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迎向真實的豐足人生體現
西野憲史
《加齡的自然療癒力》一書的出版,在此致上誠摯的祝賀。
沈瑞琳小姐累積多年的努力與成果,如今花開綻放。2010年出版了《綠色療癒力》一書。如今正值21世紀初,這本新書正對應了當今時代重要課題: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及保持社會環境的持續發展。
去年的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變化,過往所認為世界是共享的觀點,已被顛覆。因為防疫,啟動了自主健康管理,每天生活受到很大的侷限,因而導致身體活動度不足,以及認知機能低下,這些影響尚在持續中,特別是對於高齡者所造成的影響顯著。
一方面,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且成熟,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全球正為了提升便利性大躍進的此時。
同時,也有許多人重新審視並關注(重視)「生活的豐富性」。
這次發行的新書《加齡的自然療癒力》,我直觀的認為,這本書所寫的內容正是現今年代的人們,所嚮往並追求「豐富人生」的具體實踐。
長時間以來,沈瑞琳小姐一直累積著人生中豐富的經驗,並在園藝治療中實踐許多的方案與策略,這本書的內容正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
這是值得人手一本的好書,謹此祝福,每個人都能實踐自己豐富的人生!
推薦序
2021新趨勢「健康地產」+「園藝療癒」
彭培業
健康是人生最優先的財富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人口結構不斷急速改變,住宅的需求也跟著改變。我在房地產界近40年的時間,看著台灣從「居住功能性」需求的第一波住宅,可以遮風避雨的家「一層樓平房」,一路發展至第四波的豪宅,到現今進入第五波「指標性的新居住典型」,2021邁入地產新紀元「健康地產」。
整合高齡與預防醫學概念,現代人的需求也在變革,將增進生命品質、延長健康的身體、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降低臥床機率與時間、減少依賴子女等為其目標,不只要活得老,還要活得好。
全球長壽村有三好「好空氣、好山水、好土地」
世界長壽藍點區域研究「藍點調查」(Blue Zones)發現,全球有五個區域的居民平均壽命多活10年,分別是日本沖繩、美國加州「洛馬林市」、地中海邊「薩丁尼亞島」、愛琴海北邊「依卡利亞島」、哥斯大黎加「尼柯亞半島」。調查團隊更進一步發現,這些區域的居民不僅長壽,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罹患率也低於美國等其他具備先進醫療的已開發國家的老人,長壽又健康是何等幸福的晚年!
他們為何長壽?原來有三好「好空氣、好山水、好土地」,印證了「環境就是最好的醫生」,好的環境即是醫治未病的健康場域。「睡飽、吃好、身體好」是人追求健康的最高境界。
長照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家庭問題
台灣處於高齡化與少子化交會的時代,我深感長照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家庭問題,甚至影響國家人才競爭力。因此「高端渡假飯店型照護住宅」思潮開始出現,這樣的住宅形式,整合軟硬體、生活醫療照護、AI 智慧、 療癒園林、有機餐飲、導入身心活化的園藝療癒活動,並融入人文熱情 ,滿足高齡者需求,享受身心安適的下半場人生。因為這個健康環境與活動活化的觀點,團隊邀請到園藝治療界的引領品牌︰綠色療癒力學院沈瑞琳院長,聽她將自然及各式植物花草融入生活,並善用到各個族群的實踐理念,讓生命各自找到出口。深受她專業涵養與生命熱誠感動,以她在景觀、花藝、園藝、香草以及園藝治療深厚的底蘊,加上長期關注熟齡與長照品質發展,肯定可以在園區大展長才,打造全台第一座「景觀療癒」與「園藝治療」整合規劃的健康養生照護住宅莊園。
今年她的最新力作《加齡的自然療癒力》一書出版,此書將加齡&健康、園藝&活化、景觀&療癒、隔代關係融合的連結等,完整勾勒處在不同狀態的熟齡者,透過親近自然與園藝活動,將可以在自然中享受優雅生活並獲得健康促進。她為了落實自己對園藝治療的理念,全台走透透,到第一線親自服務各類族群,並培訓台灣的園藝治療師,無私的經驗分享與傳承令人讚許,在此推薦這本具有創新高齡、優化高齡照顧的好書。
自序
加齡的自然療癒力
親近大自然,讓人再一次遇見幸福時光。學拈花惹草,就是想要一直住在幸福裡。
生命轉個彎,感受需要&被需要的存在。
2020年一個病毒改變了許多人,COVID-19讓許多事物被重新定義,並且重新看待。其中,攸關健康的議題備受關注,特別是身心靈健康狀態與免疫力的關係,2020的免疫學國際期刊,以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免疫系統為題,探討生物週期、心理健康、睡眠與免疫間的相互關聯性。「失眠」導致神經退化,例如「生活型態」所導致的睡眠不足、「老化」致使睡眠受到限制、「興奮劑」的使用所導致的睡眠片段化;反之,預防神經退化,則是靠「身體活動」;舉凡運動、戶外活動、園藝活動、各式學習等,都可以使身體活動起來。
「活著就是要動」,是維持健康的不變法則,只是如何動?且動得心曠神怡、身心舒適,享受愉悅的休閒,而非被迫?顯然唯有主動進行,心情愉悅的動,才可被身體感知接收。
從探索自己的興趣,以及感到好奇的新領域出發,透過一次次嘗試體驗覺察感受,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我也是一直持續開展新的興趣與學習,自求學起,開啟了對園藝、花藝、景觀的興趣,特別是在日本留學的那幾年,奠定了許多基本功。日本嚴格的術科養成教育,教室學習理論並搭配實務操作,讓我們不能只會說一口理論,還得上樹修剪(哈!實習成了我人生第一次爬樹的經驗記憶)、大樹移植挖樹洞、開挖土機、操作吊車……等,這些都是精實又難忘的求學歷程。養成教育的理術合一,已成了自己的DNA,回台進入職場,依舊終日與植物及美學為伍,何其幸福!
