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當代基督十架:在21世紀重回救贖的原點

當代基督十架:在21世紀重回救贖的原點

The Cross of Christ

  • 定價:600
  • 優惠價:7420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斯托得逝世十週年暨百年誕辰紀念|
☆被譽為「斯托得最好的作品」
☆獲1988年ECPA金牌獎 
 
  為信仰扎下穩固根基,基督徒必讀的不朽經典!
 
  「少有什麼書是你我『非讀不可』的——所有傳道人的書架上都應該有,以及喜愛思考的信徒皆能從中領略聖經最核心的主題——《當代基督十架》正是這樣的書。」卡森D. A. Carson(三一福音神學院新約教授)
 
  曾有人問斯托得,在他一生五十多本著作中,最看重哪一本?他說:「《當代基督十架》。比起我寫過的其他任何東西,我花最多心血在這本書。」這位二十世紀福音派最具代表性的領袖,將他畢生為之而活的信仰內涵寫成了《當代基督十架》,本書可說就是斯托得一生所宣揚的福音!
 
  我們可能在基督教圈子已久,卻仍然無法完全掌握十字架的意義,或感受不到十字架在我們身上的力量。這本書是為每一個基督徒寫的,將基督信仰的心臟——十字架,做最全面、動人的剖析。究竟,十字架為何成了基督教最重要的標記?神到底透過十字架達成了哪些我們沒想過的事?祂是如何做成的?人要如何將十字架活在群體、暴政、苦難、21世紀每一天的生活當中?讓一代大師帶著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觀看、經歷十架的豐富,重回那開啟神一切奧妙、與你我生命息息相關的救贖原點。
 
  本書自初版以來,即廣獲各方讚譽,本版加入牛津大學教授麥葛福之新版序、張楷弦博士之導讀;另包含每一章的研讀指引,適合小組分享討論。
 
聯名推薦
 
  何世莉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莊信德  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
  張聖佳  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神學副教授
  張楷弦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董家驊  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
  魏連嶽  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副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斯托得(John Stott,1921~2011)
 
  二十世紀福音派重要領袖,於2005年獲《時代雜誌》選為「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一生主要時間於英國萬靈堂擔任牧職,也以此為起點,開展他在全球的服事。他在萬靈堂的牧養工作,影響了二次大戰後英國福音派教會的復興運動。此外,亦擔任1974《洛桑信約》(Lausanne Covenant)起草委員會主席,該信約為福音派奠下了傳福音和社會關懷並行的基調,對全球福音派發展影響深遠。
 
  斯托得一生的事奉皆奠基於他對基督十字架的認識與回應,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闡明十字架的信息,來得更重要或更具挑戰性的了。
 
譯者簡介
 
劉良淑
 
  資深文字工作者,曾任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譯有《新約聖經背景註釋》、《21世紀舊約導論》、《C型觀點》等書,對華人基督教文字工作有重要影響。
 

目錄

英文20 週年紀念版序 ╱ 麥葛福 ╱ i
導讀:照亮時代的十字架 ╱ 張楷弦 ╱ vii
簡寫一覽 ╱ xiii
前言 ╱ 001

第一部 靠近十架 ╱ 009
第一章 十字架的中心性 ╱ 011
第二章 基督為何死 ╱ 047
第三章 探明就裡 ╱ 067

第二部 十架的核心 ╱ 093
第四章 赦免的問題 ╱ 095
第五章 償付罪債 ╱ 123
第六章 神親身代替 ╱ 149

第三部 十架的成就 ╱ 185
第七章 拯救罪人 ╱ 187
第八章 啟示神 ╱ 229
第九章 勝過罪惡 ╱ 257

第四部 十架的生活 ╱ 285
第十章 歡頌的群體 ╱ 287
第十一章 了解自我與捨己 ╱ 309
第十二章 愛我們的仇敵 ╱ 335
第十三章 苦難與榮耀 ╱ 355

結論:十架無所不及的影響 ╱ 389

附註 ╱ 409
參考書目 ╱ 431
經文索引 ╱ 441
人名索引 ╱ 453
主題索引 ╱ 458

*研讀指引 ╱ 大衛.史東 ╱ 465
 

導讀
 
照亮時代的十字架
 
  十字架是福音信仰的中心。也正因為它是中心,在十字架所傳遞的偉大真理中,匯聚了整個新約的主要信息,以及基督教神學的各個基本面向:神的啟示、神的本性與榮耀、人的墮落與罪惡、白白的恩典、聖靈更新的生活以及教會群體的本質。作為凝聚點的十字架真理,簡單直接卻又無比豐富。在十字架的光照之下,早期教會得以建立,神學思想得以發展和成熟。也是在十字架的光照之下,教會在漫長的歷史中面對每一個時代的挑戰,回應當代的種種議題,並堅守福音的真義。
 
