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
Fiona是我在臺大國企系教書時的學生,我記得在個案討論時,全班都沉默不語時,Fiona總是勇於發言。她大四時來問我要不要出國當交換學生,因為要去的學校不是那麼理想,我還是鼓勵她去看看這個世界。沒想到,她一去就是歷經波折的十年!這本書就是總結她過去十年在美國矽谷奮鬥發展的歷史。
一般臺灣的理工科學生到美國年唸完書、拿到學位,找事都不是大問題,因為一般的美國人數理不強;但商科的學生就不一樣,想要薪水高,就要有好的英文溝通能力,還要有領導不同族群人員的領導力,頭頂上還有竹幕(Bamboo Ceiling,指的是黃種人無法升遷的天險)這些都是臺灣學生的弱點。如何克服這些弱點,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勝出,就是本書要表達的內容。
我在美國教過十年書才回國,我的觀察是臺灣學生平均比美國學生晚熟五年,這是因為臺灣的學生受到父母過度的呵護,不用打工,畢業後找工作也不是問題,工作間的薪水差距也不大,所以臺灣的大學生基本上不會就業導向。但美國學生完全不同,從小就被父母訓練得要自立,進了大學,目的就是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好學校商科的MBA起薪十五萬美金,因此企業要僱人非常小心,寧願多花八十%的時間在僱人,二十%的時間在處理僱錯人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所以美國對於高薪產業的求職和僱用是非常耗時評估的過程。從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出為什麼從搜尋資料、準備履歷表、面試,都要戰戰兢兢一仗一仗打,因為你要打敗一百人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這對於來自臺灣的學生是很難想像的事。
Fiona剛去美國,以為頂個臺大的光環,找事不是問題,等到四處碰壁後,才知道自己的弱點。問題是如何克服這些弱點,還要找到年薪十五萬美金以上的工作?在書中可以看到Fiona這個臺灣嬌嬌女如何在美國白人為主流的社會中力爭上游,從暑期打工找到顧問公司,再轉到數據財務公司的奮鬥過程,相信讀者看完書後,會發現成功沒有僥倖,只有挫折相陪。如果只要小成就,就會碰到小挫折,如果要大成就,就會碰到大挫折。年輕人習慣挫折後,這一輩子就學會以韌性對付挫折。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Fiona的經驗難能可貴,她的文筆流暢輕快,對於要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湯明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長庚大學校長,曾任臺灣大學副校長和國際企業系教授)
站上42.195公里馬拉松賽起跑線之前
Fiona在大學生的知名度相當高,特別是她的履歷幾乎已經成為經典範例了。今天能將自己的真實經歷,透過系統化方式分享給學弟妹,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與目標,恭喜 Fiona。
看完這本書,第一個衝出腦袋的想法,居然是:「咦!這應該是參加一場全馬馬拉松的訓練手冊吧!」常聽到有人用馬拉松來形容人生,在起跑線出發後,朝向42.195公里的目標前進。不過,決定參加比賽,沒有一套適合的訓練計畫,如何站上起跑線,安全跑完全程呢?
說一個我自己的經驗,第一次跑全馬二○一三年在夏威夷。在沒有任何訓練的狀況下,跑走到二十八公里時,腿已經不聽使喚。當天天氣極熱,身心極度疲憊,數度想放棄。幸好這場馬拉松沒有關門時間,最終花了十三小時三十三分鐘完成。第二次全馬是參加二○一八年柏林馬拉松,這次就找教練開了訓練計畫,循序漸進。從短距離開始鍛鍊,逐漸提升自己的體能與跑力,最後平平穩穩地花了六小時二十四分鐘完賽。從兩次賽事中,深深體會以為很簡單的事,若沒有適當的「準備與練習」,再簡單的事也會變得很難與複雜。
Fiona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職涯馬拉松訓練手冊,從初階、進階到高階,鉅細靡遺地分享自己的訓練計畫。對初次站上職場起跑線的學弟妹,是一本值得按部就班操作的武功祕笈。跑步,看似一個人的運動,其實團練更有效率,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很遠。職涯探險也是如此,一個人很孤單,一群人一起,路會走得更寬更遠。
二○一四年初,臺大策略名師湯明哲教授跟我說,有位很棒的國企系校友,一定要認識。過幾天,出現在眼前的就是Fiona。當時,臺大管院生涯發展服務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 CARDO)成立才三天,急需各地學校的經驗。Fiona的到訪,正好帶來對CARDO業務規劃與發展極具參考價值的美國學校職涯中心營運模式。從對話中,覺察到 Fiona熱情、積極、樂於分享的態度真是異於常人。我為了寫序,居然找到Fiona在二○一二年底寫給我的信。內容是說,當時她在美國交換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的職涯講座、社團活動,並主動籌組職涯讀書會。因為這些職涯準備,順利找到兩個不錯的實習。因此,她想在回台灣時,舉辦一個不藏私的「面試與履歷教學」活動,跟學弟妹分享所有的資料。所以,將這本書視為 Fiona 孕育十年的寶貝,也不為過吧!
