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馴羊記

馴羊記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吳明益說他的寫作帶著野性。他以青春為賭注,尋找荒野雪豹

他以他的青春年華,奮不顧身地把自己投入追尋雪豹之旅。藉閱讀跨越時空邊界置身藏區高原,在尋找雪豹的虛實敘事與幽微對話間,是人與自然的相處,是彼此生存的野性。

 

OKAPI 推薦

  • 個人意見:書寫記憶與失去──讀《馴羊記》想起《蘭花賊》

    文/個人意見2022年11月14日

    《馴羊記》與《蘭花賊》同樣是追求一種美麗而不可得的事物,卻有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 《馴羊記》由試圖觀測捉摸不定的雪豹未果開始,接著帶領讀者在歷史和地理上遍遊古今裡外的西藏,接續繁花如錦的中段,最後來到扣得十分精準的結尾,看完了以後,我思考起了旅行的意義。 旅行這件事是很多樣化 more
  • 2021年度選書|中文書|編輯台手記:想念小小的日常,是疫情衝擊下的共感情懷

    文/博客來書店員2021年12月02日

    當你以為2020已經夠糟了,這世界卻沒有絲毫罷手的意思,我們又迎來更具衝擊的2021。人的活動範圍被迫縮小,與世界產生關連的需求,只能以另一種型態不斷生長。我們需要一種,不接觸土地也能換取養分的強大氣根,感覺自己仍然正和其他人產生某種形式的交互作用。 回顧過去的這一年,我們觀察到出版的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第21屆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作品
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
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
也是一闕灑淚揮別昔日烏托邦的哀傷輓歌

  一名旅者為了尋找雪豹,再次突破重重阻礙抵達青藏高原,獲准在保育研究站,進行七十二天的雪豹調查工作。回到臺灣,偶然翻開旅行日誌,發現自己的心仍停留在西藏,毅然決定休學,三度重返高原,這次他要追尋的又是什麼?
 
  一九五○年代,宇田川慧海為了理解更精妙的佛法,遠渡印度非法入境西藏,當時藏軍和解放軍正在各地展開游擊戰,他最終落腳拉薩,與記憶日漸模糊但對佛法有精妙見解的桑吉仁波切一起生活。他將所聞見的經歷,寫成《馴羊記》。
 
  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
 
  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
 
  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名人推薦

  吳明益(作家) 專文介紹
 
  連俞涵(演員、作家)
  詹宏志(作家)
  謝旺霖(作家)
  謝哲青(知名旅行家、節目主持人)
 
  王盛弘(作家、聯合報副刊副主任)
  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封德屏(《文訊》社長兼總編輯)
  蔡素芬(作家、《自由時報》影藝中心主任)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楊平世(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作家、演員、旅行家、媒體編輯、教授學者 聯名推薦

  振輔的天賦讓他的寫作帶著野性,也因為天賦讓他的寫作帶著自我期許,因此想像雪豹一樣躍過絕崖。我得說這部作品讓我對振輔印象深刻,因為任何生命最有活力之時絕非「天人合一式」的譫妄與偽和諧,而是充滿野性的野心。那是種子不擇手段地散播術,是候鳥不辭千里的遷徙,是哺乳動物被家族逼走的擴張。──吳明益(作家)
 
  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往往在某個時間點神祕的遺失。
  無論把此書看作小說也好,西藏地區的博物誌也好,對環境的懺情錄也好,振輔在青春年華,奮不顧身把自己投入他對世界的好奇──從一場驚心動魄的追尋雪豹之旅開始……在我看來,其實是奮力要接住那不可言說的,重要的東西。──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主任)
 
