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邊緣人手記:寫給在喧囂中仍孤獨的我們

邊緣人手記:寫給在喧囂中仍孤獨的我們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顏訥/烹人心痛的人生整理魔法──讀馬欣《邊緣人手記》

    文/顏訥,|,麥田出版2021年08月12日

    我著迷過Netflix實境秀《小房子大天地》。節目由兩位小房子達人為美國「微屋族」建房圓夢。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微屋運動」,在經融風暴後,從崩盤的經濟與房地產長出來;也從地球暖化,減緩能源浩劫長出來;更從高齡社會,預演不拖累子女的老年生活長出來。原因多種多樣,總之都是危機中生長,減少家 more
 

內容簡介

「為什麼那麼孤獨 但我仍覺得是幸福的呢?」
人每往中間游一步,就會發現自己更邊陲化一點;
邊緣人的位置,是看這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暗黑系文字拾荒者——馬欣,獻給喧囂塵世的深情書寫。
描摹遊走於孤獨邊緣的一張張黑白臉容,揀選心靈疫情下的寂寞殘渣,
我們都是這世界不被理解的怪胎,在繁盛與荒蕪之間求生。



陳栢青   專文作序

艾怡良、朱嘉漢、林柏宏、胡淑雯、凌性傑、馬翊航、徐譽庭、陳雪、張惠菁、蔣亞妮、蔡傑曦——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深刻自剖童年家變的孤獨、近年照護失智母親的心境,以邊緣人的冷凝視角,撫觸自我與他人的危脆傷痕。

★ 融合家族書寫、社會觀察、電影與書籍中的反芻與思辨,在社群爆炸、多數人難於定義自我的現世,透過散文打撈反覆漂泊的孤獨群像;廢墟感的文字空間,成為寂寞人得以歇息的療癒洞穴。


【本書內容】

老台北的靜寂夜晚/童年逐漸崩毀、人聲流散的家族/
床畔等待照護的失智老母/汲汲於功名卻轉身出走的絕決父親/
校園裡天真有邪的少女遊戲/沉浸於偶像社團的知識文青/
在電話亭反覆播打同一號碼,卻無法接通的愛情⋯⋯

她的文字像一手持攝影鏡頭,在電影般忽遠忽近的格放間,
讓這些人與事各自鋪展一段寂寞獨白。
他們始終渴望安打,卻一再迎來漏接後的懊喪頹唐。
那些傷痕不斷增生的人們,包含她自己,
皆在盛世喧囂下,自顧自挖著不知通往何處的地道⋯⋯


「我應該徹頭徹尾就是個邊緣人。總在最熱鬧的時候醒過來,在各種角色中言不由衷。
在空氣中飄散著亢奮劑的當下,我們這麼容易興奮也容易疲勞。因此,我寫下了這本書,既是遠離也可能正在被同化的過程中,想起自己有當邊緣人的自由,與當個邊緣人的那份自得的清醒。」

——馬欣

她在夜半時分帶著筆電於街道晃蕩,
整座台北城披上倦容,被刷淡的表情如洞穴般沉默。
最後一站是巷口的小七,那是屬於她的深海基地,
輕敲鍵盤的趕稿時光,
三兩遊民、下工之人、獨身拚企畫案的女士,
在她身旁如魚群靜謐游過⋯⋯
微波食品的氣味彷彿海草遮蔽孤獨,
有人煙有暖食,雖然陌生卻是相濡以沫,
自詡為社會邊緣人的她,帶著這城市共感的寂寞,
於空白格之間趕路,成長記憶瞬間與現實交錯;
孤獨患者絕非一朝一夕養成,
總是在希望與毀敗之間,
尋找安身立命的地方⋯⋯

馬欣筆下有種刺痛人間的荒涼,繼凌厲揭穿現世瘡疤的《階級病院》之後,這回她轉而以冷靜且柔軟的視角,縫補人心內裡的深深孤獨。當回憶綿亙至今,自第三者的旁觀冷眼反芻成長記憶:在家人離散間初嚐恨的滋味,她曾是太早熟知人情涼薄、不得不為童年送葬的少女;她也寫當代人揮之不去的邊緣宿命:包含社群上各種插旗表態、在現世大疫如墜身霧裡的惶然⋯⋯當外在越是喊得震天價響,內裡越顯孤絕殘破;我們像是鬼魅般在這偌大的社會容器中往復飄蕩,輪迴在希望與覆滅之間。


