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

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一頁明治到戰前的日本帝國礦業開發史
  一段沉埋於荒島密林中,近乎無聲的台灣礦工故事
  旅日導演黃胤毓歷時七年最新紀錄片《綠色牢籠》
  同名圖文書以抒情筆觸封存電影鏡頭外的點滴時光
  將幕後的一切,化為最真摯的感情紀實與時代紀錄,真情呈獻
 
  //////////////////////////////////////////
 
  阿嬤的一聲嘆息,是無法言說的生命哀愁
  也是一段隱沒在台日歷史之間,近乎無聲的礦業記憶
  承載了大時代下無數亡魂的悲慘見證
  以及眾多礦坑關聯者「其後的人生」……
 
  在日本沖繩西表島上的「西表礦坑」,如今雜草叢生,鮮有人跡。但在戰前,這座島嶼曾經燈火通明、人聲喧擾──因為這裡是大東亞帝國主義下惡名昭彰的礦坑之島,曾有來自九州、沖繩與殖民地台灣、朝鮮等地的數千位礦工,在這座熱帶島嶼上度過高壓管理的艱困生活。有些人被注射嗎啡強迫勞動、客死異地;有些人則拜戰爭之賜,從叢林礦坑逃出生天。
 
  出生於台灣的橋間良子,十歲時便被擔任礦工招募人的養父楊添福帶來這座島。身為「媳婦仔」的她,沒有唸過書,也甚少與外人接觸,她就此成為侍奉楊家永遠的媳婦,守著當年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和養父母的墳墓。面對家庭的破敗,面對終其一生無法離開的「綠色牢籠」,她的回憶被囚禁的同時,還有一段底層台灣礦工的歷史被封印於此……
 
  旅日導演黃胤毓「狂山之海」第二部曲《綠色牢籠》,持續追索沖繩八重山的台灣移民,以橋間良子為主角進行長期訪談,費時七年,透過其個人與家族史的線索,勾勒西表島台日礦業的連結與台灣礦工的悲史。在影像之外,黃胤毓以抒情筆觸,詳細紀錄拍片構想、執行過程、田調訪談、史料蒐集、礦坑探勘、歷史重演、關鍵人事物與紀錄觀點等。藉由圖文紀實,引領讀者從幕後重回現場、重歷時光,走入低迴幽暗的「西表礦坑」內,尋找那些失落的台灣人身影。
 
本書特色
 
  1. 《綠色牢籠》紀錄片同名圖文紀實。導演親身說法,以抒情的文字圖像,呈現其不同拍攝階段的心境與工作細節。看見鏡頭外的《綠色牢籠》。
 
  2. 收錄紀錄片之田調研究歷程、沖繩西表島礦坑珍貴史料圖文,以及台日兩地礦坑探索實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黄胤毓 HUANG Yin-Yu
 
  導演、製片,生於台東,旅居日本多年。台灣「木林電影」及日本「木林製作」創辦人。東京造形大學研究所電影專攻碩士。2010年展開紀錄片創作,2013年啟動以「沖繩八重山台灣人」為主題的「狂山之海」系列紀錄片計畫,關注戰前移民與台日後裔等議題。首部長片《海的彼端》(2016)獲新藤兼人賞「製片賞」。《綠色牢籠》(2021)為其第二部紀錄長片。曾入圍瑞士真實影展等國際影展。現以沖繩及台灣為據點,參與國際合製影片及發行。
 
