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咖啡帝國:勞動、剝削與資本主義,一部全球貿易下的咖啡上癮史

咖啡帝國:勞動、剝削與資本主義,一部全球貿易下的咖啡上癮史

  • 定價:620
  • 優惠價:7948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家的銳利眼光,讓他們走入未開發的中南美洲,用利潤與當地政府交易,打著「自由主義」的大旗,一舉改變中南美洲的地景。當咖啡豆在中南美洲種下,帝國主義與奴隸制度隨即而來,資本家用「饑餓」綁架了龐大數量的印第安人,用「工廠制度」包裝讓人嗤之以鼻的奴隸制度,而最後,用令人驚豔的包裝與言語,遮蓋了咖啡背後的血腥。

  在拉丁美洲「咖啡國王」詹姆斯.希爾,建立了當地最密集、最盛行的咖啡帝國。咖啡豆從咖啡莊園中出產,隨即送到美國,經過舊金山的烘焙工廠、再到各個城市的超商、廚房,成為消費者手中的罐裝飲料。咖啡成為連結全世界的重要商品,它打破了人體運作與國際政治的既定思維,扭轉了全球貿易的既定形式:當咖啡不再只是飲品時,對於咖啡飲用者而言又代表了什麼?

  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始,全球貿易天翻地覆的改變,新的連接卻意味著更深一層的分歧,到一九五○年時,工業化國家的人均收入,是未開發國家的五倍!當世界貧富的劃分與咖啡飲用者和咖啡工人的劃分一致、當咖啡成為全球資本主義歷史上最重要的商品,咖啡不僅「連接了世界」,更在大西洋劃出了貧窮與富有、獨裁與自由的巨大鴻溝。當咖啡串起了世界、隔閡了窮人跟富人,讓人不禁想問:

  ▶當資本家與生產主義結合,咖啡處理廠中的工人與機器有無差別?
  ▶當咖啡莊園等同於饑餓,國家該保護的是工人還是咖啡?  

  追溯百年來咖啡種植的發展,呈現一齣全面的「咖啡上癮史」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奧古斯丁.塞奇威克從消費與生產的角度,講述了咖啡與資本主義之間盤根錯節的故事。一覽咖啡如何登上歷史舞台、如何被創造與革新、如何導致種植園的饑餓、如何引爆一波又一波的紅色起義,以及最終,影響我們如何看待手中的咖啡。

專文導讀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毓澤

專文推薦

  奧地利維也納獨立咖啡學院最高階咖啡師  鄭華娟

聯合推薦(依筆畫順序排列)

  生態綠董事長 余宛如
  臺灣咖啡研究室計畫主持人  林哲豪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褚縈瑩

  《咖啡帝國》將改變我們往後人生中所喝的每口咖啡。薩國不只單指薩國,咖啡也不單是咖啡本身,而是現代社會美好與矛盾方方面面的縮影,有如混合了民主政治、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綜合配方。其驚心動魄與令人流連的餘韻,不亞於我桌上剛喝完的那杯精品咖啡。咀嚼其中,才知道其中美味與隱藏在其後苦澀的由來。──臺灣咖啡研究室計畫主持人  林哲豪

  《咖啡帝國》作者奧古斯丁.塞奇威克真的是說故事的大師,從薩爾瓦多資本家詹姆斯.希爾的角度出發,寫了一個十九世紀延續至今的精彩咖啡故事。這讓手中的咖啡不只是咖啡,而是一個傳奇的延伸,也是看穿資本主義與當代消費社會之間密不可分關係的關鍵切入點。──【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宋世祥

  《咖啡帝國》文筆極為優美,絕不僅僅是堆疊剪裁史料;儘管文字常帶情感,卻未流於浮泛的批判。我相信《咖啡帝國》已經為全球史與商品史的書寫開拓了新的視界。──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毓澤

  這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將更開闊我們的全球視野,同時縮短了咖啡愛好者與專業咖啡歷史的距離;這是一本喜愛咖啡的人,儘量不要錯過的咖啡專業好書。──奧地利維也納獨立咖啡學院最高階咖啡師  鄭華娟

