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臺灣文化可以說是用「食」堆疊而成,從大街小巷的古早味,到深入每個家庭的私房食譜,都是建構生活的重要元素。身為有四個孩子的主廚老爸,我也熱愛烹飪料理,對於這本書的問世格外興奮與期待,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食譜,不僅結合了繪本、親子料理,更有其獨樹一格的「書店味」。
展讀此書,果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從「書店」出發,挖掘閱讀以外的「繪本」時(食)光,帶著孩子做出餐桌上的美味料理。孩子們會因此知道食材的模樣、烹調時需要的耐心與火侯、佳餚背後所乘載的故事,以「食育」(以食物的原型做教育)的概念,讓親子間擁有正向的飲食素養,用「五感」來串聯起「食育」的文化底蘊。
此外,更引人入勝的是圍繞在餐桌,充滿「家」的日常。
我們雖然會做也會吃,但卻少有機會去梳理自己在料理臺上的心情,忘了留下的也可能是值得傳家的精神;我們鮮少去聆聽每一道料理背後的故事,更少去記錄料理和家人之間「可能擁有的故事」。而《書店家之味—闆娘的親子繪本料理》就是這樣一本書,從一道道料理中,細細的譜出一份屬於「家」的獨家菜單。
●蘇偉銓/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我是台灣台中人,從小在南投中興新村長大,人生最美的回憶在那裏,每當我回想起那時的記憶,心裡總是甜滋滋地。小時候我很安靜、乖巧。每當到了家裡下廚的時候,我總是搬一個小凳子坐在旁邊看著媽媽做菜。媽媽就把我當作是一個小試吃員,把做好的菜放在我的小碗裏,讓我優先品嘗!
求學的階段,我喜歡到同學的家裡面串門子,常常被邀請去家裡面吃飯。因此我很榮幸的可以吃到五花八門的家常菜。每當其香氣四溢地出爐時,我與朋友們早已在飯桌旁準備一起大快朵頤!「家常菜」的味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與親密的人吃飯才能喚起那個時候的溫馨與感動。
長大以後,在外交部做事更是令我大開眼界。同事們的媽媽手藝各各都能炊金饌玉。尤其是其中一道菜令我此間難以忘懷——豇豆炒牛肉拌麵線再加上一碗蘿蔔貢丸湯。這道菜融會了本省及外省的精華,是真真正正的人間美味!
雖然我也曾嘗試做過,或許是當年的情緒深深地印烙在我的心裡,即便完美復刻了食譜,沒有了當時的時空背景,溫馨美好的時刻卻已經一去不復返。
如今,我的專長是教藝術造型蛋糕,但是我依然鼓勵學生們要學會燒一點菜,與家人一同燒一桌好菜這才叫做幸福。家常菜,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所烹調而成的。我已經64歲,快退休了,但我每天起床依然精神抖擻,總是在尋找平民美食料理,人生就是尋求一個目標、尋找一個自己的空間,才會快樂。我常常念著我明天要做什麼好菜跟大家分享。當我有壓力的時候也會帶員工去品嘗不同的料理,員工就是我的家人,帶著他們品嘗我所尋找的「家常菜」,分享美味的悸動。朋友們都知道我不喜歡戶外活動,是個名副其實的宅女。但是吃美食我一定不會缺席,俗話說的好,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尤其是美味的宴席,我怎麼可以缺席?
