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修辭的陷阱:為何政治包裝讓民主社會無法正確理解世界?

修辭的陷阱:為何政治包裝讓民主社會無法正確理解世界?

How Propaganda Works

  • 定價:500
  • 優惠價:7537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當代思想大師——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高度盛讚★
★本書榮獲「美國出版商協會2016年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哲學類首獎★
(The PROSE Award in Philosophy)

  「穿裙子的不適合當總統」、「那個人是領18趴的」、
  「要打國際上認可的疫苗」……

  政治宣傳的真相是什麼?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控人心!?
  為什麼說它對民主國家的影響比極權國家還要危險?

  分析政治修辭如何與自由、進步價值產生矛盾
  捕捉隱藏在語言中的有毒假定,拆解政治修辭如何變相延續社會的不平等

  =======================

  什麼是「政治宣傳」?它是一種利用政治、經濟、理性理念來動員人民,達成政治目的的言論。

  在政治哲學家傑森.史丹利眼中,政治宣傳看起來與平等自由的民主理想格格不入,政治宣傳在民主社會造成的問題,不僅比極權國家更多、甚至更難辨識——史丹利為什麼會這樣認為?所謂的政治宣傳,又可依其是促進或妨礙理念的實現來區分,然而,卻從未被系統性地探討,為什麼政治哲學界完全沒人在討論宣傳造成的問題?

  █美其名為國家好的「政治宣傳」,如何變相成為「修辭的陷阱」?

  在《修辭的陷阱》中,史丹利以政治宣傳為主要關注,結合分析哲學的知識論、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性別與種族研究、形式語意學與語用學等知識,闡述政治宣傳在民主國家的巧妙運作。他認為,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到宣傳所說之物不一定為假,也不一定是違心之論。例如在美國,當一名政客對人們說「我們當中有穆斯林」,這句話本身當然為真,畢竟美國也有很多人信仰伊斯蘭;但當說話者刻意讓聽者注意穆斯林的存在,卻是在散播對「穆斯林等同於恐怖分子」的恐懼。

  因此政治宣傳對於民主的破壞,就在於其透過塑造出有問題的意識形態,讓人們真心誠意地相信錯誤的概念,並因為錯誤的信念而無法評估或修正當下的判斷。

  █言論自由的最大挑戰——魔鬼藏在細節後的「顛覆型惑眾妖言」

  然而,政治宣傳對民主國家帶來的挑戰不僅止於此。本書檢視民主國家對於自由與平等的重視,點出宣傳對民主國家的威脅,就在於言論自由可能讓民主從根本上就難以穩固、甚至成為最大的威脅,這便是「顛覆型惑眾妖言」——也就是以某種值得支持的政治、經濟、理性理念為號召,真正的目的卻會妨礙那些理念實現的言論。

  這種宣傳的關鍵特色是,說話者會舉著某種高貴的理念,去讓理念更難實現。這種言論因有問題的意識形態而生;它的陰險之處,就在於深陷這種意識形態的人看不出言論欲達成的目標,其實正與言論所高舉的理念相衝突。更糟的是,與他抱持同一種意識形態的人,也不會發現自己所聽到的言論帶有偏見,也不會追究言論背後的細節,最終不自覺地成為惑眾妖言的幫兇。

  █拆解假新聞與語言威脅的修辭陷阱,現實中的不公不義才能現形

  《修辭的陷阱》條理清晰地說明民主國家中的政治宣傳如何打著理想的旗號,實則摧毀了理想,並讓社會陷入更深的不平等困境中。作者在論證上追溯歷史實例,透過種族議題、選舉制度、監獄問題,乃至教育改革,探討民主的語彙有時是如何被用來掩蓋不民主的現實。

  例如,美國在二十世紀初改造中學教育體系時,提出民主國家的教育目標是「讓人人發展自己的人格、選擇能發揮最高效率的職業,以服務社會」。但這種要求個人去滿足社會需求的說法,顯然是以民主為名,來包裝實際上的菁英與管理主義。如此不僅扭轉了學生對民主自由的認識,更延續了知識權威所造成的社會不平等。

  因此,史丹利主張,平等之所以應當被支持,就是因為不平等往往會讓身處其中的人難以正視不平等的現實困境,並且難以察覺言論的錯誤之處。這將促使惡性的政治宣傳成為妖魔,進而分化人、貶低人,使不合理也不正義的政策得以實行。

  本書將提供理論工具,幫助我們在觀點極化與假新聞主導討論空間的時代,理解語言潛在的威脅,以及政治宣傳何以讓有效溝通變得窒礙難行。在此之前,瞭解政治宣傳是什麼,以及它為何能夠在民主社會中有效運作,是瞭解我們所處現實的關鍵。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賴天恆|澳洲國立大學博士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

  聯合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執行長
  謝伯讓|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揭露危機,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讚譽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當代思想大師
  「新穎且重要的貢獻,令政治哲學界為之一振。」

  ★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
  「本書為一個重要且關乎當下的問題,提出了珍貴的見解。」

  ★湯米.謝爾比(Tommie Shelby)|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充滿了令人信服的例子,探討了宣傳是什麼,以及有問題的宣傳可能對民主構成什麼樣的威脅。史丹利所提出的是具概念性、規範性、歷史性及經驗性的案例,而且十分具有說服力且發人深省。他在處理的,是一個被許多哲學家忽視、但絕不應如此的重要議題。」