Fiona職涯探索歷程非常曲折,應該很少人會像她一樣悲催吧!這幾年,只要回台灣,Fiona一定返校跟學弟妹分享這些難得的經歷。希望透過她的職涯決策、履歷撰寫與面談經驗,啟發在校學弟妹對探索未來的規劃。
許多學生因為很會念書,一路就考進好學校,然後呢?考上好大學是高中之前的夢想,那麼大學之後的未來在哪裡?來到CARDO諮詢的學生,超過一半屬於比較隨興,且看且走型。這本書正好就是最適合這一類學生閱讀的「探險指南」。從這本書,我體悟到三個重要的探險行動綱領:
1.只要出發,就會到達:夢想重要嗎?或許;一定要有夢想嗎?或許。我認為 Fiona主張不管有沒有夢想,無妨。有沒有意願與行動力去探險,才是決勝關鍵。因此,Fiona疾呼沒有夢想的菜鳥,去探險吧!沒有夢想也沒有關係,不要害怕,先打開心胸,走出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在認真探險的過程中,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自然而然就會開通了。
2.呼朋引伴,互相照應:探險的路上,不必千山萬水,唯我獨行。無論是社團、研討會,還是講座等活動,Fiona建議有空就參加,甚至於擔任志工、義工都很好。有機會就多認識人,特別是主講人或主辦單位,最好能交換彼此的聯絡資料,建立人脈存摺。所以,Fiona才會有五百封郵件不如一碗拉麵的感慨。
3.努力前進,不言放棄:《ONE PIECE航海王》中的伊娃柯夫說:「奇蹟只會降臨在不言放棄的人身上。」職涯探險的歷程也是如此,奇蹟是持續努力不懈的必然。Fiona拿到第一個正職offer之前,收到的拒絕信不計其數。然而,這些打擊並沒有讓Fiona自怨自艾、失去信心,反而讓她脫胎換骨,變成更強大的 Fiona。今天 Fiona能夠有一個令人稱羨的職涯發展,是札札實實鍥而不捨的奇蹟。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跑步的人聽到這句話一定心有戚戚焉!唯有認真地準備與練習,才能站上起跑線,行穩致遠。職涯發展如出一轍,無論是履歷撰寫、面試技巧或是求職準備,經驗的堆疊有助於下一次更好的表現。因此,鼓勵同學依照這本探險指南,一邊準備、一邊前進,在職涯發展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展開精采的旅程。
徐嘉利(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生涯發展服務中心執行長)
自序
我的職涯故事:沒有夢想,也能活得充實飽滿
找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二○一○年寫下第一份履歷,直到二○一三年底才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不是因為我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而是知道自己不夠聰明,但願意用時間彌補不足。
大學的我總是趾高氣昂。那個年紀的孩子,舉手投足都覺得自己充滿著光,向宇宙許願,老天爺一定讓你如願以償。簽不到的課,透過死纏爛打還是簽到了;沒有準備的期末考,靠著通宵抱佛腳依舊過了。是啊,這個世界簡直是我的遊戲場,所有大風大浪都放馬過來吧!
我在大三那年開始寫下第一份履歷。當年要找實習的我,其實心裡充滿雀躍與驕傲。看著琳瑯滿目的職缺,我幻想自己穿著套裝,踩著高跟鞋,在高樓大廈裡實習的樣子。就要成為大人了!我心想。
我寫了花花綠綠的一份履歷,上面貼了我的照片,用上幾種不一樣的字體,加了美麗大方的邊框,心想:「Hello World,這個世界,我來了。」
過了幾個月,結果石沉大海。我的世界觀開始動搖了:怎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呢?是不是我不夠好?我錯在哪裡了?
