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漫漫歷史長夜中的守更人
第三部份 《臺灣人三部曲》論
第九章 戒嚴體制下的反抗書寫 ——《沉淪》的臺灣人形象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先行研究對祖國情結的解釋
二、心理描寫的技巧
三、風俗文化與語言的藝術表現
第三節 創作胚胎的萌芽與構思脈絡
一、寫「臺灣人」的初衷
二、與友人通信訊息
三、題材蒐集
第四節 臺灣人與臺灣精神
一、臺灣人不是清朝兵
二、臺灣人是有下卵的
第五節 結構與人物扣緊主題
一、結構與主題
二、人物形象:仁勇為核心
第六節 結論
一、祖國情結的討論
二、時代意義
第十章 論《滄溟行》與法理抗爭 —— 論鍾肇政的創作意識
第一節 前言
一、研究緣起
二、故事大意介紹
三、各節介紹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主題
二、法律探討
三、成長敘事
四、人物
五、結構
六、小結
第三節 法理抗爭的情節
一、作品相關法理內容
二、創作資料來源
第四節 創作意識
一、臺灣人的主體意識
二、反國民黨統治
三、日本精神
四、純潔的愛與奮鬥的人生
五、小結
第五節 結論
一、法理抗爭與創作意識
二、日本精神再討論
三、《臺灣人三部曲》結構
第十一章 《插天山之歌》與臺灣靈魂的工程師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本精神觀點與男性主角與作者
第三節 朝陽下盛放的櫻花
一、淡水中學的影響
二、桂木的對照
三、各式磨練與插天山的形象
四、小結
第四節 逃亡故事的創作背景與表現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二章 《臺灣人三部曲》的結構與《插天山之歌》的新意涵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時間的延續性
一、文化
二、法律
三、國家與民族
四、小結與人物的連續性
第三節 主題
一、族群
二、勞動與臺灣魂
三、信望愛
第四節 結論
一、《插天山之歌》主題與在三部曲中的結構
二、臺灣魂與臺灣人精神
三、臺灣文化主體與精神
四、主體的省思
第四部份 對話、再探與總結
第十三章 對話、浪漫寫實與《怒濤》關連性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對話與再對話
一、結構與新生
二、閱讀新態度與臺灣魂的建構者
第三節 浪漫歷史觀的時代因素與探討
一、歷史觀乃時代產物
二、寫實與浪漫的探討
第四節 兩個三部曲與《怒濤》之間的有機性
一、《怒濤》與《濁流三部曲》
二、《怒濤》與《臺灣人三部曲》
三、《怒濤》的特點
第五節 結論
第十四章 總結
附錄一 《怒濤》論:日本精神之死與純潔
第一節 前言
一、日本精神與作者
二、本章進行方式
第二節 人物結構下所突顯的日本精神
一、日本精神的一般性描寫
二、人物比較的交叉結構
三、其他男性人物
四、女性人物
五、小結
第三節 死與純潔
一、童貞
二、死:「戰鬥再戰鬥,管他拿出日本精神、皇民精神。為臺灣人的公義死吧。」
三、小結
第四節 結論
一、日本精神的廣泛表現
二、臺灣人精神史的演變
三、作者本人的生命與心靈
附錄二 高山組曲第二部《戰火》—— 日本精神與賽達卡精神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創作者的心理基礎、素材與作品結構
一、作者成長背景
二、歷史見證
三、創作素材
四、觀點人物
第三節 前人評論研究與歷史學者的解釋
一、呂昱評論
二、回應呂昱
三、引述黃智慧觀點
第四節 高山族形象與番刀
一、高山族形象
二、番刀象徵
第五節 典型人物林兵長與獵首精神的傳承
一、阿外觀點
二、林兵長
三、獵首精神的傳承
第六節 結論
原論文出處與改寫
參考資料
作者後記 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