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為前進而戰 :盧修一的國會身影

為前進而戰 :盧修一的國會身影

  • 定價:750
  • 優惠價:96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誰推倒了臺灣的港版國安法?
──《刑法》100條修法30週年紀念──
那是一個瘋狂而失常的年代
那一年,他走入黑牢,一夜白髮
從戒嚴到解嚴,從街頭進議場
他讓所有臺灣人知道,在那人民失語、媒體自囚的年代
一個好的國會議員可以是什麼模樣
 
  ★威權年代這樣當國會議員:盧修一唯一國會奮戰記事
  ★還原最真實的歷史場景:從街頭到國會,血淚抗爭臺灣民主的重要史實紀錄
  ★獨家收錄50幀臺灣民主史上珍貴歷史影像

 
  在萬年老賊下臺之前,臺灣人並不知道「國會議員」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直到30年前他走入國會,揭開這一切的序幕
 
  本書以倒敘的筆法,序曲即生動描寫當年令全臺灣動容的「驚天一跪」。

  盧修一在臺灣人前的那一跪,不僅是1998年、成立逾10年的民進黨首度一舉拿下過半縣市長的關鍵;也讓更多人發現,唯有握緊手中的選票,才能讓民主成為臺灣人對抗權力最強大的武器。

  然而這些驚天動地、撼動威權的事蹟,其實都來自他在街頭、在國會和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下,一一播下的民主種籽。

  一九八三年,留歐歸國的學者盧修一遭情治單位羈押,身陷「二條一唯一死刑」的陰影之中。走過政治犯的絕境,他加入民進黨,並高票當選立委,在對抗威權的道路上站穩腳步。但才剛走入國會,他就發現自己與同志面臨孤掌難鳴、腹背受敵的困境:

  老國代力阻修憲、獨臺會案、援救「黑名單」人士、警察暴力、修廢惡法《刑法》100條、國民黨解凍核四、民進黨遭恐嚇解散、甲考黑官橫行……眼前百廢待舉、亟待革新的國會,正是他不可避免要挑起的千斤重擔。

  「面臨歷史的抉擇,要做魔鬼或是天使,完全在權力者的一念之間。」——盧修一

  這本書不只是一位國會議員的半生傳,或僅僅是一部國會記事。
  它真實呈現了那個站在浪尖的年代的歷史。
  它也完整還原當年國會關鍵法案的變革現場。
  盧修一作為一名國會議員,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衝上了浪頭,並勇敢對抗降臨在自己身上的命運。

專文作序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文所講座教授)
  周婉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陳郁秀(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好評推薦

  向  陽(作家、詩人)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董成瑜(鏡文學總經理)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
 
  「在這部作品的文字裡遊走,
  我又重新認識了臺灣民主運動史的稀有人格。」
  「那是一個瘋狂而失常的年代,整個臺灣的住民,都在尋找一條道路,讓每個人都恢復為正常的人。這部傳記把盧修一的文字融入書寫之中,讀來特別讓人驚心動魄。在這部傳記的文字之間遊走,不僅看見他的命運,也看見了整個臺灣人的命運。作者有條不紊地梳理那麼龐大的歷史,以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運動脈絡,同時訪談許多相關人士,有秩序地引導讀者細讀這段歷史,而這種撥雲見日的筆法,彷彿是真實的歷史重新再現。」────陳芳明(政治大學臺文所講座教授)

  「但願這些為臺灣打拚,甚至捨棄生命的人能成為我們集體記憶中的人物。
  這是我們回報他們的微薄方式。」
  「過去我比較注意民間的抗爭,讀了盧修一八年與同志在國會的拚搏,方知在黨國體制內拚搏的艱辛。身在國會的盧修一,在臺灣民主化和自由化的過程中,每天卯足力氣、運用學養,拚命從體制內促進臺灣的自由民主化,這是臺灣人集體記憶中的瑰寶。而立法院的提案、折衝、討論、爭辯等其實不容易寫,但在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之下,不僅引人入勝,更讓人不知不覺中掉入那生動的敘事中。」────周婉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本書既寫盧修一的俠骨柔情,也聚焦在盧修一推動的重大改革上,把那驚心動魄、折衝樽俎的細緻幽微處一一道盡。這絕對是二○二一年,最值得細細咀嚼的一本書。」────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專事寫作。
  寫作主題遍及夢想追尋者、旅行、建築,近年專注撰述臺灣在地奉獻者故事。
  政大新聞所碩士、政大廣電系學士。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

