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我們對這本書的承諾始於三年多前共同執行的一個研究計畫,當時研究案回顧了二十餘年來臺灣在親密關係暴力防治及兒童保護工作的發展與面臨的問題,也檢視了國際最新進展。在討論過程中,我們迫切感受到需把本土與國際上累積的相關研究、知識與實務策略,系統性的整理出來;因此,起心動念寫這本書。但三位作者在諸事羈絆下,一直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前行,直至去年,大家覺得真得加把勁了,才終於讓本書得以問世,跟大家見面。
本書在撰寫之初,有些自我期許。首先,我們希望這本書是寫給親密關係暴力防治網絡所有領域的學子與工作者,因此,在內容編排上必須含括跨領域的討論。第二,本書希望能深化本土對於親密關係暴力議題的掌握,包括現象、理論、服務與政策,故我們盡可能在有限篇幅中,涵涉學術與實務,政策與服務,或使之對話、或據以反思,提供讀者更開闊的思考空間。最後,對於本土二十多年來在親密關係暴力議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希望在書中有全面性的討論,因此在各項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上,盡可能周延。
本書計有十六章,大致可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至第七章,具有基礎知識的角色。第一至第三章,先就親密關係暴力現象、暴力類型、特性、影響加以說明,第四章介紹相關的解釋理論,第五章則介紹危險評估概念與安全計畫,第六章就民事保護令制度與實施問題進行討論,以及第七章說明被害人所面臨的困境與需求。第二部分則進入各主要服務體系的說明,包含社政、醫療、警政與司法等領域,各章不一定須按順序閱讀。這部分包含第八、九章說明社工的處遇服務,從開案、評估、服務輸送至相關的處遇策略,第十章則討論社工的服務準備。第十一章進入到對於加害人服務模式與方案的探討,第十二章討論醫療體系的服務回應,第十三、十四章探討警察系統回應親密關係暴力的議題,包括任務、政策、防治策略與相關影響因素;第十五章探討司法系統,包含檢察署與法院的回應;最後第十六章則是總結上述,對防治政策之未來展望,提出奠基於我們研究成果上的一些看法。
誠摯感謝許多人對本書的協助。巨流出版社沈志翰主編對我們的寬待,包容我們的拖稿,並在編輯上提出許多建議,是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的功臣。另外研究團隊中的吳書昀、顏玉如、鍾佩怡三位老師以及邱筱媛助理,在研究過程中的腦力激盪與討論,都是孕育本書的重要夥伴。在初稿完成後,協助我們校對、編輯以及提出建議問題的助理群,他們是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的施晏蓉、吳靜怡、陳侑心、謝采玲,以及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班的陳禹磬、陳芃圻、謝佳穎,這群非常有活力的年輕人,給我們很大的支援,感謝有你們。除此之外,我們也要感謝衛生福利部提供的研究資源,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以及來自社政、警政、衛生醫療、司法、教育等實務界各地的網絡夥伴,在這段期間被我們叼擾,耐心回復我們請益的問題,或是提供相關參考資料,感謝大家的熱忱協助,謹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三位作者投入性別暴力防治工作領域都超過了二十年,無論在實務參與或是學術研究,至今都仍持續不懈。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們每週密集的視訊討論,雖因年紀關係,已無法披星戴月衝刺,但常常從書桌起身時,已是夜深人靜。這是一段自我與專業知識整理的過程,我們心懷感恩。
這本書是暨南大學家庭暴力研究中心規劃出版的系列專書之一,呈現給您,希望讀者能不吝指正。
王珮玲、沈慶鴻、韋愛梅
20210101 於暨大家庭暴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