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這是一本一旦開始閱讀便不能放下的書。我作為社工多年,書中提及到的事情確是屢見不鮮,但作者文筆流暢細膩,把書中主角的心路歷程和感受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很快便會代入書中主角,就像是自己親歷其景一樣!
每個人初出娘胎都只是白紙一張,我始終相信人的性格、行為或情緒問題,跟其成長過程有直接關係,而成長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其密切接觸者包括父母、兄弟姊妹、老師、朋輩等,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相當大且深遠的!就如書中主角的成長路上,如果父母可以對所有子女都給予同等的關愛和信任,與子女多溝通,盡早察覺及介入子女成長期間所出現和遇到的問題,相信不會為她長大後帶來那麼多痛苦的回憶!
這書亦引發我有兩個反思:第一,作為父母、老師、社工、或甚成年人,是否就有權利為他們的子女、學生、受助者、未成年者作出決擇?他們又是否有足夠知識、能力、遠見,以及對當事人有足夠的認識及瞭解,從而作出明智的選擇呢?有沒有認真考慮過當事人的想法、個人意願和喜好?
當然,那未成年者的年歲、認知能力、成熟程度等等都是首要考慮。隨著小朋友的成長,他們的性格及喜好亦漸形成,而成長過程中,周圍環境、所遇到的際遇、家人朋輩的影響等,都會令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長可能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為他們的子女作出很多決撰,但他們究竟有沒有考慮過子女的意願和想法呢?
套在現今的虎爸虎媽,為著子女要贏在起跑線,老早便為他們安排很多很多的興趣班,放學後和假日子女們都忙得透不過氣來……然而,那些活動是否適合孩子呢?若然那不是子女所想所好,他們是否一定得益呢?若然他們無心學習,又是否只是浪費金錢和時間呢?有否考慮過他們的實力和潛能是否合適?而一些活動在父母角度和認知範圍內是沒有益處或容易學壞的,就會被二話不說禁止參加,就如書中主角的情況一樣……其實她很主動地多次想透過參與課外活動來擺脫心靈創傷和自殘行為,可惜機會卻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抹煞了!
我們應該怎樣在為保護未成年者及為他們福祉著想和尊重他們的意願及人權之間取得平衡?除了作為父母需要認真小心處理,作為老師和社工,又會否只顧及專業上考慮,卻沒有從學生及受助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更沒有尊重他們個人的權利和顧慮到他們的感受,而為他們作出一些可能帶來更大傷害的決撰?就如書中主角的中學老師和社工,她們就一些事情的處理,如果能夠先和當事人討論一下,瞭解她問題背後原因,聆聽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她的意願和自我尊嚴,她可能可以避免很多不幸和痛苦的遭遇,而書中主角的成長路或許不會有那麼多的荊棘,對她身心造成莫大的傷害!
第二個反思,是家庭性侵的問題,時至今時今日的香港,久不久就聽聞,令人髪指!就算侵犯者最終被判刑,在各方的處理過程中,對受害人的傷害仍然很大!最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受害者,是不敢或不能或不被批准作出任何控訴,她們只能夠逃避或啞忍!是否中國人的重男輕女、家醜不出外傳等觀念而把問題看輕了,甚至是掩蓋起來呢?而在處理過程當中,各方相關人士包括員警、家人、朋友、學校等若以懷疑、怪責、輕蔑眼光去看待受害人,對受害人的傷害也是很大的!我認為學校在這一環上角色重要,必須肩負重任,除了有效推行性教育之外,得教導孩子從小就認識什麼是性侵犯,以及怎樣去保護自己,如果有類似事件發生,可以怎樣去處理,而最重要的訊息,就是要肯定這不是他們的錯,作出性侵行為的人,必須承擔責任及受到懲罰!
最後,我要藉此機會向作者的積極人生態度及勇氣致敬!很多人對自己不幸和痛苦的遭遇都只想逃避,以為不再去想去提就可以永遠把他們埋藏起來……但實情是這些痛苦的回憶卻經常浮游在腦海中,不時就會出來,令人困擾!作者現在已是學業有成,而且有一份崇高的職業,她深知要將過去的不幸作一個終結,選擇把她痛苦的成長經歷寫成書本,我相信這個過程必定給她帶來莫大的痛楚,因為一字一句都會將那些痛苦的經歷重現眼前。但是,她竟然做到了!在此祝願作者把握過往痛苦經歷給她帶來的磨練和得著,化成力量,正面勇敢積極面對人生挑戰,為自己創造美好前途!
前東華三院區域主任
甘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