那一年,日本老師問我「園藝」療癒嗎?開啟了我轉行園藝治療的起心動念
總是有人問,是什麼機緣讓我從景觀園藝花藝領域,轉行園藝治療呢?就是那年的這一問,開啟了我研究「園藝治療」的起心動念。與日本老師再度碰面,分享著近況的談話中,老師問我:「從念書到職場這麼多年時間,妳認為園藝讓人療癒嗎?」我馬上點頭如搗蒜的回答老師:「會」、「不只我自己有感,還有我的客戶也有感、來上課的學生也有感、我的家人也很愛溺在園藝活動之中。」因為我無疑的肯定反應,老師繼續和我分享,當年日本農大教授所進行「園藝治療」、「溫泉療癒」的實驗研究;於是我開始搜集各國的園藝治療發展,並付諸行動,參與相關研討會,且親臨國外園藝治療場域交流。國際間豐富的經驗作為知識的基礎,運用自己養成教育所學及多年實務經驗整合,我融入台灣在地文化、氣候、生活習慣、植物特性、人文底蘊等,秉持「有連結才能觸動感知」的觀點,發展成「自助助人」與「健康促進」的「台灣流園藝治療」,身體力行並在台灣廣為推動。
親近自然,身體自然而然就動起來囉!
「園藝治療」雖屬輔助療法的一種,但我認為它不單是療法,療癒的歷程,讓人養成每天固定的生活習慣,更是推動「健康生活型態」的作為。把園藝療癒內化而後落實於生活之中,其形式多元並具有多樣性的選擇,不受限室內或戶外,隨著季節變化主題,趣味橫生,正向效益好處多多。將園藝活動融入生活中,可使壓力獲得舒緩、提升免疫力、增加戶外的活動機會、接觸土壤,遇見抗憂鬱益生菌、食用健康且新鮮食物、腦部活化等健康益處多,何樂而不為呢?
透過活動參與,可以結識同好、隔代間同樂、怡情養性,還可依照自己的偏好量身打造,例如「綠栽培」、「綠飲食」、「綠藝術」、「綠用品」、「綠遊戲」、「綠養生」、「綠導覽」,各類任君挑選。園藝活動參與增強健康效益的實證研究繁多,如「有助於維他命D的生成」、「體重控制」、「增強免疫力」、「舒緩壓力」、「提供健康新鮮的食物」、「改善睡眠」等。
我信仰自然,並見證園藝治療療癒人心。園藝治療為加齡帶來幸福感知
「園藝治療」一詞,在全球有許多精闢定義。而我所推動的園藝療癒觀點是,鼓勵大家多親近自然、關注生命間的互動關係、與自己身體及心靈對話、不間斷學習新知、保持好奇心、關心自己以外的生命體、樂於分享、保持心感溫度、短期目標設定、生命期待、發現自己尚有(擁有)的能力(優勢)……維持正向心理的生活型態;也是多年來,我面對各類不同族群,推動第一線服務,親身感受「生命照顧生命、生命呼應生命」的療癒正能量。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的〈失智症的預防、介入與照護〉(Dementiaprevention, interve-tion, and care)文章中提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遺傳基因外,還分別有中年及高齡後的危險因子,其中「憂鬱」、「少動」、「孤獨」、「環境空汙」四項特別引起我關注,這和我多年推動加齡的園藝治療理念不謀而合;園藝治療活動正可促進和提升活動意欲、增加身體的活動、增加植物栽培的機會、提高環境綠覆率,透過「融入→體驗→共鳴→分享」的歷程,引人進入療癒的意境,並促進社交關係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幫助遠離失智的危險因子。
現今我們身處多元且步調加快的社會,隨之而來即是壓力,壓力激化了亞健康的人口數,這是時代隱憂。我們或許無法立即改變大環境,但先顧好自己內在的小環境,讓身心靈維持健康狀態,覺察每一天中的美好很重要。
不用等到自己年紀到的那一天,才開始學習如何享受加齡生活。「加齡」是值得期待的時光嗎?