  書籍作品: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李遠哲傳》、《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我的環臺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等十五本書籍。
 
 

目錄

推薦序  與臺灣歷史交錯而過   陳芳明
推薦序  臺灣人精神史上光潔(kng-kiat)的存在   周婉窈
推薦序  衝突・前進・盧修一   陳郁秀
推薦序  修身救國,捨己愛人,最愛臺灣,始終如一   楊斯棓
 
序  曲  驚天一跪

第一章  穿越民主的黑水溝
第一節  黑牢
第二節  心牢
第三節  愛拚才會贏
第四節  扯破黑名單
第五節  戴黑面具的新國家建築師

第二章  議會裡的街頭路線
第一節  推倒舊國會
第二節  搶救獨臺會
第三節  幹事長的挑戰
第四節  惡法的祭品
第五節  臺獨言論遍地開花
第六節  一起扳倒政治犯惡法吧

第三章  為民主砌磚石搭桁架
第一節  甲等特考後門現形記
第二節  新國會的法制領航員
第三節  陽光法案,照亮黑暗

第四章  用生命愛臺灣
第一節  扎深文化之根
第二節  抱病為文化奮戰
第三節  為土地鞠躬盡瘁

尾  聲  白蝶
後  記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
作者後記    
盧修一博士大事年表  一九四一~一九九八  
繼承創辦人盧修一博士「文化臺灣」遺志  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活動大事記
致謝受訪者
參考書目資料/註解

 
 

後記

  寫了這本書,我才深刻認知到,一位好立法委員可以是什麼樣貌。

  初衷
  二○一六年底,我採訪、撰寫完成四十五萬字、上下兩冊逾九百頁的《李遠哲傳》,正需要休假喘息之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約了我見面。

  她提及,她有個遺憾。當年盧修一委員一大早就到立法院簽名登記發言,往往深夜才踏進家門,她深知盧委員為了關鍵法案付出的心力,遺憾的是,她當年沒能了解盧委員推動每一部法案的細節。

  尤為重要者,她認為,在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及其後,許多年輕人對臺灣的政治改革充滿期待,出現一股青年參政的趨勢,也有不少年輕政黨與新鮮臉孔的立法委員紛紛進入國會,是時候讓年輕人了解一位認真、負責、清廉的立法委員是怎麼做事的。

  陳郁秀老師委以重任,盼我來執筆寫這本書,將盧委員政治生命中最精華的時光—在立法院苦心孤詣為臺灣打下法制基礎的這九年—加以呈現。

  我很認同陳老師的談話。我觀察,長久以來,民眾普遍對立法委員存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刻板印象,如果立法院內真有典範人物;如果這些典範人物故事能被記述、傳誦,無疑有益我國的民主發展。

  歷程
  這三年多來,我訪談將近七十位受訪者,四處蒐集並分門別類堆置書房連篇累牘的國家檔案資料、立法院公報與新聞媒體剪報,挖掘歷史般埋首研究、抽絲剝繭。儘管速度緩慢,卻總算拼湊出一部部法案如何從無到有,也總算摸索出左右每一部法案三讀通過與否的立法院生態和互為因果的社會動態,有證據的就下筆,沒有史料佐證就割捨。

  在每個日以繼夜的孤傲燈下,寂寂然以寫作融鑄生命故事,並在事實的推敲與掙扎中,我逐漸領悟:

  原來,要做一位真正愛臺灣、肯做事的立法委員,自身會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生命。

  那代價,源於對這塊土地火燙燙的愛,由是融化了人們的淚腺。至今,人們談起那樣一位立委,往往就瞬間眼眶盈淚,嗓子沙啞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即便是當事人仙逝二十二年後的今日,亦然。