  ★強納森.沃爾夫(Jonathan Wolff)|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
  「史丹利寫出了一本深富啟發性的書,讓政治哲學家注意到了政治宣傳的問題,並旁徵博引一系列哲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來說明他的分析、為他的主張提供支持。《修辭的陷阱》必將被廣泛討論與爭辯。」

  ★蕾.藍騰(Rae Langton)|劍橋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是一本野心勃勃的書,史丹利在書中用他從知識論及語言哲學中獲得獨到見解,來檢視民主社會中通常戴著面具出現的宣傳。書中大量地使用了政治上的具體案例,不僅使論點更加有意思,也使主題本身的重要性更加耐人尋味。」

  ★羅伯.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美國發展心理學權威
  「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因為以言論煽動群眾之人已取得了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成功。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史蒂芬.希夫(Stephen Siff)|邁阿密大學新聞系教授
  「《修辭的陷阱》與其他從全面視角揭露美國政治生活模式的書籍相同(我想到的是愛德華.赫曼與諾姆.喬姆斯基的《製造共識》及蜜雪兒.亞歷山大的《新吉姆.克勞法》),這本書視野恢弘地向研究者們提出挑戰,以更詳細且具體的解釋來填補空白,說明了現象的運作與成因。」

媒體好評

  ★《波士頓環球報》:
  「史丹利跨越國家邊界與時代,爬梳政治宣傳的歷史,闡述政治宣傳如何操弄人們支持違反自身利益的理念。他發現,我們使用的語彙本身可能與其背後的政治同樣關鍵。」

  ★《科克斯書評》:
  「史丹利列舉了從美國歷史上的種族主義到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等例子,隨著公眾與政治輿論進一步分化,他對政治宣傳與意識形態的批判只會顯得更為至關重要……這本書檢視了政治宣傳的鋪天蓋地,對我們大有助益。」

  ★《書籍論壇》雜誌:
  「一部呈現了精采的見解與作者博學的著作。」

  ★《國家報》:
  「《修辭的陷阱》值得被大力讚賞,而且任何關心政治與語言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本書所提共的工具與見解很難在此一概而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森‧史丹利(Jason Stanley)


  1969年生於美國紐約。1995年於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與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教於羅格斯大學、密西根大學與康乃爾大學等校。

  父母皆為歐洲移民,1939年分別從德國與波蘭來到美國。對史丹利來說,他的猶太裔身分是一種提醒,讓他自覺有義務關注弱勢族群的平等與權利。其關於政治宣傳、言論自由、民主、監獄制度與極權主義的著述,多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評論》、《衛報》等。著作包含《知識與實踐的旨趣》(Knowledge and Practical Interests)、《脈絡中的語言》(Language in Context)、《技術知識的秘密》(Know How)、《法西斯如何運作》(How Fascism Works)。

審訂者簡介

賴天恆


  澳洲國立大學博士,現為應用哲學學會(Society for Applied Philosophy)博士後研究員。專長為政治哲學,研究主要關注不服從(disobedience),探討傳統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理論如何妨礙人民爭取權益,對抗不義,甚至成為既得利益的幫兇。此外,也關注民主、仇恨言論、語言與政治哲學、應用倫理學等領域。偶爾從事寫作,文章多刊登於「沃草烙哲學」專欄。

譯者簡介

劉維人


  自由譯者。從譯作出發,參與當代民主、公共討論等議題。譯有《被誤讀的哲學家》、《反民主》、《暴政》、《不穩定無產階級》、《暴民法》、《Mindf*ck 心智操控》等,並合譯有《憤怒與希望》、《後疫情效應》等。
 

目錄

推薦序 看見語言的惡之後,我們如何自處?/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導 讀 言論如何侵蝕民主?/賴天恆(澳洲國立大學博士)

引 言 宣傳造成的麻煩
第一章 政治思想史上的宣傳
第二章 宣傳的定義
第三章 自由民主國家中的宣傳
第四章 語言的操控機制
第五章 有問題的意識形態
第六章 政治意識形態
第七章 菁英族群的意識形態
結 論

謝 辭
注 釋
參考書目
 

推薦序

看見語言的惡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擁有複雜的語言是人類獨特之處,然而語言的複雜往往出乎人類意料,這讓很多壞東西能藉由語言偷溜到這個世界。

  當然,人類會把關語言,並不是所有能說出來的話都合理,得看這話是否符合事實。我們不是笨蛋,我們會盡力區分真假,抓出騙子。

  不過,一句話符合事實,就夠好了嗎?在人類歷史上有不短的時間,話語如「在美國,平均而言,黑人學歷不如白人」、「在台灣,平均而言,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學歷不如沒有原住民血統的人」都符合事實,而且或許現在也依舊如此。但這些話依然有問題。它們不適合當作簡單客觀的判斷來公開宣稱,也不該在篩選人類能力時被當成理據,因為這些話即便符合事實,該事實卻是誕生於不正義的歷史過往。

  這些關於學歷的話語,告訴我們的應該是它們指涉的事實需要改變,而不是它們指涉的事實可以做為理據,讓我們進一步去評價不同族群的能力。在人類歷史中,語言的發展超過十萬年,而上述這些能協助我們察覺部分不正義的細微區分技術,則到了近年才逐漸普及。然而,這只是語言帶來壞東西的滄海一粟。