  一直在尋找《馴羊記》這樣的書寫,讓文字打開我的身體五感,藉閱讀跨越時空邊界置身藏區高原,在尋找雪豹的虛實敘事與幽微對話間,是人與自然的相處,是彼此生存的野性。──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振輔和蕭昀是我任教臺大的關門弟子。大一時,他們跑來找我,說想研究甲蟲,於是我請鄭明倫和李奇峯兩位專家給予指導。畢業前,兩位果然不負眾望,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了數篇SCI論文。 
  如果留在昆蟲學領域,相信振輔會和蕭昀一樣攻讀博士吧,然而多年的旅行經驗卻將他引向文學創作的道路,並斬獲無數獎項。這本《馴羊記》即是他深入藏區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小說,雖隱含傷感、憐憫、躁動的情緒,卻能收斂批判,娓娓道來。這正是振輔文字引人入勝之處!
  面對既敏感又複雜的中國藏區,讀者不妨將眼睛交給這位年輕人,讓他帶你穿越雪山、冰河、迷霧,帶你追尋動物、植物、礦物;讓他帶你認識另一群人,體悟另一種文化。──楊平世(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振輔跟我說他想休學,理由是他無法兼顧地理所的學業與寫作,想先完成他的《馴羊記》,再回來繼續。
  作為指導老師,我有點情緒。振輔進地理所才一個月,就要休學,而完成一本書也不知何年何月。我一直認為,碩士論文的可貴之處就是生猛,那種面對未知時純粹的好奇心,而不論生猛或好奇都有保存期限。
  振輔以其一貫溫和的態度,跟我說他的理由。我被說服了。十五日中午,我簽了他的休學申請。這名地理所新生,碩一只念了一個月。
  振輔隨即消失了好一陣子。下一次聯絡已經是二○二○年的春天。我問他下學期有打算回來嗎?振輔說他會。
  二○二○年秋,振輔帶著書稿回歸,且碩士論文進展順利,將會是以螢火蟲為主角的跨物種都市民族誌。日前,時報主編金倫約我看看振輔的書稿。我答應了。過來幾週,當我厭倦描寫戰後林務局間的種種糾葛時,我就看上幾頁。對於文學,我是不懂的;但振輔筆下的那種從容,對於整天都在趕死線的我,卻是萬分療癒。
  年輕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馴羊記》是個年輕人傾注一切完成的美好事物。
  徐振輔《馴羊記》。四月二十七日時報發行。──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振輔


  一九九四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畢業,現就讀地理所碩士班。喜歡攝影、旅行、啤酒、貓貓。心血來潮時研究一點點象鼻蟲,已發表SCI期刊論文數篇。

  寫作方面在散文、科普、遊記、小說之間搖擺不定,近年比較用心的主題是北極、西藏、婆羅洲、螢火蟲。曾獲選為keep walking西伯利亞極地研究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雪豹研究志願者、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等。於《鏡週刊》開設專欄多年,作品四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臺北文學年金、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若干獎項。

  攝影方面胸無大志,夢想是拍攝雪豹、獨角鯨、天堂鳥之類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曾任Canon講座講師,舉辦鳥類生態攝影個展《翼疊翼,光覆光》。
 
 

目錄

序章
星星


足印
食骸
光之遺痕
鳥之咒
日夢
 
第一章 城市及其時間地景
再度啟程
馴羊記Ⅰ
失語的旅行者
馴羊記Ⅱ
大昭寺的蒙古僧
馴羊記Ⅲ
拉薩及其時間地景
馴羊記Ⅳ
賣夢的人
 
第二章 豹子對你而言是什麼?
央金
拉莫札西
哈沙夫
仁青卡
 
第三章 複調與遞迴
烏托邦
馴羊記Ⅴ
反烏托邦
馴羊記Ⅵ
哇宗村
馴羊記Ⅶ
金巴寺
馴羊記Ⅷ
文成公主
 
第四章 雪雀
雪雀
 
第五章 定義地方的邊界
神山
碩鼠碩鼠
放羊的日子
看金師
雪會記得哪些事?
廢棄地
驅離
動物園
 
〔後記〕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台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   吳明益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7680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名稱

 

內容連載

雪會記得哪些事?

出行前夜,我在燈下打開筆記本,除了日期外什麼都寫不出來。旅行者一個永恆的矛盾就是, 那麼想貼近一個地方, 卻在漸漸熟悉後感到乏善可陳。異域最巨大的魅力,似乎是基於一種無歷史的錯覺,讓我們誤以為真有什麼地方能夠擺脫時光的鏽蝕。

正月十五,清晨飄雪,但氣象預報提到今晚的月全食,因此我仍篤定出發。早上九點多,才合道送我到河邊,擺下一塊刻了平安經的石頭。再次檢查行李,除了糧食、禦寒、防水裝備外,也帶了採集水樣的玻璃罐。如果礦山位置一如預期,應該隔天中午前就能抵達;如果沒有找到,則最晚要在後天早上折返。

春汛尚未到來,冰封的河流形成幾股發光的白,在近百公尺寬的暗色草灘間蜿蜒纏繞。我穿著雨靴行走,步伐充滿黏性。為節省體力,經常不知不覺走上冰面,直到腳底出現破碎的預感,才趕緊退回來。

