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太空諜影

太空諜影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說,廿一世紀初可以用旅遊、陽光、綠野、山林、海洋與全世界命運共同體形成一片歌舞昇平。那麼廿一世紀中期的糜亂、墮落、瘟疫以及核子大戰就是一大轉捩點。廿一世紀的病毒 (Virus) 在地球南北之間來回流行傳播,經過了多年努力,聯合國在強硬的隔離政策下幾乎沒有新冠病人,而成立了免疫區。美洲疫情來來去去不斷,但以疫苗自保而成立自治區。如果工作需要經常旅行或者前往人群密集處,根據風險程度備好口罩、護目鏡等,並且做好再次居家隔離的準備。這場疫情已經導致了世界各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科技大比拼,最後戰勝這場疫情的是新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因為新冠已不可能完全撲滅,也只好和平共存。

  全球在極端氣候、民粹主義盛行下,各國間合縱連橫,小型區域貿易和軍事戰,再加上世紀大流感,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因而死亡。只不過才短短的四十年,由於貧富懸殊、種族歧視、加上全球性大飢荒以及大暴動,產生了大量的移民遷徙。下半個世紀開始,全球人類在焦灼憂慮的期待下,想擺脫上半個世紀的各種舊的生活方式。但在各方利益的考量及進步節奏尚在痀僂爬行的程度下,全球四分五裂,造成了軍閥割據,弱肉強食,海盜橫行,恐佈分子氾濫,政客和極權專治的局面。

  聯合國總部遷至北京後,由於經費不足,只能茍延殘喘,在歐亞大陸,以帶有抗體的人為主,成立了「免疫區」,施行隔離政策,雖然經濟蕭條,但尚能自保。核子大戰後,溫疫加劇,美洲許多軍事強國終於退出聯合國而自力更生,在「疫區」中以疫苖自保,成立了「聯盟自治區」號稱自由民主,爭奪地球資源,以能源、水源和科技人才為主要目標,尤其是在太空競賽取得先機。許多中間小國和邊緣地區成為「三不管」地帶,是為非軍事緩衝區,以利雙方祕密來往交易。於是雙方陣營在全球佈局戰略,以太空軍及貿易為重點,展開了新冷戰。

  美國早在廿一世紀初(由太空星鏈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星鏈計劃(Star-Link),通過近地球軌道的小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互聯網的接入服務。由於不受地面基礎設施的限制
,太空鏈可以為網路不可靠的地區或是無網的地區提供高速互聯網的服務,進而取代了許多「疫區,聯盟自治區」的地面基地台。

  首先,在五五○公里的軌道上部署一六○○顆小衛星,然後在一一五○公里的軌道上部署二八○○顆小衛星,最後在三四○公里的軌道上部署七五○○顆小衛星,總共有將近兩萬顆小衛星組成。小衛星的平均重量是五○○磅,有太陽能電池,推進器,導航系統定位,自主避免碰撞。小衛星之間能夠互相通訊及自主改變軌道排列組合。大多數的小衛星都有隱形(匿蹤)或降低反射率的設計,避免被他人追蹤。但是將數萬顆小衛星部署在低軌道上所產生的長期垃圾的危險,一直欠缺有效的辦法解決和防止。所以小衛星和其它衛星之間的相撞,成為一個嚴重的威脅。

  太空垃圾是個大問題。除了在大自然界中發生的小隕石和流星外,近一個世紀以來,發射了上萬顆人造衛星,圍繞著地球軌道飛行,所產生和丟棄的太空垃圾不計其數。其中包括火箭噴射推進器、失效的衛星和零件、以及機體碎片和油漆斑點。 估計大約有三億以上的垃圾碎片,從小到毫米到大到數百米的太空站片段都困在地球表面幾千公里的空間。太空雖大,但是小的碰撞總是難免,防不勝防。

  如何保護太空站,免於碰撞受損,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首先,在數萬公里附近偵測到中大型垃圾時,標定大小及軌道,由它接近的速度和型狀,決定太空站是否必須移動,躲開直接碰撞。由於移動太空站變更軌道,既耗燃料又耗時,又必須即時返回原軌道,任務計劃繁雜,又影響原定任務,所以一切噴射細節要精細計算。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萬事皆休。如果只是小型垃圾,就只要發射各式各樣的防衛武器摧毀目標即可。

