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余英時傳

余英時傳

  • 定價:699
  • 優惠價:962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9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顏擇雅/余英時政論背後的史學涵養

    文/顏擇雅2022年08月17日

    余英時的現世關懷跟他的學術思想是無法一刀切的。他反共,並不出於血海深仇,也不是被美國洗腦,更不是瞎了,沒看見「大國崛起」。他的政治論斷,一直都是紮根於實實在在的歷史研究。下面特選一些他寫過的史學文章,都是最支撐其反共立場的。 首先,就是他評價毛澤東的三篇名文,三篇都是經典。第一 more
  • 普林斯頓通信-關於《余英時傳》十問十答

    文/周言2021年11月25日

    余英時傳 撰寫《余英時傳》的周言來自中國,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在是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早在先就已撰寫過陳寅格、王國維兩位重要人物。《余英時傳》可以說是粉絲追星的最高等級,由仰慕而生進而完成一本如此重要的著作,讓讀者從家族到生平與成就,瞭解這位當代學術史與 more
 

內容簡介

  若要透過一個人寫一部當代史,尤其是當代的學術史和思想史,
  唯獨通過余英時的傳記才有可能。


  他的降生,正是中國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而他身後的家族百年變遷,恰恰是中國近代史劇烈變動的縮影。他是余英時,二十世紀繼胡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家。他的成長歷程,與中國近代史中若干重要轉捩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個人的生平經歷,就是一部當代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

  針對余英時學術成就而發的評論所在多有,但對余本人的人生經歷,世人依舊知之甚少。而余英時本身成長的歷程,經歷了自抗戰之後中國近代史中若干重要轉捩點。早歲的戰亂與動盪為他帶來顛沛離散。卻意外地為他指引了一條更為開闊的學術路徑。在這道學徑上他逢遇了錢穆、楊聯陞等,對其學術養成及文化薰陶帶來深遠影響的名師宿儒;同時也由於研究、書寫工作的因緣,與胡適、陳寅恪、錢鍾書等海內外重要學者有所交集與過從。
 
  本書為華人世界史學巨擘余英時身後首部傳記,將余英時一生成長與學術追尋的歷程完整於世人面前。並詳錄余英時生平著述繫年要目,為將來的後進提供了一條更為清晰、深闊的學術取徑。

本書特色

  華人世界史學巨擘余英時身後首部傳記
  書末詳附余英時生平著述繫年要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言


  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寅恪研究》主編,著有《王國維與民國政治》、《余英時傳》等,編有《辛亥百年:回顧與反思》、《不確定的遺產:哈佛辛亥百年論壇演講錄》、《陳寅恪研究:反思與展望》、《陳寅恪研究:新史料與新問題》、《海上中文系》等。
 
 

目錄

出版前言 更清晰深廣的道途
 
前言
引言 余英時家世

第一章 一個家族的中國近現代史
士紳余誼密/革命烈士余大化/地下黨項子明
第二章 余英時的父親余協中
學界生涯/投身政界/一九四九以後
第三章 少年余英時
童年歲月/時代變遷/輾轉求學
第四章  一九四九:走還是留
燕京末路/燕京師長/走還是留
第五章 海濱回首隔前塵:余英時與錢穆
就讀新亞/師生情深/兩難的抉擇
第六章 余英時在新亞
名師雲集/同學少年/思想的激蕩
第七章 香港時代
余英時與《自由陣線》/余英時與《中國學生週報》/余英時與高原出版社
第八章 求索西方文明
追索民主與文明/何謂革命/自由與平等
第九章 天才為何成群的來
二十世紀上葉的哈佛學生/洪業的哈佛歲月/哈佛園中多英傑
第十章 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余英時與楊聯陞
帶藝投師/教學相長/暮年楊聯陞
第十一章 思想、學術的新動向
楊聯陞與漢代研究/陳啟雲的質疑/傾心人文主義
第十二章  余英時的岳父陳雪屏
從學界到政界/一九四九之際/終老台灣
第十三章  緣起陳寅恪之一:《論再生緣》出版風波
早年陳寅恪/文字惹禍事已多有/時代的反響
第十四章   從哈佛到密西根
余英時與費正清/留美與回港之間/余英時與黃仁宇
第十五章   重返哈佛
楊聯陞的舉薦/田浩與余英時/黃進興與余英時
第十六章 從秦漢到明清
學術潛伏期 /追尋明遺民 /清代思想史的新解釋
第十七章 重返新亞
余英時與孫國棟/ 激辯新亞精神 /校務之外
第十八章 中大改制的台前幕後  上
中大改制的緣起/中大改制的過程/改制激流中的余英時
第十九章  中大改制的台前幕後  下
改制小組成員的回憶/中大改制中的唐君毅/與唐君毅“和解”
第二十章   轉向東方  
《歷史與思想》出版/當選院士/與錢新祖的論爭
第二十一章   從哈佛到耶魯到普林斯頓 
從哈佛到耶魯/執教耶魯/從耶魯到普林斯頓
第二十二章  大陸之行
張光直的推動/各地見聞/余英時與錢鍾書
第二十三章  緣起陳寅恪之二:《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風波
一輪排炮/馮衣北出場/汪榮祖的意外加入
第二十四章  心繫兩岸
反智論的提出/站在歷史的潮頭/建設台灣
第二十五章  時代的風陵渡口
變局之後/義不容辭發友聲/中國情懷
第二十六章  展望九十年代
知識人的邊緣化/激進與保守之爭/余英時與王元化
第二十七章  余英時的反對者 上
魯迅研究者的發難/郭沫若研究者的圍剿/又一個「馮衣北」
第二十八章  余英時的反對者 下
李敖的率先發難/候立朝的批判/盧建榮、張友驊的“再接再厲”
第二十九章  師友之間
棋藝、戲曲的切磋/文章師友/虛與委蛇的交往
第三十章 晚年歲月
著作、言論在大陸的傳播/近二十年的政論/悄然離世
 
