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1】
堅守信諾──開啟東部癌症治療先河,首創東部第一個癌症中心
林俊龍/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
二○二○年六月,衛生福利部公布了二○一九年臺灣十大死因,癌症連續三十八年位居首位,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五萬二百三十二人,創下史上新高,佔所有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二十八點六,這樣的統計數據讓人聞癌色變,在診間的病人只要一聽到罹癌,往往難掩傷痛,身心都受到強烈的打擊。幸運的是,花蓮慈濟醫院在許文林副院長的帶領之下,逐步建立擁有高階儀器與專科醫護的癌症醫學中心及放射腫瘤科,讓東部鄉親免於奔波西部醫院接受癌症治療的辛勞,可以在地接受高品質且溫馨親切的醫療服務。
許副院長為人親和,許多同仁都喊他「許爸」,他對待病人更是慈悲,曾經有連掛號費都無力負擔的病人,他自掏腰包幫病人買單;也曾擔心病人因為付不出交通費而中斷治療,便幫病人支付交通費,更常轉介窮困病患給醫院社工共同協助。身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的他,不僅醫術專精,也幽默風趣,經常鼓勵、安慰癌症病人,深獲病人與家屬信任。
二○一八年,他帶領團隊開創並推動「智能癌症篩檢技術」,獲得衛福部頒發的金牌獎及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為的就是要讓病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他的前瞻規劃與創新策略,再次為東部的癌症醫學開創先機。
˙走入慈濟 扎根花東
來自軍醫界的許文林醫師,原是三軍總醫院的副院長,二○○二年他踏進慈濟世界,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那時他家住臺北,母親也在臺北,他卻願意來回奔波,這是他對於醫療資源向來較為欠缺的東部的一項承諾,一轉眼也已十八年。他曾一度借調至臺中慈濟醫院擔任啟業院長,任務告一段落,他又繼續回到東部,守護偏鄉鄉親至今。
當年,他一來到花蓮慈院便著手規劃癌症醫學中心。一般癌症的治療包括開刀、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這三種方式也經常合併使用,需要建立共識並與團隊合作。許文林醫師以其資深、豐富的經驗提攜後輩,為花東培養癌症治療與研究人才,他處事圓融、帶人帶心,更凝聚起放射腫瘤科與各科之間的共同合作。
如果遇到不同科別或醫師意見相左而難以決斷時,許副院長總是以病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他常問醫師同仁,「如果這個病人是你的家人,你會怎麼決定呢?」而這個思維正是慈濟醫療人文一再強調的「視病猶親」。在許副院長的帶領下,花蓮慈院的癌症醫學中心能無縫接軌追蹤照顧已出院的癌症病人,並提升門診與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貢獻良多。
此外,許文林醫師也是我們「東區慈濟人醫會」的召集人,他每隔兩週便率團下鄉義診服務,從宜蘭外籍漁工聚集的港口到臺東長濱、成功、太麻里等地,都有他們義診、往診的足跡。有時他也趁義診所到之處,關懷在地的昔日癌症病人,成了非正式的癌友同學會,這都是他的悲心與願力。
˙四百場海內外義診 收穫滿滿
許文林醫師不僅參與國內義診,每當海外發生重大災難,也總是自告奮勇,參加慈濟賑災義診團。像是二○一五年,許醫師的生日就是在尼泊爾大地震的義診中度過的;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二○一三年,菲律賓的海燕風災,那是一場超過六千三百人死亡,失蹤人口更是不計其數的世紀災難。當時國際慈濟人醫會醫療團共分六梯次前往災區援助義診,慈濟許多醫師都前往協助,我與許文林醫師也參與其中。
我們一到菲律賓災情最嚴重的獨魯萬時,幾艘大型商船被吹上岸,泥濘街道上堆滿了被吹毀、殘破的木板、鐵片、廢棄物;百分之九十的房子倒的倒、塌的塌,只能用「慘不忍睹,體無完膚」八個字來形容。慈濟人火速清理學校來做義診空間,醫療團隊快速安排各科別看診空間與動線,把桌子合併成外科的診療床;拿床單充當隔簾,作為檢查空間,醫護團隊在克難的氛圍下展開了義診。
菲律賓當地沒水、沒電,空間有限,夜晚我們將草蓆折成一半,就鋪在學校教室或辦公室的地上,以「半席之地」席地而眠。這也讓我體會到,人的需求其實不用那麼多,有水喝、有麵包、香積泡飯可以吃,就十分感恩了。
在菲律賓如此重大災難下,證嚴法師提出「以工代賑」來賑災,推動之後,原本還處在災難創傷、眼神空洞的獨魯萬市民,全都動了起來,十九天來了二十八萬人次參與,他們清掃被汙泥、廢棄物所覆蓋的教堂、街道,讓猶如廢墟的死城,很快就恢復市容了,慈濟人醫會也在當地為八千人次義診。許文林醫師曾分享,發放以工代賑補助金時,他看著現場來了成千上萬人,但志工、醫師人數卻相對稀少,他很擔心引起暴動,但沒想到,在慈濟志工引導下,所有鄉親井然有序地排起隊來,當祈禱歌曲一放,現場竟是「一片靜默」,志工翻譯著歌曲內容,不少閉上眼、專注祈禱的災民默默流下感動的淚水,這些災民在領取補助金時,一再對慈濟人表達感恩之意,那個場景讓他非常感動且終身難忘。
我常說,前往義診的醫師往往自己收穫最大,正是這個道理,我自己也領會極深,很感恩在義診這條修行路上,有這些向來當仁不讓、不畏災難的慈濟志工、醫師等有志一同者並肩前行!許文林醫師在慈院服務的十八年間所參與的海內外義診超過四百場;他更一手將癌症治療的專業團隊奠基在花蓮偏鄉,功不可沒。感恩他一如初心、堅守信諾,很榮幸能受邀為此書寫序,相信諸位讀者也會跟我一樣,被許醫師的專業以及他衷心投入的「醫療人文」深深打動,樂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