書與美食的關係是可以密不可分的,書是知識、常識、品味;美食是健康、快樂、活力,當你缺乏靈感創作「家常菜」的時候,就讀一本書吧。
我永遠有一個願望就是退休的時候,能夠出一本自己的食譜,分享我的美味冒險。
●林南西/臺北南西創意造型蛋糕創辦人
推薦序
《我和闆娘一樣,是台中新住民。他們為了迎接闆寶闔家聚首,在小學旁邊開了一家書店;而我們則因小茉莉就讀中學,舉家南遷。當時知道書店新開幕,立刻邀請好朋友繪本創作家夫妻檔陶樂蒂和黃郁欽老師一起造訪。我永遠記得那天陽光和煦,就像店名「晨熹社」一般溫暖,社長正忙著打點裡裡外外,闆娘溫柔嫻雅微笑接待。後來屢屢參加書店裡的繪本講座,茉莉爸和闆寶合照已然成為一種儀式,每隔一陣子拿出來端詳,都可以明顯感覺到闆寶(和書店)成長的痕跡,都是滿滿的感動!
自從闆寶上了小學,書店裡不再只有書香、還有飯菜香。午間時刻,都可以看到闆娘親手烹調、產地直送的熱騰騰便當和甜蜜蜜小情書,令人生羨。這款耐力與執行力,讓同為每日必須掌廚的家庭主婦如我者,油然佩服。
法國小兒科醫生,西蒙柏格說:「小孩的食物,不只是供給能量的燃料,它所含有的無形文化資產、語言以及難以衡量的共享愉悅,和卡路里及維他命一樣多。」而我以為真正「吃貨」的養成,不在於吃了多少珍饈或蒐集了多少顆星星,而是像闆娘帶著闆寶,從做寶寶副食品開始的「桌邊服務」、及長與家人一起到市集肩負採買任務、進而實際動手做菜,讓孩子品嚐隨著節氣生長的當令食材、各種烹飪方法、不同的調味 … 擁抱孩子讓他們一起參與下廚,那怕只是挑揀芽菜或是擺盤,都有助於食慾/食育,才能真切明瞭食物與進食、共餐的美妙!
當然,《書店家之味:闆娘的親子繪本料理》中處處充滿著這種「用感官來飲食」的美好秘密:從闆娘的家族定番菜紅燒肉開始,餐桌上的記憶代代相傳,闆娘以此重塑家庭餐桌,帶入繪本共讀、共做、共享,於是便成就了這一番好滋味–書店的家之味!
●Frances/小茉莉親子共讀粉專版主
推薦序
從出版第一本繪本時認識晨熹社一家,我和他們已經結緣了幾年的時間,後來久久回台灣一次,我都會安排時間拜訪。每次說要去找他們玩,闆娘都會特地烤蛋糕或蘋果派,配上社長煮的“很厲害的咖啡”在等我。聊不完的話題和闆寶不藏私分享的各種藏書(大部分的時候是多啦A夢),午茶的時光總是讓人意猶未盡覺得不夠。
晨熹社就是一個走進去就會舒服到不小心當成家的地方。
但也是因為可以感受到社長和闆娘很用心地在經營這個家,認真的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才能讓這些相聚的時刻變得有滋有味。所以當知道自己被闆娘欽點,幫她的新書畫插畫,我二話不說地答應。我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看到的晨熹社一家的樣子,那種不張揚、有點可愛、很踏實的樣子。
記得闆娘曾經偷偷跟我說,她有時會擔心因為經營書店繁忙,週末又常有不同的故事活動,不知道闆寶Oliver會不會有要和別人分享媽媽的失落感。但當我見到那個時而靦腆、時而瘋狂、偶爾悶騷又樂於分享的Oliver,可以深刻感覺到他從安全堡壘中獲得很多愛。而又當我看到闆娘每天認真準備便當的照片和一張張字跡工整的小(情)書,一切更加了然於心。
讀這本書感覺像在和闆娘聊做菜、聊教養、聊如何餵飽家中小獸,但對我來說更像在談親子關係、談愛、談一種對美好的執著和堅持。關於愛的表達和理想生活的樣子,從來就不只有一種特定的形貌,但把愛實踐在日常裡,看似簡單基本,卻需要懂得放慢腳步的智慧,細細品嚐每個尋常日子的況味。