  作者巧妙地以十九世紀的「能量概念」及「熱力學原理」為軸,為讀者開展大英帝國商人在薩爾瓦多咖啡園的勞動力管理策略、鋪陳美國金元外交政策背後的新古典經濟學預設、標示薩國左派游擊隊所本的馬克思剩餘價值論。將一部成功結合科學史、勞工史、商品鍊研究的專業歷史著作,融在流暢的故事裡。──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褚縈瑩

媒體讚譽

  「涉及層面極廣,研究透徹……在抗議文學的傳統中,它更多植根於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而非馬克思。」——亞當.戈普尼克(Adam Gopnik),《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塞奇威克這部扣人心弦的作品揭露了一種無處不在的商品製造的黑暗核心,這項商品每天早晨被人視為珍寶,在工作場所被奉為圭臬,在茶餘飯後受到讚揚。它為以下問題提供了一個具有壓倒性力量的答案:『透過這項日常商品與遙遠國度的人和地方所串起的連結意味著什麼?』」——柯林.格林伍德(Colin Greenwood),《旁觀者》(The Spectator)(英國)

  「難以言喻、令人振奮……《咖啡帝國》是一部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它以令人信服的細節顯示了咖啡資本主義在過去兩百年裡,如何在不同時期為不同的人帶來了利潤和痛苦、安慰和恐懼……塞奇威克的偉大成就在於替宏觀經濟學披上了溫暖的、會呼吸的肉身。」——凱薩琳.休斯(Kathryn Hughes),《衛報》(The Guardian)

  「精心研究,場景設置生動,社會政治分析精細……《咖啡帝國》將你正在喝的這杯咖啡背後的歷史與現實暴露無遺。」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令人印象深刻……對薩爾瓦多的勞工關係和整個資本主義的有力控訴。」——《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英國)

  「塞奇威克先生的書巧妙地將所有這些線索結合在一起,並將眾多角色交織在一起,它是一個講述關於商品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將生產者、消費者、市場和政治聯繫起來的寓言。就像它所描述的飲品一樣,它令人大開眼界以及振奮。」——《經濟學家》(Economist)

  「塞奇威克以其對細節的敏銳把握,透過平凡的咖啡豆故事,描繪了大眾消費市場和現代零售戰略的崛起……《咖啡帝國》所傳達的深刻訊息更加廣泛……咖啡這個當今『無與倫比的提神飲料』,同時也是一個全球化的故事。」——奧利弗.巴爾奇(Oliver Balch),《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咖啡帝國》(Coffeeland)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它將咖啡的歷史綜覽、人們對咖啡的依賴,以及全球經濟的研究等內容相結合。[……] 塞奇威克不僅考察了咖啡及其來源,而且透過各種學科的方法考察了它對現代社會的全球影響:世界是如何被咖啡所推動,並完全依賴其在世界的經濟穩定。」 ——《光譜文化》(Spectrum Culture)

  「歷史學家塞奇威克以引人入勝的細節,探討了咖啡作為一種植物、一種作物、一種商品和一種強大的化學物質。」——《書單》(Booklist)

  「發人深省,文筆優美……塞奇威克以具有廣度的分析咖啡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令人驚訝,他將歷史人物帶入生活的能力也令人驚訝……[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 ——《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迷人交織的敘述,使我們每天所飲用的咖啡更加深不見底。」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這個世界不是靠金錢、愛情或性來運轉。它靠的是咖啡。」——佩德羅.馬塔.桑托斯(Pedro Marta Santos),《薩巴多》(Sábado)(葡萄牙)

   「咖啡的確代表了我們的文明——而很多人為此付出了代價。」——布萊特.埃文斯(Brett Evans),《坎培拉時報》(Canberra Times)(澳大利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古斯丁‧塞奇威克(Augustine Sedgewick)


  哈佛大學博士,在紐約城市大學任教。他對全球飲食,工作和資本主義歷史的研究獲得了美國學術協會理事會,安德魯‧W‧梅隆基金會和哈佛大學的正義、福利與經濟學項目的研究金,並已發表在History of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Labor and Working-Class History, Labor。他最初來自緬因州,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喜歡閱讀小說。譯作有《最後的外科醫生》、《記憶游離》、《凌空之夢:1974,我在世貿雙塔上走鋼索》、《告訴你有多好吃:我的第一本美食寫作書》、《滾貓不生苔:貓咪教你的人生哲學》、《大草原的奇蹟》等。
 
