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梅子家四季耕食手札:65道季節限定美味,體現時令流轉的生活儀式感

梅子家四季耕食手札:65道季節限定美味,體現時令流轉的生活儀式感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歷時一整年的菜園耕食計畫!
見證主婦的創意巧思x廚房烹食智慧x依循時節過日子的美好
一方菜圃播下季節的種子,迸發源源不絕料理靈感,
鮮蔬花果依時節入菜,鹽漬、裸烤、煉油、做滷,
常備菜、功夫菜、不流汗料理、鹽漬熟成料理、一鍋到底快速煮……
從夏末到初夏,65道中西風味佳餚飄香,
體現從土地到餐桌的自然煮食生活。

  擁有一方菜園,自耕自食自足,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在美國南加州沙漠地區,梅子家正過著這樣美好、豐足的自然生活。你或許好奇,沙漠地區的菜園如何能豐盛鮮活?盛夏季節確實不易耕種,炙熱的太陽動輒攝氏45度,即使梅子(Meg)心中吶喊著:「好想去剪蔥!摘香草!拔蘿蔔!挖馬鈴薯!」還是得耐心等等,一直要等到菜園裡有了生息,才正式宣告脫離沙漠最苦悶的時節,可以翻土、除草、播種,期待秋、冬、春三季菜蔬果實輪番上陣,欣欣向榮生長。

  ★活用土地裡的好食材,從菜園野地到廚房餐桌
  戲稱自己狂愛美食而不務正業的梅子,求學時期讀的是經濟和教育,卻獨鍾情於美食,一頭栽進料理的世界,考取專業證照,也經營過餐廳,甚至在自家園子耕耘一方菜圃,隨季節流轉,菜園裡的蔬果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常常是聞著手邊所採摘的香草、菜蔬,不自覺就天外飛來一筆,端出一道好菜。本書是一場創新、充滿驚喜的嘗試,收錄梅子家一整年的栽植與料理札記。食譜不設限,順應那些落入手中的季節食材,隨心變化,展現四季流轉的煮食節奏。

  ★「夏末」到「初夏」鮮蔬登場,烹煮季節限定美味
  「這個季節的自家菜園裡滿地是寶,每天光是忙著把出產的花蔬野菜變成好吃的,就讓人忙得團團轉。」將時節融入生活的頻率,是梅子的日常慣性。她依著小菜園裡產出的鮮嫩蔬果,在四季裡捕捉稍縱即逝的美好;端上桌的,不只是飽含季節感的風味,更有主婦的創意巧思及廚房料理智慧。

  ●夏末:一鍋(盤)到底,省時省力也兼顧美味。
  大熱天裡最好能不要煮食,也不要顧在火爐邊。要能如此省力,預先製作的料理很關鍵,像是能提前做好後冷漬入味的蔬菜,或是可以在前一天就調好的麵糊,抑或是調一罐融合「美奶滋+法式黃芥末+糖醋漬紅洋蔥」的風味沙拉醬,製作蛋沙拉、馬鈴薯沙拉、鮪魚沙拉或雞肉沙拉,都十分合適,能減輕下廚的負擔。

  ●入秋:天氣涼爽,適合做些功夫菜。
  拆解一隻全鴨,可延伸一系列佳餚:鴨架用來煲湯;多餘的鴨皮煉出整罐鴨油,拿來炒菜做滷,都是美味;鴨腿適合油封,酥而不膩、入口即化;脆皮鴨胸則和黃瓜、大蔥搭配得天衣無縫,用燙麵餅捲著吃,風味棒極了;鴨胸還可用來自製臘肉,做成煲仔飯……再調製一罐多功能香料鹽,除了用來醃製油封鴨之外,搭配牛肉、豬肉、雞肉一起調味,都很合拍。

  ●入冬至春暖:「冬季缸醃、夏天鹽漬」是梅子家的料理慣性。
  趁天涼,學會自製泡菜、酸菜、酸白菜、韓式泡菜、酸豇豆,整缸醃菜可以盡情吃個夠。春天以後適逢產季,蔬菜成熟的速度達到顛峰,趁鮮或發酵,或鹽漬,或晾曬乾燥,延伸做成老鹹菜、梅乾菜、蘿蔔乾、鹽菜乾封存美味。善用這些菜乾,發揮巧思,蘿蔔燉牛肉、香辣醬漬蘿蔔乾、梅乾菜燒餅……成了餐桌上久吃不膩的佳餚。

