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箴言》9:1)
組成《地球編年史》的這七本書,既不是預先設定好的系列,也不是以一本書展開的。它是一棵有七根分支的橡樹,其種子是一個小學生的疑問:為什麼希伯來文《聖經》中的單字Nefilim(源自於意思是「跌倒」、「倒下」的動詞,中文音譯為「納菲力姆」),被翻譯為「巨人」。這個小學生是我;而這個詞出現在《創世記》第六章;尋找這個解釋的過程,持續了我的一生;而這個答案需要追溯到「開始」,就像《聖經》本身一樣。
對於《聖經》的「開始」之追尋,就像打開潘朵拉(Pandora)的盒子,裡面充滿了無數的其他問題。為什麼《聖經》描述了納菲力姆(意思是眾神的兒子們)挑選「亞當(Adam)的女兒們」為妻子?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亞當的伊羅興(Elohim,意思是「眾神」)是誰呢?地球上真的有伊甸(Eden)嗎?如果有,它在哪裡呢?地球真的經歷過大洪水嗎?真的曾經有挪亞(Noah)這個人存在嗎?如果有,他又是誰呢?人類如何學習天國、大地及人類自己是怎麼被創造的?古代確實存在著什麼科學知識嗎?文明又是如何開始的?在古代巴比倫、亞述、埃及之前,真的有一個王國存在於《聖經》裡所稱的示拿(Shine’ar,即蘇美)這片土地上嗎?世界各地的其他文明,如何與那個古老文明有著異常的相似之處呢?
這個追尋任務不可避免地從《聖經》延伸到考古學。古代近東確實有一個文明的搖籃。它的紀念碑、工藝品和文字紀錄,展現了一個土地和民族的生動歷史。他們的天地之間的眾神故事,包含了神話、宗教、天文學及遺傳學。不久之後,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浮現,幾乎涵蓋了所有學術領域,從地球的深處到太陽系、外太空空間,從過去到未來,從開始(Beginning)到完結日(End of Days)。
當一本書緊接著一本書而來,內容跨越了各個大陸、多樣的文化,甚至不同的宗教,明顯可以看出它們都是同一棵樹的樹枝。一個全球理論(Global Theory)應運而生,眾神與人們的故事,在我的書裡被描述為地球和人類的整體歷史。希臘和羅馬、阿茲特克(Aztecs)和印度的神系,被辨識出與蘇美和巴比倫的神系相同。馬雅(Mayan)和奧爾梅克(Olmec)的曆法,相當於亞述和埃及的曆法;關於創世或太陽靜止那一天的印加(Inca)故事,與《希伯來聖經》相呼應。不同大地上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石圈,顯示出基本的相似性。我獨特的斷言是,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另一顆行星,它週期性地靠近我們,而它的太空人來到地球,造就了人類,被人類視為神,而當他們離開時曾答應會返回。這解釋了其他令人費解的事,因此是非常有道理的。
這數十年來,我的研究、學習和寫作範圍令人望之怯步。《地球編年史》系列七本書的英文版,總共有兩千三百多頁。讀者經常問我:要如何掌握這些大量的訊息?這本書便是針對讀者的提問所給的答案。書中共有數百條名詞解釋,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提供了有關眾神和半神、國王和王權、族長和祭司、考古遺址和神話地點的相關資料。每條名詞解釋都會指出相關的名詞,且適時在主題上添加特殊或創新的「西琴說明」。這本書透過了對各種文明和時期採用一致的答案,成為使古代知識全球化的首次嘗試。
這個一致的答案已經通過時間的考驗:過去幾十年中發生的每一項發現、每一項技術上的進步,無疑都證實了這些古老的證據,它們被其他人忽略或認為是神話,但我認為它們是真實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地球編年史》系列的七本書,已經成為全球古代知識的儲存處,這些知識是《聖經》中稱為「智慧」的寶貴財富。
可以說,它們是古代智慧的七大支柱。
撒迦利亞.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