 

目錄

導讀  盤根錯節的咖啡資本主義史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毓澤
推薦序  我們與咖啡的距離  /奧地利維也納獨立咖啡學院最高階咖啡師  鄭華娟
前  言  百年咖啡
第一章  伊斯蘭教的完美象徵
第二章  棉都
第三章  持續併發的火山
第四章  鰻魚
第五章  希爾斯兄弟
第六章  阿波羅的象徵
第七章  不可抗力
第八章  咖啡處理廠
第九章  壞運氣
第十章  饕客
第十一章  傳承
第十二章  咖啡樹洞
第十三章  玻璃籠子
第十四章  饑餓的種植園
第十五章  愛在咖啡種植園
第十六章  關於咖啡的事實
第十七章  美國處方
第十八章  咖啡問題
第十九章  革命種子
第二十章  紅色起義
第二十一章  戰爭引爆
第二十二章  屠殺
第二十三章  堆得高,賣得便宜
第二十四章  杯子背後
第二十五章  戰爭
第二十六章  浴火重生
 

導讀

盤根錯節的咖啡資本主義史


  你每天手中的咖啡怎麼來的?喝咖啡如何從鄂圖曼帝國的神秘習俗,逐漸轉變為許多人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為什麼咖啡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分別集中分佈在全球(已開發的)「北方」與(開發中的)「南方」?為什麼許多人都希望透過「公平貿易」改善咖啡農的生活?

  《咖啡帝國》討論的就是以薩爾瓦多——曾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產國——為核心的一部盤根錯節的咖啡資本主義史。

  1889年,來自曼徹斯特的詹姆斯‧希爾(James Hill,1871-1951)以薩爾瓦多為基地,打造出影響深遠的「咖啡帝國」,也使自己戴上「咖啡國王」的王冠。其家族事業由咖啡往外延伸,成為壟斷多數經濟與政治資源的權力菁英。然而,在咖啡資本主義之下,薩爾瓦多卻陷入極端貧困,五分之四的兒童營養不良。不僅如此,薩爾瓦多還成為美國與古巴的角力場,政治始終動盪不安,並在1980年爆發內戰,一直持續到1992年。

  如作者所言,咖啡透過「帝國與奴隸制」來到拉丁美洲,在拉美已有長遠的歷史。詹姆斯‧希爾到達時,薩爾瓦多早已獨立建國,但咖啡的生產依舊緊緊扣連著帝國主義的脈動。《咖啡帝國》描寫了薩爾瓦多政府如何渴望種植並出口咖啡,並以「自由主義改革」為藉口,透過各種法律手段從「落後」的印地安人手中奪走「未開墾的肥沃土地」,並以軍隊鎮壓反抗。馬克思在描寫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時,曾說「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而咖啡資本主義在薩爾瓦多的打造過程也是如此。

  在討論薩爾瓦多之前,《咖啡帝國》描寫了曼徹斯特,當時全球「棉花帝國」的工業中心,也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核心。包括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1845)在內,許多作品都生動刻畫了曼徹斯特工人的處境。用作者的話來說,當時的曼徹斯特見證了「所有強大的新型治理和技術形式相結合……用來榨取空前數量的艱苦勞動人口」。

  為何從曼徹斯特寫起?因為這正是詹姆斯‧希爾成長的地方。他將曼徹斯特的經營管理模式運用在薩爾瓦多的咖啡種植園和咖啡磨坊。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描寫他如何透過各種手段,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組織並榨取男工、女工甚至童工的勞動力,讓他們日復一日種植、採摘、篩選和加工。和英國的工廠一樣,薩爾瓦多的咖啡種植園也施行了「任務制度」(計件制);但希爾進一步將工資分為「現金」和「食物」兩個部分,盡可能以提供食物的方式壓低成本並規劃「合理」的工作量(例如一般工人每天能完成兩項「任務」,並得到兩頓食物;若更努力一點,則可完成三項「任務」,從而三餐都有著落)。希爾還在種植園內發行貨幣並當作工資支付給工人,供其在園內的商店消費。而如何讓人心甘情願勞動?答案是飢餓。因此,必須禁止工人取得種植園中一切可以果腹的食物,例如水果和其他豆類植物。希爾甚至為此建立了一支警衛隊,在種植園裡全天候駐守。