原來,過去二十年的人生都只算是試玩版;要出社會了才知道,自己在學校的保護傘下,打過的怪都不是怪,真正的挑戰比你目前為止經歷過的難上千萬倍。而自己想要的公司不要我,純屬正常。
那一年,我第一次深切體悟到自己與世界的級距。把碎成一地的玻璃心撿一撿,我申請去美國交換學生的計畫,帶著這包玻璃心碎片去加州。
到了美國,我決定繼續我的求職之旅。人生地不熟,連話都說不清楚的我,徹徹底底拋下原有的驕傲,土法煉鋼地學怎麼寫履歷、怎麼面試。
玻璃心既碎,那正好減輕我的行囊;一身輕盈的我,厚臉皮地把文法不通的履歷塞給美國學長姊修改,反正也沒人知道我是誰;不知道自我介紹怎麼說,我就去敲同學宿舍的門,請他用英文介紹自己,我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之後再一個字、一個字學著背;不知道怎麼在企業徵才說明會表現,我就每場都去,當壁花站兩、三個小時,死等活等也要找到插話機會。
就這樣,我硬是磕出一條血路,找到實習工作。不過,這才是挑戰的開始,在公司,老闆說話我時常只聽得懂一半,我必須厚著臉皮再三確認自己聽懂了沒;同期的實習生年紀都比我小也比我優秀,反應差人一截的我必須花雙倍時間跟上他們的腳步;沒車的我,如果沒法找到便車搭,就必須騎八公里的腳踏車上班,到座位時襯衫早已溼透。
我在跑道上落後他人地跑著,用著別人倍數的時間努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老闆要我寫一篇兩百五十字的公司簡介,短短一段話,英文不輪轉的我怎麼寫都不對。我刪了又寫,寫了又刪,就這樣,通宵一整個晚上,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如蝸牛般地寫出兩百五十字。
隔天早上交給老闆,本以為會不及格,沒想到老闆說:「喔,還不錯嘛!」
我頓時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實習了一陣子,到了夏天尾聲,我聽說年底到明年年初會有一波正職招募期。
此時我林林總總已經努力了快一年,覺得可以把握這次機會,好好衝刺。看準幾個公司招募的時間,我開始準備。面對正職的考試內容,我上網爬文,蒐集資料,把少少的積蓄花去買求職書籍和面試訓練課程;我更積極去各種企業徵才活動,甚至混入其他學校舉辦的徵才說明會,不畏旁人鄙夷的眼光,在會場上積極要名片,爭取機會。
就這樣,破釜沉舟地又努力了幾個月,白天實習,晚上參加徵才會,假日窩在圖書館啃求職聖經⋯⋯最後,我僅拿到一個面試。
只有一個面試沒關係,工作offer 一個就夠了!我心想。電話面試前一天,我熬夜準備,把筆記又統整一遍。面試時,我特地借了一處不受干擾的讀書間,把洋洋灑灑的筆記攤在面前,準備接電話。
電話響起,我腦中頓時一片空白。我怎麼也沒料到自己會緊張到當機。
不是都模擬面試這麼多月了嗎?可我說話還是支支吾吾,只能照著眼前的筆記瞎唸一通。更慘的是,我沒料到圖書室的訊號不好,對方聽我說話斷斷續續的,二十分鐘後,終於受不了地說:「妳那裡訊號太差,到底怎麼一回事?妳難道不知道這是電話面試的大忌嗎?」我頻頻道歉,然後結束了這通電話。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時的我在圖書室的景象;慘白的日光燈下,有我慘白的筆記跟慘白的臉。
自從我搞砸了這場面試以後,就再也沒有別的面試了。
在美國僅有微薄時薪又找不到工作的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我在網路上寫下〈我沒有標籤,所以我不能說話〉這篇文章,敘述自己身上沒有光環、沒有話語權的心境。在當時,我就是個無業的小鬼,沒有說得出口的社會經驗,對未來也一片茫然。
不過人性本賤,在茫然之中,我萌生了再試一次的念頭:不如讀個研究所,畢業後再試一次吧!