先前確認過地圖,瑪洛位於瀾滄江流域,所以這條無名之河應該會在某處匯入瀾滄江幹流,穿過青藏高原,沿橫斷山脈一路向南。途中,河面驟降四千七百公尺,其中蘊藏的龐大能源潛力,誘使人們建起一座又一座大壩,水遂凹折成階梯狀。待出了雲南邊境, 水在東南亞趨於深邃平緩, 流經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地,最後在越南胡志明市歸於大海,交界處生成紅樹林。這時更多人稱呼它的名字是湄公河。

湄公河是東南亞第一大河,關乎上億人的生計,但因資源本身的跨境特性,近年成為備受關注的政治角力場。當然以河的角度來說,國家邊界並無意義,它以自己的方式連綴起生態系統,人作為一個並不偉大也不卑微的行動者納入體系, 與山脈、雨霧、水藻、蝦蟹、大海建立千絲萬縷的命運網絡。現在透過地理學家與生態學家的代言,我們越來越習慣賦予自然物主體性,熟悉使用「以河的步伐行走、像山一樣思考」這類修辭。雖然很多時候並不如所宣稱的那樣相信,或無法實踐所相信的,但光憑語言的力量,好像就真能理解自然的浪漫、焦慮、呢喃、嘆息,乃至於歇斯底里。

會員評鑑

5
9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4/07/12
讀完整本《馴羊記》,才發現體裁上的難以定義並不只僅是作者貪心塞填的成果,先是自然景觀紛陳雜設、然後是解釋自然的科學人文素材、敘事聲音移轉飄動──歷史文件的虛構本就是一次提醒,唯有你走到了那個地方(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你才可以掌握你自身對於該地的詮釋權,此間並非其他二手影像素材、旅行報章或他人講座得以填補的空隙,旅行,意味著站在一個以你為中心、同時瞬息生變的封閉體驗,人曾經擁有召喚另一段時空間的能力,只是在凡俗生活裡我們未必想起自己原來的面貌。
 

 
  《馴羊記》序章以敘事者「我」的角度出發,描述自己曾寫過一篇關於雪豹的小說給朋友看,卻獲得「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有看過雪豹啊」的反饋,那次之後,「我」便有些心懷愧歉,終於申請到保育NGO的研究站,展開為期七十二天追逐雪豹的旅程。然雪豹僅是開頭楔子,往後篇章遂遁隱到紛雜敘事佈景之後,見到與否是潛藏的鬆散主線,讀者並未感受到目睹雪豹的急迫和超越性意義,換言之,雪豹如同其自身的神秘,它更像是整本《馴羊記》所緊密繫著的核心隱喻:若我們得以輕易取用描述這世界的種種二手素材,自己親自描繪一幅世界還有意義嗎?若我們還願意這樣做,理由又是什麼?

-  

  這其實是關於現代旅行長年以來的論題,特別是《馴羊記》所聚焦的青藏高原,於現代神話裡又黏附了諸多充滿遐思的概念:藏傳佛教的神祕感悟、壯闊自然的珍貴體驗、反抗壓迫歷史的前緣,似乎來到此處,人便得以轉瞬擴張,放進夢想、潛逃、找尋自我、蛻變新生等諸多原先不屬於自己的諸多詞彙。正因為西藏是個鮮明的旅行目標,似乎誰都可以說上兩句,那些原因都導向了靈魂無可言說的突破,神秘浪漫而且充滿意義,西藏遂成為推廣靈性的直銷中心。誠如作者於書中所言,「在那個易於管理、操控的抽象烏托邦,感覺自己正取回命運的主導權……隨後沾沾自喜地將再平凡不過的經驗賦予禪機詮釋,藉此提取一點點浪漫想像……試想一個這類旅行者的分享會,聽眾並非心動於異域風光,而是著迷於反抗者姿態的典範。它所能達到的最大效果,就是讓職場上唯命是從的上班族受到感召,心血翻騰,隔天遞出辭呈,因為失去一切而心滿意足。」
 

 
  他可能也察覺到,為什麼於現實中的自己感到迷茫、毫無方向時會被西藏所吸引、來到這塊意義過度飽和的高原?又為什麼會花上諸多筆墨書寫該地,以至於創作出這本《馴羊記》,他是否真如他所調侃的上班族那樣,僅是被擁擠浪潮趕赴西藏的講者之一?
 