  但本書並沒有進行簡單的道德譴責,而是將希爾的行動扣連至維多利亞時代的世界觀(如認為「自然界是一台能夠生產機械工作的巨大機器」的「生產力主義」),以更深入理解其行動邏輯。另一方面,工人也不是逆來順受的傀儡,也會發展出抵抗的手段。從曼徹斯特到薩爾瓦多,與嚴酷的工廠制度相伴相生的,還有左翼思想與行動:「為反對以饑餓為基礎的咖啡種植園生產制度,薩爾瓦多產生的人民共產主義的核心論點是,如果做人就是要挨餓,那麼政府的目標應該是供給而不是剝奪,是飽足而不是饑餓。」

  晚近越來越多史學家與社會科學家試圖從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視角書寫「商品史」(commodity history),透過特定商品的起源、生產、貿易與消費來描繪更寬廣的世界圖像,尤其是殖民統治、奴隸制、資本主義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茶、糖、棉花、菸草、咖啡、香料、巧克力等,都是重要的研究主題,涉及的學科至少包括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政治經濟學和飲食人類學。2013年出版的《全球史、帝國商品、地方互動》(Global Histories, Imperial Commodities, Local Interactions)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文集。

  我們也可以將《咖啡帝國》放在這個架構下來閱讀。《咖啡帝國》文筆極為優美,絕不僅僅是堆疊剪裁史料;儘管文字常帶情感,卻未流於浮泛的批判。我相信《咖啡帝國》已經為全球史與商品史的書寫開拓了新的視界。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毓澤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3514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百年咖啡

多年以後,海梅.希爾(Jaime Hill,後稱小海梅)回想起自己遭到綁架那天下午,仍不免要怪罪自己的父親。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傍晚左右,小海梅正端坐在書桌前,打算寫信給他的女兒亞歷珊卓。當時萬聖節在薩爾瓦多算是一個嶄新的節日,卡斯楚於一九五九年在古巴發動革命之後,許多家庭遷入該國。「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很快就在首都聖薩爾瓦多的高級社區迅速流行起來,時年四十二歲的商人在家族企業中擔任執行者要角,並與家人同住。每一年愈來愈多穿著扮裝服飾的孩子,挨家挨戶進行要糖果的活動,然而為了安全起見,他們通常會搭車前來。即便如此,與即將到來的亡靈節相比,萬聖節的重要性仍因此相形見絀。在十一月初舉行的亡靈節,標誌著豐收季節的開始。

小海梅總是期待著收成季節到來,六個月的傾盆大雨終於換來藍天和微風吹拂,他的興奮之情足以說明這個國家的歷史。由於薩爾瓦多並未靠近大西洋海岸線,因此薩爾瓦多在一八二一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後便成為「死水」(backwater)。在這片農人自給自足的土地上,該國二十五萬公民中,只有四名律師和四位醫生,每年只有兩到三艘船停靠它的主要港口。這並不是說薩爾瓦多的公民很窮,確切地說,﹁窮﹂是一個相對的字眼,這個國家在商業上孤立的另一面,則是經濟上的平等。十九世紀中葉,在薩爾瓦多下船的歐洲旅客被這裡「沒有極端貧困」,以及土地富饒的景象所震撼。染料和香膏、高收益出口品,在鄉間生長茂盛,甚至連城鎮「都被熱帶果樹所包圍」,其中包括棕櫚樹,橘子,以及「闊葉大蕉幾乎長成一串串沉甸甸的金色果實。」正當外國遊客驚訝於這裡豐饒的自然物產,並看到這裡「非常適合熱帶農作物」生產時,多數薩爾瓦多人皆以集體耕種的土地維生。他們缺乏動力為遠端市場生產新的和不熟悉的經濟作物,更沒有動力為有經濟作物的人工作。按照傳統,該地區自給自足的農民害怕旱季的到來。每年十一月,面對數月的乾旱,薩爾瓦多人像他們的鄰居一樣,祈禱他們賴以維生的雨水回來。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3.0
|
2022/10/24
|
電子書

