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解構心靈地圖
文學家史蒂文生曾說:「未得快樂的人,一無所有。」
快樂很抽象,也很具體,因為不快樂的人演什麼都不像,演什麼都很驚悚。醫生不快樂,會在點滴中加入氫酸鉀;老師不快樂,會拿棍子抽打孩子的臉;化學家不快樂,失戀時會在飲水機中下毒。不快樂使人多了情緒,少了理智。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快樂的基礎不是富有,不是名位,也不是權勢,它們結合而生的「貪」與「慾」才是不快樂的主因;而快樂是由健康、豁達、自由、滿足等心靈力組成。
快樂的人,懂得:
‧ 活在當下。
‧ 生活悠閒。
‧ 保持童稚之心。
‧ 不要求完美,相信成功是一連串失敗的累積。
‧ 幽默,能見招拆招。
‧ 喜歡親自動手做。
‧ 喜歡大自然。
別相信快樂可以從天而降,它不是用想的,而是用做的,送樂於尋找快樂的人。
快樂,其實只是一個「引子」,目的是想引出「心靈力」這個概念;心靈力最簡單的解釋叫「境由心生」,意指,人生的豐富與否、亮麗與否、精采與否,全由內在那顆「心」來決定,你是主角,擁有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
心靈力的報告,在七〇年代初期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一九七二年兩位美國醫學研究員發現,東方的冥想狀態下,氧氣的消耗量與新陳代謝明顯減低;人在冥想下可改善侵略性、沮喪、激怒、緊張、焦慮等等行為。
癌症是世紀末的黑死病,截至目前為止仍無好處方,但心靈力卻是救贖的良藥。有證據顯示,心靈力的效力遠勝於開刀、吃藥,曾經只有一年生命好活的病患,用心靈力奇蹟式地活了十五年。《人體潛能》一書的作者柯里曼說,心靈力堪稱人的「自癒系統」,可以有效釋放生命能,超越壓力、迷惑、混亂等等,它不花錢,又無副作用,保健、治病、祥和又健康。
學會控制心靈,等於學會駕馭生命。
這些精神在宜銘的新作《重塑心靈》全都見得著,他把它轉成輕鬆易懂的文字,試圖打通讀者「心靈的任督二脈」。
宜銘說:「生命潛能不是理論,不是技巧,不是知識,而是一種智慧,一種經驗—─一種你想重新得到存在的自我的感覺。」我喜歡這種講法,把心靈能力解構成「人人可尋」,只要你願意放下忙碌,勇敢的面對自我,把藏在心中的孤寂、無奈、挫敗釋放開來,神采奕奕的靈魂就等著你來召回。
我猜,在宜銘的心中,心靈力還是「覺察力」,覺察健康是寶,貪、癲、癡是業,名利是過眼雲煙,權勢是自卑者的鎮靜劑,快樂是一切的一切。
《重塑心靈》這本書,應該說是宜銘用心替讀者所繪的「心靈地圖」,我樂於為文作序。
游乾桂
中國健康家庭協會執行長
推薦序
精神科醫師也要成長
我的本行是精神醫學,從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精神醫學的領域中似乎較少人強調心靈成長課程。在專科醫師的訓練過程中,對於自我成長、人格特質與功能,探討與接觸得並不多,對於心理疾病的預防工作做得很少,醫療上面對的大多是已生病的人,等於在做收尾的工作。治療工作耗費大量時間、金錢與精神的成本,而功效卻不顯著。
由於這點讓我感到不滿足,深深體會醫療的觀念應是預防重於治療,於是我於大約十年前開始往外尋求,去接觸各類型成長課程,去吸收與學習在專業體系中反而學不到的心理學知識與心理治療技巧,個人獲益很大;深深覺得即使在精神醫學專業的領域中,自己也要成長。工作與個人的成長是不可區分的,在治療病人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的內在,碰觸到真實的生命經驗;若是忽略個人的心靈成長,人會呈現分離、表裡不一的現象。
很有趣的一點是,我與作者許宜銘老師的工作與成長經驗是剛好相反的。許老師是先從個人成長入門,而後不斷進修並從實務接觸中,在治療的領域愈來愈專業;而我則是一開始就走入了精神醫學的專業領域,卻感到在專業中缺少個人的生命,再來補強個人成長上的不足。
《重塑心靈》一書中對父母的負面人格特質有深入的剖析,這部分自我人格的回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現代人普遍會面臨人際關係、工作適應、親密關係、情緒控制的問題,罹患輕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官能症的人愈來愈多,很多問題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種下根源了,可能因童年成長過程中父母教育有所偏失,長大後面對壓力無法承受時,就出現了失調的症狀;又如嗑藥、酗酒的人,家庭因素、個人成長過程偏差往往佔了很重的成分。若是能在青少年、學生時代就多接觸自我成長、潛能開發課程或有關心靈成長的書籍,對自我人格有更深入的了解,應可減少日後發展成心理疾病的機率。