 
  他所提出的解套方案是,從共黨歷史、藏族風土、自然科學以至於文學虛構等眾多角度切入,用全方位的雜文式細緻剖析西藏,取代隸屬於個人好美喔好感動喔的情緒衍流。全篇約略可以分出三條主線,最先是敘事者「我」於求學階段逃逸至西藏的公路旅行,處處綴點著青春頹唐,猶豫解離多過於熱情,類自傳性質的過程用了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識去解釋他所見到、所思考到的人文地貌,裏頭也不乏一些流行文化:班雅明的故事、《複眼人》、時間地景(Time Landscape)、《白日夢冒險王》,以至於篇末所談的冰芯紀錄(ice core)、人類所創造出的孤寂世(Eremocene)……通篇讀來有種樸實憂鬱的散文質地,前者意味著其所言皆有所本,透過世界諸多的輔助資源去理解西藏,卻又不免在當中涉入名為自我的濾鏡、用一些漂亮文字所談的冷調性欲說還休。
 

 
  第二條則是杜撰出的歷史文獻,以日人宇田川慧海入藏的《馴羊記》為軸線,延伸出口述桑吉仁波切的《爐邊史‧吉祥寶瓶》,歷經重複套娃式的迷障之後,講述中國共產黨於各種方面壓迫藏族的歷史,包括土改隨之而來的征戰、焚燒經書,連帶文工團所編寫上映的《文成公主》亦帶有文化殖民的一層陰影。連帶扣合老藏戲師最終被黨國的影像收編,模糊到僅剩一句讚賞的騙術。此篇密度甚高,雜揉了關於西藏自然與文化上過往的血淚,這是一塊遭到人暴力翻掘、被紅潮思想狠狠耙過的土地,相較於公路紀事是用較大尺度的自然之之於人類的比對,這裡將人類縮略到某一群特定的人所聚合的群體,軟一點的稱之為文化,嚴肅一點說是政治,我們目睹了一群人可以對某一塊界域有著怎麼樣的建設與破壞。
 
- 

  最後第三條是敘事者「我」閒逛沖賽康市場時遇到一位商人,秘密把他拉到個小房間,看了一張雪豹毛皮,據說是小時候為了醫救父親,和哥哥到山裡打來賣錢。「我」據此寫了一篇小說,重新想像那對兄弟上山跋涉、最終打到雪豹與商人斡旋、歸鄉的段落。當小說中出現小說,虛構中的虛構是後設的提醒,也是對於形式的再三提問,作者企圖在此展現,他不僅要透過非虛構方式記錄無可異動、固著於史冊相本的西藏過往,更渴望透過文學的想像,撐開那些尚可填入文字的孔隙,包括前段虛構歷史亦然,他擺明了當提醒,人對於你所目睹的土地是有主動性的,你並非僅是自然領域中被水流推動、被板塊所乘載的客體,在有限度的前提之下,人有能力將自我的經驗反饋於自然地景,盡管那止於腦海裡的擘畫。
 

 
  回過頭來看,從自然之於人類的科學解釋、一群人的政治文化之於土地的歷史人文改造互動,以至於獨獨一人面對所見所聞的文學式感發,是否就能夠妥善回答了篇前預設的問題?假若所補綴的都是他人在不同時空所遺留下的材料,大可以選擇任何想書寫的地點,用引人注目的概念糖衣包裝,所有都能寫反倒是種無趣的流水工業。那到底還剩下什麼有趣的?旅程最後,敘事者聊到傳佛教的某些概念,緣起緣滅,任何關係都只是當下各種狀態多方角力嵌合的結果。那些大於自己的學識經驗易於打包整理,但屬於一己之私的無法略過的感官經歷、在特定時空狀態下無法遏止的思緒漲湧,有時比各種艱難學科更令人退卻、抗拒或迷人,寫或不寫,似乎也只能歸因於此,有某些特定的焦慮,有某些東西無法透過他人的口舌筆墨消化,所以爬梳了龐雜資料,在眾多知識科別之中,還是僅能透過文學表達一些什麼。

