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於語文素養與日常的這些那些
上邪!
吾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
遇見這首漢樂府,是在我大一那年,
那次我上課遲到了,找個位子匆匆坐下,
映入眼簾的,
就是這些字句,被清楚的刻寫在教室桌子。
短短數言,卻感受到情真意切。
那時,我的腦海充滿了想像,
這位學長或學姐,
應該在追求愛情的路上,
苦無告白的時機或勇氣,
那天,也許窗外正下著雨。
語文,是日常,
偶爾搖身一變,
則以文學的面貌現身,
直入我們內心的世界。
而現今,言必稱素養,
然,何謂語文素養?
依十二年國教課綱及相關文獻歸納可知其最簡要的定義為:
以聆聽、口語表達、閱讀與寫作等語文綜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適切應用於語文相關問題解決時之知識、能力與態度。
因此,語文教學的目標乃在於:
讓學生能學習語文,也透過語文學習,能解決語文的問題(比如標點符號的適切運用),或以語文更進一步在生活情境中解決相關問題(如何寫出一份出色的宣傳品),甚至活用於創新應變、人際互動、美感陶冶、媒體素養等方面。
此書乃承接前一本論著《聽,鯨在唱歌:素養導向國語文教學設計實務》(五南出版,2020年),在究析語文素養的定義、原則之餘,並分別以聆聽、口語表達、注音符號、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等不同語文學習表現,兼論古典詩文教學、國語文與教育科技之應用等,呈現國語文教學設計的各個面向,供語文師資培育相關課程及現職中小學國語文教師作為實務運作之參考。
在完成《鯨》之後,筆者除了任教的國語文教育相關學科課程之外,依然持續於中小學教學現場分享與服務。在此過程中,總能得到許多學生或教師真切的回饋。
於是,透過不同社群平臺或書報媒介,我便陸續針對某些主題進行一些簡明的分享;此外,本書亦集結這兩年在研討會或期刊發表的專論,重新梳理,形成一篇篇專題,對教材、教學及評量等不同層面,提出相關建議與想法,期待對於現場教師的觀念或作法上能稍有助益。
您一定很好奇,為何書名是「我從天空飛過」呢?
這是引自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裡的一句話: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慶幸已然飛過。
語文既是生活的日常,
我們以語文表達對世界萬物的理解,
也以語文理解未見未知的人事景物,
從學習語文,抑或透過語文學習,
我們總能感受到這萬千美好,
也體悟天地方宇的悲歡離合。
我們理當慶幸,我們因語文相伴日常,
使語文不僅是基本溝通與理解的工具,
更能沉浸文學帶來的觸動,
亦能透過語文涵育人文的素養。
值是,
本書之末,即選錄幾篇筆者的生活小品,
全書的形式也以較自由輕鬆的形式呈現,
拙筆羞澀,然而,這即是真切的生活,
以語文瞥見生活的一隅。
此書獻給同樣熱愛語文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