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也許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於「死亡」一詞諱莫如深。甚至一提到類似的詞彙,我們就會被父母呵斥。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每個生命體都會有終點,每個人都會死亡;那麼,這個必然會出現的東西,為甚麼我們連言談之中都要避諱呢?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看起來與死亡相隔甚遠。可是,真的不談就會遠嗎?
死亡,連說都不能說,何談教育?
在這樣的意識環境裏長大的孩子們,會變得怎樣呢?有的愚昧迷信,有的諱疾忌醫,有的漠視他人的生命,有的則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我是在危言聳聽,其實真的不是我在誇大,缺乏安全意識、漠視法律法規、不敬畏生命,或者歧視與死者接觸的職業,這些並不是個別現象吧?所以,我覺得「死亡教育」勢在必行,而且不僅僅局限於兒童教育。對成年人的「死亡教育」甚至比對兒童的更加迫在眉睫,因為身教大於言傳,如果成年人對死亡的認知都不夠,又如何去給自己的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呢?「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而這應該是全民性質的活動。
作為一名普通的法醫,在這個龐大的體系工程裏,我能不能起到一些作用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既然是一名法醫,我每天都會見到死亡,似乎「死亡」這個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了。在職業生涯中,對待死亡,我經歷了從心酸到惻隱、從悲憤到淡然的心路歷程。如果我能夠用文字將這些分享給你們,一定會讓你們對死亡有不一樣的認識。
我曾經在《科學Fans》雜誌上寫過一個專欄,叫作〈第X 次死亡〉。在整理、補充了專欄文稿之後,我又增添了一些內容,最終寫成了你們手上的這一本書。你們會發現,這本書裏死者都是同一個名字―― 夏曉曦。這是因為我在創作時,想用「xxx」代替死者名字,可是「xxx」放在書裏也不合適啊,於是我用併音輸入法打了「xxx」,才有了這個名字。
這一本書列舉了我見過的各種死因,對各種死因的法醫學現象進行了科普。同時,我針對每一種死因介紹了一些防範規避的方法。再者,這本書裏的大量案例都是生命的反面教材。我希望大家可以通過看到別人的遭遇,而避免自己的不幸。
科普只是媒介,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曾經在屍檢的時候,暗自琢磨,躺在我面前的這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在生命隕滅的那一刻,他曾想些甚麼呢?
他一定是想繼續活下去。
生命是最可貴的東西,沒有之一。生命也是最美麗的東西,沒有之一。
希望大家可以通過本書,意識到這一真諦,從而愛護、珍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尤其是在絕望、無助的時候,更要去想一想。活下去,有很多理由;活下去,甚至不需要理由。
正因為生命有終點,所以我們更應該拼命地、快樂地、充實地活着。
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