國人普遍欠缺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當有身心方面的問題產生時,到處投訴其他科的門診,重心只放在身體的症狀,而變成倚賴藥物,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甚至訴諸算命、求神問卜、民俗療法等途徑,受騙上當後,最後才轉入精神科門診。由此可見大眾心理學教育推廣的重要性,個人要增加對心理學知識與常識的了解,書是最好的管道;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進一步尋求正確的協助。
因此我非常樂見《重塑心靈》的出版,作者許宜銘是實務經驗非常豐富的治療師,他以溝通交流分析(TA)的理論為架構,加以本土化、修正,並融合完形的技巧,讓這本書成為一本人人可讀,並可藉以入門、使自己更健康的好書。
我個人認為TA的內容值得國內醫療同業、心理衛生工作、諮商人員注意,而注重體驗性的完形心理學也有它的價值。完形治療的衝擊力很大、很有影響力,我會將完形的理念應用在對病患的了解上,以其技巧來引發個案的一些情緒與經驗,但任何一種治療方式之所以有幫助,就在於適應症與禁忌的掌握,這是必須注意的一點。
這本書另外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作者的坦誠,他可以毫不保留地將一般人視為隱私的部分真情表白,能如此開放自己誠屬不易,讀者可以從這樣的心路歷程中,看到自己的需要,進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幫助自己。
陳登義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作者序
這是一本為你而寫的書;為有心追求心靈成長的你所寫的書。這本書中有無數個你,在我所帶領的工作坊中,曾有上萬個你和我一起在生命潛能的領域中成長,這千萬個你和我一起促成了這本書,所以裡面有千萬個你的影子,而我只是代為整理罷了……。
這是一本作者必須是你的書。因為這本書內容的好、壞;深、淺;豐富、貧瘠;精采、乏味;震撼、無聊;情節的高潮迭起或平淡無奇……,都是由你來決定。對你而言,這本書只不過是把鑰匙,它會幫助你開啟心靈及潛意識的大門,不過你才是主導這把鑰匙的人。當你進入浩瀚無垠的心靈世界後,願意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願意經歷或進入得多深刻,一切都將由你自己決定;更正確地說,這本書只不過是一張供你探尋自我心靈的地圖,而探索的內涵或深度,人人不同,你才是這張地圖的主人……。
這是一本為有勇氣面對生命真實面、擁有正確靈修態度的人所寫的書。長久以來,你勇敢地面對生命真相,坦然接受並深入體驗自己生命裡的每一個片刻,這本書將陪伴你再走一趟過程艱辛卻又滿是豐富體會的生命之旅,它將為你的心靈帶來更深刻的領悟和了解。
這是一本為處於混亂與迷惑生命狀態中的人所寫的書。如果你一直努力控制生命中原本屬於自己的部分,十分努力地創造更慈悲喜捨、寧靜祥和的自己,但卻逐漸喪失對生命的熱情與悸動—你愈努力想要控制,常常失控時也會更加激烈,而再度跌入自責與悔恨的深淵裡。這本書將協助你誠誠實實地面對自己,如果你願意,它也將協助你解構並重整生命的本體,當然,這重建的過程是極為辛苦的……。
這是一本為重視內心感情世界的人而寫的書。長久以來,你珍惜、用心地付出感情,但受傷的人卻總是自己;我知道你內在的挫折與辛苦,卻也感謝老天,能在你將要放棄付出真情以前與你相逢;因為這本書將讓你對自己的感情世界有深入、透徹的體會與了解,並陪你一同尋找感情的成長和解決之道,所以,請你細細體悟其中道理並善用此書……。
這也是一本為歷經滄桑、已經放棄追尋夢想的人所寫的書。我了解你已經學會了不在乎、漠然面對世事,是不讓自己再度受傷的最好方法!但或許那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只是可能在你的生命裡有太多的無奈、挫敗,讓你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在生活裡,你讓自己投身於忙碌的工作中,雖然身邊有無數的朋友,但卻總是掩藏不住自己內在的孤單與寂寞。如果你願意勇敢地面對自己、勇敢地讀這本書,在研修中心裡,將會有無數的朋友願意在這條自我成長、自我修行的道路上,與你相互扶持、鼓勵、關心,成為與你共同走過生命的好友……。
這是一本為仍在追尋物質與名利地位成功的人所寫的書。或許是來自內在心靈深沉的呼喚,帶領你在書店裡發現這本書。回首十餘年前,我也曾是如此的人,我努力追求社會上所認同的掌聲與成功;但就在我擁有了別人對我的喝采與尊敬時,我卻失去了與家人貼心、溫暖、親密的情感交流。在我疏離了自我內在的同時,我與身邊朋友的關係也變得冷漠而疏離。所以,如果你願意,如果在你生命裡的某些片刻聽到了靈魂深處的吶喊與呼喚,讓我陪你一點一滴地來探索對你而言是如此陌生、奧祕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