  十萬年來,語言讓人類共同合作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文明,但也讓人類彼此誤解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憎恨、戰爭和屠殺。語言要在你身上產生這些效果,甚至不需要你是個心胸狹窄的壞人,只需要你是個知識有限的正常人,生活在有既定價值觀和敵我意識的群體中,並和其他正常人一樣受到種種偏誤和直覺影響。

  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照《修辭的陷阱》作者傑森・史丹利的說法,你就跟大家一樣容易接受特定的「有問題的意識型態」,因此不容易認出看似中立、其實偏頗的「惑眾妖言」,最後成為更「不通情理」,難以理解別人和進行有效溝通的人。更糟的是,這樣的人對於自身理性客觀的信心往往還相當高,畢竟當一個人沒能力看到自己的缺點,並因此認為自己沒有缺點,也是很合理的。(若想快速初步掌握這些詞彙的意思,可以先去讀賴天恆為這本書寫的導讀。)

  《修辭的陷阱》這本書很有可能是你讀過最實用的哲學書之一。而且不幸的是,只要人類的認知能力沒有重大進展,只要民主社會裡的溝通效果依然受到背景價值觀、社會氛圍、刻板印象和種種人類心理機制影響,這本書的「實用程度」恐怕不會下降。

  如同我們受惠於語言良多,我們也有理由時刻警覺語言潛在的威脅。這不但是我們身為人類的日常,也是本書為你打開的眼界:讓你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持有怎樣的認知配備,會受到環境怎樣的影響,能夠用再平凡不過的話語「做」哪些事情、傷害哪些人。21世紀哲學家史丹利的研究反映古希臘德爾斐神廟銘文「了解你自己」(know thyself),但發揮的影響則擴及全人類。

  要發揮此書的威能,在了解史丹利的分析之後,你基本上可以用這些分析來重新閱讀任何文本,像是社群網站動態、專欄文章、書,甚至學術論文。這些分析會讓你看出更多東西,包括隱藏的價值預設和刻板印象;此外,考慮到人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有哪些意識型態,也不見得察覺自己正在發表惑眾妖言,這可能讓你在某些地方比文字的作者本人更了解他自己。

  本書的分析可能讓你更警覺明辨,也可能讓你更灰心沮喪、認為有效又無害的溝通真的很難進行,或者討論根本沒有意義。考慮到這些,我想給你一些建議:

  看見說明的價值:良好掌握本書提供的概念,代表你可以熟練使用「有問題的意識型態」、「惑眾妖言」這些詞彙,但這不代表它們對你的溝通對象來說有任何意義。回想一下那些只會說「不要為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和「台灣就是女權太高了」的人,就會知道揮舞詞彙跟做出有效的說明是兩回事。本書能讓你從世界看出更多東西,但要把這些新增的理解跟其他人分享,則有賴你在說明方面進行的努力。

  注意自己犯錯的可能性:當你學會用鐵鎚,看什麼東西都像釘子。當你學到一套關於「有問題的意識型態」和「惑眾妖言」的分析,類似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從本書行文,可以看出史丹利相當小心避免自己的偏誤影響判斷,並且誠實對讀者揭露此可能性,身為讀者,我們對此態度表達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沿用它。此外,我們可以注意自己秉持的主張有哪些細節,以及這些細節和自己的發言是否真的一致,避免在不經意之下,反而成為用惑眾妖言打擊自己認同的價值的人。

  避免妖魔化別人:有些人真的是壞人,但也有些人真的不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好人,不代表他的政治意見會跟你相同。作為群體動物,人類內建敵我心理,我們容易把與自己的政治意見相似者看成好人、政治意見相異者看成壞人,這兩件事都對討論沒幫助,而且都會威脅你的生活品質。上面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妖魔化別人聽起來很糟,但是,考量到人類既有的心理和處境,不妖魔化別人其實很難。如同史丹利所說,有時候我們得修正自己賴以過活的信念,才能不把某些人當成壞人。這有時候不只關於別人是怎樣的人,也關於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最後,保持心情和建設性:這世界充滿惑眾妖言,「我們這些好人」難以跟有問題的意識型態抗衡,我們的聲音傳不出去,那些自以為客觀的人總是處於準備好充耳不聞的狀態。或許吧,但倡議和公共溝通很少有輕鬆的,而且往往是比氣長。如果你能找到夥伴,彼此開開玩笑、維持心情、想想點子,然後一次做一些、看見進展,你會更有機會撐下去,讓世界變得更好。

導讀

言論如何侵蝕民主?
賴天恆/澳洲國立大學博士


  語言的功用是什麼?如果我們心地善良,而且活在一個相對受保護的生活圈裡面,或許會覺得語言的主要功用是溝通,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傳遞知識,是讓我們一同追求真理。然而,哲學家蕾・藍騰(Rae Langton)多次指出,對許多人來說,語言的重要功能,是分化族群,是貶低異己,是煽動仇恨,是爭權奪利。語言是一把兩面刃。
 
  《修辭的陷阱》這本書主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是民主社會的內部張力。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平等。然而,就跟許多人所擔心的一樣,自由有機會被有心人士利用;甚至不只是有心人,出於善意的公民,往往也會因為無知,而做出傷害民主的事情。民主社會保障自由,保障個人的言論與表述自由,但這也同時讓語言的負面功用有空間充分發揮。從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到邪惡納粹帝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而我們可以再加上從歐美的極右翼民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清楚知道這個民主社會的弱點:民主自由社會把足以摧毀民主自由的武器,奉送給民主自由的敵人。這個武器,就是惡性政治宣傳。
 
