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澳洲新聞界最高榮譽沃克力獎(Walkley Award)得獎力作★
「人生被徹底顛覆的那天早晨,通常不怎麼特別。」
從罹病、喪親,到自然災難、重大人禍,
我們遭逢人生驟變的災難從不可預料,若最可怕的事發生了,接下來會如何?
一本真誠又暖心的書,描繪平凡的人在平凡生活中突然被迫堅強起來
──多數人都具備這樣的韌性,只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
生命的脆弱本質在於,我們無從預料災難何時到來:
‧他和妻子被土石流活埋,65個小時後僅他一人獲救
‧她的男友死於橫禍,幾年後兒子又因意外過世
‧他親眼目睹,自己妻女成了隨機槍擊案的罹難者……
當人們遭逢命運捉弄,面對人生無常,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
透過本書溫柔而篤實的訪談與省思,在一段又一段真實經歷中,
見證人性的堅韌與希望,思考人類的情感連結,看見悲劇的正面意義。
身為記者,麗‧塞爾斯經常遇到經歷人生最慘時刻且被媒體環伺的人物。一連串的災難新聞,加上自己也跟死神擦身而過,使她開始思考我們每個人遭受重大人生打擊的可能性有多高?什麼是我們最害怕的?這些災難如果有其意義,那又會是什麼?
塞爾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類大腦如何處理恐懼與悲傷的最新研究,並提出我們常因尷尬而忽視的問題。她更親自採訪當事人,並廣及相關人員,諸如陪伴者(神父、諮商師)、相關行政人員(警察、法庭人員、死因裁判官)、新聞報導者,甚至是政治領袖(澳洲前總理),從各種面向引領我們思考人類面對災難時的行為及其意義,並且找尋「創傷後成長」的可能。此外,她也坦率吐露自己因應人生驟變的感悟。
這些訪談中所透顯的人類韌性足以撫慰人心,並湧升溫暖的力量,讓我們意識到: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存在危機的世界裡,可怕的遭遇不會消滅生命裡所有的美好。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彼此陪伴,好好享受每一個平凡時刻。
本書將無人願意遭逢的悲劇,淬鍊成獻給所有人的珍寶,帶領我們思索:
‧意外遭逢災難的人們如何繼續生活?為什麼有些人復原得比較好?
‧萬一我的人生一夕變色,該怎麼做才能走出低谷?
‧重大悲劇發生後,我們如何避免集體創傷,發揮集體復原力?
‧倖存者為何願意接受記者採訪?新聞從業人員如何避免犯下缺乏同理心的錯誤?
相伴推薦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村子裡的凱莉哥 親子部落客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金 ICU醫師
黃博煒 《但我想活》作者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瞿欣怡 作家
「本書感人且靈敏地描述了,當悲劇發生時,在我們內心生活中那些深刻且不可逆的轉變。」——《衛報》(The Guardian)
「透過書中人物的經歷和感受,更能真實領會人生沒有劇本,並了解遭逢創傷後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方法繼續前進,走出灰燼。」──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每個災難的日子都是平常的日子,藏在心中的美好會隨著你的復原力而重生,這本書將陪伴你面對每次的跌倒與重新開始。」──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遇到困頓後,當事人不但自己癒後重生,也帶給旁人力量,這一直是當事人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推薦這本書,祝願您能一起領略這種成長與生命的韌性。」──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塞爾斯深入而勇敢地探索,在最悲慘的人生境況裡,找到希望、勇氣與仁慈。她不但溫暖,而且充滿智慧與謙卑。」——安娜‧方德(Anna Funder),《祕密警察國度》(Stasiland,暫譯)作者
「塞爾斯維持一貫的清晰視角與正直,將我們最深的恐懼層層剝除,邀請我們跟她一起發現:能夠拯救我們的,正是這種思考人類思維的能力。她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一本書,猶如黑暗中的明燈。」——莎拉‧克勞斯諾斯坦(Sarah Krasnostein),《創傷清潔工》(The Trauma Cleaner,暫譯)作者
「面對意外,我們總有百般悔恨及無奈,但改變心態卻總能使自己在逆境中逐漸茁壯。」——黃博煒 《但我想活》作者
不完美的日子,努力完美過就好。——村子裡的凱莉哥 親子部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