結語
後記
 
附錄
楊聯昇日記中的余英時
余英時先生最後十年的點滴記憶
余英時先生著述繫年要目
 

前言

  二○○六年,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余英時榮獲有著「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該獎項由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余英時與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共同分享了這一獎項,這是迄今為止華裔歷史學者第一次榮獲該獎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實早在余英時獲此獎之前,其在史學界的地位早已有目共睹,從余英時一九六一年從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算起,其先後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其連續任教於三所東部常春藤大學,這項紀錄幾乎無人能破。

  一九七四年,余英時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年僅四十四歲,幾年之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兼新亞書院院長,一九九一年擔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十年之後他為《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和《胡適日記》所寫的兩篇長篇序文以及其他和胡適相關的文章,結集為《重尋胡適歷程》出版。

  其實早在在半個世紀之前,余英時早已在胡適那裡留下了痕跡,一九五八年一月十六日胡適日記記載了其和余英時的父親余協中會面的場景,其中提到了日後成為歷史學家的余英時:「潛山余協中來訪,他是用Refugee Act(難民法案)來美國居留的,現居Cambrige(劍橋),他說起兒子余英時,說Harvard(哈佛)的朋友都說他了不得的聰明,說他的前途無可限量。」

  當然胡適在這裡沒有留下對余英時的直接評價,但是從余協中的言辭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學人對於余英時的看重。五○年代余英時的老師錢穆曾經給余協中寫信,信中說:「英時天資勃發,實似往年張君蔭麟,而醇厚過之,必有遠道之期,此不僅兄之老福,亦弟晚年心情所切盼。」錢穆對於余英時的這一評價,轉述自牟潤孫,錢穆在寫給余英時的信中有記載:「弟(余英時)文到,牟潤孫先生閱後極為擊節,謂弟英年才起橫溢,據彼所識唯往年張君蔭麟差可比擬。」錢穆後來在《師友雜憶》中,也記載了他人對於余英時的評價:「學期中,哈佛來邀去作學術演講。晤雷少華,親謝其對新亞研究所之協助。雷少華謂,哈佛得新亞一余英時,價值勝哈佛贈款之上多矣,何言謝。英時自去哈佛兩年,轉請入研究所讀學位,獲楊聯陞指導,成績稱優,時尚在校。」

  錢穆作為余英時的老師,對余英時自然讚嘆有加,而余英時的另外一位老師楊聯陞也對余英時頗為器重。楊聯陞去世之後,他的老同學周一良在追憶文章中便留下了楊聯陞對余英時的評價,周一良早年和楊聯陞曾是同學,但是後來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周一良回憶:「四○年代末以後,天各一方,不相聞問,直到一九七四年聯陞夫婦同來北京才得晤面。他當時極為小心謹慎,許多老朋友都未要求會面,只提出見我。我當時已調到『梁效』工作,『紀律』奇嚴,居然得到允許去北京飯店會晤,原因是『此人是很有影響的美籍華裔學者』。記得這一上午的會面他異常興奮,談了很多,而我卻『乏善可陳』。我問他在哈佛有無接班人,他舉出余英時。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余英時教授之名,而識荊又在十五年之後。」