孩童期,天天等待生日到來、期待長大,隨著年齡增加到一個莫名的點,我們開始選擇遺忘,今年幾歲了?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快樂越來越少?煩惱越來越多?還是?或許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也沒標準答案。但年紀增長,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實,每個人都曾經年輕,也都會變老,所以無須怨嘆。重要的是,如何在歲月增長的「加齡」後,仍保持安適自在。
加齡後,除了身體機能的改變、外在樣貌的改變,其實心裡看不到的改變也不小。無論熟識人的離開、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的換位、身體的退化等,都加重了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擔憂,導致高齡憂鬱、活動意欲低下、社交阻礙等。
為什麼「加齡」,不說「高齡」呢?
因為現在人重視養生,加上醫學與科技的優勢,長壽已經非難事,所以幾歲算高齡?幾歲算老呢?相信沒人說得準。有人保養得宜,年紀不等於機能的退化速度。每過一年加齡一歲,因此我把高齡、樂齡,改成更寬的年紀區間,稱為「加齡」,無關年紀數字的老齡或高齡,避免讓年紀增長的稱謂成為大家的壓力。維持健康的身心靈狀態,才能讓加齡後的時光更優質。中年後,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的退化不可逆,但情緒的健康程度,可以自己做主。當我在養生村、農村綠色照顧站、日照中心、長照人員增能課程,或是失智症團體帶領園藝治療活動課程時,長輩、家屬、照服員、陪伴者們,融入其中後,專注的眼神、自信的笑容、熱情的回應……,一顰一笑中,我彷彿看到17、8歲的少女和少年郎了,這一切更堅定我要打造幸福加齡園地和時光的信念。
在別人的加齡生活中,啟發創意生活的點子
或許您和我一樣,還沒到可以退休的年紀。
或許您已經在規劃退休的生活。
或許您已經在享受退休生活。
無論哪個狀態,我們都可能先參與到他人的加齡時光,先在他人的加齡生活形態中反思,或幻想著,當自己時間自由時,可以這樣可以那樣……。退休,不等於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而是「退而不休」,才能維持健康且愉悅的生活品質。如同「休閒」的定義是,在自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享受「休閒」的樂趣,就讓加齡後的時光泡在休閒裡吧!
長照2.0推動園藝治療
「幸福」是什麼?什麼樣的長期照護可以讓人感到「幸福」?「幸福」是不感到寂寞或孤獨
為了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型社區,期能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引用自衛福部網站)。
衛福部針對台灣人口老化,依照身體狀況與需求不同,提供不同服務需求,在社區中提供一定設施,使得失能失智長輩可在社區就近獲得長照服務,社區式服務有「小規模多機能」、「日照中心」、「失智共照中心」、「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失智團體家屋」等。
隨著年齡增加,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期待維持「健康老人」狀態,需要從食衣住行以及社交等多面向思考。如何優雅老化?如何維持有質量的加齡生活?是加齡後,多數人共同的期待,其實就是有生之年,希望有尊嚴地生活著。
園藝治療守護「照顧者」
照顧者、照服員也需要園藝治療
我們常聽到家庭主要照顧者說:「照顧者是一份吃力,但不一定討好的工作。」這不是抱怨,事實就是如此。長照系統中,提供照顧與照護服務的工作同仁,每日工作內容亦是如此,既是工作也是責任。在被照顧者的生活中,他們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因此,照顧者的身心靈健康狀態一樣重要。
如何維持家庭照顧者的身心靈狀態呢?(本國籍、外國籍)
除了喘息服務外,如何提供家屬支持課程?可以透過需求意向整合,或需求意向探討來覺察他們的需求,再來量身打造照顧者的療癒計畫,例如園藝治療、成立支持團體、規劃團討時間、新知學習課程,抑或是其他手工藝、藝術、音樂、運動、宗教等輔助療法。
機構單位照服員,如何在工作中同時享受園藝治療的療癒力?
發自內心地說:「照服員是份了不起的工作。」打理住民一切需求,短暫代替了「家人」的身分,給了住民滿滿的安全感與幸福,除了愛心、細心、耐心、同理心以及專業外,體能也是必備的條件。所以,我也希望透過園藝治療活動的參與,讓平日忙碌的照服員們可以獲得療癒,以及獲得片刻的紓壓喘息。
一起參與園藝治療課程,除了陪伴,也可以一起療癒,因為課程進行中,跟隨園藝治療老師的步調,照服員只要「陪同」長輩即可,此刻他們成了「互助夥伴」。
空間改變、角色改變、關係改變,心情也跟著改變,這就是透過園藝治療課程活動參與的「陪伴療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