  ●入夏:秉持「夏季高溫下,沒有最懶,只有更懶」的原則。
  「裸烤」蔬菜既簡單又美味,將蔬菜洗乾淨放烤盤,出爐後,再以漬汁醃漬入味,輕鬆就可端出一道色香味佳餚;做一罐檸檬百里香漬汁和昆布醬油漬汁,就可延伸地中海風味漬菜及和風漬夏季雜菜……但在享受簡便之前,得先做「漬菜」,將初夏過剩的作物設法加工,規劃幾種不同的漬菜組合,可以少忙碌好幾餐,而菜蔬越漬越有滋味。

  ★耕食散文隨筆&中西精緻食譜,傳遞自然.豐盛.美好!
  耕種和料理的智慧在平淡日常中體現。十多年來,梅子在她心愛的小菜園裡實踐「從土壤直達餐桌」的飲食理念,信手拈來,就是一道道依循農作時令的季節限定佳餚。

  ●中西融合新鮮滋味:用在地的異國食材變換出家鄉味,也將熟悉的食材融合在地特色,帶點鄉愁且  溫暖,展現多元的移民飲食風格。中西食材靈活運用,沒有違和感;亦有替代食材供參考,做出不同的料理變化,開啟味覺新體驗。

  ●展現烹飪巧思智慧:分享盛產時節處理食材、延長賞味期的方法,像是醃菜的應用、邊角料的應用、料理流程設計、加工後的延伸應用、一鍋到底備餐技巧、活用食材與提升美味的訣竅、利用現有食材快速煮…… 

  ●食譜精緻且多樣化:收錄常備菜、功夫菜、不流汗料理、季節料理、常備醬料、鹽漬熟成料理、「漫長時間」釀漬的好味等。

  全書依季節分5大篇章,收錄65道食譜,示範「菜中有菜」的料理手法和趣味,並附上料理提示及美味推薦。每個篇章穿插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散文,細細書寫煮食與栽種的恬淡日常,分享下廚烹調、體驗自然生活的美好。

好食推薦

  「不時不食為養生,能像梅子家擁有一畝田,四季耕食,讓人羨煞。推薦梅子的好時好食,讓我們一起取四季養生之道。」──李婉萍/榮新診所李婉萍營養師

  吳方齡/小茉莉親子共讀
  李婉萍/榮新診所李婉萍營養師
  番紅花/飲食生活作家
  楊馥如/旅義作家
  韓良憶/飲食生活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梅子(Meg)


  高中時舉家由台灣赴美。經濟學系畢業,教育學碩士,曾經是美國公立學校教師。因狂愛美食而轉戰廚房,打造經營自己的複合式餐廳,之後亦受邀擔任酒店餐飲部門管理人員。
  前半場的人生不斷斜槓,中場之後只想專注於小家日常。全心照顧家庭的同時,也在各種網路平台分享料理及生活心得。
  推崇手作生活、天然食材、飲食教育,並在自家庭園開闢菜圃,實踐「從土壤直達餐桌」的飲食理念。曾多次受出版社、報社及廠商邀約,參與專訪、食譜設計、圖書推廣等活動。
  ★成立「【梅子家】過日子的幸福滋味」FB專頁及部落格

 
 

目錄

前言 餐桌日常,跟隨季節流轉
自序 飲食記憶,串起生命裡的各種「漂」

Part 1 時序,夏末   
夏末,盼秋涼
●隨著韭菜開花,蔥圃也開始茂盛了起來
椒鹽長蔥漬
辣漬韭菜
●料理的連貫性
家常韭菜海鮮煎餅
蔥香味噌醬五花肉片
蔥香燒肉海苔飯包
●戀戀獅子唐
蝦釀「獅子唐」辣椒
●一鍋(盤)到底,屬於夏季的菜餚
綜合香腸鮮蝦焗烤
酥烤魚條塔各餅(佐紫甘藍沙拉)
紫甘藍沙拉
肉腸約克夏布丁
小鍋油封蒜頭