我抱持著這瘋魔般的念頭,跟朋友借了兩百五十美元的GMAT報名費,上網找了GMAT教科書,並著手蒐集各大研究所資料。我用找工作那套方法來申請學校:摸清楚學校特色、設想校方賞識的人才、參加學校說明會、寫cold email(冷郵件拜訪)聯絡在校生;我再次每天勤跑圖書館,用盡吃奶的力氣最後一搏。
沒錢但還是想去學校參訪的我,選擇從費城坐夜車去波士頓;沒想到那天灰狗巴士不知怎麼沒來,我就在零下七度的站牌等到半夜兩點,無處可去的我只好拖著行李走到費城火車站,在火車站裡睡了一晚,隔天再想辦法繼續我的旅程。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那個膽敢在火車站夜宿的女孩,還真的有不要命的勇氣。
我做好心理準備,如果申請不上好的學校,就老老實實地結束我的美國夢。
結果,申請的成績出爐,我申請的四所學校裡上了三所,其中還包含了我做夢也沒想過的麻省理工學院(MIT)!
然而,因為學費高昂,我最終沒選擇去MIT,而是去了一所提供獎學金的私立小學校。在這裡我重新面臨跟交換學生時期一樣、但是更加艱難的挑戰:課業壓力更重、同儕更優秀、找工作競爭更激烈。
我依舊厚著臉皮,纏著學校職涯中心主任練習面試;我廣投履歷,當朋友們申請避險基金分析師職位時,我連他們辦公室櫃檯小姐的職位也一起申請;我熬夜寫面試稿,當美國同學早已把面試練得爐火純青,我在別人熟睡時,仍坐在桌前挑燈夜戰,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我的自我介紹。為了找工作,我考試最後一名,也曾在面試前一天準備到不吃不喝,引發腸胃炎掛急診,導致隔天無法出席。
在這輛求職列車上,我收到的拒絕信無從計數,心情更是常常坐雲霄飛車:面試完後每每覺得自己表現很好,但總是冷不防地被拒絕,潑了一身冷水。但我內心依舊燃燒,把全部青春的賭注押在求職上。
某個在圖書館K書的晚上,我接到一通陌生來電。電話那頭說:「你好,我是XX公司的Kevin。請問Fiona 在嗎?」我緊張地說,我就是。「是這樣的,很感謝妳之前來我們公司面試,妳表現得不錯⋯⋯」聽到這句話,我心裡一沉。通常說「你表現得不錯」,後面都會接著「但是我們已經有想要的人選了,抱歉」。
「⋯⋯所以我們決定要給妳一個offer。」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是二○一三年年底,距離我寫出第一份花枝招展的履歷,到認清自己與世界的差距,整整三年。
花了三年兜兜轉轉,我得到的其實不是工作,而是脫胎換骨的自己。從溫室裡驕傲的花朵,變成土法煉鋼的愚公,再變成越挫越勇的忍者;我的人生因堅持而豐富,因妥協而不妥協。
努力,不是為了到達目的地;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爬過毫不留情的高山,才知道咬牙向上是唯一途徑;走過坑坑疤疤的泥濘,才知道灰頭土臉純屬正常;掉進過流沙裡面,才知道怎麼冷靜應對凶險。
這三年只是開頭,我並沒有到達成功者的伊甸園;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大部分的我們,都只是背著自己的行囊,踽踽獨行。找工作也好,過日子也好,花時間向下扎根的人,站得更直,走得更遠。
感受著這樣的心境,雙手雙腳長滿硬繭的我,卻覺得靈魂煥然一新。
蛻變後的自己,仍然會焦慮,仍然時常傻呼呼,仍然一不小心就摔得鼻青臉腫,可是我知道,人生就是如此這般摸爬滾打,而在氣喘如牛滿身髒汙的過程中,才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
很多人會以為,支撐著我的腳步的,是夢想;但其實啊,我從未擁有夢想。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來到這世界上有何目的,一直以來都毫無概念。不過,沒有夢想當支柱,我依舊憑著直覺、熱血和冒險精神,去體驗我想體驗的,挑戰我想挑戰的。在這沒有終極目標的職涯道路上,勇敢地走著。
誰說沒有夢想,就不能走上一條你想要的職涯道路呢?沒有夢想,也可以活得充實而飽滿。
願我們,都能夠勇敢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