【好評推薦】

那些童年視角的秘密,那些成年後的獨自呢喃,累積成為生命的重量,寫作就是她最大的秘密基地,典藏她生命中各種寶藏和禮物,閃閃發光的、陰暗難解的。我的閱讀彷彿敞開這神秘空間的大門,是這段自我揭露的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林柏宏

在喧囂的時代,日常之中有許多閃躲不了的雜音、噪音。為了抵抗這些不太美好的事物,我常常躲進馬欣的影評文字裡,找到一個適合看世界的邊緣位置,汲取片刻的靜謐。從《邊緣人手記》裡,我聽見了孤獨,以及孤獨帶來的自由之聲。能夠安守在自己的角落,原來是這麼好的一件事。
——作家  凌性傑

《邊緣人手記》裡有一列與陰暗相關的詞彙,就有一列與光明相關的詞彙。但馬欣不是對立它們(正如邊緣不只是中心的對照組),而更像她說的「臥底」——自帶地下室與地道,穿梭人間的表與裡,以故事斷捨離,讓印象再印象。手記意味親力親為,然而怪物始終逡巡。面對時間的漏網,生命的高貴與失靈,若她的寫作有其果敢與冥頑,那應該就是所謂:不討好的勇氣。
——作家  馬翊航


馬欣《邊緣人手記》書寫了人生的也是各種關係的地下室。可誰不是在自己的地下室裡,她真正的創造在於,分明有隔,卻又變成開放式空間。再狹仄,卻能借景。她的散文好看,在能進到多深的裡面,縱滿肚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樣世故人情,真寫起來,卻總是雨過河源隔座看,淡淡然,似有若無,和世界格格不入。
——作家  陳栢青

馬欣的文字時間,終於來到迂迴行轉的起點。她的記憶,像是被壓模烤製成的一盒長崎蛋糕,長崎蛋糕裡沒有蜂蜜,連甜味都發散著苦楝花般的澀。《邊緣人手記》更是一場從第三人稱「她」到私「我」的挖掘練習,在天光移轉、人情盡老的階級底下,藏有她心竅孔眼各種感官搭成的地下隧道。你讀得出來,她曾嘗試無數通往地表人間的方式,如往返糖果屋般的投擲食物碎屑或月色鵝卵石,直到人間大疫,人情如孤島陷落,她終於從心底隧穴裡搬出自己。以邊緣人的身世,歷劫歸來,一邊剝除血肉一邊學會以文字調劑,贈予邊緣世代一劑心靈疫苗。
——作家  蔣亞妮

像一顆顆電影鏡頭,我們是沒有被分配到劇情的邊緣角色,然而跟著馬欣細膩而精準的運鏡,我們皆能逐漸明白:其實我們並不孤單。
——攝影作家   蔡傑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幼獅文藝》、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等,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著有影評集《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雜文集《階級病院》。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格格來了

【輯一】走回記憶的地下室:與命運躲貓貓的孤獨練習

原來這就是恨的滋味
與命運躲貓貓的她們
自帶地下室的人
突然長大的那一天
一場無法告別的告別
一段斷捨離的練習
跟自己好好分手
長崎蛋糕與我不認識的父親
品一品悲傷的苦香滋味
我失靈的味蕾記憶
昨日繁華是今日廢墟,於是我住進了「海豚旅館」

【輯二】針尖上的漂泊:每個人都在絕境裡尋覓安身
怪胎臥底報告
天真有邪的少女遊戲
始終有災難預感的俗女養成
你有花期,幸好我只是草木
那些流浪,原來都是想回家的路
有一種寂寞,讓他們只剩成敗
僅止於一根菸的團圓
即將前往鄉愁國度的人們

【輯三】窩進不合時宜的洞穴:當代孤獨者求生法則
一個知識份子的雙重人生
一個外向的內向者
明天,她們的媽媽就都會回來了吧——記失智症
寫作者與她的長照生活
天亮之前,在都市的夢裡相遇
這晚,當一家超商像深夜食堂
你以為永遠不會好的那場失戀
謝謝你,讓我想起家的滋味
每個人心裡都有座孤島

【輯四】文明下的魅影:那些碎日子的寂寞邊緣
我像一隻貓,在上野睡著了
這些日子的心靈疫情
來一趟到日本的3D旅行吧
花期已過的台北,終於老得有點自在
永遠開機的少女化世界
那些代替我們叛逆過的偶像
納西瑟斯的自戀世界

【輯五】在廢墟中飄蕩:我們都是不被理解的怪胎
在現實中臥底,在電影中寄生
太陽裡面的黑子
我身在現世,但不屬於現世
所謂瘋魔成活,只是比他人更想圖個清淨
如果這世界不好,那你有勇氣比他好一點嗎
明明很搞笑,為何有時候卻感到悲傷呢?
有時候,正常也是種強迫症
那失落世代的青春與他們的殘壘

【後記】當邊緣化也成主旋律時,寂寞如何安放?
 

