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建築生涯序
在建築領域誤人子弟三十餘載,雖有眾多社會責任未了,但決定善待自 己,毅然放下以追尋失去的自我----依於仁、游於藝。在雲游前夕,我想從 過去拙著中,挑選精華彙集成叢書,以期能留下一絲鴻爪。我曾為政府寫過 無數法規、技術規範、設計手冊、宣傳出版物,也寫過十數本生態、環保、 建築、民居相關書籍。從這龐大的著作中,我選出可藏山傳人之六本專書, 重新去蕪存菁,編成「台灣永續城鄉叢書」以作為我教學生涯的句點。之所 以用「台灣永續城鄉」為名,乃因其內容均為我深耕這塊土地的結晶,且是 跨越生態環保與城鄉建築的領域,謹以此盛名共饗同好。
回顧過去我寫的十幾本專書,發現一諷刺的現象:如「迷霧原鄉」一 書,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泣血之作,卻乏人問津而庫存滿屋、虧了不少家產; 反之,像這本我無心插柳、勉強出版的書,但卻十分暢銷而一再更梓。說是 無心插柳,並非其內容不好或我敷衍寫作,乃因該書是輔佐政府綠建築政 策而拾人牙慧的工具書,與我基於學術、追求巔峰的創作層次不同、快感不足。本書原名「綠建築84技術」,本想勉強一版即止,但因反應熱烈、市面 上一再缺貨、屢催我再梓,再因逢2021年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節能法規與內政 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全面更新之際,也逼我非調整本書內容不可。 有鑒於此,我特別用點心寫了較具學術的「理論篇」新增於此書前面,使之 更符合我堅持學術的品味,同時也勘誤、更新部分技術內容,並改名為「綠 建築91技術」,併入「台灣永續城鄉叢書之四」。
在國際環保熱潮下,我國的綠建築政策推行二十餘年,已見成效。如今 內政部的「綠建築評估手冊」已成為我國綠建築設計與教育訓練的藍本。然 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手冊以實務計算評估為導向,對於無暇於細讀手冊或未 受訓練的廣大建築從業者而言,稍嫌生澀而難以暢讀。有鑑於此,本書以建築設計業者為主要對象,希望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製作簡要的綠建築設計原理及手法,同時以國內外綠建築設計實例作為驗證,以期能讓讀者將綠建築知 識活用於設計實務之上。
本書與「綠建築評估手冊」是相輔相成的姊妹作。假如「綠建築評估手 冊」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 本書91項綠建築技術為完全獨立的內容,讀者不必拘泥於艱深之理論,亦不 必按步就班地閱讀,在茶餘飯後,依綠建築指標之目的,信手拈來輕鬆瀏覽 其圖解表格,觀賞其照片實例,即可深植綠建築設計之功力。
本書依我國綠建築EEWH系統的九大指標介紹實務技術,當然無法網羅許多尚屬實驗階段而效率未明的綠建築技術(如智慧電網、致電變色玻璃技術)。一定有人質疑:為何有許多國外流行的綠建築技術都沒納入此書?例 如國外綠建築有些採用的社區交流、交通、耐久化、維護管理等指標並未導入本書。此乃因為本研究基於輔佐建築從業者進行綠建築設計實務的立場, 必須兼顧實用、簡化、經濟、可操作的原則,有些非設計層面或效率未明的 綠建築技術必須忍痛割捨,否則會徒增設計實務上之困擾。
總之,本書絕不強調昂貴的高科技,也不鼓勵大量綠色採購,不是抄襲 歐美綠建築技術的大雜匯,而是提供一系列本土化、實用化的綠建築實用設計資訊,是夠用就好、高CP值的綠建築技術,因此也冠上「夠用就好的綠 建築91技術」。建築業者只要遵照這些基本要項進行設計,不但可達到高水準的EEWH系統評估結果,也可獲得省電、省水、省錢的實質效益。但願, 本書能搭起政府綠建築政策與民間綠建築設計的橋樑。
2021 春 林憲德 謹誌 於「綠色魔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