  這位立委,正是盧修一。

  不只是扭轉歷史的驚天一跪
  至今,人們對盧修一最深的印象,停留在一九九七年底,民進黨臺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在板橋舉辦的選前之夜。那晚,盧修一出乎十萬名群眾意料,站上了舞臺。偌大的舞臺上,一身白衣的盧修一,撐持著化療後孱弱而極易感染的身軀,這位血性男子,即使過往遍歷國民黨黑牢、出獄後遭體制百般凌辱也從未卑屈投降,卻在臺灣民主轉折的關鍵時刻,捐棄個人成敗與榮辱得失,為了這塊土地上曾對他寄予厚望的人民,有情有義地雙膝下跪,拜託選民將珍貴一票投給同黨同志蘇貞昌。

  這驚天一跪不僅將蘇貞昌送進臺北縣府,更逆轉了當年民進黨在全國性的大選結果,首度贏得地方縣市長過半的執政席次。

  這是臺灣民主政治史上最戲劇化的情節之一;然而,盧委員對臺灣的貢獻,豈只這一跪?

  「只用驚天一跪來看盧委員,是把他的格局窄化了。」曾任盧修一多年國會助理,法務部綜合規畫司副司長廖江憲斬釘截鐵地說。

  那麼,他對臺灣的貢獻是什麼?

  身處滾滾歷史洪流中的同代人物與人民,往往難以看清面貌;但是,時間拉長到二十二年後,意義倏忽清晰了。

  我們來不及認識的立委典範
  盧修一,改變臺灣歷史的教育家、街頭運動者、社會改革者、立法委員、文化工作者。

  在他五十七年短暫且曲折的生命中,無論身處牢獄、街頭或國會殿堂,都堅持理念,百折不撓地實踐他對臺灣的愛與理想;即使後來病苦於癌症,也甩開親情的包袱,燃燒自我到最後一刻。

  這位血性男子應該沒料到,身逝二十多年後的如今,政權遞嬗,總統府已歷經第三次政黨輪替、遍經多次憲政改革。然而,臺灣民主之路仍橫陳險阻,外敵對我國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的侵逼威脅一次比一次更加嚴峻;凶惡的敵鄰甚至大舉滲透、兵臨城下、鯨吞蠶食臺灣的民主基礎。

  我們被逼到懸崖邊上了,能代表人民,力守臺灣民主自由的最關鍵角色之一,就是立法委員。

  許多人想問,這二十二年來,我們的國會議員稱職嗎?我們可曾見過立法院出過典範人物?若有,誰又是跨黨派一致肯定與懷念的典範?

  臺灣民主的築底打樁者
  「立法院是合議制,一件法案的成敗並不能都歸功於某個人……很多事都透過私下協商而沒有會議紀錄。」見證盧修一當年活躍於立法院,因緣際會一路從國民黨籍立委再到立法院院長的王金平,在二十年後受訪時說。

  儘管如此,當一位充滿使命感的人所擁有的意志力大到能凝聚成一股共識,進而促動一部部攸關國家永續的優質法案通過,那麼,就不能不歸因某些人了。

  或是,儘管一群人的共識大到跨越黨派,而那有權設定法案優先順序的人也願優先排入某項重要法案,是則,那項法案也可能會通過。

  盧修一就是這樣一位渾身使命感的立法委員。

  儘管,他從來不將功勞攬在身上,總是歸功於同志們。

  看似感性激昂的他,在立法院擔任三屆共九年(盧修一在任時的立委法定任期為三年)立委,角色卻有著戲劇化的轉變,那是經過思量的策略。

  回顧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若用建築工程來比喻臺灣的民主政治,那麼,戒嚴時期可謂一灘爛泥。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後,民主政治乍現曙光,有志者須齊心為這灘爛泥打樁、築底,改良土質,如此,民主政治的巨廈才真能建築起來。

  盧修一眼看著臺灣鬆軟的民主政治體制,如果未能好好築底打樁,隨時都有崩塌之虞。

  該由誰來「打樁」呢?