Part 2 時序,深秋    
風涼,秋耕起
●葡萄成熟時
迷迭香海鹽烤葡萄
烤葡萄佐紅酒燉雞
●秋梨,熱食
香草楓糖烤洋梨
玫瑰紅酒燉梨
玫瑰紅酒麵包
●拆解一隻全鴨之後
香料鹽
油封鴨腿
滷鴨雜
鴨架湯
煎鴨胸配薄餅
燙麵小薄餅
臘鴨胸
臘鴨煲仔飯

Part 3 時序,入冬   
冬季的泡菜缸
酸菜實做
●檸檬與橙
柑橘奶酪佐迷迭香檸檬糖漿
迷迭香檸檬糖漿
●冬季才見梅爾檸檬
鹹檸檬
鹹檸檬蘇打水
摩洛哥鹽漬檸檬
摩洛哥鹽漬檸檬蝦沙拉
摩洛哥鹽漬檸檬燉羊膝
杏乾薑黃古斯米
●暖心的香料熱蘋果汁&美式雞湯麵
熱香料蘋果汁
蘋果汁豬排
美式雞高湯
美式雞湯麵
美式酥皮雞湯派

Part 4 時序,春暖   
霜打蘿蔔最甜美
蘿蔔燉牛肉
辣子香菜拌蘿蔔
家常油潑辣子
●蘿蔔乾.鹽菜乾.梅乾菜
蘿蔔乾、鹽菜乾製作
香辣醬漬蘿蔔乾
梅乾菜製作
梅乾菜燒餅
●他鄉遇雪菜
雪菜製作
雪菜肉絲炒剪刀麵
不費力的剪刀麵作法
●春季野菜
蒲公英檸檬斯康
蒔蘿豬肉水餃
手擀水餃皮
五花養生甜粥
櫛瓜花舒弗雷烘蛋

Part 5 時序,入夏   
檸檬草與九層塔很夏天
椰汁魚片粉
檸檬草薑茶
●自家薯
公爵夫人馬鈴薯泥pommes de terre duchesse
『整顆馬鈴薯』牧羊人派
●漬,漬,漬
檸檬百里香漬汁
地中海風味漬菜
昆布醬油漬汁
和風漬夏季雜菜
薑蒜麻香漬汁
中華風味四季豆淺漬
●過日子的菜乾罐罐
櫛瓜乾與香辣小炒
白菜乾與家常扯麵片

後記 自耕自給,過日子的智慧 
 

前言

餐桌日常,跟隨季節流轉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紗〉
 
  和編輯一同討論策劃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做了大膽的嘗試:食譜不設限,順應那些落入我手的季節食材,依日常隨心變化,記錄我們家整年真實的煮食節奏,是整本書的主軸。

  一開始,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作品。
  談書的時節,我仍在酷暑中烤著熬著,每天毛毛躁躁地沒有靈感。
  但隨著季節更替,自家菜園的耕種翻新,蔬菜進入產季,事情變得真實了起來,一道道料理,也源源不斷地出現在腦海。

  ──
    
  餐桌上擺著非常普通的自家晚餐:酸豇豆炒肉末、麻油薑汁蘿蔔葉炒肉絲、清燙豌豆苗、韭花醬乾拌麵、佐餐的干貝菜脯辣椒醬,還有一鍋清燉雜蔬牛肉湯。

  一桌子不起眼的家常 ,仔細算算卻是多少功夫的醞釀:

  去年入秋時收成的韭菜花朵,清洗、研磨、鹽漬,方成為韭花醬。

  十一月收成長豇豆,一瓶一瓶灌入泡菜老滷,發酵、熟成。

  正月裡清冰箱,炒了干貝醬。除了耗時地洗泡剝淨顆顆干貝,當中菜脯也是早早就先曬好存熟的。

  二月初收了茂盛的蘿蔔葉,洗淨、醃漬、擠水,仿照雪菜那樣保存著。

  清晨,蹲在豆架前摘著豌豆的葉芽嫩尖,然後在園中剪拾整籃番茄。

  煮湯前,匆忙將胡蘿蔔還有馬鈴薯刨出土,刷洗掉外皮泥汙……

  就這樣繞了一大圈,才成就一頓看似平常的晚餐,然而,同樣是二十分鐘完食了,不痛不癢。

  ──

  寫書,白紙黑字,是作品,也是我的生活。

  我在書中寫進了季節流轉,寫進了飲食的起因,寫進了每一道菜背後的心意,從生活裡找尋飲食的靈感,也用飲食記錄刻畫生活,平淡又規律的日常,卻越嚼越有滋味。

  貼近食物的源頭、採用新鮮的食材,是我對料理的信仰;善用當季蔬果香草,因為那是季節的味道;不甘受限於食譜,調味也可隨性,什麼時令就吃什麼,料理總要順應生活的邏輯才是合宜,刻意為之則鄙。

