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英雄豪傑,誰纓其鋒—《三國演義》風雲人物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約西元1330~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山西幷州太原府人,是中國古代章回小說家、戲曲家,著有《三國誌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連環諫》。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以歷史敘事為主軸,取材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及元代《三國志平話》資料,加上民間流傳的傳說改編,再現三國政治與英雄事蹟。他筆下的英雄豪傑,叱吒風雲,躍馬揚鞭、栩栩如生的鮮明形象,誠可謂是千古不朽歷史小說的典範之作。清代學者章學誠對《三國演義》評價為「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事實上,《三國演義》早期名爲《三國誌通俗演義》或《三國誌演義》,後來經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修訂,成為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
《三國演義》重要橋段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如「空城計」、「連環計」、「美人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隆中決策」、「火燒赤壁」、「義釋華容」、「水鏡薦臥龍」、「孔明借東風」、「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煮酒論英雄」、「華佗割骨療傷」、「賠了夫人又折兵」、「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典故,傳為後世美談。
羅貫中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文學寫作手法,創造神勇絕倫「關羽」、神機妙算「諸葛亮」、一身是膽「趙雲」、萬夫莫敵「呂布」及好謀能斷「司馬懿」人物,展現「尊劉抑曹」正統思想,也譴責政治昏亂,反應在戰亂下民不聊生,渴求仁君安定天下的祈望,在敘事中做到隱諱不失實錄,揚善而不隱蔽,亦如小說第一二○章回結尾詞所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以成夢 後人憑弔空牢騷。
《三國演義》在章回小說史上樹立文學的典範,令人津津樂道馳騁沙場的英雄豪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妙計奇謀,令人景仰的武將及謀臣典範,多不勝數。除此之外,透過「夷陵之戰」、「官渡之戰」、「六出祁山」、「長坂坡之戰」、「赤壁之戰」這些戰爭,作者更加突顯出其人物性格與形象,使得將群雄、名臣、武將、軍師、后妃、名媛及奇人異士等,彷彿活靈活現,猶如躍然紙上。
近年來,隨著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藉由《三國演義》改編的《赤壁》電影、「三國」大陸劇、「三國」流行歌曲、漫畫及電玩遊戲等都大受歡迎,在在證明了《三國演義》有著迷人的魅力。此時盛逢三國熱,康軒文教事業精心策畫出版的《嘰哩咕嚕話三國》,可謂是應運而生。
《嘰哩咕嚕話三國》一套四本,以三國重要的經典故事引導讀者進入文學世界,如「桃園三結義」、「有勇無謀的張飛」、「董卓進京」、「曹操殺呂伯奢」、「劉關張三英戰呂布」、「董卓戲貂蟬」、「煮酒論英雄」、「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等精采故事,再以俏皮的「歇後語」簡明描述人物及其歷史。
全書通俗易懂,圖文互動、注音解詞,以歇後語、成語,精美插圖提升閱讀的樂趣,對於生僻難解的字詞都有標註、說明,非常適合國小學童閱讀。
誠可謂,閱讀經典名著可以提升文史知識及人文素養,藉由文學內涵與歷史感,讓孩子展開無數面向的多元學習,不僅能啟迪他研讀的思辯能力,亦可開拓思維的宏觀視野,此套書論質及量皆是上乘之作,特此鄭重推薦。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副教授 羅雅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