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方帝國主義(imperialism)列強利用軍事侵略的手段所建立的殖民霸業,雖然隨著上一世紀各殖民地的主權獨立,已經趨於瓦解而成為歷史,可是殖民歷史的痛苦經驗卻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各地族群對立與社會分化的現象。邁入當前的後殖民時代,西方世界則轉用後現代文化的國際化策略,取代以往暴力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繼續主宰全球的命脈。在飽受殖民舊患新創多重煎熬的第三世界國家,不少知識分子對經久不滅的西方中心神話產生種種質疑,他們根據各自的民族文化傳統與國家歷史背景,提出不同的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批評論述,來反對並抗衡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霸權支配。從薩伊德(Edward W. Said)、巴巴(Homi K. Bhabha)和史比維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等後殖民學者的研究,可見他們意圖擺脫西方殖民陰影並重塑自我文化身分的努力。
臺灣正是處於同病相憐的情境,西方的控制與影響可謂無處不在,不但遍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同時更深入一般群眾的思想意識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本地評論家如邱貴芬、廖炳惠和陳芳明等有鑑於此,遂利用後殖民理論來分析臺灣的文學及文化,以期收到同憂相救之效。而楊樹煌和廖新田等也在美術史與藝術評論方面,以後殖民主義的觀點來重新檢視臺灣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潛藏問題。至於筆者的水墨藝術創作,乃秉持後殖民理論的批判精神,試圖在作品中建構一種具有臺灣主體性的文化身分認同,既足以抗拒西方殖民主義的強權支配,也能夠抵禦中國民粹主義的威權控制。通過體認帝國文化霸權的宰制作用,筆者以理性批判的態度審視傳統,力求重新發揚並確立水墨藝術的文化自主性價值,從而使個人創作呈現一種既富民族精神又有時代意義的思想及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