  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對食物的真誠。

  從「土壤到餐桌」的距離看似近,實踐了,方知遙遠。

  年復一年醞釀累積而成的經驗及律動,讓這樣的生活不只是心血來潮的偶發,從而堅持不懈成為連續式的態度。現今對於「自耕自給」有許多羨慕嚮往,但說穿了,這只是一種日日為飲食勞碌的生活方式。

  而對於真正活在當中的人來說,這一切不過是日常,不過是默默地把日子過紮實而已。

  人間有味是清歡。

  因為幸福,原就是平凡日子的點滴與堆疊。

作者序
 
飲食記憶,串起生命裡的各種「漂」
 
  在自己的食譜書裡聊聊如何與料理結緣,而我卻不想談爐火砧板上的那些。我對「飲食」二字的情感應該更深;人生際遇裡的各種「漂」,都被食物的記憶串聯著。
 
  ──
 
  前不久,女兒完成一份人類學的研究報告,題目是「從飲食習慣看見移民文化的衝擊與融匯」。透過不同的訪談,由飲食文化的角度切入,透視族群差異,並對比出幾代移民在環境適應及文化融合當中的進程。
 
  對於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來說,這個內容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文化視野,然過程中,我卻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再次憶起剛來美國時,因陌生及未知而感到手足無措;還有,初次在異鄉超市找到熟悉食材的一絲溫暖慰藉,甚至是,覺得日子終於可以過得下去的那種鬆快。
 
  一日三餐帶來的安定感,在剛移民、心情最漂的那幾年,特別明確。
 
  赴美兩個多月,我媽必須回台辦事。美式外賣吃不慣,附近中餐館寥寥無幾,日常吃喝變成問題。那年我還不到十六歲,約莫是女兒現在的年紀,便自告奮勇擔當起掌廚的重任。
 
  當時我做過幾道「名菜」……是出了名的難吃,幾乎是場災難,直到如今還常被津津樂道。
 
  某次做「螞蟻上樹」時手抖,好市多家庭號的黑胡椒就這樣半罐入鍋,即使在鍋邊用湯匙盡力撈出了部分,整盤菜還是辣上頭頂。
 
  「妳這螞蟻,比樹還多!」我爸和妹妹流著眼淚鼻涕抗議。
  為了不浪費食物,我毅然決定進行剩菜改造,添加食材稀釋辣度。
  次日,螞蟻和樹統統剁碎,打掉重練,拌入絞肉,做成春捲。然後起油鍋,炸它!
  我自認很聰明,也顧不得整個廚房被我搞得都是油漬。
  幾番折騰,創意春捲上桌,結果還是辣得噴火,而且要消耗的食材份量比原來更多!
  而後接連幾日,餐桌上都有「噴火春捲」,分配好每人該吃幾根,搭配水,灌下去。
 
  後來我手藝精進了,料理過各色菜餚,但「螞蟻比樹多的螞蟻上樹」、「邊吃邊流鼻涕的噴火春捲」,依舊是家人口中最有印象的「名菜」,只不過現在聊起是笑到流淚,更多的是回憶當年相依為命的情感,想到在異國的餐桌上,全家圍著一盤失敗的「螞蟻上樹」啼笑皆非,那個場景有點溫暖,也有點鼻酸。
 
  ──
 
  或許,「好吃」的定義,更多的是腦海中的認定。
 
  我爸是旅行到世界各地都要找紅燒肉的人,但他心目中的美味之最,卻是個叫做「蛋湯」的東西。沒有正式的菜名,根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菜色,上餐館也無處尋覓。
 
  然,我爸對這道菜的愛更勝紅燒肉,吃不到會抗議、會臭臉。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菜品?其實就是香蔥炒蛋,然後在同一鍋內注入清水,剛才的炒蛋變身湯料,煮開後,丟點青菜、粉絲,就能滿滿一鍋。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那個意思,卻鮮香而不失美味。
 