  於是,盧修一拿下高票進入國會後,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大學教授斯文理性的西裝,捲起袖子,不計毀譽並有意識地承擔起一名怒髮衝冠、衝撞議場的「打樁者」。

  在封閉保守的政治風氣下,盧修一精準選擇議題,每打一次樁,都用千萬噸重的龐大力道、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也因而,他每打一次樁,土地都為之撼動了盤根錯節的既有利益結構。

  儘管形象鮮明,這位打樁者與同志各司其職,終於為這片爛泥插下劃世紀的頭三根關鍵基樁:老委員下臺、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

  一九九二年底國會重新改選,臺灣人真正能票選代表他們心聲的委員進入立法院,再度高票當選的盧修一,也已完成了第一屆立委任期的策略性角色。

  在第二屆立委任內,他繼續為這塊土地打樁、築底,不同的是,大環境的民主風氣大開,他選擇回歸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盧教授」,形象幡然改觀。

  法制審查大多枯燥,盧修一卻甘於坐在毫無媒體鎂光燈的冷板凳上,即使沒有聽眾,即使該出席的立委很少到場或提早離席,他也堅守法案審查與議場,「顧到最後」。

  於是,每一次訴求,每打一次樁,都在為臺灣先天體質不良的民主軟泥改良土質。當基樁一一立起,他繼續進行築底工程,將臺灣民主永續所需的人才、文化等各項法制工程一一推進議場,立法三讀。

  儘管他在第三任立委後期癌症惡化,他仍堅毅地撐起病體,在議場與審查會中用清晰的論點為這片土地「打樁」,力求法制的完整與永續。

  切換角色,捨我其誰
以戲劇比喻,如果立法院是一個大舞臺,那麼,盧修一為了替臺灣建構一個正常國家永續應有的法制基礎,理性慎思後,捨我其誰地變化角色,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為重要法案推波助瀾,鍥而不捨,同時靜觀時機、主動設定議題、援引社會力、發動跨黨派連署,屢敗屢戰,攻克不公義的威權城池,為臺灣的民主法治打下一根根永續的法制基樁。

  每一位立委必定同意,每一個會期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多達上百件,但在二十二年後的今日,值得再談論、稱頌的,其實並不多。

  然而在許多受訪者眼中,盧修一九年的立委公職生涯雖不算長,和同志們齊力,苦心打下的法制基樁卻皆有目共睹,難以一一羅列。

  限於篇幅與個人能力,筆者僅選取具劃時代深遠意義之法案加以書寫。

  諸如:終結「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俗稱「萬年代表」)並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刑法》一百條修正案三讀通過、提案並廢除「甲等特考」杜絕黑官漂白、提案折衝排審並三讀通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著作權法》修法、排審且三讀通過《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今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

  只是,儘管筆者耗時寫就全書,仍不免感嘆,盧修一為臺灣民主政治完成的築底工程,豈僅只這些呢?

  文字的紀錄片
  不過是二十、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於當前數位影音世代的讀者來說,何其遙遠?

  為此,筆者寫作時企圖還原事件當下的時空與場景,彷彿將盧委員的故事搬上舞臺、電影,用一幕幕場景與對白,帶讀者見證那個大時代中,慷慨激昂的「新國家建築師」、「法制工程師」盧修一,奮不顧身推動那些迫切變革法制的身影。

  有些篇章限於考證所得史料不夠充分,或協商缺乏會議紀錄佐證,或史料雖精確但場景對白不夠生動有趣,因而只呈現盧委員的思考邏輯、理論依據、議事技巧、立法技術,不免較近似單聲道的「說書」。然而,一切寫作都以還原史實為依歸。畢竟,筆者不是在寫「傳奇」,而是寫「傳記」。

  這段三年多的採訪、研究、寫作,最感謝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的耐心鼓勵與支持。幕後感謝盧委員的前任助理—資深國會助理詹守忠先生協助資料蒐集與審閱,還有鋼琴家好友盧佳慧、小提琴家好友盧佳君、美術設計師好友張培音,以及五十餘位盧委員生前在黨外、民進黨或立法院的同事、助理、好友受訪,共同促成這本書的誕生。深感歉疚的是,限於篇幅,仍須割捨不少受訪者的訪談內容。最後,特地感謝向陽老師慨予襄助,擔任本書的審訂工作;感謝陳芳明老師、周婉窈老師、楊斯棓醫師為書作序,並不斷主動協助校對、給予鼓勵、加油打氣,使我倍感溫暖。

  每一次行經關渡,來到鄉間,看到徐行而下的白鷺鷥,那優美的飛行弧線,那徒步溼地的氣宇軒昂,總使我遙想起盧委員。

  一直覺得,盧委員的生命活得很精采、漂亮,也一直感覺他的生命並未結束,氣息與姿態仍在。君不見每當政局變幻,就有論者感嘆「如果盧委員還在,他一定會如何如何」云云?

