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讓我們勇敢夢想:疫情危機中創造美好未來

讓我們勇敢夢想:疫情危機中創造美好未來

Let Us Dream: The Path to a Better Future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教宗方濟各對身處疫情中的全球民眾
最雄辯又溫暖的邀請

  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這究竟是COVID-19引起的亂象,
  還是COVID-19終於讓我們看見亂象?

  這是否正是病毒的提問:
  「我們面對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挑戰,
  其實都只是同一場危機的不同面向?」

  這一關終究會過。
  你可能出落得比以前更好,也可能更差。
  但就是回不到危機前的模樣了。

  ===============
  別再企盼生活可以回歸過去的「常態」,
  別錯過事實終於「由濁而清」的一瞬間。
  危機中,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改變的機會,
  創造空間來容納我們所需要的嶄新事物。
  ===============
  通過生命的各種考驗,你會顯露出自己的本心。
  尋常日子就像正式的應酬:你一秒鐘也不用袒露自己。
  你微笑、你客套,你誰也不得罪地全身而退,
  你不用讓人知道你真正是誰。
  一旦遇上真正的危機,情勢就會逆轉。
  你必須有所抉擇,而這一抉擇,
  你懷的是什麼心也就明明白白。
  ===============
  我們所處的現世,就是一座迷宮,我們每天都在裡頭打轉。
  有些人庸庸碌碌,有些人則在歧路裡忽左忽右,永遠沒有盡頭。
  會有這個迷宮,是因為我們自以為生活可以回歸「常態」,
  這反映了我們的自我中心與個人主義。
  我們刻意閉眼無視,希望生活能回到過去,
  我們在這過程中忽視的,是「以前的日子也沒多好」。

  【內容簡介】
  在世紀疫情的危機當中,數十億天主教徒敬愛的人間牧者見證了全球社會的殘酷行徑與貧富差距,暴露出前所未見的兇性。同時他也在許多人的韌性、善心與創意裡,窺見了我們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在疫情之後如何突破圍框、獲得救贖的途徑。教宗方濟各在書中罕見地直言不諱,敦促我們「別浪費了這次的苦痛」。

  他在書的開頭,探究了如何因應各種個人或世間的動盪,以及這場危機能讓我們學會什麼。憑藉前所未見的坦誠態度,他揭露了自身的數場遭遇,說明了這些歷練如何使他脫胎換骨,變成更好的人。他揭示了危機的本質就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執迷不悟地想要回到過去,也可以拿出面對挑戰與改變的無比勇氣。

  教宗接著對體制與意識形態提出了犀利批評,他認為這兩者合謀,造成了當前危機——從對人與環境傷害的冷漠無視,一心只知牟利的全球化經濟,到不惜犧牲民眾利益煽動恐懼、奪取權力的不肖政客,都是他的針砭標的。他要我們勿忘天主教徒的首要職責就是服務他人,尤其要效法耶穌基督去服務貧苦與邊緣之人。

  教宗提出了後疫情時代的希望藍圖,鼓勵我們為全人類打造一方更美好的世界,一個把弱勢者與自然環境置放於生命核心的世界。為此宏願,他不光援引信仰上的資源,也同時徵詢了知名科學家、經濟學者、社會運動人士與各方意見領袖的灼見。但除了說講道理,他還舉實例闡明了當普羅大眾可以放下歧見、朝著共同目標行動時,有多少我們以為不存在的可能性,將會浮現於世間。

  他不時以深刻凝鍊的睿智觀察與我們一同思辨:非傳統思想的價值在何處?我們為何應該大幅增加女性領導人在教會與社會中的力量?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上拾荒,得到了何種發想⋯⋯等關乎價值與選擇的生命課題。

  本書是一次頓悟、是一份召集令,書中藏著一位近在眼前、值得深掘、內心最熱情無限的教宗。只要我們的心胸能像書裡所說的那般開放,改變世界的夢想就絕不會是幻想。

  【教宗的疫情時代美好生活提案】
  ◉ 想要在這場危機之後出落成更好的人,我們必須清楚地看見、睿智地揀選、正確地實踐。讓我們促膝長談。讓我們勇敢夢想。

  ◉ 我們必須重新設計經濟,以便在每個人都能活得有尊嚴之餘,也能保護並再造地球的自然。

  ◉ 「個人版COVID-19」能結出的最豐碩果實是什麼?我會說是耐心,上頭再撒點健康的幽默感。如此,我們將得以咬牙堅持下去、創造出空間,讓改變成真。

  ◉ 當我說起改變,我的意思是:那些如今處於邊緣的人,必須成為社會改革的主角。

  ◉ 與其說我們能夠吸收真理成為自身的一部分,不如認為是真理把我們吸收為它的一部分,是它不斷用美與善吸引著我們。

  ◉ 所謂的罪,就是棄絕了愛這個世界所需要的自我節制。

  ◉ 我們最強大的力量不在於別人對我們的表面尊重,而在於我們能提供給別人的服務。
  ===============
  希望
  當風暴已過
  而道路已馴
  我們是船難
  倖存的一群