  生於清寒的軍眷家庭,隨政局的動盪不安而漂,又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在父親的兒時,家中常常都是無米炊。「蛋湯」是能夠用極少食材變出的最隆重菜色;餐桌上沒什麼油水的日常,菜盤裡能飄出蛋香也是難得。對還在生長期、時常肚子餓的孩子來說,這就是美味。
 
  ──
 
  文思輾轉至此,也想到我的外婆。
 
  想到那一代人的辛勞,想到他們跨海來到台灣生根也是一種漂;同時也想到外婆家的大餐桌,還有開飯時大家穿梭著將菜盤從廚房端出來的那場景。
 
  印象裡外婆的手藝很好,做的菜都很好吃,我甚至不記得有吃過不喜歡的。
 
  家族興旺,全盛時期三代成員十幾口,同一棟公寓鄰近住著,上下串門。大家庭上班放學不同時段,桌上卻從來沒斷過吃食,那是一種在廚房不停忙碌的節奏。
 
  我不知道外婆是否有特別思考過自己手藝的好歹。
 
  或許對外婆來說,更貼切的心境,是把生活在一日三餐這樣煮著煮著當中過下去;糾結於廚藝是種不必要的奢侈,把一家人餵飽是更重要的使命。
 
  不過,我們都覺得外婆的菜很好吃,真的非常好吃,是會時刻思念的味道。
 
  如今大家族的成員們散居於海內外各地,但在群組裡聊起外婆的好菜仍歷歷如繪。無論漂到什麼地方,都能經由對外婆的回憶扎根在一處。
 
  實際的味感或許會被時間沖淡,但滋味卻不會忘記,因為那交織了幼時的回憶、成長的青澀、節慶的歡樂、家人的溫暖。這樣的滋味無論身在何處、活至幾級,都會隨身攜帶。吃進心底的,不會於口腹之間消散。
 
  ──
 
  有些「好吃」的定義則無關味美,純粹療瘉心靈。吃的是記錄、是習慣、是回憶。
  十幾年前老張(我先生)第一次獨自到倫敦,被途中偶遇的英國人警告絕對不要吃泰晤士河畔的路邊攤。
  「超不衛生」,那人說。
 
  於是,老張抵達後第一時間就買了一份「超不衛生」的熱狗堡,佐著泰晤士河的美景下肚,之後平安地活到現在。而後幾次再訪河岸,路邊攤們也都安然。
 
  熱狗堡當然必吃。去他的衛生。
 
  旅行,是出於自願的漂。途中我們在世界各地漂著,吃得最多的是小吃,印象最深的也是小吃。
  若星級餐廳的存在是為了展現主廚個人的料理技巧與詮釋,那麼,小吃則赤裸裸體現當地人的日常、喜惡、口味。
  思緒順著味覺記憶蜿蜒,來到比利時。
  
  雖與法國臨近,但之於法餐的細膩,比利時人彷彿更欣賞那些粗獷隨性、不拘小節的料理。布魯塞爾的一家肉丸專門店,拳頭大小的肉丸子豪邁地躺在各種自選醬汁裡,軟彈又吸飽湯汁。大肉丸配啤酒冷飲,想就知道這餐絕對既滿足又暢快,簡單明瞭,無須更多的使用說明。
 
  無論在世界上哪個角落,樸實真誠的大肉丸都能帶給肚腹最原始的滿足。
 
  ──
 
  我媽的拿手菜是獅子頭,老張最愛吃。我甚至常常覺得他是為了獅子頭的無限供應而娶了我。
 
  製作獅子頭的肉餡要精選,肥的瘦的、相間得有講究;裡面要剁入馬蹄(荸薺)這一類脆爽食材,還要放饅頭或是麵包屑增加柔軟度,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還得不停摔打增加彈性,煎炸的時間也需要拿捏,眉眉角角多得很……反正媽媽的獅子頭好吃得很神奇。
 
  後來我經營自己的餐廳,也曾賣過獅子頭,用我媽的配方做出大肉丸,卻不紅燒也不放白菜冬菇,反而搭配用慢燉牛肋原汁變化而出的梨香蘑菇濃醬,中西合璧,美國客人超愛,每次出餐定能博得一陣驚呼,非常受歡迎。
 
  一顆肉丸連結了中西兩端文化,誰吃都能明瞭。
  食物的美好不分國界,更能夠超越種族。無須言語,文字多餘,你懂我懂。
  在與異鄉的社會民情長期磨合之下,進化是不自覺的。我對料理的詮釋,也沾染了不同於原生文化的獨特滋味。
  是身處異地卻硬要復刻家鄉味的執拗?又或是打破傳統、融合西方素材的跳脫?
 