格格來了
作家/陳栢青

馬欣絕對是台灣散文裡的格格。
住大房子,囡囡拎著掉了眼睛的熊寶寶讓保母牽著手,真夜中揉眼站在沁入骨子裡玉髓冰窖似地板上,記憶因為挑高大廳或是那無盡朝上旋轉的迴旋梯而雲攏霧罩,背景是主臥房門縫透出彼此撕抓鬥咬的皮影戲人影,間或響起骨瓷還玻璃破碎聲響,宴會水晶燈下來去的人影,廚房裡細細碎碎的耳語,以及那狐仙故事裡「書生一覺醒來身處荒郊一切如煙消逝」,家變,賈府抄檢大觀園,烈火烹油之盛,詩禮簪纓之家,終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人生是緯來還博興日本台會出現的節目表。從百坪大豪宅探密,《有錢人家鳥事多》,到廣告後破口接著播放是《來去鄉下住一晚》、《黃金傳說》裡濱口優領軍清掃囤積癖垃圾屋……
馬欣是格格,不在那一切發生了,而在於發生的太早。不在於她經歷,而在於,竟已經發生完了。她是格格,不是因為身家,而在於她對此前往後一切有多淡然,因為能忍──「我都已經知道了」。更是一種不能忍──「你不知道再來的傷心有多大」。終究體現為一種看透,逃難時辨識有錢人小姐關竅乃在摩挲其腳底板幼細便為官家女,知人情懂進退,卻只是淡漠的看著,「等到風景都看透」,眼睛縮成貓瞳一樣細而銳。
每次看到馬欣都是這樣的表情。瓷娃娃眼,圓圓臉,永恆的童女,音樂盒上的芭蕾伶娜踮起腳尖。她聽人說話總是瞪大了眼,一如巷口拐彎車燈大亮時貓止之瞬,好像被抓到了。但我總覺得,那表情裡其實什麼都沒有,她只是必須有一張臉,在那個你意識到時間停格之瞬,她的五官提前於話語構成一種存在,告訴你,我和你在一起。
但她其實已經不在那裡了。
與世界有隔。
所以馬欣是格格。她的散文好看,在能進到多深的裡面,縱滿肚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樣世故人情,真寫起來,卻總是雨過河源隔座看,淡淡然,似有若無,和世界格格不入。
所以馬欣是格格,她散文的好看,是因為她的筆是藍色的,已經知道結局了,到底是煙青色的,會散的,所以格格BLUE。
馬欣的哀愁有一種視覺性,她愛寫電影,讀她的文章便要用看電影的方式看,電影一秒二十四格,你以為讀馬欣的散文是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情節正在跑,少女行進中,「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但其實是看墓誌銘──一切在更早之前已經決定,在更之前那一格──她追記童年,愛,恨,鮮烈烈,是一格。寫貴族學校裡阿修羅少女那種小指頭鉤著上廁所的交情其實百褶裙下花莖一樣細瘦腿幹彼此華麗迴旋踢,再一格。大家族離散那個永恆的一天,又一格。之後時間快速跳轉,童女之後,青春未滿。你很少看到她寫人生中段發生什麼,一下子就進入哀樂中年,來到《紅樓夢》後四十回,是家散了以後「我在大腦和人際關係的地下室裡」,那便是這本書諸多篇章,也就是此刻了,該加ING,現在進行式,其實都是未來──未來的意思是,還沒有來,或,不會來了──沒有所謂的現在。一切都是更早那一格的延伸,在更早以前,就被那個決定性的畫面給預言了。你沒辦法改變那一切,有隔,不入。
一切都已經發生完了。少女張著貓的眼睛,成為女巫。把情緒逼尖,把結局說死,也正因為有格,她不斷拉回時間到特定當下──那一天,那一刻,反覆排演,來回審視,於是就有了極端戲劇化的可能,非常會安排衝突,其實是把正言反說,讓負負得正,寫散文就是格格的禮儀訓練:喜歡的時候偏要說不,名說恨實為愛,乍暖還寒,日以作夜,群體中最是孤寂。格格咯咯笑著,馬欣的散文氣韻讓她的身影疊上某個黃昏的張愛玲,「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那該也是女巫的小說界格格說道:「這口燥唇乾好像是你對她們說了又說,她們總還不懂。」