  流著淚的心
  蒙了福的運
  尚能存一息
  我們實歡欣

  陌生的臉孔
  擁其入懷中
  自詡何其幸
  友人長左右

  我們將牢記
  所有的失去
  曾經無所悉
  今謹記於心

  無人可羨嫉
  歷劫同一體
  從此齊奮起
  內心復悲憫

  眾益更珍惜
  眼中無己利
  付出更大器
  行事有決心

  世人皆知理
  生命易凋零
  生者須同理
  逝者宜追憶

  市集一老翁
  無名常需索
  曾經伴左右
  今失其所蹤

  焉知那老翁
  天主扮其容
  未曾詢其名
  皆因不得空

  萬事皆神蹟
  萬物皆贈禮
  生命為我取
  心中存敬意

  待風暴過去
  愧向天主請
  使我更勝昔
  合祢夢中意

本書特色

  ◉ 教宗方濟各於COVID-19爆發後最新著作,完整呈現普世精神導師對世界前/後疫情時代各大核心議題之表態與思緒梳理,是疫情烏雲罩頂時刻來自教宗視角的一盞闇中明燈。

  ◉ 教宗為當代貧苦者與弱勢階層發聲的語重心長喊話,從社會暴力、生態破壞、氣候災難,到制度扭曲、心靈崩墜乃至金錢之惡,對既得利益者與惡質社會結構提出強力訓斥。更提出「去中心化」與「超越」的思想出路以及「看見/揀選(明辨)/實踐(行動)」的三段式邏輯策略,透徹深刻,金句連篇。

  ◉ 由教宗傳記權威作者艾夫賴格(Austen Ivereigh)博士協力完成,近期唯一的教宗「心裡話」與思想層面「近距離直擊」,詳述方濟各所歷經的生死試煉與人生關卡,以及一路行來的心智與靈性昇華。

  ◉ 收錄由古巴演員Alexis Valdés撰寫、感動教宗與全世界的疫情時代〈希望〉之詩。

名人推薦

  丁松青/天主教新竹教區清泉天主堂本堂神父
  江漢聲/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
  洪山川/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陳建仁/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
  詹德隆/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劉一峰/天主教花蓮教區玉里天主堂本堂神父
  鍾安住/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讓我們勇敢夢想》是一道行動的號召。本書由教宗方濟各在疫情期間寫成,他對我們發出挑戰,要我們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多多關注他人,特別是窮人與需要幫助的人——感受他們的痛苦,以恢復他們的尊嚴。他從疾病與痛苦的親身經歷出發,辨別出誘使人僵化和悲觀的「邪惡精神」,以及導向開放和慷慨的「良善精神」。我同意教宗在這本動人著作中所說的一切,並祈禱本書中文版成為危機時期的智慧燈塔。
  (丁松青/天主教新竹教區清泉天主堂本堂神父)

  從二〇二〇年開始,來勢洶洶的COVID-19跨越了邊界、種族,面對這個全世界的考驗,我們每個人都依著自己的過往經驗、生活環境、經濟情況和宗教信仰,而有不同的反應。教宗方濟各身為天主教會的大牧人,看到很多義大利人被這波疫情大浪侵襲、看到那麼多人因為這個災難受到很大的痛苦,他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更要用自身的信仰來探尋這個大考驗的意義。為什麼天主允許那麼大的考驗?身為人類一份子的我們要做什麼來助人得救呢?經過了那麼大的心靈地震,要怎樣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呢?在這樣一個全世界的災難中最受影響的又是誰呢?教宗方濟各用這本書回答了這項人生的深奧難題,他為我們開啟一條新路,呼籲全世界的人要團結起來面對,不只是共同面對COVID-19這個全球性的災難,更要看見在各地、甚或遙遠他方所發生的苦難。如同他所說的,首先要特別關心那些弱勢族群,我們才能積極地建立天主的國。這是一本富有啟發意義的書,相信讀者讀了本書後,藉由教宗方濟各廣闊的視野和胸襟,對於未來的人生將可獲得有意義的啟示。
  (劉一峰/天主教花蓮教區玉里天主堂本堂神父)