  廿一世紀前半期,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和普及,一個國家的太空力量,會影響外交、情報、貿易、經濟和軍事各個層面。 強化保護太空利益,已是攸關國家安全與促進繁榮發展的當務之急。整個太空軍的建立所費不眥,需要各個同盟國的全力推動和資助合作。

  聯合國以歐亞洲為主,在免疫區全力發展太空作戰能力。 在北京成立的宇宙防衛隊,總部設有十二個太空站和三個月球地面站,用以採取稀土礦產,另外還有數十個間諜衛星及數百架太空飛機(Space Planes)來往於各個太空站與衛星之間。

  美洲自治聯盟則在華府成立「太空軍」,總部擁有大約兩萬顆小衛星籠罩全球,數百架太空梭(Space Shuttles)和兩個月球地面站(Goddard Space Station & Johnson Space Station)穿梭於太空中,有如蜜蜂到處採花,尋找資源以及偵探地面一切活動。

  所有的太空作戰都是靠著遠方遙控的方式來進行,因此連結地面控制站與太空飛行器的通訊系統和管理軟體,就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由於經費有限,無法成立實體裝備,所以許多「獨力專區」的僱傭兵就成了網路和「認知軟體」(Cognition Dimension)以及契約合夥人的發展中心,以求生存空間。利用通訊系統取得太空中的資訊,可以進行交易並聯合作戰或破壞網路,政治外交更是十分複雜。

  美洲太空軍的主要目標是以衛星戰爭的戰略為主。聯合國是最強的競爭對手,認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是美洲太空軍的最大弱點之一。  

   「如果我們能夠摧毀GPS系統,那太空軍也就沒什麼好怕的。」聯合國宇宙防衛隊長官一直如此說。所以也發展了更大更準確的全球衛星系統,甚至定位衛星之間還可以雙向通信。

  因此如何保衛定位衛星以及太空站成了雙方的首要任務,唯一可以保護定位衛星的方法必須從軌道上著手。發明小型太空梭,裝上電磁脈波衝炮(RaiI Pulse Gun)也就應運而生。但是這些雷射激光武器(Laser Beam Supersonic Weapon),一般都使用在地面或船上,因為要大量能量,投擲距離又十分有限,所以只能在軌道附近,近距離間歇性使用。當然如果能量充足,防禦用途也可以轉為攻擊,不但對衛星,甚至對太空站都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如何在太空中有效的採集能量,自然非太陽能莫屬。

  由於太空戰議題敏感,所以雙方陣營一直以來都有以下共識:    
  一、聯合國和美洲自治區雙方不想發動太空戰,
  二、太空戰略和發展必須透明化,
  三、儘量避免太空軍事化,並且聯合反恐。
    
  雙方各懷鬼胎,太空軍事機密,層層保護,官方雖有政策,幕僚自有對策。因此政治遊說客、軍火代理商、僱傭兵、甚至間諜都生意興隆。在雙方之間的緩衝區更是諜影幢幢。

  正是:「軌道,流星,太空站!宇航員飄流在天涯;北斗、天宮、神舟號!衛星鏈編隊於蒼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安國


  前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太空飛行中心資深研究員

  劉博士是多項國際太空海洋衛星遙測計畫的主持人,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大氣海洋總署、日本宇航局、歐空局、及加拿大航天局。他對海洋現象的遙測,包括海浪、海冰、漩渦、鋒面、颱風、海底地形、環境汙染及北極氣候變遷等議題多有突破性的研究。

  劉博士同時在美國也是海軍科研室,東南亞和南海實驗國際協調的主持人。並且應用實驗和論證結果在海洋汙染、海象、漁場、船隻以及環境監測上、尤其是在南海、南沙和北極地區有諸多研究結果和發現。

  學經歷:
  台灣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力學博士
  加州動力技術公司 海洋科技部門的主管,主導反潛
  美國太空總署海洋與海冰部門 資深研究員
  美國海軍科研室東京辦公室副主任,主導海洋、大氣及太空科技研發和國際合作
  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