●顏銘儀/原創繪本插畫家
作者Sylvie自序
我來自一個平凡的臺灣家庭,爸媽在我們三姊妹童年時努力打拼事業,搬了幾次家,爸媽忙得不可開支時,有時候爺爺奶奶來和我們一起住,有時候放學回阿公阿嬤家,後來,我們一家五口有了一層自己的小公寓,我卻開始離家上學,爸媽幫我準備的房間和床榻,只有週末才能回家好好睡一晚,那時候,我好喜歡回家,只有在家才覺得吃得香、睡得飽。
小時候從來不知道辛苦困窘,因為爸媽即使事業忙碌,還是讓我們姊妹衣食不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照顧我們的爺爺奶奶和阿公阿嬤總是非常疼愛我們,我一直都覺得我的童年非常富足幸福,被家人悉心愛護養育著,只需要煩惱寫不完的作業和學不會的數學題目。
這樣美好的童年回憶,是我長大後獨自一人面對生活困頓時最充沛的精神能量。媽媽常說我是姊妹裡最戀家的那個,偏偏這麼戀家最後離家最遠,婚後有了孩子沒多久就搬到台中來,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養孩子和開書店,我也有了一個小小的自己的家,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同時把家和店都照顧得很好,但不論是家或店,家裡的人、店裡的書,都是我的愛,我慎重的把他們放在心頭,盡所能的悉心愛護,有一天,我希望能在這個小小的店、小小的家裡養成屬於我們的「書店家之味」,或許不是最華美的、最絢麗的,但永遠會是我們心底最恬美的滋味。
寫著這本書最忙碌的這年夏天,疼愛我的奶奶離世,爸爸也在此時生病住院,我覺得生命裡有些血肉被剝離攪碎,寫著家裡和孩子快樂下廚吃飯的片段,午夜夢裡卻回到了自己還小時,一進爺爺家門就被愛乾淨的爺爺喚去抹手擦臉,耳邊傳來電視裡播著我從來也聽不懂的京劇,還有總在廚房忙的奶奶喚著:「小君啊餓了沒,想吃什麼奶奶來做!」餐桌上飄來陣陣熟悉的飯菜香,我醒在天要亮時,看著身邊酣睡的孩子和老公,眼角掛著還沒乾的眼淚。
奶奶從前總是作了好多我喜歡的東西送來給放學和下班的我吃,她一邊看著我吃得津津有味,一邊細數著她怎麼備料醃漬,怎麼烹調熬煮,每道菜她都沒說完,就會笑著說:「啊呀,你如果愛吃,奶奶來做就好了!」爸爸總在旁說:「你別跟奶奶說你愛吃,奶奶會做太多也不嫌累!」
後來回家被爸媽和奶奶寵溺的時日越來越少了,奶奶會說:「什麼時候用你的文筆把奶奶這些食譜記下來,你可以在家做給小孩吃啊!」奶奶用同樣寵溺的眼神看著我的孩子:「你小時候也像他一樣好會好會說故事,和奶奶睡覺啊都會說故事給奶奶聽,奶奶聽到睡著了你還在說。」
來不及,我來不及燒那幾道奶奶教我的菜給她嚐嚐,把寫好的書送去給奶奶說:「奶奶,我真的寫下來了。」,奶奶就永遠睡去不醒了。心裡愧咎痛苦萬分時,曾經想過放棄,我告別了奶奶,告別了我的童年,從幼時的家回到現在的家,身心俱疲但還是想進廚房作晚餐,當我聞到爐子上熬著的肉湯飄出我再熟悉不過的家的味道,一個人在爐邊涕淚奔流,好想家,好想那個我再也回不去的家,以後我只能在廚房煮這鍋家的味道來安慰自己了,看著孩子飽食滿足的笑靨,我想記下來,這每一個在我的家發生的幸福片刻,那裡頭交織著我們家幾個世代對彼此的關愛和念想,我想寫下來,作為我給他們最深最真切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