  教宗方濟各是全世界十三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導者。八年前就職教宗職時,他取自己的名號為方濟各,主要在師法十三世紀的大聖人聖方濟各神貧的精神,並愛護、關懷周圍弱小的人們,帶給所有人基督的愛與救贖。他一直強調真正的權力是服務,尤其是服務最貧窮、最弱小以及最沒有地位的人。他在本書中提醒我們:COVID-19的出現,教訓我們沒有照顧好地球——我們的家園。他呼籲世人拿出勇氣、負起責任,導正我們的腳步,努力避免環境惡化的嚴重後果。這是教宗方濟各在後疫情時代思想、言論的匯集,他啟發人們搭建通往更美好未來的橋梁,這就是他的「夢想概要」。願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發,並一起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和諧。
  (鍾安住/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豪赫爾.馬里奧.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義大利移民家庭。一九六九年晉鐸為耶穌會神父,一九九二年獲得主教任命。一九九八年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並於二〇〇一年晉昇為樞機主教。二〇一三年三月獲選為羅馬主教,接任天主教會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

奧斯丁.艾夫賴格(Austen Ivereigh)

  英國作家、記者,著有兩本教宗方濟各的傳記,包括《偉大的改革者:方濟各與激進教宗的成長歷程》(The Great Reformer : Francis and the Making of a Radical Pope, 2014)及《受傷的牧者:教宗方濟各轉化天主教會的奮鬥》(Wounded Shepherd : Pope Francis and His Struggle to Convert the Catholic Church, 2019)。他也是牛津大學康平學堂(Campion Hall)現代教會歷史研究員。

譯者簡介

鄭煥昇


  在文字中修行,在故事裡旅行的譯者。師大翻譯所畢,近期譯有《萬物的價值》、《人但有追求,世界亦會指路:愛默生散文精選集》、《週四謀殺俱樂部》、《1291阿卡圍城戰》等書。
 

目錄

自序

第一部  去看見
第二部  去揀選
第三部  去實踐

結語
後記

 
 

自序

  我眼中看到的,是個清算的時代。我想起了〈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一節中,耶穌曾告訴伯多祿說撒殫想讓他像麥子一樣被篩選出來。進入當下的危機正如被撒殫篩選而得著。你的思想分類與方式,遭到了激盪;你處事的優先順序與生活方式,受到了挑戰。你情願也好、不情願也罷地跨越了一道門檻,只因為有些危機——比如我們眼前所共同經歷的這一個——是你所無法閃避。

  問題在於這危機你挺不挺得過去,又該如何挺過去。關於危機的一個定律是你會因而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真若挺了過去,你會出落得比之前好,或是比之前差,但就是回不到危機前的模樣了。

  這個時代正考驗著我們。聖經裡談到這種考驗,用上的比喻是從火中穿越,就好似窯火在測試著陶工的手藝(〈德訓篇〉二十七章五節)。事實是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日復一日在接受著考驗。正因為有考驗,我們才能成長。

  通過生命的各種考驗,你會顯露出自己的本心:那顆心有多麼堅實,有多麼悲憫,有多大,或是有多小。尋常的平日就像正式的應酬:你一秒鐘也不用袒露自己。你微笑、你客套,你誰也不得罪地全身而退,你不用讓人知道你真正是誰。但一旦遇上真正的危機,情勢就會逆轉。你必須有所抉擇,而這一抉擇,你懷的是什麼心也就明明白白。

  想想歷史,我們會明白一旦受到測試,人心就會意識到一路以來是什麼在壓抑著它們。人心也會感受到天主的存在,而忠實的天主會回應祂子民的呼喊。接續的遭遇會讓新的未來得以開展。

  想想我們在COVID-19危機中所目睹的狀況。那一名名烈士:捨命為有需要者服務的男男女女。想想醫療人員、醫師、護理師與各種照護者,乃至於駐在各單位中,選擇對陷於痛苦者不離不棄的一位位司鐸。在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後,他們努力為人提供著支持與慰藉。他們見證了何謂人與人的沒有距離、何謂人與人相互的溫柔以待。許多人令人遺憾地殉難了。為了榮耀他們所見證的一切,也不辜負許多人歷經的苦難,我們必須走在他們為我們照亮的路徑上,打造出明天。