  進入本書的主要論證之前,我先介紹兩個核心定義,以下皆為引用或者使用書中出現的案例。
 
  顛覆型惑眾妖言(Undermining Demagoguery):以某種值得支持的政治、經濟、理性理念為號召,真正的目的卻會妨礙那些理念實現的公共言論。

  這是本書作者傑森・史丹利的論述中,最核心的討論對象。惑眾妖言往往乍看之下合情合理,但看似正當且重要的政治言論,實際上卻妨礙民主審議。舉例來說,史丹利認為在美國,針對選舉舞弊的說詞,就是一種惑眾妖言。要求訂定嚴苛的法律,規定選民必須出示身分證件才能註冊投票,表面上看似相當合理;畢竟,如果出現重複投票、冒名投票等行徑,選舉的公正性就會受到質疑,進而傷害民主的正當性。然而,在美國實際的社會體制底下(記得不像我國,美國沒有所謂的國民身分證,有照片的身分證件也非人人都有),該舉的實際結果是防止了極少數的選舉舞弊,卻「造成大量選民無法投票,光是賓州,沒有適當身分證件的選民就高達七十五萬八千人」。說保障「一人一票」,卻讓許多人無法投票,就是高舉民主理念來侵蝕民主正當性的惡性政治宣傳。
 
  本書另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是「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flawed ideological belief),指的是一種具有以下兩種特性的錯誤信念:一、即使面對合乎理性的證據也難以捨棄;二、妨礙我們更近一步獲取相關知識,包括足以修正這些信念的證據。史丹利舉例說明,如果我們相信「法國人不可靠」,多半就會因此拒絕與法國人來往;但拒絕與法國人來往,就會妨礙我們認識法國人,難以獲得證據來推翻這個錯誤信念。
 
  (當然,我們有時候必須去懷疑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是不是必然為假。舉例來說,有些人相信「女性就是溫順、臣屬於男性」。這可能目前為真,但是成真的原因,是擁抱這個信念的人強迫女性溫順,強迫女性臣屬於男性。)
 
  有了上述兩個核心概念,我們便可以去進一步理解史丹利的核心論證。簡單地說,史丹利認為不平等的社會催生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而這些信念妨礙我們去獲取相關證據,以致於難以察覺惑眾妖言的錯誤之處。如此一來,惑眾妖言便有發揮的空間,去分化人、貶低人、傷害人,去合理化不公平、不正義的政策,去妨礙民主審議。
 
  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平等。如果有任何政策影響到這兩個價值,就必須有好的理由支持。這些好的理由必須具有一個特性:「講道理」(reasonableness),也就是說,任何受到政策影響的人,都不能在合理的基礎上反對這些政策。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尊重:如果我要妨礙你、限制你,就必須有充分的理由讓你心服口服,而這就必須先充分考量到你的觀點。
 
  有些政策表面上看似明理,實際上卻沒有考量到受影響的人。支持這類政策的言論就是惑眾妖言。舉例來說,從美國創國以來,白人就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貶低黑人。以前,白人宣稱種族之間有生理上的差異,但找不到科學證據;現在,白人宣稱是文化上的差異,卻往往沒有考量到歷史不正義的影響,也沒有考量到黑人在教育、治安、就業等各方面獲得的資源就是比白人少,更沒有考量到黑人所受到的各種刻板印象傷害。此外,他們宣稱政策上採取差別待遇,是因為考量到了黑人,是正確反應黑人跟白人之間的差異,這種說法就是一種惑眾妖言。宣稱黑人低劣,所以政策不需要考量他們的觀點,也是一種惑眾妖言。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明明有各種科學、社會學證據,讓人理性上應能辨識出這種惑眾妖言嗎?為什麼白人仍無視明顯證據,仍然相信黑人劣等?史丹利認為,就是各種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妨礙白人去面對這些證據。史丹利引用大量心理學上的證據,指出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功成名就多半取決於運氣。此外,人們更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分認同與不公不義緊密相關。人們因此傾向相信一個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相信社會實際上依照一個人的功成名就、公平地分配資源,也就是所謂的「功績主義」(meritocracy)。於是,人們進一步拒絕接觸、接受與功績主義牴觸的證據。美國白人不願意聆聽證據,去理解自己獲得的各種資源遠比自己的黑人同胞多,更不願意承認自己受惠於奴役制度——畢竟不少人的祖先就是奴隸主,但誰願意承認自己的祖先罪大惡極?史丹利指出,越是不平等的社會,人們越容易接受這類合理化自己不義優勢的有問題意識形態信念,進而不願意考量到抵觸這些信念的證據。除此之外,優勢團體更會透過教育、媒體等制度與機構,強迫受壓迫的族群接受有問題的意識形態信念。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要怎樣防止自由回過頭來侵害民主?史丹利主張,不平等催生意識形態,意識形態讓惑眾妖言有發揮的空間,所以捍衛民主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消弭嚴重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
 