信手之作, 也可以當作見微知著的歷史商品史代表。
有閒就看看,至於說由個人角度看全球貿易,應該只是代表之一,代表性不夠強烈,可以看看雇主如何欺壓勞工印地安人,利用飢餓的威力控制人心,或者看看所謂的白人如何法律取得所謂原住民的傳統場域之土地,形成另類資本家的剝削。看看這些資本家個人如何努力,將所謂中南美的淡味咖啡應是掛上公平交易之路,訛詐收入的本事。其中不斷旁及所在的國的政治動亂,未成功的馬列共產農民起義,美國加拿大等國配合極權出兵干涉他國內政的前後經緯,一脈相承該國假借民主自由,到處侵略他國,保護自己資本的本質。旁及商品經濟學的差異,經濟作物當中棉花是基本需求,追求種植該作物,不會餓死卻也不會富強,咖啡卻不同,透過經濟發展與生產需要,由軟性休閒需求成為振奮人心,幫助生產效率的飲料。如何不讓工廠業主願意撥出時間,透入時間與金錢,假休息時間之名,實則都是為了獎勵生產。又談到商業競爭,該國雖無法與大產量的巴西咖啡抗衡,卻不斷宣傳該國淡味咖啡的優點,實際上中美洲七國皆生產咖啡,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與宏都拉斯為全球咖啡出口國前十大,反而本書所寫國家並未如宣傳般如此具有代表性。

由書名入手
中文譯名:咖啡帝國:勞動、剝削與資本主義,一部全球貿易下的咖啡上癮史
原文:Coffeeland: One Man's Dark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Our Favorite Drug
原意是咖啡園地:一個黑暗帝國與成就人類上癮物。
以薩爾瓦多資本家詹姆斯.希爾的角度,描述家族的崛起史出發,由古老的中亞咖啡店延續到目前的舊金山灣區咖啡店自處林立之故事。

本書章節眾多,超過同類型書籍的十幾章分類原則,大約十分鐘內即可閱讀一章節,一兩天閱讀完畢,上窮碧綠下黃泉,差點就由咖啡的發現史開始說起,為了要擴大篇幅也不需要這樣旁徵左引,說一些業界常聽的故事!主要是美國與之前的英國商人以利潤與當地政府交易,打著自由主義的大旗,改變中南美洲的地景。在火山灰下種下咖啡豆在中南美洲,帝國主義與奴隸制度與資本家,以饑餓綁架大量的印第安人,工廠制度掩蓋奴隸制度,以驚豔的包裝與言語,遮蓋咖啡生產的血腥。生產者與生產物的異化,這些人不能取得該生產獲得的成果,該國的貧富差距也是相當可觀!國家要保護人民或是商品?商品或工人重要?

新興的能量概念及熱力學原理,展示咖啡園的勞動力管理策略、鋪陳美國金元外交政策的新古典經濟學、薩國左派游擊隊的馬克思剩餘價值論。都被提及,算是雄心勃勃的作品,未免離題過遠。咖啡的歷史、咖啡的依賴,全球經濟鍊。每天早晨被視為珍寶,工作場所被奉為圭臬,茶餘飯後被受讚揚。消費與遙遠國度生產人與地串起的連結是甚麼?隱然發現世界貧富劃分去對比咖啡飲用者和咖啡工人劃分一致。串起世界、卻隔閡窮人跟富人。
展開
user-img
Lv.10
3.0
|
2022/10/24