  當然對於余英時最高的評價,當屬錢鍾書,錢鍾書曾經在送給余英時的《管錐編》扉頁上留下這樣的字樣:「每得君書,感其詞翰之妙,來客有解事者,輒出而共賞焉。今晨客過,睹而嘆曰:『海外當推獨步矣。』應之曰:『即在中原亦豈作第二人想乎!』」當然這是錢鍾書的客氣話,與錢鍾書寫給余英時的信中讚譽有加是相同的:「兩奉惠書及贈什,寓意深永,琢句工適,足使老於吟事者咋舌斂手,自是君身有仙骨也。弟如田光,恨不相逢於壯盛之日,友聲和答;今則臣精銷亡,愚才竭盡,惟有把君詩過日耳。」

  其他諸如此類的評論不勝枚舉,但是我必須指出,這些評論大多針對余英時的學術成就而發,對於余英時本人的人生經歷,世人依舊知之甚少。而且從余英時出生的二十世紀三○年代開始,恰好是中國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余英時及其身後的潛山余氏家族的百年變遷,恰恰是中國近代史劇烈變動的縮影,二十世紀上半葉,潛山家族的分化,折射出國共政爭中近代史的戲劇性,而余英時本身成長的歷程,經歷了自抗戰之後中國近代史中若干重要轉捩點,余英時都和這些轉捩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曾有人說透過寫一個人寫近代史,唯獨通過梁啟超的傳記才有可能,而透過一個人寫一部當代史,尤其是當代的學術史和思想史,唯獨通過余英時的傳記才有可能。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74898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精裝 / 560頁 / 14.8 x 21 x 7.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引言:余英時家世
 
在安徽省的安慶市有個叫做潛山的縣城,潛山縣的最北面有個叫做官莊的小鎮,與嶽西桐城、舒城三縣市相連,官莊地名始於宋代,據《宋史》記載:「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清朝吳振臣《寧古塔紀略》載:「清康熙時,寧古塔將軍編流人隨旗下,設立官莊。」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其時的官莊是行政機構的名稱,千百年來這裡因為世代讀書,為官者眾,後人便以官莊為地名沿襲下來。

舊志中稱潛山縣古為揚州之域,實為蚩尤族之地,夏商周時期都屬揚州,春秋時為皖國,秦時屬九江郡,西漢廢除秦制,改九江郡為淮南國,一直到西晉仍然是郡治,隋朝廢郡置州,後復改為郡治,唐代改稱舒州,後屢經反覆。對於潛山何以稱「潛山」,潛山教育界前輩光明甫在遺作〈釋「潛」〉一文中曾經認為「潛」字源於《漢書》,而余英時先生真正學術的起點,也恰恰是從研究漢朝開始。

余氏在官莊鎮是大姓,乾隆壬子年(一七九二年),鄉賢余文章建了余氏五世堂支祠堂,格局為「四水歸堂」式的徽派建築,乾隆皇帝親賜予御筆「五世同堂」、「七葉衍祥」的牌匾以及聖旨碑刻,余文章便是余英時的先祖。余氏宗祠名為「德馨莊」,門前有一棵四人合抱的銀杏樹,乾隆五十五年,當時余文章已經將近九十高齡,膝下有七子,全家一百三十多口人,五世同居,縣令見聞奏報朝廷,乾隆乃賞賜「五世同堂」的牌匾,時隔三年又賜「七葉衍祥」四字。
余文章有一子為余必名,生一子名余輝宣,余輝宣之子余宗謨有一子名余祖圭,余祖圭生一子名余協中,余協中便是余英時的父親。余英時乳名小寶,號清遺,本名余敦雯,改名英時,乃是取「英雄出時世」之意。余英時是余家有記載以來的第二十二代。

余英時一九三○年農曆元月出生於天津,乃是剖腹產所生,母親張韻清因為難產去世,張韻清是桐城人,是桐城名士張英、宰相張廷玉的後人,張女士能文擅詩,文學功底深厚,著有《穀香齋詩集》等。桐城歷代文人集《桐舊集》中便收錄了張韻清先人的若干詩歌,計九人共五十首,這九人分別是:張氏、張瑩、張似誼、張令儀、張潤芬、張瑞芝、張玉芝、張愛芝、張熙春。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