  我相信說到這邊便已足夠。但如果身為讀者的你還未對我的言論感到厭煩,我想多說兩點:一點跟當代分析哲學的發展有關,另一點則牽涉到我國台灣的政局。
 
  我一開始接觸到《修辭的陷阱》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要撰寫(並後來成功發表)一篇探討毀損老蔣銅像的學術論文。(當時,系上的博士後Renee Bolinger推薦這本書給我。我後來將這本書推薦給劉維人,希望他藉由翻譯將本書引入台灣。)這本書完全反映到當代政治哲學的一個重要走向。過去,分析哲學探討如何理解「當今法國國王頭是禿的」這一語句,「知識是有充分證據的真信念」的概念分析,以至如何以語言行事、語句的預設又如何成為共同基礎的一部分等看似無聊的問題。有些人甚至進一步懷疑分析哲學的價值,主張說若把這些學術論文全部扔進垃圾桶,也不會對世界有任何影響。然而,這些看似瑣碎無用的分析哲學研究,在政治哲學上的重要性逐漸彰顯。我們看到哲學家探討色情作品如何貶低、甚至噤聲女性,而這建立在如何以語言行事、語句的預設如何成為共同信念的一部分等重要語言哲學基礎之上。哲學家點出知識的不正義,探討刻板印象如何傷害一個人說詞的可信度、探討缺乏足夠認知資源的人為何難以闡述自身所受壓迫等現象,更是建立在傳統分析哲學知識論的各種瑣碎探討之上。

  當然,讓前述這些東西跟政治哲學扯上邊,女性主義哲學家、研究種族問題的哲學家功不可沒。史丹利在撰寫這本書時,也不斷強調以上這點。我認為史丹利這本書,以及近期大量興起的語言政治與社會哲學(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language),正是分析哲學百年發展下的重要成果。
 
  我國正不斷面臨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各種政治宣傳。舉例來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斷對外宣稱自己多民主,但宣稱的方式是扭曲民主的定義,再來說自己民主。這是典型的惑眾妖言。同樣地,我國也有部分人士不斷高舉重要的民主理念。舉例來說,一談到轉型正義,便有反對者主張要「和解共生」,主張面對過去的不義是在「撕裂族群」。然而,正是這些強迫被害族群及其家屬要不斷犧牲、不斷「原諒」、不斷接受、不斷單方面承受歷史傷痛的言論,在妨礙「和解共生」的願景。打著這個政治理念、迴避歷史不義,並要求繼續動用國家資源來稱頌歷史元兇的言論,就是惑眾妖言。類似惡性政治宣傳不勝枚舉。

  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防範惡性政治宣傳對民主的傷害。如果我們不願意採取言論管制這類很可能同樣傷害民主的措施,就必須認真處理讓惡性政治宣傳得以成功的意識形態。此時我們就得去追究,台灣有哪些社會結構讓有問題的意識形態有發展的空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63102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_宣傳的定義〉
 
根據我的分析,政治宣傳的本質就是一種用政治、經濟、美學、理性理念來動員人民,達成政治目的的言論。宣傳必定會促進理念實現或者妨礙理念實現。而不同宣傳之間的第一項區別,就是它究竟是會促進,還是會妨礙它所呈現的理念。前者我稱為強化型宣傳,後者則稱為顛覆型宣傳。
 
強化型宣傳(Supporting Propaganda):以某種理念為號召,並且利用情緒或其他非理性方式,讓該理念更容易實現的公共言論。
 
顛覆型宣傳(Undermining Propaganda):以某種理念為號召,實際上的目的卻會妨礙該理念實現的公共言論。
 
顛覆型宣傳的目標與它所聲稱的理念彼此矛盾。它高舉理念爭取人們支持,所呼籲的行動目標卻往往會妨礙理念實現。
 
接下來,我將暫時專注於討論怎樣的宣傳有助於落實(廣義的)政治理念,怎樣的宣傳會妨礙政治理念。無論是有益的目標、中性的目標、還是有害的目標,都可以使用強化型宣傳。推動型宣傳的任務是協助落實政治理念,但不是藉由提出理由去支持那個政治理念的真實性或優點,而是藉由扔出強烈的情緒,譬如懷舊、感傷、恐懼,讓受眾無法負荷。這些情緒會讓受眾去注意到支持那個理念的理由,然後用典型的理性方式去支持那個政治理念。不過康德提出了一種概念叫做理性意志(rational will),也就是理性個體根據理性法則行事的能力。由於推動型宣傳並不是訴諸理性意志,如果某個完全訴諸理性意志的信念,承載了某個理念所要實現的目標,那麼那個目標就無法透過推動型宣傳來達成。推動型宣傳只能讓受眾在情緒之中,忘記考慮某些原本會想到的可能性,集中精力下執行目標,推動某個他們原本就知道的政治理念。

會員評鑑

2.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3.0
|
2022/04/23

看書前的我以為:滿滿的實例+各類虛偽的謊言被揭穿=爽翻的撥雲見日感。
翻開書後的我:每一句我都看得懂,但他剛剛論述了甚麼我怎麼記不得了呢?

書衣後那句當代思想大師說得很好,就真的是哲學。
對只接觸一點點如我(看了遠流出版的尼采讀本)對哲學的看法,哲學就是一堆修辭堆砌,用不同語句各種方面去探討加強一些作者想表達的觀點。
前面評論有一句非常確切,順順看很容易,但你沒用腦去吸收那就是啥都沒看進去......