-

   敬佩有之,卻始終無法著迷於他耗費大量心神、對於西藏鉅細靡遺的剖析和建構,對我來說隨機、貌似可以任意嫁接的行文模式,可能對作者來說是獨特而無法取代的重要地點,因為無法解釋箇中神秘,只能用緣這種很雞肋的結論來概括。至少對於寫作,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回答,致敬《大地之下》裏頭的致敬:當馬洛里說因為「它在那裡」的時候,寫作者殊途同歸的回答是:「因為它不在那裡」,如同那從來無法親眼目睹的野生雪豹。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5/13
劇透警告

「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有看過雪豹呀。」

是對藏地文化的深入,是在前進與後退之間,選擇了前者。是對雪豹的嚮往,很難形容這種追尋是為了什麼;但如果臺灣雲豹還在,我想這無疑也會讓人不遠千里跋涉至臺灣的高山尋找神話吧。

前前後後把馴羊記看了三遍,在不同的時間去感受去品嘗,我相信若太快讀完它,將會是對經驗的一種褻瀆。

見證了意識之流如霧消散的瞬間,透過松柏枝的焚燒,神秘的死亡又藏著什麼隱喻,將肉身奉獻空行母,是引渡生命,更是最終的施捨。

馴羊記除了是一種朝聖,更是逡巡在夢與夢的間隙,使我們擺脫了熟悉的日常,交纏在千萬個劫的時間裡。

去到遙遠苦寒的高原,追尋雪之精靈的足跡只是個引子,引出的是更多的田野考察與歷史政治,民俗與宗教文化,破壞與革新,更涉及政治、和自然生態;在虛與實的界線游走,把現實與小說的邊界模糊了。

年輕作者竟能寫出如此療闊且深遠的內容,讓人想到劉辰君的遠行;吳明益的抒情與自然,也讓人想到席爾凡戴松所揭示的──城市讓人枯萎。

讓人懷疑寫作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為何要寫?寫出來是有意義的一件事嗎?看著徐振輔的文字,總覺得下筆成為多餘。從一翻頁開始就知道是我的書了。

「此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人類已經可以創造星星了。」

而在藏傳佛法中,有一項繪製沙壇城的儀式,用彩沙來砌繪那神聖瑰麗的宇宙,其美學的宗教意涵在於,花費大把的時間完成,然後隨即把它抹滅──塵歸塵,土歸土。

我想寫作的意義,也是如此,不在乎最後得到了什麼,
而是把想傾洩的寫出來,重點是當下。

「結果,你看到雪豹了嗎?」

/
從2021購入到現在,終於可以稍微寫些什麼來紀錄。
但還是一定要親自去讀這本書才行。



摘要段落:

📑「千年之暗,一燈能除,百劫累罪,一咒摧伏。」《六祖法寶壇經》

📑 我想讓自己輪流從事體力和精神勞動,讓身體和心靈交替休息。我以為這樣的鍛造過程,能讓一個人在各種環境下找到所屬的生活方式。

📑牛糞燒出來的火很溫和,流光似水,會發出開水煮滾時那種悶悶的、令人舒服的聲響,那聲響溫柔得像一枚貼在耳朵上的吻。

📑當你會因夜晚的寂靜和接近而精神煥發時,就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

📑我們也還是需要語言,為所有逝去之事留下痕跡。

📑我感到精神恍惚,自己和雪豹在空間上相遇,卻在時間上錯身而過。無論如何,腳印終點必有一隻雪豹。

📑沒辦法,你總要在大雨之夜守候一扇緊閉的窗,到火車站趕赴一場被遺忘的約會在心裡惦記一個不會兌現的承諾。

📑豹闖入寺院,把祭獻的罈子一飲而空。此事一再發生,人們終於能夠預先做出準備,於是這就成為了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他們深知記憶是追索過去唯一的方式,於是用文字和影像試圖打造一個可供追憶的空間。然而時光推移,擁有之物自指間流逝,最後捧了滿手的,或許只是記憶的空殼。

📑有些記憶就是比其他記憶更重一點,如同一隻眼蝶降落在光與影的間隙,你無法確知它會被賦予什麼意義,但它就是留在那裡了。

📑「肉身死掉之後,靈魂會進入中陰狀態,唸經的意思是告訴祂們,投胎時不要迷惑於下三道的微光。只要轉生人道,下一世就有修法證悟的機會。」

📑感官記憶會消失,業報會累積,所以人活著不能只看這一世。所謂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心所捕捉到的任何現象都只是因緣流動下的剎那交會,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或者說,本質是純然的『空』,執著會成為苦的根源。佛法就是要教人們看透這一點,得致解脫

