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金融騙局:驚世詭計大揭密,寫給所有投資人的警示書

金融騙局:驚世詭計大揭密,寫給所有投資人的警示書

The Con Men: A History of Financial Fraud and the Lessons You Can Learn

  • 定價:360
  • 優惠價:66237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投資人的記性,向來很差。」──羅曼.阿布拉莫維奇,俄羅斯億萬富豪
  每一名詐欺犯的動機,絕不是「想要更多錢」這麼簡單。
  到底是哪種人,有辦法獲得我們的信任,然後欺騙我們?
  英國資深財經記者李奧.高夫透過分析過往經典詐騙故事,
  幫助廣大投資人掀開騙子的假面具,避免誤入機關算盡的金錢陷阱。


  儘管媒體每次都會在新的詐騙醜聞出現時,用震驚態度進行報導,
  但金融騙局其實算不上罕見,甚至可說發生頻率非常頻繁。
  為什麼這麼多名聲顯赫的人,會犯下規模極大的詐欺案件?

  ◎「在現今的監管架構下,想從事違法行為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伯納德.馬多夫
  2009年因策畫65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被判處150年有期徒刑。

  ◎「我們向來不違法。」——肯尼斯.雷伊,安隆公司執行長
  2006年在等待判刑期間去世。

  ◎「我不會明知故犯,去詐騙。」——伯納德.艾博斯,世界通訊公司執行長
  2005年7月因詐騙案,被判處25年有期徒刑。

  ◎「若這是龐氏騙局,我就下地獄。這絕不是。」——艾倫.史丹佛,史丹佛金融集團總裁2012年6月因主導7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被判處110年有期徒刑。

  ◤金融業內的不當行為,很可能是系統性的,
  而這些行為,就像黴菌一樣不斷蔓延生長。◢


  事實上,金融服務業吸引太多貪婪又沒有道德觀念的人。
  如果你已接觸投資領域一段時間,
  就會發現或大或小的金融醜聞層出不窮,而托詞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本書用輕快詼諧的文筆,剖析過往數十年間曾發生過的重大投資詭計,
  並試圖回答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詐騙犯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你為什麼會上當受騙?
  •騙子們為何會屢屢得手?
  •為什麼市場繁榮時詐騙案反而更多?
  •監管機關為何難以阻止詐騙發生?
  •該如何識別讓人眼花繚亂、看起來很誘人的投資商品真偽?
  •該如何保護自己,讓財產不會在眼皮底下慢慢被捲走?

  在大型詐騙案中,受害者鮮少能夠把錢全額拿回來。
  事實上,通常一.毛.錢.也.拿.不.回.來。
  本書作者李奧.高夫,
  是一位資深財經記者,與二十多本投資相關書籍的作者。
  他提筆撰寫這本書,
  試圖幫助投資人避免踏入看似美好的金錢陷阱(其實對投資不感興趣的人也同樣重要)。
  在面對層出不窮、 日新月異的貪婪、背叛與謊言時,
  每一個人都應學習如何有效保護辛苦累積的資產,
  築起防範金融詐騙的第一道防火牆(在還來得及的時候)。

名人推薦

  Jet Lee|「Jet Lee的投資隨筆」粉絲團版主
  朱楚文|財經主持人/作家
  安納金|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奧.高夫(Leo Gough)


  英國財經記者、作家,曾擔任新興市場與科技類股相關的投資通訊刊物編輯,也是一位熱中投資的散戶投資人。

  自從1997年開始便長年待在亞太地區,服務於知名投資銀行與管理顧問公司,如花旗銀行與A.T. Kearney。近年主要為一家位於中東的管理顧問公司工作。

  著有《縱橫全球股市》《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怎麼知道這檔股票能賺錢?》(與《80/20法則》作者理查.柯克合著),以及已發行第五版的《股市到底怎麼運作》等二十多本財經投資相關作品。

譯者簡介

聞翊均


  專職譯者。現居台南,熱愛文字、動物、電影。
  擅長文學、科普、運動相關翻譯。  
  譯作有《黑色優勢》《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金融詛咒》等書。
  andorawen@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騙局、騙子以及你是怎麼被騙的?/Jet Lee
【推薦序】金融詐騙,無所不在/雷浩斯
【前    言】很不幸地,這都是真的
 
Part 1 永不消逝的金融騙局
Chapter 1 恐怖故事
貌似正經的伯納德.馬多夫
不認罪的艾倫.史丹佛
你怎知是投資大師,還是騙子
真正的主角
世界通訊醜聞
我們還能相信誰
 
Chapter 2 必須對市場有信心……
內線交易
套利者:伊凡.博斯基和丹尼斯.李維
飢渴的掠食者:羅伯特.韋斯科
格達費、卡斯楚與獨立建國
預防與矯正
 
Chapter 3 炫目的新投資和老套的舊把戲
龐氏騙局
拉高倒貨騙局
完美犯罪?
證交會對馬多夫的懷疑
與核心問題失之交臂
一群菜鳥負責調查詐騙老手
完美適應環境的寄生蟲
 
Part 2 識別詐騙者
Chapter 4 是鯊魚,還是瘋子?
有金融詐欺犯是病態人格者嗎?
病態人格者的弱點
容易滋生欺詐行為的情境
奈及利亞詐騙集團的特殊之處
評估受託方人格的可行性
 
Chapter 5 擋不住誘惑:艾倫.史丹佛的故事
境外法域
務實的南方佬
誠信的公司,正直的老闆
不斷吸金,核心團隊都非金融專業
滲透進一國的金融監管機關
不是銀行家,是開發商
證交會的縱容?
 