裡面依然有值得讓人去反思的內容,或者說是各科學者觀測實驗後提出的總結理論。
真要說就是我表達能力很差說不清,但這本卻讓我有好幾次反省自身處事與觀點。

建議已經買了卻看不下去的可以跳著看看,搞不好有幾處能讓你三省吾身。
沒買地要是抱持著跟看書前的我一樣想法的,別買了,會很痛苦。大概就是只有高中教育歷史程度的我,直接去拜讀麥田出版的巴黎‧和會那樣。

整本與其是說在探討修辭的陷阱或者宣傳如何起作用,不如說是如何使社會更加邁向實實在在的社會正義。
展開
user-img
Lv.7
4.0
|
2021/09/05

書評:修辭的陷阱:為何政治包裝讓民主社會無法正確理解世界?
How Propaganda Works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內容密度: ★★★★☆
敘事易讀性: ★★★☆☆
翻譯與排版: ★★★★☆

註:星等意義可參照 Amazon 美國版或日本版的書評狀況。
深度密度等,為對於:從書名與書籍系列推斷之,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相對參照。


【內容】
這是一本在內容與寫作方式上,都是「咬文嚼字」的書。為語言學的運用。是本閱讀可以很快(你不需要去記各論點是由誰提出的),但也不是閱讀時可以不費心的書。包含其中作者喜歡引述很多的哲學。

說明:中文本構句順暢,非專有名詞的部份用字淺白。雖提到較多專有名詞但可跳過(名稱本身不重要)。寫作本身是流暢的,但對討論內容需要專注精確。書中填補很多專有名詞,算學究型/學術型著作中的常見現象。可彰顯考證與事例,且為避免被指瓢竊他人研究成果的防衛性寫作。專有名詞與一大堆人名的稱呼可跳過不影響主軸論述,提出後多會說明其內容。

其討論的事物狀況不同於一般要求「文字精確」的職業(例如執法相關、科學研究),在於用「文字精確」達成可能是不當的目的。包含:影射、誤導、偷渡與置換概念、迴避重點、利用受眾判斷的不全、潛移默化、借用、建立慣性、貼標簽、刺激行為…與技術之外的操作原則、效果續存的傾向與原因等。為特化的修辭學,佔篇幅約1/5,篇幅主要用在刻寫說明方法。

但本書主要篇幅,是在講整體(主要是美國政治、社會、民眾)環境的大架構,所產生的症狀,民主的偏移、與相關政治宣傳事例,而不是單純講操作技術本身。有很多段落,是用來敘述當時社會狀況與民眾意識等,政治議題的背景、或是單純正義公理性的探討、與各家思考互驗。

「以學術性的語言討論」是本書寫作呈現的重要特徵。但所講的東西,撇開學術性的冠了一堆名詞左繞右繞的部份不看的話,內容本身應該還算蠻容易理解的。作者同時也有那種「導入介紹、主文、結尾彙總」一件事講3遍或是好幾遍的寫作習慣,所以文體上會比較繞。

作者述本書是講政治宣傳的形而上學,包含一些分類方式與思考徑路、哲理等。如作者怎麼看只是基於理念的不同,基於善意循循善誘的誤導。是過程、還是基於所抱持的理念與意識形態?

這包含像是對美國形式上的民主、與理想上的民主間差距的不滿意。如政治世家、地方首長之實質世襲、財閥政治力…等等。都顯示出了形式上的民主、與理想上的民主之間的差異。而propaganda(政治宣傳/政治包裝)無疑是這之間可以使用,與確實有被使用到的工具。

這個可以在原文書名「How Propaganda Works」看出,這牽涉到整體(社會)外在環境與受眾(大眾本身)的問題。而中文書名則較強調修辭與政治宣傳的操作行為及其產出物本身。整篇書也都是基於民主政體的討論,民主這個字在原英文書名中沒出現,但在中文書名中有。

這中間應也有對讀者對象的考量在內。對原英文美國出版物讀者而言,講美國的實務社會狀況與影響對其較有意義。但對繁中版台灣區讀者而言,講美國的社會構成歷史狀況、政黨走向、先賢哲學等,則通常較不會去關心,故價值就較偏向操作實務與技術(包裝)本身。

而如書名所直言,於政治用途上此類Propaganda之使用是常見的。且既然是要求「文字精確」,那麼「可預先篆稿」的內容:如文宣廣告、新聞稿、記者會發表會等,都可被用到。含偽裝成現場直述,但實質是唸稿型、或是整個進行內容都被控制的記者會。


【實用價值】
對一般人本書在價值在「防衛性的應用」。瞭解並多少意識到文宣發話(政治、商業、甚至偽裝成娛樂性或科教性的)內容中可能會帶有的風險與汙染物。但本書中所討論的事項,是以較隱晦的,放在善惡應然講述中作為案例被提起,而不會是用如:方式一、方式二的直述。

本書的主要篇幅與論述,放在環境與社會現象狀況、人的反應機制等大架構的哲思諸見之述說。這部份也有實用價值,但是是隱性的,屬於對生活與認知調整的長期持續影響。

台灣的部份:目前這類操作技法的運用、與其所產生的「不當」影響,已達到相當高的狀態。

在本書中文版出版時間前後(2021年7月),在肺炎疫情與其疫苗的相關問題上,可以看到很多此類操作,或說是可找到很多訊息,是可用此書所談的事來說明的。課程材料目前不虞匱乏。所造成對社會的惡影響也很明顯。