  著作:
  2007衛星遙測南沙群島
  2008 南中國海衛星遙測
  2010東南亞合成口徑雷達圖集
  2011 極地海冰衛星遙測,大英百科全書電子版
  2016 南海風雲之颱風行動 台北時英
  2018 北極風暴之海冰行動 台北時英
  2019 ARCTIC STORMS, Amazon.com,California USA

 
 

目錄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逃生艙之謎         廿一世紀中期某年五月初…
第二章             太空科技與人才      三年前五月中…
第三章             諜對諜                     一年前…
第四章             聯合國太空站      某年一月初…
第五章             天眼計劃                 某年五月初…
第六章             影子人之謎             某年五月底…
第七章             繫鏈計劃                 某年六月初… 
第八章             諜海魅影                 某年六月中…
第九章             移動海冰平臺      某年八月初…
第十章         眼鏡蛇行動              某年八月中…
第十一章     影子機器人              某年八月中…
第十二章     雙面諜                 五年前…
第十三章     冤冤相報             某年九月初…        
第十四章     尾聲                  一年後…

後記 時代背景摘要…

  * 中文科幻小說
  * 新冠病毒的迷思
  * 二度空間生物
  * 人才之爭
  * 南海風雲簡介
  * 北極風暴簡介
  * 尋找新天地
附錄一 人物誌…
附錄二 專有名詞及武器中英文對照表…
 
 



  作者是軍事迷,退休前為美國海軍科研室科技顧問,對南中國海、北極海冰和太空武器有特殊的研究。平日交遊廣闊,涉獵頗多。書中諸多情節,軍事推理,全為編造。如有不盡合理之處,還請多多包涵。第一本小說「南海風雲之颱風行動」和續集「北極風暴之海冰行動」已經在台灣出版。有鑒於讀者反應熱烈,並表示故事情節意猶未盡,鼓勵繼往開來,完成三部曲的最後一集「太空諜影」,以酬讀者。

  故事從在北京的聯合國宇宙防衛隊,太空站的天眼計劃,以及美洲太空軍總部的繫鏈計劃,最後一直追蹤到北極海的眼鏡蛇行動。日漸式微的聯合國在極權統治之下,閉關鎖國而成為免疫區。美洲在自由民主的號召下,雖有病毒擴散,卻能以疫苗自保。兩大陣營全力發展未來太空科技以爭取有限的資源和人才。以反衛星為目標,太空站的宇宙防衛軍和美洲太空軍全力發展各種太空秘密武器。由於一連串的太空武器實驗連續發生事故,二度空間生物「影子人」的出現掀起了太空諜戰的序幕。在北極移動海冰平臺上機器人的出現,揭開了冰河基地和影子機器人的神祕面紗。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大瘟疫流行,由於各國防疫措施不同,經過半世紀的戰爭和難民遷移,改變了全世界的版圖。值此現代科技武器「日新」、非(不)對稱型戰法「月異」、國際局勢「莫測」之時,希望這本小說既能 「娛眾」,又能增長大家科技 「通識」, 尤其是對氣候暖化和北極海冰的瞭解。  

  作者來往於中、美、日、台,工作教學探親多年,深感世事多變。世界各國合縱連橫,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新時代變遷,價值觀念改變,領導人更替,政策戰略轉向,還有科技創新,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作者至誠希望,太空科技可以帶來世界和平、安樂互榮的美好生活。美國太空總署出身的我,藉由三十年的太空學識,創作了這本太空科幻小說。這本小說是突破未來太空戰的藍圖。它挑戰了雙方陣營和外星生物的智慧,並且為未來全球生命共同體而請命。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52215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21/06/23

作者的這第三本小說相較於前兩本,科幻的主題更爲鮮明。從兩大勢力的太空科技競爭,到影子人的神秘經驗都處處把讀者帶入一個同時充滿新奇與矛盾的未來。對於影子人這個主題的探討,更是給本書的世界觀帶來一些未知的可能性也留給讀者很多的想像空間。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