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

为何家会伤人

  • 定價:490
  • 優惠價:79387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這是羅雨儂和蘇慶儀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給華燈初上主角的那本書

    文/博客來心理編輯室2022年04月01日

    你追完2022年最具話題的現象級台劇《華燈初上》了嗎?在1988年的條通,「光」是由蘿絲與蘇,兩位媽媽桑所帶領,她們為生活、愛情、為理想各自奮鬥掙扎,但也因為小姐們與周遭男人的貪婪與愛慾,將眾人導向了他們從未預料到的結局。 這是羅雨儂和蘇慶儀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你我的故事。兩個女孩,因為 more
 

內容簡介

知名心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家武志紅
以多年心理諮商的相關經驗
深入分析每個人的童年家庭關係對他的影響
讓你認識真正內心的自我

  成長的傷害,表面看似無傷,但就像是痼疾,往往隱隱作痛。
  生命經驗裡的錯誤,找不到解答,不斷的重複。
  我們需要回到原點,從家庭中去找尋解方。

  #這是一本,每個做父母、做子女的都應該看的書

  這也是一本有用的書,這是你我他,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以及改善你與父母、與另一半、與子女等的家庭關係。

  #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找尋找另一半
  我們心裡都埋藏著一個夢想: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每個人都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戀人不管多像你的理想父母,那也只是你的投射、你的看法,來自於你童年的期待。

  如果我們不完全按照潛意識,認清狀況、努力去救另一半,那麼每一次戀愛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治療機會。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放在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管你多麼敬愛父母,你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麼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個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如此,你會勇敢的離開父母的保護,建立自己的家庭,也不會過份牽絆子女的成長,放手讓他們獨立。

  #什麼是愛?每個人都應該要成為他/她自己
  很多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知道正確的愛的方式。忽略孩子的感受,看不見孩子的真正需要。

  有健康自我的人,他會很愛父母,但他做事情,是先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而不是服從父母的語言。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不要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應該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那麼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一樣可以「成為自己」。父母不要過份溺愛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轉嫁自己的焦慮,讓孩子過分承擔父母的錯誤,這也是許多青少年問題的根源。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有些父母,尤其是媽媽,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更多的希望地寄託在孩子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雙倍的壓力。

  改變之道:請與孩子一起成長
  01、給孩子空間:如果父母包辦孩子的成長,什麼都替孩子作決定,那麼,孩子就學不會自己作決定,就學不會果斷和思考。父母只有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孩子才會發展出完整的獨立人格。

  02、自我成長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長,他們就不容易對適應社會產生恐懼和過分的焦慮感。並且,如果他們更多地去關注自己的成長,就不會動輒干涉孩子的成長。

  03、進化愛的方式
  以前的社會是物資匱乏的時代,但現在已然不同,父母應該進化愛的方式,從以前關注物質的方式中脫離出來,應該多考慮孩子的人格成長和心理需求。

  #面對你內在的孩子
  閉上眼睛、安靜下來,先花五分鐘感受身體,足夠放鬆後,想像一個孩子在你身邊…他在哪個位置?他是什麼樣子、表情?看著他,他會和你建構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他,便是你內在的孩子,是孩提時的你,在你內心中的影子。

  內在孩子是怎麼形成的?嬰兒時期和母親的接觸,即最初的母嬰關係,結果會導致我們心中是否有缺失。

  讓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可以隨時回來療傷止痛的安全網,承接住每個受傷的心靈,讓愛不再是負擔。這是本書最震耳欲聾的發聲。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健康・心理」專欄35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在豐厚的心理學專業理論的支撐上,全面思考家庭的功能、親子關係的意義,分析真實的案例,如這幾年常見的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問題、求學考試的壓力來源、父母過份溺愛的教養現況等,探討心理成因與潛意識的真實,鞭辟入裡,發人深省。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雅涵|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李貞慧|親子繪本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副教授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之盈|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知名講者  
  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謝玉蓮|繪星心理治療所 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以上按照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有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佈世界各地華人區。*

