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節錄
我在〈楔子〉的開端補充道:「盤算了快二十年,今天終於動筆了,希望能寫上個六十篇。還好這種小詩小文,不怎麼費時勞神。」這段話並非虛言。我雖因家中長輩的關係,自幼受到時代曲的濡染,但要直到二○○○年左右才開始略有領悟與心得。後來,我在佛光大學文學系的在職碩士班兩度承乏「文學與音樂」課,藉備課的機會較有系統地就上海與香港階段的相關資料加以盤點、思考。回到香港任教,曾先後應趙孝萱教授、蔡玄暉博士之邀,以〈香江昔日,海上前身:海派時代曲賞心〉為題,分別在元培學堂、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普通話桌進行講演,反響熱烈。甚至老友石立善教授也特地前往聆聽,感念不已(立善兄今已往生一年有奇,思之愴然)。
二○一八年秋,我展開為期一年的研修假期,在中研院文哲所訪問。抵達臺北後,隨即展開兩部專著的撰寫與修訂,馬不停蹄。如此辜負臺北之秋,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於是採用「以寫療寫」的方法,在休息時展開〈時代曲紀夢詩〉的撰寫,由十二月二十日動筆,至翌年一月二十日完稿,共成六十二篇,前後恰好一個月。像二○一九年元旦日,心中覺得可以休息一天,但專著雖然停寫,〈紀夢詩〉倒是發了三篇。有朋友一開始還以為我所謂「趕工」是在趕這本小書,得知實情後問道:「寫這勞什子花時間麼?」我答曰︰「不花。每篇一千來字,一般不超過四十五分鐘。最後寫七絕『紀夢詩』,大約五分鐘。尤其一開始就計劃好要寫什麼,一篇篇順藤摸瓜便是。」朋友聞言大笑。完稿後,我覺得成書太快,篇幅又未廣,因此將之冷藏了一段時間,希望讓思緒沈澱,稍遲再作修訂增補。到了暑假前後,先後獲得上海嚴佐之教授、巴黎岑詠芳女士和香港陸潤棠教授答允為這本小書作序。嚴老師為「嚴氏三雄」之哲嗣,岑老師為銀嗓子姚莉的姪媳,陸老師一向以流行曲研究著稱。三位對我的《紀夢詩》諸帖一直緊密關注,而且不時提供珍貴資料和一見。得到三位的答允,實在深感榮幸!
轉眼到二○一九年九月,韓國李燕博士邀我在「二○一九韓國中國學研究與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在韓中國教授學會第二十屆全體會議」(二○一九年十一月二日)作大會主題發言,建議以時代曲為題,這無疑令我重新思考怎樣從學術脈絡進一步陳述〈紀夢詩〉的內容。會議當日發言完畢,引起在座老師如楊逢彬教授、左思民教授、金椿姬教授諸位的興趣,互動良佳,這是我當初料想未及的。回到香港後,得到李小妮、陸晨婕兩位同學的幫助,將錄音檔整理成文字,並加以潤飾增刪。這篇文稿後來發表在《中韓研究學刊》二○一九年十二月號。與此同時,有一位老師看過《紀夢詩》後,認為這六十二篇的內容雖有新意,但少有作品的專論,可加以補充。當時正值學期中,時間緊迫,文章是沒法寫的了;但我依然下定決心,自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連續三天以工餘時間完成絕句一○一首,每首涉及一支時代曲,或論或談,或發感興,不一而足。第四天復拾遺補闕,添加七首,共計一○八首。以作曲家為綱,篇數如下:
黎錦暉 二首
黎錦光 十七首
嚴華 二首
賀綠汀 一首
吳村 一首
嚴工上 一首
嚴箇凡 三首
嚴折西 十首
陳歌辛 十八首
古賀政男 一首
劉雪庵 二首
劉如曾 三首
陳瑞禎 二首
李厚襄 十二首
姚敏 十八首
梁樂音 三首
周藍萍 一首
服部良一 一首
王福齡 五首
鄺天培 一首
顧嘉煇 三首
黃霑 一首
這次嘗試是在一邊趕論文(我以「打電動」代稱之)、一邊等候同學繳交作業之餘完成的,和前此一年在臺北撰寫《時代曲紀夢詩》的情況頗為類似。這一○八首拙作先後發布於臉書與微信上,杭州江弱水師兄閱畢,笑言我謅詩「快過打針」。竊思方今之時,舊詩遭邊緣化日久,寫了也只視為遊戲,未必當成文學作品。不過這樣一來,舊體文學沒有了中心、邊緣之分,不用拜什麼碼頭,各自修行,各放厥辭,信口信腕,無所顧忌,亦誠大好事也。若論這組〈時代曲雜詩百八首〉,其實「快過打針」並非難事,原因有四:一、對於這個題目,我還比較熟悉;二、這些時代曲的歌詞是現成的,皆可入詩;三、七絕不必對仗,省卻許多麻煩。四、當時絕交息遊,情懷甚惡,時代曲恰可療憂。這時臺北的學姊范宜如教授剛好發來訊息,致以問候,深覺窩心,於是兩人隨意聊起了時代曲。談興正酣之際,我笑問學姊是否有意對這組拙作「略施點評」,想不到學姊很快就寫好一篇溫情洋溢的序言,教人十分感佩!稍後,〈時代曲雜詩百八首〉又蒙《國文天地》青睞,刊登於二○二一年三月號。在此謹向玉成此事的車行健教授及張晏瑞兄致謝!
陳煒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