  木林電影 Moolin Films. 
  以木為林,木林成森,期望以紀錄片的土壤,走向當今世界與人類記憶間繁花盛開的森林。
 
  www.moolinfilms.com/tw/
  info@moolinfilms.com
 

目錄

序 波光粼粼的日子

第一章 白浜(しらはま)
第一節 橋間阿嬤的家
第二節 路易斯的房間
第三節 學校後面的空屋
第四節 山後

第二章 西表礦坑
第一節 內離島
第二節 宇多良川
第三節 聞書
第四節 廢墟(一):海上孤島
第五節 廢墟(二):紅樹林中

第三章 台灣
第一節 十六坑與小基隆
第二節 廢墟(三):認識山林
第三節 廢墟(四):南海的遺跡

第四章 消失之處
第一節 勤讀日書
第二節 人與人的足跡
第三節 後人來訪
第四節 九州踏行

第五章 證據
第一節 錄音帶
第二節 亞洲只有一個
第三節 遺留的紀錄
第四節 佐藤翁的故事
第五節 真正的礦工

第六章 歷史重現
第一節 什麼是真實
第二節 存在過的人事物
第三節 與想像及記憶的對話
第四節 我們的存在

後記
引用、參考文獻
 

 
波光粼粼的日子
 
  希望能在未來這樣回憶自己與《綠色牢籠》的這段時光:在我年輕時碰見了如此年老的生命,告訴我過往世界的種種、告訴我未來要努力過活。為什麼我像是抓緊浮木般,在這些人年近生命最終之時,緊緊地跟隨他們,希望他們再告訴我更多一點。幾年來我偶爾在紀錄片倫理上被這樣質問:我是不是要利用這樣一位毫無防備的老人,透過她達成我對於歷史的觀望,像是論文的取材對象一般—我是否在利用一種情感上的質問,以便取得我的資料與論述?我在對這種問題感到冒犯的同時,也質問我自己:我在等什麼?我還沒準備好的究竟是什麼?
 
  時間,所有的問題最終都回到「時間」這個母題。在製作《綠色牢籠》的這七年光陰,我們在西表島及這些相關之處的踏行足跡、與阿嬤度過的許多午前午後,然後濃縮到我回憶中的那些被遺忘的時間細節,都在剪接整理素材重新瀏覽之時,發現自己已不再是當初坐在餐桌後方、在攝影機旁迎接阿嬤眼神的那位年輕人了。我已成長,像是一位客觀者:坐在剪接電腦前評斷是非價值、定奪影像的可用與否。我離開這部片了,《綠色牢籠》終究完成,而這本書,大概是我想要留下我與這一切的回憶的一封長長的訣別書吧。
 
  那我就把這本書當作給阿嬤的一封長信來寫吧,希望來不及看到這部片的阿嬤可以就這樣原諒我的自私,回到我們相處的時光中,那樣純粹單純的關係。紀錄片啊本來可就如此複雜,我多麼珍惜我還是學生時,與我的主角之間那樣簡單乾淨的探訪關係──尚無電影公司、發行、版權與影展的產業考量;而如今我們製作的這部片,終將被審視及觀看。
 
  紀錄片中看不見的,其實是我和攝影師夥伴中谷駿吾兩人自學生時代開始,到畢業創業後工作的一段在沖繩八重山群島的時光。我們在這段期間於當地建立的田野關係,有著我們還是學生時的影子與純粹的相處關係,如今仍持續著,像是我在日本的第二個家鄉,教會我待人處事,教會我們「時間」多麼的珍貴。
 
  「狂山之海」是我為這幾部以「八重山群島台灣移民」為主題的紀錄片系列作品所下的標題。從二○一三年開始,花了一年多走訪日本各地採訪這段歷史相關的移民及其後裔;二○一五至二○一六年之間,製作完成了以玉木家族的返鄉之旅爬梳八○年移民史的第一部曲《海的彼端》。而《綠色牢籠》則是二○一四年開始製作,直到二○一八年橋間阿嬤過世,又花了數年時間進行歷史考察、一年籌備及拍攝劇情重現部分、一年剪接及後製,於二○二一年年初終於完成。第三部曲則以參與「琉球華僑總會八重山分會青年部」的第三、四代年輕人為主軸進行長年跟拍,預計二○二三年才會收尾。
 