只是實用價值、與實施上會有較高的門崁。主要是受眾需具有:議題相關基本知識、邏輯判斷能力與注意力、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政治上)能夠有自覺,以避免被信念或「我相信」影響太多的判斷。

各別的門崁也許都還不是太高。但正如「鎖鏈強度取決於其最弱的環節」,大家平常都有各自的生活與工作,沒時間去一一查證或是瞭解事件實體。看訊息時只要有哪一點是疏漏或放下警戒的,就較有可能被這類訊息(惡用)進入到所記得的範疇裏面去了。然後這些「所記得的事」日後便會不斷累積,並發揮其功用。

註:但用一些別的視角,例如偏誤來看,可以更直接快速的點明與述說這些東西。本書中最後的約1/6也開始以偏誤的方式來帶與述說這些東西。以因果程序關係的時間線來說,這邊也已經到了述說結果的階段。


【翻譯與排版】
翻譯順暢(以中文句子的標準)。書中用了很多專有名詞造成閱讀上的負擔這點,則不是翻譯的責任。

本來預期因為這種講文字精確性的書,一但跨語言(翻譯)時可能會常常遇到不好在譯本中表達的狀況,如原(英文)中不同字其字義的差異。但所幸本書主要在講架構與判斷邏輯方面的問題,故讀中譯本因此會錯過的東西不太多(比預期少)。

原作本身的注釋放在各頁下方,容易閱讀。但中譯本有些地方,翻譯時標註的部份未能補足同等程度的處理。如「基庫尤人」、「吐派克」未註,但緊接著提到其他(絕大多數)同類型種族/人名時是有標註原英文名的,處理上不一致。

專有名詞部份,因中文沒有開頭大寫,可能與前後字連在一起;且字詞有時罕見不解其意,而學究型/學術型著作會用較多這類字眼。雖然在主旨論述上,這些字辭跳過也可讀懂主軸本文就是了。學究型/學術型著作中的專有名詞一一加註的話,份量太多譯不完,也不是「翻譯」的本來工作,而是「出版社」的書籍(市場)定位決斷。譯著越多,適用讀者層越廣。

本書的中文題名(取自原書段落中),比原英文書名更直接點出有效的題意。(以個人單次可影響的層面來說)。畢竟單一行為通常無法有意義的改變社會環境。雖然政治宣傳操作,本身目標就是要改變社會環境與民眾意識,但這通常需要長期大量持續累積才會產生成果。

註:原英文書名用字Propaganda 在中文中比較沒有意思夠相近的用字(如果有也是冷僻字)。該字在本書中譯為「宣傳」,但不要照中文「宣傳」的意義去看,閱讀時在腦中換回原字Propaganda較好。

不然照「宣傳」的字面解釋的話,很多地方讀起來會很怪。中文裏「宣傳」這字可當特定名詞(本書中的propaganda)、一般名詞(advertisement)、或是一般動詞/提倡(advertise)。而且還是類似主題行文中蠻常出現的用字,看到時會需要留意一下該處的「宣傳」是當本書的特定意義使用,或只是個一般敘述。


【其他】
看本書時,對於作者所述但在作者圈外的事,還是要留意一下。如p.125「顯而易見的是,政府舉債在短期內可以保障工作機會和收入」,這個其實不太對。正確的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是,政府舉債『之後所作的事』在短期內可以保障工作機會和收入」,通常是興建公共工程、發放福利等,赤字預算的部份。差幾個字差很多。

其他如p.181的「外面一定在下雨」句,若是沒有誤譯,其對主意義的解釋以及反駁句在邏輯上也有問題。雖然這類propaganda的文句很多都是基於誘導對意義解釋的錯用,但作者舉的反駁例(修正陳述)也是邏輯錯誤,不構成反駁的就很怪了。這應該算舉例不佳,要先對該例的(不太可能會被這樣認知的)未明示主張被誘導成錯誤的認知後,才會形成後面對未明示的潛在誘導(不在對話內容內的事項)作明示性的反駁。但以所舉的例,實務狀況面對面對話不會有人用這句作該項誘導。

p.220 關於「提出主張」「語言行為」的說明比較奇怪,主要意義比前一頁還糊。不確定是原文的問題,還是翻譯時斷句、主體客體劃分、或是選詞所造成的。註:此處的「語言行為」為專有名詞Universal Pragmatics(通用語用學。指達成有效的溝通,其模式),於中文不太好區分,非該中文譯詞字面上之意。本處狀況原因出在原文採用負面陳述推回的可能性比較大。簡言之:聽者要能信用講者符合其族群規範,溝通才有效。該處敘述以「聽者有無能力判斷講者有否違規」、或「是否會經常履行其被預期的義務」這種很繞且非單一解(p.224)的技術方式來定義。

p.223 講述Lara Buchak的信任/信仰確驗規則,在中譯本的敘述則更奇怪而無益。A-X 間關係的前提未表述、符號定義也未表敘。主張應是:信仰/信服/信念為不再追求證據,即便開始遇反證亦然,但知其風險(有信仰而理性)。類推至是否信任溝通對象,講話的那個人。此部份也隱性帶到下一章的開頭(意識被形塑後的抗拒修正),應該就是原作者在此硬塞進這個東西的原因。

p.309的校對實彥風險評估,兩組評估次數的部份則完全是譯本Copy Paste未修正的誤植了。

整體書寫非常的學究/學術型。列出非常多的例子與研究者姓名,來重複堆述一件事。列出的訊息很多,但主旨見解的overlap重複敘述也是非常多。講一件事情上面被子蓋了好幾層。