  但我們——我必須懷著痛苦與羞恥這麼說——也不能忘了那些放高利貸的,那些專門在發薪日趁人之危的生意人,他們總是在人最無助的時候上門。他們伸出手不是要拉人一把,而是要把錢借給那些永遠還不上的人,讓向他們借了錢的人永遠陷於債務的火坑中。這些高利貸業者是靠著別人的苦難發財。

  在危機的試煉中,你會見識到善惡的並立:人心的良窳一覽無遺。有人為了服務有需要的人而不遺餘力,也有人趁著別人有求於己而大撈一筆。有人會——以新意與創意克服不能出門的局限——對人伸出雙手;也有人撤退到防禦的盔甲之後。我們的心是什麼狀態,終究無法隱瞞。

  除了特定的個體,受到檢驗的還有一個個的國家與民族。想想那些必須在疫情中有所取捨的政府。試問孰重孰輕:照顧好百姓,還是讓金融體系正常運行?我們應該要以民眾的健康為重,還是要犧牲他們來拯救股票市場?即便知道那會衝擊許多人的生計,我們是否仍要為了拯救人命而讓創造財富的機器暫停?某些政府選擇了優先保護經濟,因為他們或許並不了解這場疫病的嚴重性,抑或他們並沒有那樣的餘裕。這些政府無異於典當了自己的人民。這些選擇測試了他們處事的優先順序,也揭露了他們的價值。

  凡遇危機,我們總是會有股衝動想要鳴金收兵。當然有些時候,我們確實得戰略性地撤退來保留主力——一如《聖經》中曾有言:「以色列!回到你的帳幕去罷!」(〈列王記上〉十二章十六節)——但在某些情境下,這麼做既不正當也不人道。耶穌在其知名的撒馬利亞善人寓言中,就已經把這話說得很明白了。當故事中的牧師與利未人拋下了遭盜賊毆打而流著血的男人時,他們的作為屬於一種「功能性」的撤退。我這麼說,意思是他們見死不救的用心是想要保護自身的立場──他們的角色、他們的現狀——那就是在面對危機的測試時,他們做出的抉擇。

  身處於危機中,我們這種現實的功能主義思想會受到震盪而鬆動;我們必須要針對自身的角色與習慣進行修正與調整,方可從危機中蛻變成更好的人。沒有例外,危機需要我們全心投入去面對;撤退不可能,躲回舊有的做法與角色也不可能。想想撒馬利亞的善人是怎麼做的:他暫停旅途,下了馬,採取行動,進入了傷者的世界,投身於現場,設身處地體會了他人的苦難,並由此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要在危機中像個撒馬利亞人一樣動起來,代表我們要懷抱著苦難將改變我們的覺悟,讓自己與眼前看到的一切硬碰硬。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談到這一點,會說這叫「扛起十字架、擁抱十字架」。懷著將有新生在等著我們的信心擁抱十字架,會讓我們獲致勇氣去停止哀嘆,去邁開腳步,去服務他人,去營造改變,那只能從悲憫與奉獻中生出的改變。

  有些人面對危機帶來的苦難會肩頭一聳,不把那當回事。他們會說:「天主創世就是這麼回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這種反應其實誤解了天主造物是一個靜態的結果,因為創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始終都處於創造的進行式。保祿在〈羅馬書〉八章二十二節裡說,天主所造的萬物直到今時,都還為著誕生的痛楚在呻吟。天主想要與我們一同催生出這個世界,讓我們做祂造物的夥伴,而這想望並不曾中斷。祂從最初始就邀請了我們,加入祂的行動,不分太平歲月或危機時分——沒有一刻例外。天主可沒有把這天地包裝彌封好,交到我們手上說:「喏,世界在這,拿去吧。」

  在〈創世紀〉的敘述中,天主令亞當與夏娃生養眾多。人類有上帝的授權去改變、去建立、去主掌創造的過程,祂要我們積極地以萬物為材料,與萬物並肩去從事創造。所以將來會如何並不繫於某種虛無飄渺、肉眼看不見的機制;在前方等著我們的,也不是一個人類只能袖手旁觀、任其擺布的未來。不:我們是世界的主人翁——又或者容我口氣大一點——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當天主說要我們生養眾多、去主掌地面時,祂內心的潛台詞是:去創造屬於你們的未來吧。

