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曾用「思明」作為我的筆名,因為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學說深深地影響著我,這使我明白「我思故我明」。我生於大躍進那年的四月四日,農曆是二月十六日,因此,我的思緒有時像由二跳到四、再由四跳到十六幾何級數般躍動。我的視力在我八歲那年離我而去。從那時起,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成為我認知世界的主要途徑,當然直覺、別人的視覺描述和書本裏的影像世界也補充了我的知識來源。
在兒童節出生的我,對於將來充滿夢想,夢想將來的我,夢想將來的理想社會。我的夢想受到不同階段的成長經驗影響,漸漸地由模糊變得清晰,由虛幻變得實在,最終獲賦予信念、目標和動力。
童年時代的我,很喜愛聽收音機。當時聽電台節目,就像揭開一本又一本圖書,有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名人傳記、世界名著和中國民間故事。有關內容增加我的知識,擴闊我的視野,並指示我做人的原則和努力的方向。
學生時代的我,沉默寡言,不善辭令,喜愛以詩詞表達心中的理想和感受,因為寥寥數語便可盡訴心中情懷。這些詩詞盛載了我當時的信念。
四十年來,我參與了爭取殘疾人士權利的運動。這個運動需要前仆後繼、互補不足、求同存異的同行者,才能邁向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也就是每個人不論殘疾與否都可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
近幾年,我寫了一系列文章,內容環繞個人生活體驗,也有記述不同領域內努力不懈的殘疾和非殘疾人士。從他們身上,我明白到,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若有追求卓越的視野、裝備和行動,必會闖出新路,邁向目標。
本書是我把以上各個階段及此時此刻的體驗化成文字,希望與大家分享。我能夠抒發所思所想,要感謝在過去不同時空曾與我相遇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能組成我的經歷和體驗;我更要感謝上天賜我不同的挑戰和無數的助力。失明帶來生活上許多不便,然而親情、友情和仁愛卻給我繼續前行的力量。我熱愛閱讀,喜歡思考,希望藉著文字細說閉眼看世界的感受,並以殘疾觀點訴說身邊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