  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餘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另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心理學暢銷書。武志紅老師擅長以優美,易讀的文字向普羅大眾介紹專業心理學知識,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覺察,並以20餘年的豐富行業經驗,帶領為各種社會關係、親密關係,尤其是原生家庭關係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癒與尋求幸福的旅程。
 

目錄

作者序|這是一本溫柔的書,也是一本有用的書

第一篇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1-1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
1-2父母是我們愛情的原型
1-3別拿自己的尺測量對方
1-4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1-5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第二篇  讓孩子成為她/他自己

2-1母親,是孩子們的鏡子
2-2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2-3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2-4寵愛自己——溺愛的心理真相
2-5愛 = 過度的阻礙
2-6對物質的追求是對愛的渴望
2-7密不透風的「愛」源自於自私
2-8精神分裂如何發生
2-9痛苦的童年為精神官能症「播種」
2-10青少年太聽話不是好事
2-11孩子有問題,大人先自省

第三篇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3-1孩子為何把網路當成「安全島」
3-2考試癮比網癮更可怕
3-3孩子總考砸,可能有內情
3-4高中、國中面對升學與壓力
3-5和孩子一起面對考試失利
3-6家有失敗留學生怎麼辦
3-7如何一年圓「北大夢」
3-8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3-9教育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大人
3-10父親太暴躁不是你的錯
3-11孩子當不了家庭的保護神

第四篇 面對你內在的小孩

4-1你的感受被清晰感知,就形成了自我
4-2真假自我的身心不分離
4-3喚醒你沉睡的活力
4-4碰觸你的內在小孩
4-5愚孝是怎樣煉成的?——對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4-6中國家庭中的輪迴鎖鏈
4-7有關愛的六個謊言
4-8華人的情感模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6985
  • 叢書系列:富能量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1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
 
每個人至少要經歷兩次「誕生」。
 
第一次是從媽媽的子宮裡出生。子宮是嬰兒完美的居所,離開這個居所,是一個痛苦的分離過程。但這個痛苦卻換來了一個新生命。
 
第二次是戀愛。我們一生中會與許許多多人建立許許多多種關係,但戀愛是我們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親密的關係。若論親密度,親子關係一點也不比戀愛關係遜色。但是,親子關係是天賜的,好父母也罷,壞父母也罷,我們沒法選擇,只能接受,而戀愛關係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尋找理想父母的戀愛關係
 
「正是因為可以選擇,我們自己的人生才有了意義。」心理諮商師榮偉玲(註1)說;「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為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 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原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如果治療獲得成功,不僅童年的錯誤得以修復,我們還會真正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這是人格成長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與家分離的最後一步。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戀愛治療沒有獲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處理好「愛與分離」相互矛盾的關係。
 
「戀愛,其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並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這兩個相互獨立的人,又能無比親密地相處。」
 
戀愛關係,是童年經驗的復刻
 
「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榮偉玲說,「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當然,戀愛不是對親子關係的簡單複製。實際上,我們不會簡單地按照現實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我們其實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
 
理想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能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自己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我們也知道戀人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所以,在戀愛前期,我們會積極地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總之都會讓對方感覺到:不論你做什麼,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我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4/01/25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非常棒的一本書。 給有婆媳問題、親子教育糾結的人,心中疑問得到解答。
家為何會傷人? 因為我們身上帶著傷,以致於無法用健康的心去面對親密關係。如果你有不健康心理的家屬,就會需要了解這些問題,然後同情他們,知道處理的方式,不然容易陷入互相衝突傷害的迴圈
展開
user-img
Lv.5
4.5
|
2022/01/28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武志宏 著 (上)

如果你看陸劇《以家人之名》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覺得共感而潸然落淚過,那或許可以讓這本書,讓你從「家」的深淵或桎梏裡給你一個新的觀點,重新回看與校正自己失衡已久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讓那份從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不會繼續傷害從你所出的下一代。就像薩提爾曾提過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時候,療癒與決斷來自一個觀點的轉換。