  真心期待更多有志之士能感染他的精神,接續他的建築工程,為臺灣永續的民主政治上梁、立下更多里程碑。

  我也想對許多二十世代無緣親見盧委員風範的年輕朋友們說:

  生命是永恆的,
  這一生會終結,
  故人去到彼岸,
  此岸的人繼續懷念故人,述說故人行誼。
  是以,
  生命永在。

  所以,想好此生要做什麼了嗎?

  為前進而戰吧!

藍麗娟完稿於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後記

  寫這篇後記,是想回答,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的婚姻欠缺了父母親的祝福,雖然在大女兒佳慧出生後,父母已完全釋懷我這個叛逆的女兒,但對於從政的修一,一直是有意見的,即使在修一逝世後,某一次談話中,有長輩稱讚修一是國家的奇才,也是一位好女婿,父親仍脫口而出:「他讓我的女兒吃太多苦了!」這是父親不捨我人生的遭遇,深深疼愛我的一句來自心中的話。

  一九八三年正月,修一因投入反對運動被捕,坐了政治黑牢。他最初被拘禁在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聽到「軍法看守所」,我不禁毛骨悚然,但父親慈祥地對我說:「爸爸陪妳去,不要怕。」就這樣,父女一同前往,並與被捕後的修一第一次會面,這時距修一被捕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一見面,修一的一頭白髮讓我倏然淚下,他摸摸頭笑著說:「這樣也帥喔!」虧他想得出這樣的說詞,無非是想博我一笑。會面中談起修一被捕初期,我曾赴花園新城拜訪前輩柏楊,柏老搖著頭嘆息說著:「以修一的狀況,二條一等著伺候他。」「二條一是死刑一條路」,當時我內心一陣絞痛,未來要如何過日子呢?現場突然死寂無聲。

  父親試圖緩和氣氛說:「不要太悲觀,可能有辦法,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回社會。」修一沉默了一會,眼睛注視著父親,緩緩地說:「爸爸,我知道可能是二條一,逃不過刑法一百條,就是死刑一條路,萬一運氣好、有奇蹟,就算能回到社會,很抱歉,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更加全力投入反對運動,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夠獨立。」七十六歲的父親氣到說不出話來。接著修一又說:「郁秀才三十出頭,還年輕,不要為了我誤了她的一生,所以如果她有任何離開的要求,我都認為是合理的。」這下換我淚流滿面,傷心憤怒無言以對。修一就是這麼沉穩堅定,當下我們父女深深了解,為了臺灣,他竟然寧可犧牲家庭,他的志業是至死不會改變的。臨走前,修一說:「爸爸、郁秀,我說這些話,傷了你們的心,但我要對自己、對家人誠實……」當父女兩人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時,父親對我說:「不要擔心,三個孩子,爸爸、媽媽會陪著妳,把他們扶養長大。」

  進入立法院初期,修一放下大學教授身段,犧牲文雅的形象,以身體衝撞不義的體制,當他被立法院警察打昏,全身傷痕累累送到醫院急救醒來之際,我問他:「你就從來沒想過我和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要受這麼多的苦?」他對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主不會自動形成,一定要有犧牲才會有所斬獲,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局面,當情勢有所改變時,到時候我會調整的,對於家人只能抱歉了……」。後來真的如修一所言,社會各界逐漸認同,也紛紛投入反對運動,立法院生態有所轉變,而他也進入「理性問政」時期,方法改變但戰鬥力不減,有時搭配街頭抗爭,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是這樣慢慢往前行的。

  從激烈的議會體制抗爭,到裡應外合的縝密問政及立法過程,修一的理想和態度始終沒有改變,他從未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激烈的國會議事交鋒,是媒體的最愛,人民都能經由電視、報章雜誌中了解,然而裡應外合綿密的立法過程,卻鮮有人加以說明分析,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更深入了解,留下紀錄呈現給眾人的心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圓了我多年來的心願,獻給所有曾參與其中,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臺灣人民,期盼這種堅毅、執著、為前進而戰的信心與毅力,內化成為臺灣人民的精神,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