  在這場危機的洗禮中,我們可以超越自我也可以選擇墮落。我們可以被滑坡帶著倒退,也可以選擇去創新。眼前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改變的機會,是要去創造出空間來容納我們所需的嶄新事物。這就像天主在對依撒意亞說:來,讓我們促膝長談。你們若願意聆聽,我們就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若你們裝聾作啞拒絕傾聽,那下場就是遭劍刃吞噬(〈依撒意亞書〉一章十八到二十節)。

  如今張牙舞爪要吞噬我們的劍刃,可不在少數。

  COVID-19的危機看似是個影響遍及全人類的特例,但其實這場疫情唯一的特別處,只在於其全球性的知名度。事實上,放眼全世界,起碼還有上千種危機的殺傷力不比COVID-19低,只不過天高皇帝遠,足以讓我們某些人對其視而不見。我們信手便可拈來的例子有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戰火,有軍武的生產與貿易,有數十萬被貧窮、飢餓與絕望逼得離鄉背井的難民,有氣候變遷。這些悲劇看似遠在天邊,主要原因是,很遺憾地,每天打開電視,新聞並沒有盡職地推著我們去關心,去體會到事情的嚴重性。但其實一如COVID-19疫情,這些相對不為人知的危機也同樣影響著人類整體。

  數字會說話。看一眼國家花在買武器的預算,你一定會膽寒。再看一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統計中,欠缺就學機會的孩子有多少,飢腸轆轆睡去的孩子又有多少,你將駭然發現是誰在承受軍武支出的排擠效應。光是今年(二〇二〇)頭四個月,全球就有三百七十萬人餓死,而你知道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有多少嗎?所以說軍武支出是人類的殺手,一點也不為過。這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冠狀病毒」,而大家之所以絕口不提,只是因為其受害者不存在我們的視野之內。

  同樣很多人眼不見為淨的,還有地球自然界所遭受的毀滅。我們不覺得大自然的滅亡會影響我們,是因為事情發生在遠方。但只要哪天我們突然看見了,我們就會懂了:隨著船隻第一次能夠穿越北極海,我們也會意識到那看似遙遠的洪水與森林火災,其實都是誰也無法置身事外的環境危機的一環。

  看看此時的我們:我們戴著口罩保護自己與旁人不受看不見的病毒威脅。但我們需要防範的無形病毒,恐怕遠遠不只這一樣吧,不是嗎?我們該如何去因應世上各式各樣,暗地在傷害著我們的飢餓、暴力、氣候變遷等疫情呢?

  若想在危機後變得比危機前無私無我一點,我們就得讓他人的痛苦觸碰到自己。德國詩人費德列許.賀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在其小說《海柏里昂》(Hyperion)裡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那句話說的是在危機中威脅我們的危險,從來不是滴水不漏,出路永遠有。「哪裡有危險在場,哪裡就有救贖的力量在茁壯。」這一點,就是人類史話令人嘆為觀止之處:我們總是能想辦法與毀滅擦肩而過。人類需要採取行動,也就是在那些節骨眼上,在我們被威脅包圍之時;出路的大門,也就是在這個瞬間敞開。在人生中不同的時間點上,賀德林這句話始終陪伴在我身旁。

  這是個夢想要大的時刻,是個我們要重新思考輕重緩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想要什麼、我們尋求什麼——然後在日常中去實踐夢想的時刻。此刻的我所聽到的東西,就像是依撒意亞聽到天主透過他所說出的話語:來,讓我們促膝長談,讓我們在夢想的面前勇敢。

  天主要我們敢於去創新。我們不能因為膽怯而躲回危機前政經體系的懷抱裡尋求虛妄的安全感。我們需要一種讓所有人都分享到創新的成果,讓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所需無虞,讓土地權、居住權與勞動權不專屬於少數人的經濟體。我們需要一種能讓窮苦者、邊緣人、弱勢者都獲得接納,一種能與這些人對話,一種讓人能對會影響自身生活的決定有置喙空間的政治體系。我們需要放慢腳步,盤點過往,為如何共同在這顆地球上過日子提出各種更佳的設計。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任務,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但格外需要有所自覺的,是那些內心總是靜不下來的一群,那些曾經用健康的內心躁動,催促著全人類與之共同前進的一群。如今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刻,我們都更加可以看清的一點是,讓個人主義擔綱社會組成的指導原則。既然如此,該取代個人主義的是什麼新原則呢?