  在這些拍攝與調查的日子裡,我們乘坐渡船從石垣島到西表島的四十分鐘船程中,總是搖搖晃晃、昏昏欲睡。等到了西表,又是另一個世界了。西表島的風景與環境、張牙舞爪的熱帶植物、總是無人的環島道路,歷歷在目。我們為了節省經費,每次總是刻意繞遠路,先坐到有便宜租車行的南端的大原港,再一路從環島道路的起點開車一個半小時抵達道路的終點──「白浜」(Shirahama),橋間阿嬤居住的村落。
 
  這些陽光烈焰、波光粼粼的日子,有時候太熱,在車上望向前方,只看得見道路上幾乎要冒火的無色氣焰,如此炎熱、如此無止境的夏日。當然也有過冬天,有過寒冷與雨水,但我記憶中的西表,就是這樣的烈焰。車上廣播因訊號時有時斷,在斷續的聲音中,有沖繩本島的電台,也有大陸(福建省的統戰電台)與台灣宜蘭還是花蓮的地方電台,一時之間總是難以辨識。
 
  我會想到在這些等待與阿嬤見面之前的長長路途,如此平安寧靜,無事討論,天氣甚好,甚至偶爾在道路上看見保育類的鷹類停駐。這座島背後的龐大的「綠色牢籠」,從明治到戰前的帝國開發史、犧牲無數亡魂的礦業開發史、利用孤島環境所建立的黑社會般的社會架構,在時代變遷下成為乏人悼念的一段過往雲煙,化為一座叢林中巨大的廢墟殘垣。而我們,正開著車前往島的另一端──戰前因採礦業所建立起的村落「白浜」,探訪我們唯一的主角橋間良子(江氏緞)阿嬤。在阿嬤八十八歲到九十二歲過世的這幾年,在她孤獨而漫長的獨居老年生活中,我們一起度過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時光。
 
  而我希望這些時光,能成為見證一個時代的證據,一段給當代社會彌足珍貴的訊息。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9393
  • 叢書系列:自然人文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白浜 しらはま
 
第一次到白浜,只覺得眼前的島近在咫尺,從白浜可以清楚看見對岸的無人島──內離島,和內灣緊鄰的這座島嶼,乍看有種海上山脈綿延的錯覺。戰前的礦坑大多在這座島上,這裡曾居住了兩千以上的人口,是名副其實的礦坑島。據說以前燈火通明,像是一座海上的工業都市。而白浜作為西表島西岸的大型港口,正是各家炭礦會社將大量煤礦輸出至各地的運煤港。如今只看得見大自然風光的這個村落,是通往唯有坐船才能抵達的「日本最後祕境」船浮村落的「玄關」,慕名而來的潛水客和泛舟觀光客會在這裡進行簡單的訓練,然後前往更深的祕境裡探遊。
 
戰爭時礦坑解散,空襲的大火燒光了白浜村莊。這裡原本就沒有當地居民,因礦業發展之需而自日本各地聚集而來的住民們,各自疏散或逃難回到了家鄉。戰後,僅有極少數的人回到這裡,而他們過去的歷史,已成為塵封的祕密。
 
另一座隔壁的無人島,叫做外離島,曾有零星的礦業開發,但長期主要是無人為活動的島嶼。戰後有一位總是全裸過著野人生活的歐吉桑住在這裡,讓這座小島出了名,據說還有英國的電視台專程來採訪他。近年歐吉桑老了,搬離了他的這座無人王國,現在的外離島,應該只有野生動物和叢林吧。
 
白浜和這兩座無人島緊緊相依,空拍圖看起來就像是三座被海河所區隔的山脈。這些距離,就像是我們在白浜的橋間阿嬤家,談論著阿嬤心中惦記著的種種過往,那樣似近似遠、歷史與記憶的模糊相接。而我們心中對那座「礦坑之島」的想像,需要一艘船及一位嚮導引領我們渡過海水才能抵達。在拍攝之初,我只願待在安穩的阿嬤家,尚未做足遠行的準備。而窗外轟隆隆的擴建港口工程所發出的噪音,像是永遠在提醒我,這始終是一個港口村落,我們終究得出發。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1/06/10
劇透警告