攤開目錄,作者從【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讓孩子成為她/他自己】、【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面對你內在的小孩】敘述他的觀察,往往在之中的個案引用,你會看見自己、父母、好友的身影,書中援用個案那些根深蒂固以為正確的觀念,是如何深深遺毒著我輩與下一輩。

✔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只有健康與幸福的夫妻伴侶關係,才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間感受學習愛的本質。表面維持父母俱在的婚姻關係,然後在往後無數的日子裡,不斷痛陳自己的傷痛,並以此要脅孩子說:「我都是為了給你一個健全的家,才不離婚」、或是「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殊不知,孩子成天活在父母吵鬧爭鬥的陰影下,漸漸侵蝕了自信與安全感。往後,在談戀愛或擇偶時,下意識去選擇「遺缺的理想父母原型」,或是找了與父母同類型的人,不自覺成為命運輪迴的又一代人。

🔱金句:《家庭裡主要處理的是感覺,理解與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 【讓孩子成為她/他自己】

「母親,是孩子們的鏡子。」你看著事物的那一刻,那個事物也因你的注視而得以存在。常見的問題是,當母親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識時,孩子會為了討好母親而盡一切努力,漸漸的抹煞了自己的感覺,而將重心放在「討好」、「投其所好」,因此也養成非常在意他人目光與評價,忽略了自己內在音聲。對自己沒有自信,就是長期在這樣的匱乏下養成。

當我們說讓孩子走他想走的路時,但絕大多數的父母,又總會下指導棋,總按自己的意志或圖自己的輕鬆方便去塑造孩子,於是壓抑了孩子的自我意志,漸次地讓孩子在成長路上丟失自己。

🔱金句:《親子關係中,或在任何關係中,我的感受能被感受到,這一刻,我存在,你也存在。這一刻,就是愛。》

✔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本書的這一大段,建議佐看吳曉樂的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或是同名劇集,會有更深的體悟或醒覺。

我們常說現在孩子比以前的我們學習壓力大,觀其癥結來自於,父母將自己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尤其,如果是父母任一方當他們自己的成長停滯,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他們並非透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變著法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不愛你,就不會這樣要求你」........。

還有一款的父母屬於知識型父母,也就是父母仍追求自我成長,但是孩子卻成了證明自己的工具,並非將孩子視為獨立個體,他們心中想著,「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面子。」於是,想盡辦法投資一切佐助小孩,當孩子表現不理想時,他們在心裡,自然地將孩子與「債主」畫上等號,時刻要求孩子償債以達自己的投資報酬率設定,而不是去觀察孩子的感受並輔佐孩子。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其實更在乎的是「愛」,因為在乎父母與師長,更在乎父母與師長的情緒。當這些長輩們將成績與愛畫上等號,可想而知,孩子會吞服多少壓力,以追求這些非來自自我內心導向需求的桂冠。

🔱金句:《伯特‧海靈格說:「孩子是家庭的守護神。」健康家庭猶如平地,孩子會成長為挺拔的大樹,而有問題的家庭,孩子會成長為奇形怪狀的樹,之所以會如此,是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成熟的愛,是要求孩子們從家庭的牽連中釋放自己,不再重複那些有害的事情。》

✔ 【面對你內在的小孩】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愛」與「自由」。前者容易被辨識,也容易被錯誤認知;但後者,範圍經常讓父母不知所措,衍生出許多擔心,例如「太自由了,容易學壞。」。但這些擔心,其實來自於父母心中的恐懼。

究其源頭,還是出自於父母成長過程裡的木馬程式,那些被壓抑的,往往成長過程會形成內在的陰影怪獸,時不時將好不容易餵養長大的信心與勇敢一口吞沒。

「一個人的存在感,來自於他的感受被另一個人看到。」美國心理學家萊茵如是說。孩子經常為了刷存在感,努力投父母所好,只為了成為父母眼中能被看見、被重視的孩子。但當這些討好與自己的能力相悖,或與自己的想望背道而馳時,與父母開始起衝突,或孩子開始自我身心岔離裂解,也就慢慢形成病根。

🔱金句:《願你從現在開始,從那些看似瑣碎的時刻開始,活出你自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