【比較基礎參考:相關讀物】
●克魯曼戰殭屍:洞悉殭屍經濟的本質,揪出政經失能的本源
●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
●釣愚 -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不當決策:行為經濟學大師教你避開人性偏誤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用行為心理學揭開深層心智的迷思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對意志的大哉問
展開
user-img
Lv.2
2.0
|
2021/08/04

這本書看的出來作者深厚博覽群書的功力,但是沒有任何政治思想或哲學本科基礎的人讀起來,我想會是非常的吃力,引用了很多東西要進行文獻的對話,結果反而讓書的主旨失焦,應該一開始就要告訴讀者民主政治的定義和欲回答的子項目,然後一章ㄧ章的回答這些問題,才不會讓這些深度的文獻討論失焦,不然初識且不懂的人會覺得內容在打文獻流水帳。

最後一點是寫這本書書評的人,建議應舉更公允一些的案例或詞彙來討論。
展開
user-img
Lv.1
1.0
|
2021/07/24
劇透警告

如果你看到這則評論,我強烈的建議你別買,儘管朱家安誇說這本書可能會是你讀過最實用的竹學書籍之一,然而就我個人讀後經驗,純屬謬讚。

首先,這本書很難讀。

更糟糕的是,有些書籍之所以難讀,是因為該著作想要描述的理論深刻而複雜,因此需要很多耐心,但本書的難讀不屬於此類,本書之所以難讀是因為它的內容非常的雜亂。這個作者有一個野心,他希望他在討論這個議題的時候,能夠同時用上至少,政治哲學的、語言學的、社會學的三個領域的知識,而對每一個領域他所援用的大師理論可能都超過十位,因此他這一本書至少談到了三四十大學者的理論。

很明顯,這樣大量地援引對這本書來講根本是【超乎負荷】,造成非常不良的後果,首先,在這樣大量援引的情況下,作者幾乎不可能花足夠的篇幅來對任何一位學者的見解做出充分而足夠的說明,就立刻跳到下一位學者上的理論上,這些學者本身的理論就已經夠複雜了,再經過他這樣去脈絡化的割裂、不充分的說明、無邏輯的跳躍之後的結果,唸完這本書不會讓我們一次瞭解數十位大師的理論,只會讓我們覺的聽了一堆大師的名字,但是卻對那些理論根本一知半解。

這些大量的文獻引用,當然也壓縮了作者,以自己的語言,說明自己見解的空間,因此造成了本書所談及的所有學者的見解[甚至包刮作者本人],沒有人的見解是表達充分的。

如果有人對於,何謂無邏輯的在學者之間的各種論述跳來跳去,對每一個作者的論述都欠缺充分說明的這個指控很難理解,請看我以下援引的這一小段,要是覺得能適應這種文風,再買不遲:[摘引自本書176頁到178頁


引文:
近年來,人們已修改了史脫納克式的溝通模型....愛琳海姆和漢斯坎普在畫與表徵理論中,以【資料夾】的概念把脈絡結構化,而每個資料夾都收錄了納到話語的相關資料,譬如之後會指稱道的參考資料。形式語言學家克雷琪羅伯茲的著作,深深影響了近期對於脈絡的研究。羅伯茲認為,脈絡不只決定了參與討論者所知之物的範圍,同時也記錄了討論中的提問...接下來....我稍後就會提到,哲學家雷蘭騰、和卡洛琳魏斯特早就用過的形式語言學來研究分析色情作品的危害,伊夏尼麥考拉在她們之後也說過,宰制性言論可能是...荷蘭語言學家法蘭維特曼在1996年發表的[更新語意學中的預設狀況]中認為....除了語言脈絡...克里斯多福波茲用下列兩句話...

吐槽 : 這位作者在短短三頁之中,竟然就引述了九位學者的文獻,這三頁就在這九位學者的觀點間跳來跳去,而想當然爾,根本就沒有一個學者的論點是可能好好的被充分說明的,作者說他稍後就會提到雷蘭騰的研究來分析色情作品的危害,然後就未置一詞的直接跳到卡洛琳魏斯特這位學者的見解?!

作者要等到什麼時候來談雷蘭騰呢,要等到183頁最下方,作者終於騰出了差不多六行,塞了一點關於雷蘭騰主張,然後那六行還根本沒出現【色情作品】這四個字,更別談什麼對色情作品危害的分析了。

結論: 相信我,這是一本提到很多書名的書,然後這本書比他所提到的任何書都寫的都爛,這本書有提到早川的[語言與人生],和李普曼的[公眾輿論],你要是對公眾輿論感興趣,直接買這本兩本書讀,但千萬別買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7/08
劇透警告

「那個人領18趴的」、「我們要打國際上認可的疫苗」…
這些那個不是事實?
用這些事實來說明「修辭的陷阱」,可以說寫中文版推薦序的這些人真的又再一次操作他們擅長的文字遊戲呢!
也對!
找來顏擇雅、朱家安等擅長鬼話連篇的修辭高手寫推薦,還有誰比他們更懂修辭的箇中奧妙呢?
所以,
若領略本書意旨,
會發現寫這些推薦序的人
本身就是讀者要小心的「修辭的陷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