  我們需要動員一群人,一群知道我們需要彼此,且對旁人與對世界都懷抱著責任感的人。我們需要昭告天下,讓大家知道心懷善念、信仰與為了公益而努力,是需要集勇氣與毅力方能達成的鴻鵠之志;相對之下,膚淺表面的夸夸其言與對倫理道德的嘲弄戲謔,對我們來說一文不值。我們所處的這個現代,曾經在平等與自由的發展上展現了深刻的決心,而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用同樣的動力與韌性去專注在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的人類情誼,去迎戰前方的挑戰。這樣一顆不分你我的心,自然能讓自由與平等在這首博愛的交響曲中,找到它們該有的一席之地。

  身陷這場危機的千百萬人都曾經捫心自問或彼此互問一個問題,大家都想知道天主在哪裡。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意象是溢流。我想到的是大江大河緩緩地湧漲,緩和到你幾乎不知不覺,但當時候一到,江水就會找到缺口而成破堤之勢。在這個社會上,天主的恩慈也會在其「溢流的瞬間」一湧而出,撼動我們原本的角色設定與思考模式,讓我們突破使許多人發揮不了全副潛能的束縛。在這場危機所揭露的苦難之中,也在許許多多人做出回應的創意中,我們就能找到天主恩典的溢流之處。

  我看著這股溢流帶著天主的恩典,流淌在我們之間,讓人心接受了考驗。這場危機為某些人喚出了全新的勇氣與悲憫。有些人被篩子篩出來,而他們做出的回應是對這個世界進行了全新的想像;還有些人用具體的行動救援了需要幫助的人,讓鄰人的苦難得到了翻轉。

  這讓我對我們可以在這場危機後出落成更好的人,滿懷著希望。但在那之前,我們必須清楚地去看見,睿智地去揀選,正確地去實踐。

  就讓我們來聊聊,該怎麼做吧。就讓天主用祂給依撒意亞的字句對我們說話吧:讓我們促膝長談。讓我們在夢想面前勇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61521
  • 叢書系列:FOR2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結語
 
你們可能會納悶:說了這麼多,我現在究竟得怎麼做?這個美好未來中的我在什麼位置?我能做些什麼去實現這個未來?
 
我馬上想到的是兩個概念:「去中心」與「超越」。
 
檢視一下你身處的中心點在哪兒,然後將自己去中心化。這麼做的目的是推開門窗,然後朝著遠方出發。還記得我一開始說過的,困於相同思想與行動模式中的風險嗎?我們千萬要避免的,就是經不起誘惑,把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
 
危機會逼著你離開現地,但離開現地不等於往前挺進,更多時候我們是無頭蒼蠅。封城期間,我們很多人會走出獨棟或公寓的家中去採購,或者會為了舒展一下手腳而去街頭巷尾遛遛。然後我們又會回到原本的地方跟原本的模樣,就像觀光客去海邊或山裡度了個假,放鬆了一個禮拜,然後又回到了她原本令人窒息的日常中。她確實移動了,但那只是橫向的移動,最終她還是返回了自己的原點。
 
相較於觀光客,朝聖者的形象則深得我心,因為朝聖者去除了自我中心,因此獲得了超越的能力。她走出了自我,對著新視野敞開了自我,所以返回家鄉的那個她將不再是原本的她,而她的家鄉也將不再是原本的模樣。
 
出發去朝聖,此其時矣。
 
有一種前行,只會讓你愈陷愈深困在自己的殼裡,比方希臘神話裡的忒修斯,就曾進入過那樣的迷宮。
 
所謂迷宮,並不專指物理世界中那種會讓我們在裡頭鬼打牆的空間;我們也會拿未來當題材,在心靈中打造出一種抽象的迷宮。阿根廷作家波赫士寫過一則短篇〈歧路花園〉,講的是有一篇小說裡有各式各樣的未來與結果,而每一種可能性都會通往另一種可能性,以至於這小說最終不會有真正的結局,只因為各種結局彼此都不相互排斥。那就像一場噩夢,因為你永遠找不到出口。
 
你想要走出迷宮,可能性只有兩種:要麼往上走,去除中心並超越現狀;要麼就是像忒修斯那樣,讓阿里阿德涅的線團帶你找到出路。
 
我們所身處的現世,就是一個迷宮,我們每天都在裡頭打轉。有些人庸庸碌碌,為的是不被各種米諾陶洛斯囫圇下肚,有些人則是在花園的歧路裡忽左忽右,永遠沒有盡頭。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柿子文化電子書年末暢銷展:電子書單書85折、雙書82折,有聲書、影音課程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