  甫逝世十年的福音派巨擘斯托得牧師,在這本當代經典之作中,正是要論證並闡明十字架的真理。斯托得牧師堅信「歷史的信仰與聖經的信仰之中心皆在乎此」。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清楚明白這個信念。在每一個時代中,以及在當今學術界裡,許多對十字架的誤解,不但模糊了十字架本身的信息、使人無法辨認出十字架的中心性,也連帶衝擊了所有緊繫於十字架的各種神學思想,因而削弱了教會向每個時代見證福音信仰的能力。因此,這本書從根本著手,嚴謹且細緻地擦亮十字架的真理,以至於能夠呈現出十字架如何支撐了整個基督教神學,並且持續地向每一個時代發出挑戰。
 
  福音的核心:神以自己代替我們,而能滿足神自己
 
  本書論理嚴謹,議題全面,邏輯環環相扣,讀者若是掌握整體的論述結構,便能看見整本書的關鍵論述建立於「代替」(substitution)與「贖罪」(expiation)這兩個觀念:藉著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神以自己代替了我們,為我們承受了因罪而有的刑罰,因此償付了罪債,使我們重得神的喜悅並進入滿有恩典的新生命當中。簡單地說,十字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就是神「透過代替來償付」。斯托得牧師在本書中先全面性地剖析「代替論」與「贖罪論」的概念,再從聖經研究和神學思考等不同角度,解明這教義的每一個環節,同時為此教義辯護。「代贖」這個基本的信仰概念在歷史中,其實不斷地受到質疑與批判。一方面,許多人難以接受慈愛的神會在憤怒中追討罪債,要求以死償還;另一方面,許多人又認為神以無罪的兒子代替有罪的世人,是殘忍而不公義的。然而,斯托得牧師堅持十字架的「代贖」完美彰顯了神的公義與慈愛。唯有神能夠償付、滿足全然聖潔公義的要求,也唯有全然慈愛的神在基督裡自我犧牲,就在十字架上代替了必須償付罪債的罪人。因此,十字架真理的核心就是「透過代替來償付」,這是神公義與慈愛的完美結合。
 
  在「代贖完美彰顯了神的本性」這基礎上,本書也梳理了歷史上不同的贖罪理論。許多神學家追問:神透過代替所償付的對象是誰?索求罪債的到底是誰?是要吞吃人的魔鬼、是讓人無力滿足的律法、是神自己的公義與榮耀、還是神在宇宙所設立的道德秩序?本書一方面透過詳細審視聖經經文,深入各種贖罪理論,指出不同理論的貢獻、限制與誤導;另一方面則清楚明白地指出,任何除了「神自己」以外的索求罪債者,都會無可避免地將神描述為向某個對象臣服的次等存在。也就是說,贖罪乃是出於神自己裡面全然公義與慈愛的要求,是神要「自我滿足」,也唯有神的親身代替才能自我滿足。本書以大篇幅論證、闡述「代贖」的主題,是因為斯托得牧師認為只有先確立這個核心概念,從而發展其他思想,十字架的中心性與相關神學議題才不會模糊。
 
  十字架的拯救、啟示、得勝與群體生命
 
  確立了十字架的本質,本書再以「透過代替來償付」為基礎,繼續建構十字架的神學,這包括了四大部分:救恩的成就、神的自我啟示、全然的得勝、以及教會群體的生命樣貌。透過這樣的架構,本書回應了許多歷史上或學術界的錯誤,指出許多人錯將這些建構在「代贖」之上的神學思想,視為福音信息的核心,而反過頭來淡化甚至反對「代贖」這最根本的思想。斯托得牧師逐一解釋,這些神學思想如何建構在「代贖」的概念上。例如,過去百多年來的新約研究經歷了多次的研究方法更新與典範轉移,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理解新約作者要傳遞的信息核心。在這些新進的研究裡,新約的信仰主軸可以是對以色列所信獨一神的全新認識,可以是宇宙中善與惡兩股力量的天啟戰爭,可以是因著恩典參與在基督的生命裡、神秘地與基督聯合,也可以是如同哲學家一般,勸導人重新認識自己和自身價值觀,並仿效基督的道德模範,因此透過倫理教導建立一支在末世屬神的子民。然而,斯托得牧師堅持,正是因為神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們,祂才完全啟示了祂自己,魔鬼從罪而有的暫時權勢才被永久剝奪,宇宙的秩序才在神的勝利中被恢復。又正是因為神自己的代替償付了我們的罪債,我們才能與神和好並參與在基督裡,我們也才能仿效神在基督裡的彰顯,學像基督,建立以基督的心為心、且滿有基督樣式的群體生活。這樣看來,本書雖然從最傳統的「代贖」觀念出發,卻沒有迴避種種不同架構的挑戰,也沒有漠視其他理論的貢獻,而是深入每一個邏輯環節,一方面捍衛傳統信仰,一方面也在清晰的脈絡下吸納其他架構的可取之處,而能扎實地擴展傳統思想的厚度。
 