但馬欣散文的特殊性也在這裡,格格就是一導演啊。她的嘴借用她的眼,讓攝影機說話,情境是封閉的,一切格格不入,那麼濃烈,很衝突,但馬欣卻又長於使用空鏡。空鏡是什麼?scenery shot,是鏡頭那一轉,多少恨,許多愁,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逗號之後,卻忽然白雲千載空悠悠。是浮雲,是晚春,是爸爸還有個前妻,有一天聽到別人跟自己媽媽說「嫂子那邊需要錢,後天送一點去吧。」,一個炸彈引信燒到底了,格子欲爆的時刻,忽然轉身寫「我看著院子裡盛放的杜鵑,忽然覺得惹眼」、「那些粉的紫的,我都不想近身,顏色原來也會笑咪咪的吃人」,若有似無。彷彿有所指,又不點破。馬欣之筆能頂千斤,卻又瞬間卸力,能節度輕重,調控緩急,非大導不足以出手運鏡,要便也是格格的手腕了。
說起來我喜歡馬欣是從《GQ》雜誌開始。上世紀台灣時尚還在土狗年代,馬欣的文字帶來一種飄洋過海的洋味。側寫好萊塢明星,像格格用那風霜的眼斜斜睨著她們。正因為堪為知己,太熟太熟,所以說話就利了起來,每多警句,總把《GQ》雜誌扉頁明星小傳寫成賈寶玉夢中遇警幻仙子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
可我注意到她,還是因為她寫名利場,引為註腳的卻多是純到不能再純的正統文學。印象深刻是,她談《魅力四射3》、《驚聲尖笑4》的金髮妹Hayden Panettiere,引用的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痴》,給哈維爾巴登的句子是《傅科擺》一句內文:「一個編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一個瘋子。」
談明星的時候講文學。說大眾偏要風雅。這是馬欣了。六經皆為我註腳。到了新世紀,地鋪紅毯,你大家注意啦,格格要來了,她寫影評,談電影裡的角色,後來開始寫自己。奇怪寫自己的時候,援引依然是電影和書。
那對別人是一種逃,無法對人生丟直球,借用是方便法門。但對馬欣而言,我覺得那是一種轉進。
電影是一格。情節橋段是一格。她的人生也是一格。她必須透過那個格與格的間隙前進。
你瞧在她的散文裡,有時寫「我」,有時為「她」。「我」是一格。文中的「她」何嘗不自成一格,但在寫「她」的時候,我們反而看得清楚多了。
無我原非你,從她不解伊。馬欣有隔,愛寫「她」,但拉出了距離,反而更貼近。遠的時候,其實如在其中了。甚至你知道文中的「她」該指誰,可自己卻奇異的認同了,更大尺度上對號入座。你會被她捲入。格格就有這種魅力,一切都不是她。一切總關於她。
馬欣《邊緣人手記》書寫了人生的也是各種關係的地下室。可誰不是在自己的地下室裡,她真正的創造在於,分明有隔,卻又變成開放式空間。再狹仄,卻能借景。那就構成一種格格的美學。於是文字有了餘韻。人生再逼急總有些餘裕。雖然這一切到底只是剩餘。
馬欣的散文總是年年有餘的,但總是餘生。於是再便鑼鼓喧天,又有種蕭索。以為清平樂,實則淒涼犯。相見歡,到底如夢令。卻也只有格格能當得起此等命格與文格了。
自當臣服,率爾來晉,於此,參見格格。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0183
  • 叢書系列:麥田文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99歲
 