  臺灣在百年來的全球民主思潮中,從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啟發臺灣人意識、一九七○年代「鄉土運動」的崛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戒嚴時期的終止 、報禁與黨禁的相繼解除、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二○二一年因COVID-19,臺灣逐漸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這一切都是臺灣人民一路傳承下來,犧牲奉獻努力耕耘的可貴成果,這正是「臺灣精神」、「臺灣品牌」的關鍵所在。為前進而戰是基本精神,期許臺灣人能繼續同心協力,以智慧、愛心和堅毅的精神,耕耘臺灣成為子子孫孫永遠快樂生活的沃土。

  二○二○年至今,值此時刻,香港、緬甸的局勢正是臺灣半世紀前的景象,正如修一所說:「自由民主不會從天而降,是要犧牲奉獻、自己爭取來的!」在那個時代,我們用了我們的方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推動法制的過程為例來說故事,嘗試讓年輕人了解。而接著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並不知道,但那是你們要去解決的。因此,出版這本書的意義,就是希望將盧修一當年的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年輕人能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你們要有你們的核心價值、專業跟熱情,找到屬於你們的方法和舞臺,一起為前進而戰。

陳郁秀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0803
  • 叢書系列:本土與世界
  • 規格:軟精裝 / 688頁 / 17 x 23 x 5.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扯破黑名單
 
朔風狂飆,士林廢河道上的「臺灣建國烈士」鄭南榕公祭場,舉目皆墨,一路延伸到大臺北盆地消失的地平線。

全身黑色喪服的盧修一面色槁灰,常有的笑語盡失,那一頭因黑牢而白的髮色在守靈燈光下格外醒目。

他遲滯的眼神悠悠盯住虛空,一幕幕難以名狀的畫面閃現。

猶記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深夜,《自由時代》週刊社的辦公室接到警方即將拘提的消息,盧修一聞訊,急急趕赴雜誌社。

由於《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兼總編輯鄭南榕在一九八八年發起「新國家運動」,並在《自由時代》週刊刊登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總本部主席許世楷起草的《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因而遭國民黨以觸犯「二條一」的叛亂罪起訴,鄭南榕在法庭宣告:「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其後,檢警欲拘提到案,鄭南榕不願束手就縛,乃自囚於辦公室長達七十一天,並在總編輯辦公椅下備置三桶汽油,並表明,若警方入社逮捕,將以自焚捍衛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盧修一還清楚記得,四月五日深夜,他與兄弟鄭南榕的對話:
 
盧修一:現在國民黨正製造主張臺灣獨立的人是暴力分子,你準備了汽油,國民黨一定會把你醜化、抹黑,你會不會考慮到這個後果?

鄭南榕:我不要管這些,這是大家判斷的問題。何況我本來就反對臺獨聯盟那種暴力的主張,我還勸他們要放棄、要改變,我自己怎麼會用暴力呢?

盧修一:你一定要用這個方式嗎?

鄭南榕:這是我為了爭取言論自由所做的一個決心。在雅典的民主政體之下,蘇格拉底就是因為主張言論自由,被判處死刑;當時祇要他認錯,就會被判無罪,他的學生也要幫助他脫逃,但是蘇格拉底卻寧可選擇殉道,不願認錯,不願逃亡。在雅典那種民主政體都會有這種事,何況國民黨是個不民主的專制政權。

盧修一:你為什麼不考慮把你的戰線、把你的戰場從時代雜誌延伸到社會,延伸到法庭,甚至延伸到監獄呢?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這個事情,更知道這個意義。

鄭南榕:這是個人的conviction(理念)的問題。

盧修一:你如果被國民黨強制拘提去,上了法庭,進了監獄,你沒有認錯,沒有逃亡,還是堅持你的原則。

鄭南榕:國民黨今天用叛亂罪,侵犯我的言論自由,我受到這樣的侮辱,一定要用死來對抗。如果他們強制要破門而入的話,那我定以死來抵抗。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