📑好像是做過很多次的夢,剛睡醒記得很清楚,現在竟然想不起來了。

📑在我看來,那些行前宜言通常比歸來的故事動聽,但兩者都是幻想與謊言的編織物,始於對生活的反叛,止於對現實妥協回歸。試想一個這類旅行者的分享會,觀眾並非心動於異域風光,而是著迷於反抗者姿態的典範。

📑神話知識的基礎,來自我們根源性的欲求──我們希望周遭的事物,以及由這些事物所構成的世界,從宇宙論的觀點來看,具有濃密的意義。

📑人最重視、最珍貴、最熟悉不過的東西,有一天也會形同陌路吧。

📑旅行者一個永恆的矛盾就是,那麼想貼近一個地方,卻在漸漸熟悉後感到乏善可陳。異域的魅力根源,或許正是一種無歷史的錯覺,讓我們誤以為真有什麼地方能夠擺脫時光的鏽蝕。

📑寫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不偉大,不卑微,相當辛苦;它是雕刻,是馬拉松,是情人的承諾。如果沒有真正的愛,沒有想要撫慰的痛苦,又有什麼能夠支撐如此折磨、如此寂寞的漫長過程?
展開

「凡人如我,總是不斷對照現實與回憶,不厭其煩地拿著細針,串起語言尚能指認的部分,試圖讓某些東西維繫得更久一點。但諸如照片與文字的留存,無非是在提醒我們改變/失去了多少東西。所謂無常,不只是相遇與錯過、活著與死亡這般二元對立,更多時候則是一個人過了幾年,就成為曾經的名字也叫不回的另一個人。」

———————————————
還記得大學時期滿心懷著留學夢,買了張英國地圖貼在衣櫥上,好似每回著裝完就能踏上那個國度,成為某種理想生活中的一員。

到了當地唸了兩年的書、待了兩座城市,才意識到不管旅行到哪裡,哪裡都一樣。等新鮮的異域感逐漸被時間和日常撫平時,當初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好像一點也不重要了。

但這些經歷還是會悄悄在身上刻上一痕抹滅不了的印記,就像作者一心想找到黑豹卻總是差身而過一般,最終當初的渴望,已內化成心中的一塊神聖之地,伴著自己繼續走在時間之軸上,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去擁抱得來不易的各種緣份,然後拼湊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IG: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24
劇透警告

有時就是會遇到「召喚」你的書籍,於我來說,就是從青藏高原吹下的一股冷風,在這熾熱天氣下召喚我的遠方鼓聲。


雖書名為《馴羊記》,卻是徐振輔三度前往西藏尋找雪豹的過程。
然雪豹在此當中又神龍不見尾,尋找過程中,反而牽引出西藏的一切。
作者帶著地理本科生的專業理性,夾雜對人文社會的柔軟視野,讓我們得以貼近當地藏人視角,感受到天地萬物。看見不同於昔日的西藏,過往與今時交錯,對這土地上發生的歷史惋惜,著實是本西藏風土人文誌。

/
西藏已不再只是最接近神的淨土,而是從未平靜。
振輔的書寫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紀實與虛構小說交錯,將這份「自由」展現於我們眼前。拼湊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政變起義與達賴喇嘛出走的西藏,而後又不得不面對經濟改革、伐樹增建等複雜又敏感的地域性問題。
然他書寫高原之上又是如此自然富含詩意,隱喻精妙,在寂靜的雪裡,充滿了萬物之聲。


/
起因於友人一句挑釁之語:「你寫雪豹,但你沒看過雪豹阿。」而踏上尋豹之旅的徐振輔,究竟在最後尋得了沒有?
大家可以在書中試圖從他踩在雪裡的腳印、牧民於風中的吆喝、被禿鷹圍繞的野生動物屍體中抓住雪豹的蹤跡。

然而隨著他的筆觸,看見了藏人天性、高原自然生態,處處是對土地與人文的觀照。
「尋找雪豹」成為他自身為何上路的自我詰問,或許之於作者,也是於路途上找尋一種精神定義,找尋人之於自然的一種相處模式。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06/04

這是我第一次評鑑書籍

完全沒試讀也忘記了是甚麼原因讓我直接購買這本書
結果真的是驚為天人
年紀輕輕的作者有這樣的眼界跟宏觀
搭配上深度又沉穩的文字

捨不得一下就看完的一本好書
真的寫得太好了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漫遊者聯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
  • 方言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