倘若各位喜歡閱讀臺灣移民主題書籍,或是您對日本戰前期(1868-1945年)的產業史感興趣,阿探在此想推薦由我國旅日導演黃胤毓先生執筆、 前衛出版社 推出的紀錄片圖文書《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

說到日本沖繩縣,大家可能會想到首里城、水族館、浮潛等關鍵字。不過,您可能不知道沖繩的八重山群島不但有相當多的臺灣移民後裔,其中的西表島更曾經是不少礦工聞之色變的「綠色牢籠」。



2013年,長年關注「八重山臺灣人」主題的黃導演,正式啟動拍攝一系列相關紀錄片的龐大計畫。

三年後,他先推出《海的彼端》探討八重山臺灣移民玉木家族的認同追尋之旅,接著於今年公開第二部紀錄片《綠色牢籠》,重新揭開八重山西表島塵封多年的臺灣礦工生命史。而這本同名圖文書,則是記錄了黃導演在創作過程中的田野調查和心路歷程。



不同於我們對於臺灣礦業史的認知,盛產煤礦的西表島曾因為惡劣對待礦工而惡名遠播。

為了吸引臺灣男人到當地協助採礦,日本企業主經常委託臺灣人工頭以近乎哄騙的方式招募臺籍礦工。等到他們抵達現場,才發現該地不但瘧疾流行,還必須長時間在礦坑進行重體力勞動。



為了盡可能拉長工時,有些企業甚至會給礦工施打嗎啡。然而,這些礦工極其辛苦地工作,卻只能領到在礦區使用的替代貨幣。

是故,有些心生不滿的礦工嘗試脫逃,卻多在充滿紅樹林和沼澤的島上逃亡失敗,進而被老闆或工頭弄得半死不活。



直到美軍在二次大戰後接管沖繩,這些處境宛如奴隸的礦工,才終於得以恢復自由之身。

戰後,隨著研究者和媒體陸續注意到八重山的礦工乃至於臺灣移民,這段鮮少為人所知的戰前產業黑歷史,才慢慢重新攤在陽光下。



值得一提的是,黃導演這支紀錄片非但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堅實基礎,努力在沖繩、臺灣、九州等地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更以當年的工頭之女橋間良子女士(2018年逝世)作為紀錄片主角,試圖從「小人物」的生命史觀察大時代的社會變遷。

雖然橋間女士訴說的故事未必完全符合歷史事實,也不一定能反映多數臺灣礦工的處境,仍然提供我們一個觀察八重山臺灣移民故事的獨特視角。

假如各位喜歡閱讀臺灣移民主題書籍,或是對日本戰前期的產業史感興趣,不妨在逛書店時拿起本書瀏覽翻閱一番吧!
展開
user-img
Lv.2
4.5
|
2021/05/15
劇透警告

電影因為防疫延期播放,也許我能做的就是幫橋間阿媽和導演宣傳這本書吧!

這本書在講的,是一個關於西表礦坑的回憶,一個老嫗作為童養媳的嘆息。也是在阿媽與導演以及團隊之間,在阿媽暮年之時所經歷的一段美麗插曲,導演書中以理性兼具感性的筆觸,娓娓道來萊沖繩地區的礦坑歷史,兼以介紹九州地區的礦坑史,讓我們對阿媽所處的時代有初步的掌握。阿媽生前所居住的白濱是一個因礦業興起的都市,阿媽於1935年被養父帶到西表島,從此展開他坎坷的一生。
我非常喜歡書末阿媽和導演的合照,照片中的阿媽笑得如此燦爛,我忽然覺得,阿媽在2018年去世,也許是一種福報,至少他不必在面對這個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的世界。

在首映會之後,導演跟我們說,西表島即將被聯合國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也許阿媽的家再也無法保持原樣,不過我相信,至少,我會繼續記得這段歷史,將阿媽堅毅的精神傳承下去。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