信手之作, 也可以當作見微知著的歷史商品史代表。
有閒就看看,至於說由個人角度看全球貿易,應該只是代表之一,代表性不夠強烈,可以看看雇主如何欺壓勞工印地安人,利用飢餓的威力控制人心,或者看看所謂的白人如何法律取得所謂原住民的傳統場域之土地,形成另類資本家的剝削。看看這些資本家個人如何努力,將所謂中南美的淡味咖啡應是掛上公平交易之路,訛詐收入的本事。其中不斷旁及所在的國的政治動亂,未成功的馬列共產農民起義,美國加拿大等國配合極權出兵干涉他國內政的前後經緯,一脈相承該國假借民主自由,到處侵略他國,保護自己資本的本質。旁及商品經濟學的差異,經濟作物當中棉花是基本需求,追求種植該作物,不會餓死卻也不會富強,咖啡卻不同,透過經濟發展與生產需要,由軟性休閒需求成為振奮人心,幫助生產效率的飲料。如何不讓工廠業主願意撥出時間,透入時間與金錢,假休息時間之名,實則都是為了獎勵生產。又談到商業競爭,該國雖無法與大產量的巴西咖啡抗衡,卻不斷宣傳該國淡味咖啡的優點,實際上中美洲七國皆生產咖啡,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與宏都拉斯為全球咖啡出口國前十大,反而本書所寫國家並未如宣傳般如此具有代表性。

由書名入手
中文譯名:咖啡帝國:勞動、剝削與資本主義,一部全球貿易下的咖啡上癮史
原文:Coffeeland: One Man's Dark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Our Favorite Drug
原意是咖啡園地:一個黑暗帝國與成就人類上癮物。
以薩爾瓦多資本家詹姆斯.希爾的角度,描述家族的崛起史出發,由古老的中亞咖啡店延續到目前的舊金山灣區咖啡店自處林立之故事。

本書章節眾多,超過同類型書籍的十幾章分類原則,大約十分鐘內即可閱讀一章節,一兩天閱讀完畢,上窮碧綠下黃泉,差點就由咖啡的發現史開始說起,為了要擴大篇幅也不需要這樣旁徵左引,說一些業界常聽的故事!主要是美國與之前的英國商人以利潤與當地政府交易,打著自由主義的大旗,改變中南美洲的地景。在火山灰下種下咖啡豆在中南美洲,帝國主義與奴隸制度與資本家,以饑餓綁架大量的印第安人,工廠制度掩蓋奴隸制度,以驚豔的包裝與言語,遮蓋咖啡生產的血腥。生產者與生產物的異化,這些人不能取得該生產獲得的成果,該國的貧富差距也是相當可觀!國家要保護人民或是商品?商品或工人重要?

新興的能量概念及熱力學原理,展示咖啡園的勞動力管理策略、鋪陳美國金元外交政策的新古典經濟學、薩國左派游擊隊的馬克思剩餘價值論。都被提及,算是雄心勃勃的作品,未免離題過遠。咖啡的歷史、咖啡的依賴,全球經濟鍊。每天早晨被視為珍寶,工作場所被奉為圭臬,茶餘飯後被受讚揚。消費與遙遠國度生產人與地串起的連結是甚麼?隱然發現世界貧富劃分去對比咖啡飲用者和咖啡工人劃分一致。串起世界、卻隔閡窮人跟富人。

作者: 奧古斯丁.塞奇威克 Augustine Sedgewick
譯者: 盧相如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1/09/01

目錄
導讀 盤根錯節的咖啡資本主義史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萬毓澤
推薦序 我們與咖啡的距離 /奧地利維也納獨立咖啡學院最高階咖啡師 鄭華娟
前 言 百年咖啡
第一章 伊斯蘭教的完美象徵
第二章 棉都
第三章 持續併發的火山
第四章 鰻魚
第五章 希爾斯兄弟
第六章 阿波羅的象徵
第七章 不可抗力
第八章 咖啡處理廠
第九章 壞運氣
第十章 饕客
第十一章 傳承
第十二章 咖啡樹洞
第十三章 玻璃籠子
第十四章 饑餓的種植園
第十五章 愛在咖啡種植園
第十六章 關於咖啡的事實
第十七章 美國處方
第十八章 咖啡問題
第十九章 革命種子
第二十章 紅色起義
第二十一章 戰爭引爆
第二十二章 屠殺
第二十三章 堆得高,賣得便宜
第二十四章 杯子背後
第二十五章 戰爭
第二十六章 浴火重生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