  在熟悉與陌生的夾縫,在我婆媽的飲食傳承內外,在各種中西食材相似或迥異的邊緣,在自家菜圃與當地市場之間,味蕾的進化,菜色的演變,料理技法點線面的連結……最終成為一幅描繪自家日子的工筆,一筆一刀刻畫著,歲月流年。
 
  我願藉由食味保留本真,也透過煮食創造回憶。
  飲食是人生的進程,是生活的演繹。
  吃喝這檔事兒固然膚淺,但食物背後的因緣卻任重道遠。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489772
  • 叢書系列:日日好食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7 x 23 x 1.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山岳 出版社 提供
 

內容連載

Part1 時序,夏末
迎接韭菜開花,變成刻畫著季節的分界,告別夏季的儀式。
 
大熱天裡最好能不要煮食,我有信心能靠吃剉冰度過整個夏季。
但非要下廚,我寧願開烤箱和計時器後,遠遠逃離戰場,也不要顧在火爐邊上。
 
夏末,盼秋涼
 
下午兩點多,我坐立難安。
站起來,開冰箱,把頭伸進去看了一圈。嘆口氣,關上冰箱。
 
接著,拉開旁邊的乾貨櫃,眼睛掃過了罐頭、醬料、乾麵區、穀米區,就這樣呆站了三十秒,再次關上門。
 
這套動作我今天至少做了五次。
 
牆上時鐘滴答地響著。
 
再過不久,老的小的,放學下班。而主婦,對於晚餐仍然沒有靈感,腦海一片空白。心情低落,沮喪極了。
 
這樣的場景對我來說並不尋常,但每年都會發生幾次,而且通常都發生在七月中到八月底。
 
鬼門開?才不是。
 
盛夏的太陽炙熱猛烈,連續數星期攝氏四十五度上下的氣溫,才是罪魁禍首。我心愛的小菜園正被沙漠無情的夏季煎著、熬著,除了少數耐熱的植物,滿眼焦黃。
 
無意識地將落地窗打開一條縫,樹上此起彼落的蟬鳴立刻穿透到屋內。
 
外頭熱氣緊接著撲面而來,像是開了烤箱。
 
出不去,感覺像困獸。「好想去剪蔥!摘香草!拔蘿蔔!挖馬鈴薯!」
 
整天心裡都這樣吶喊著。
 
料理人缺了自家的好食材,我像是被廢了武功的劍客,坐以待斃。
 
這是在南加州沙漠地區居住所要付上的代價。務農的人依附時節作息,而盛夏七、八月,正是沙漠最苦悶的時候。
 
休耕月份的空白,數算著日子盼著韭菜花開,已經成為每年的常態……
 
隨著韭菜開花,蔥圃也開始茂盛了起來
 
院子裡幾圃從廚餘回收長成的蔥叢,足夠全家日常煮食的消耗。
 
一整年當中,我大概只需要從市場買五、六次蔥,除了天氣過於炎熱或寒冷、生長怠滯的那幾週之外,我們家的蔥錢真是省了不少。
 
回想第一圃自耕蔥,源自於我跟任職餐廳的廚房討要回來的一大包廚餘蔥頭,在乾燥涼爽的月份胡亂插入土裡,一發不可收拾,自此就連續供應了家裡兩年半的青蔥之需。這段時間,蔥圃開花結籽了兩次,蔥籽掉入土中又兀自長出小蔥苗,於是我又將新苗移植分種成了幾圃。如此一來,即使日照方向和時數隨著季節改變,幾圃分置在園中不同區域的蔥叢,也能夠輪替供給自家廚房所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飲食】楓樹林【為人生加油!】電子書展,11/12-12/08單書88折、三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