內容連載

原來這就是恨的滋味
 
她一直記得冰棒快化時的黏手感,提醒她眼前看到的是真實的,但事後只記得指尖上那些洗不乾淨的黏膩。
 
那年她大約七歲,曝曬在太陽下的那個自己稀稀鬆鬆的。某幾幕回憶不斷的閃回,讓「夏天」成為一個成長儀式,記憶中那些理當濃豔的顏色,感覺都像進水一樣不確實。
 
那是某一天下午,或許是個假日,她照例在家樓梯轉角邊翻著童書,那裡有大片蔭涼,讓窗外的陽光不能進犯,樓下的人也通常不會發現上頭有個小個頭的蹲坐在那裡。這樣自以為自由的地方,是她以為的祕密基地。
 
家裡看似沒有人。她一個午覺醒來,哥哥去補習了,家裡靜悄悄。她拿著一盒冰淇淋與書,開始翻讀著。這樣無人的時光,好像時間沒有盡頭地可以浪費,她不知道這樣的「安全感」在她長大後將很難擁有,只知道此刻很開心。沒有多久,樓下出現一些人聲與細碎的聲響,似乎是自己父親的身影,她好奇著,一般來說白天時父親很少在家,正想喚聲,看到爸爸的對面是她的保母,兩人正彼此撫摸著,兩人都發出了輕笑聲。她直覺自己不該打擾,甚至她覺得她應該躲回去睡覺,繼續待在這個「祕密基地」可能不安全了。
 
但她仍然坐在那裡,像個木石一樣,動也不敢動。看了一會兒父親與對方親密的摟抱,她轉頭看著窗外的樹枝與鳥,只有耳朵聽著動靜,但手上的那盒冰淇淋融得差不多,也不想吃了,變成一碗水似的,手捧著顯重,但也忘記放下,連自己哭了都沒怎麼覺得,只想自己比「安靜」還安靜。
 
她坐在那角落,等著人聲走遠,也不知多久,終於黃昏來了。家人陸續回來, 她只記得窗外黃昏的光澄紫色有了重量,冰淇淋變得很難吃,一個形同「下午」的牆壁被擊碎一般,那時那地都變得諷刺。當然那時的她並不知道什麼是諷刺,只覺得晚上湊齊一家人吃飯,光景與以往沒有不同,保母也與母親說笑著,父親看著新聞,哥哥照舊搶她的果汁喝。只有自己變得比較不同,驚覺著原來「祕密」的重量是這樣沉的。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4.0
|
2021/12/13

我向來很喜歡馬欣的文字,尤其她早年在雜誌上的影評,我覺得都有別於其他任何一位當時都還是線上的一級影評人,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馬欣特有的「文字編排」,我必須說是文字的排列組合而不是流於俗套的「文風」,每次看完馬欣的文章都會讓當時的我對於這位影武者產生莫大的好奇⋯馬欣,到底是誰呀?!呵呵,原來是一位這麼善於用文字排列組合展現出一種一點跳躍一點新潮一點偽翻譯文風的綜合體,這次我又再度拜讀了馬欣的散文新書,裡頭用了一個旁觀的視角撰寫了馬欣記憶中的家族故事,小小的童年往事在作者心中往往都刻下了既濃且深的記憶鴻溝⋯也講述一些馬欣自己生活在社會邊緣做個遺世孤立的寫作者,如何觀看社會脈動和如何與獨處的自己相遇,馬欣果然還是馬欣,我覺得有可能影評寫多了寫久了,就連散文的書寫都像是導演眼中一顆顆的鏡頭片段,就連馬欣的切點也像是電影中的過場,情緒的轉折在馬欣輔以搭配或書籍或電影情節的引經據典之下,在在顯示出影像或音樂一起搭配演出的既視感,一樣身為邊緣人來說,馬欣的孤獨感喧囂的恰到好處。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9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玻璃窗,你在燈火通明的地方只看得見自己的倒影,然而從漆黑的別處卻能清楚的看見裏頭所有動靜。馬欣一直以來,就是站在這個黑暗邊緣,偶爾探探頭看這個世界的吧。
書裡的視角切換,那個「她」其實也就是馬欣抽離自身面對驟變的防禦機制,多年後,她長大了,躲進一部部光影暗房裡,透過他人演繹的人生中,卻也因此看得更清楚明瞭,對於自身的放下,對於他人為何如此想的好奇。

「現實總有破口可以讓夢闖入,如此看現實才會有趣一點。」


破口如她看《海上鋼琴師》的1900為何不下船的原因:「如果內心沒有一個因有限而想開展的無限,那『自由』也只是一個沉重的選擇。」

現實如對人的觀察仍直接深刻,她看著自己那美如世界中心卻玉損的姑姑,記得這個生命課題:「女人不要當他人的『女主角』,那很像是一個逐步讓自己消失的陷阱。」

或是觀察到一個外向的內向者,如何在踏入正常社會之前,調好內在的所有數據笑吟吟的迎向他人,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無法關機。

📍一本總能找到自己的寂寞指南
/
在現下這個越喧囂,我們越容易感到孤獨的時刻,有時是不小心被邊緣化,有時是想刻意躲進自己的地下室遁逃。
「在不知名地帶,有了萬家燈火。」

這是獻給當我們有時不被社會理解時,能好好地待在角落「觀察」的自由,藉由這本書,看見只有這時候的自己才能看見的風景。
她總是能在寥寥數語間,挑中你心裡的那根刺,短篇就能抒發出共鳴。

她的文字是濃厚的、遲重的,光好似透不進來,卻也在這獨自一人的暗房裡得以翩翩起舞。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文學季(經典文學)
  • 格林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