  回應時代:聖經神學與歷史神學
 
  本書的整體論述大致採用了系統神學的主題,以代贖觀念為基礎,發展十字架的神學和救恩論,包括「贖罪」與「挽回」等不同面向的救恩觀念,再將神論、啟示論、基督論以及教會論都放置在十字架神學的脈絡下來討論。然而,對這些系統神學主題的討論,本書其實也大幅採用聖經神學和歷史神學的方法。面對所有的議題,本書總是從詳盡的相關經文之解經工作開始,經常涉及原文字義、句法結構以及舊約引用等等的細節討論,循序漸進地描繪出新約在某一特定議題上的思想圖畫。同時,本書也交織著歷史神學的討論,在各議題中呈現不同時代的神學家和思想,以聖經神學為基礎分析他們的優劣,再逐步建構完整的論述。
 
  透過聖經神學的研究,斯托得牧師回應了他自己時代的學術進程,也呈現出新約書信如何以十字架為根基,回應了新約時代的各種思想,包括猶太思想與希臘羅馬風俗。透過豐富的歷史神學研究,斯托得牧師在教會歷史中漫長的神學討論中汲取教訓,也呈現出十字架的信息如何光照歷史中的教會,使教會能回應所屬的時代。最後,儘管上述的研究方法都非常具有技術性,本書的筆法並不艱澀難懂,並且常在聖經或歷史神學的討論中,帶往頌讚的結論。讀者若用心閱讀,不但不容易迷失在過於艱深的學術討論中,反而會在十字架的信息中自然地走向默想與敬拜。
 
  當代十架群體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本書最叫人驚豔之處,可能是最後一部分整整用了四章的篇幅,討論十字架的信息所建立的生活與群體。在這重視主觀經驗的世代,以及強調群體的學術氛圍下,許多人對十字架的理解,是側重於它傳達了基督自我犧牲的思想範式,以及一種主觀經歷的轉化力量使人能效法這思想範式,並因此能建立一個遵循此範式的群體。這個面向的理解確實有幫助,也是傳統思想常常忽略的。但是斯托得牧師不但沒有忽略這個面向,反而精準地將這種偏向主觀與群體的理解,重新建基於客觀的代贖事實。盼望本書能幫助讀者重新回到古舊的十字架,重拾代贖的信息,而能夠在十字架的光照之中回應當代,成為當代十架群體。
 
張楷弦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987958
  • 叢書系列:當代叢書
  • 規格:精裝 / 512頁 / 16 x 22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你可知道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領袖亨特(Holman Hunt)所畫名為〈死亡陰影〉(The Shadow of Death)的一幅畫?畫景是拿撒勒木匠工作坊的內部。耶穌未著上衣,站在一個木檯架子旁,將鋸子擱於其上。祂舉目望天,臉上的表情似是痛苦或是狂喜,亦或兩者皆有。祂伸展雙手,高舉過頭,而此時,傍晚斜陽自敞開的門射入,在祂身後的牆上留下一道陰影,狀似十字架,而祂牆上的工具架看來像一道橫木,將祂的雙手釘於其上。那些工具也令我們想起釘死祂的錘與釘。左前方有位婦人,跪在木屑當中,她的雙手置於一箱上,其中存放博士所贈的厚禮。我們看不清她的瞼,因為她的頭別了過去,但我們知道這就是馬利亞。對著她兒子在牆上的十架陰影,她似乎很驚訝(或是看來如此)。
 
前拉斐爾派素有感性豐富之譽,然而他們是很認真、熱心的藝術家。亨特自己曾定意,按他的話說,要「與當代下流的藝術爭戰」,因其膚淺地處理平凡的題材。因此他於一八七○至一八七三年到聖地去,並在耶路撒冷,坐在他房子的屋頂上,完成了這幅〈死亡陰影〉。這構思就歷史而言乃是虛擬的,但就神學而言卻是正確的。從耶穌的幼年開始,甚至可說從祂一出生,十架陰影便籠罩在祂前頭。祂的死是祂使命的中心。歷世歷代的教會也都承認這一點。
 
請想像,有個陌生人到倫敦參觀聖保羅大教堂。他生長於非基督教文化的環境,對基督教幾乎一無所知。但他不只是觀光客而已;他個人對此很感興趣,並樂意學習。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新‧希望,給自己最好的一年:柿子文化數位產品全書系,全展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