂。在事件過後,待情緒穩定,再來找機會深入溝通。
除了具體的教學引導策略技巧,書中也提出對當下教學環境的省思。其中「孩子的分數=教養成績單?」最引起我共鳴。在學校層級,錄取多少位滿級分學生,是學校的成績單;在班級層級,班上平均分數,是老師的教學成績單;孩子的分數,又是家長的成績單。教育現場善於用一百分來箝制,生產出良率高的考試罐頭;用排名與分數級距來箝制,培養出具競爭意識的小武士;用分數綁架考試,再用考試綁架教學,如果整個社會對此無法鬆動,我們的教改就只是紙上談兵。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吵架課題,發生衝突正是因為雙方都不夠坦承,只看到冰山一角,而沒看到自己和對方潛藏於冰山下的深度傷痛。唯有察覺它、指認它、同理彼此,方能化解衝突。於伴侶間如是,於親師間如是,於家人間、親子間亦然。我們都深愛對方,沒有道理視而不見彼此的傷。
動怒容易,察覺難。直接命令容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難。面對快速變動的新世界與新環境,我們都需要擁有大智慧才能帶著孩子走在正向的道路上。老ㄙㄨ老師分享諸多教育與溝通法寶,那不只是資深教師的教學寶典,也是家長的重要資產,家長能掌握愈多元的教育良方,就愈能貼近孩子的心、教好自己的孩子。
小雨麻,親子作家
推薦序
平凡又不平凡的守護
隨著閱讀一篇篇蘇老師娓娓道來的親子、師生故事,雖然與蘇老師未曾謀面,卻有一種「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感動。即使我們在不同的場域工作,但有著相似的理念和價值觀。
感動的同時,我腦中也浮出三十幾年來從事兒少、家庭臨床工作,那些在會談室、遊戲治療室、成長團體室、正念兒少成長營、正念教養工作坊等等的畫面。其中,無論是孩子或大人,每個人都在「關係」中有著不同的糾結和苦痛。這些關係包括與自己的情緒、念頭、行為和身體的關係;與人的關係,即:父母、手足、朋友、伴侶、同事、長輩等等;又或者與其環境事物的關係,如:學習、興趣、生活、生涯、工作等等。
過程中,陪伴當事人疏通糾結和苦痛的時程有長有短,方式也因人而異。但共同的是,往往開始透出解題曙光時,就是當事者願意與關係方「同在」的那一刻!
為什麼「同在」有這樣的魔力呢?因為,和自己同在,可以如實覺察自己身心所有現象,不推開、不壓抑、不死抓所有出現的身心樣貎,從而學習慈愛當下的自己;和對方同在,可以傳送出善意,開始打開對話和了解彼此的空間;和困難事件同在,可以好好看看困難的各個面向,從中找到此刻可做的小小行動。
然而,又是什麼讓當事者,不管是孩子或大人,願意先放下一直「我的」、「我想」、「我不要」、「是你的錯」、「是你要改變」等等的執著,能抬起頭看見其它可能,有能量看見不同的角度呢?是當一個人真實體驗與感受到,有人願意無條件的與我同在!
「世間最大的奇蹟,莫過於我們能夠透過彼此的眼睛看世界,哪怕只有一瞬間。」─梭羅
是的,為了烘焙出這個能從對方的眼睛看待世界的「瞬間」,提供與營造同在的氣氛和環境,是我臨床工作與教學中很核心的配方。因為我深知,唯有真實體驗過這樣的同在,才能滋養這個人,培育出同理他人的眼睛、耳朵、口語和行動。不管他是孩子或是大人!這也是蘇老師在班級經營管理中想要烘焙的氛圍。
雖然他說:「身為一位平凡的國小老師,我能做的就只有守護這小小教室!」但我要說,蘇老師正在澆灌孩子內心中「梭羅奇蹟」種子發芽,這是多麼平凡又不平凡的守護啊!
老師和父母(教養者)是孩子接觸世界很重要的引路者,是生命影響生命的角色。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充滿老師對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智慧的細膩引導與對話。如果你是老師,相信可以從中看見和學習如何把同理力融入班級管理的策略和行動方案與示範。如果你是父母,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共感和各式教養問題方法的啟發。
最後我想說,能當老ㄙㄨ的學生和孩子是幸運的,因為我看見一位非常有理念且溫暖的老師和父親,真的努力善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在影響另一個生命。這份從心深處的連結,正一步一步澆灌孩子長出邁向幸福的同理力!
林麗玲,MBPS正念教養系統創建者
推薦序
同理心,一生受用的能力
在這個升學競爭、孩子每天要面對考試與分數並且斤斤計較的時代,即使我們一直強調其他的能力的重要,有時學生與老師也都力不從心。
其中,心裡雖然覺得品格很重要,但是到底品格要怎麼教呢?我比較確定的是,我的孩子不會大人說說就照著做,品格的項目很多,到底哪個是重要且容易教的?《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這本書很打動我,那就是用同理心。
怎麼讓孩子有同理心,不是說說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裡要能實踐,不能只要學生同理別人,甚至是同理老師,老師要能先同理學生才行。學習同理心,一生受用無窮。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