Chapter 6 巫術式管理:創造帳面利潤的金融騙術
奧林巴斯醜聞
驚動西方的日本公司醜聞
勃利.派克的崛起
迅速成長,代表有問題
用盲人的眼睛觀察玻璃
掀起政壇風暴
投資人對上商業巫師
 
Part 3我們為什麼活該被騙?
Chapter 7 投資罪行:相信假先知、為末世投資與貨幣幻覺
理財大師教你的,並非財務教育
勵志話語不是金融教育
等待世界末日的金蟲們
越南難民潮與德國惡性通膨
貨幣幻覺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上當?
 
Chapter 8 系統中的道德風險
金融系統的道德風險,是詐欺
倫敦同業拆放利率醜聞
阿拉巴馬州傑佛遜郡詐欺案
從嚴防堵銀行業的無節制行為
 
Chapter 9 有漏洞的盡職調查
伯納德.馬多夫提供的服務
從來沒有一年賠錢?
書呆子哈利.馬可波羅的檢舉
關於基金與組合型基金
永遠都要重視盡職調查
 
Part 4 如何避免受騙?
Chapter 10 都叫基金,但長相不同
避險基金
寬鬆的避險基金法規
佰鈺集團避險基金詐騙案
投資人的超級王牌
避開避險基金詐騙
 
Chapter 11 做假帳:公司帳目的問題
法律的差異
從投資人角度看公司治理
公司帳目
瘋狂艾迪公司
明顯的違法行為,如何演變成詐騙
200萬滾成2000萬
安隆風暴
一步錯,步步錯
只是亡羊補牢,遠遠不夠
投資人與帳目
 
Chapter 12 更穩健的策略
對抗詐騙的第一道防線
分散投資的重要性
投資底線
資產配置
在投資叢林中保持理智
 
【後  記】下個牛市,騙子將捲土重來
 
延伸閱讀
 
 

推薦序

騙局、騙子以及你是怎麼被騙的?/Jet Lee


  人類的天性有很多種,其中一個就是欺騙。如果聖經是真的,夏娃就是人類史上第一個遭受欺騙的受害者。
        
  「欺騙」這件事,可能已經在人類社會存在幾千年。騙局隨著時代不斷推陳出新,騙子也早就不如戲劇中那般猥瑣。越大的騙局,騙子就越顯得有社會地位,穿著就更加精緻,生活過得更加像人們口中的「人生勝利組」。
        
  可奇怪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騙局及騙子的辨識能力,卻沒有什麼明顯地進步。並不是因為人們的知識沒有長進,相反地,近一百年來,人類科技及知識的發展如同明燈劃破黑夜一般,帶給人類社會長足的進展。
        
  究其根本,還是人類的貪婪天性蒙蔽了理智,所以明明知道有詐,卻還是忍不住想要賭一把。不相信嗎?還記得今年台股最夯的航海王故事嗎?
       
  或許你並不覺得自己是貪婪的受騙者。但事實上,我們任何一個人,做的任何一個有關金錢上的決策,都很有可能受騙上當。

  騙子們建立各種讓人有信賴感的人設、提出極其優渥的虛幻報酬率,背後可能還有龐大的共犯集團(不管你有意或無意,你可能都是其中一分子),只為讓你相信他們是真心想要幫你賺錢,然後令你無從逃脫他們設下的局。
       
  騙子們會設計很多激勵人心的口號,為你編織許多綺麗的致富夢境,就是希望你相信他們,然後安心地走入騙局。
        
  騙子們不只騙你,更會精心設計眾多的金融商品,目的就是想要詐騙管理你血汗錢的金融業者。所以縱使你選對了良善的資產管理者,但最後他們卻可能被「人間巨騙」拐走了大多數的金錢。
        
  那麼,我們真的無法躲開這些吸血蟲嗎?靠政府監管可行嗎?
        
  政府的監管機制,永遠都落後人性一步。通常都是新一代的騙局泡沫破滅以後,監管機關才會知道應該怎麼防堵這樣的騙局。
       
  如果政府不是完全可以相信的,那我們可以相信大型的跨國金融機構嗎?
        
  未必,當年的馬多夫騙局,不就正有許多的跨國金融機構也受騙上當了嗎?他們不見得就比你聰明多少,畢竟虧掉的是你的錢,不是從他口袋掏出去的。
        
  那我們該怎麼破解騙局呢?關鍵都在你自己身上;只有你可以救你自己。
        
  我們不妨回想過去從小的學習經驗。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理解歷史?學習歷史是希望人們可以鑑古知今,了解過去人們為什麼受到傷害,又該怎麼避開這些危險。這本《金融騙局:驚世詭計大揭密,寫給所有投資人的警示書》,正是透過分析過往的經典詐騙故事,來讓人們得以理解騙局是怎麼開展的,然後又是怎麼掉進騙局的。
        
  千萬不要以為書中的案例都已經過時,直至今日,人類社會一樣充斥著相同模式的騙局,只是換個包裝再來一次。我們一樣可以從這些案例中,找到構成騙局的脈絡,然後看清身邊正在發生的事。
        
  我看到這本書的當下其實相當驚訝,原來我剛好跟作者有相同的認知:奉行「指數化投資」,正是可以輕鬆避開騙局的好方法。指數化投資,就是照亮騙局、讓投資人避開詐騙的燈塔。
        
  我相信各位在熟讀這本書的內容,並且專一執行指數化投資之後,你在未來人生受到金融詐騙傷害的機會,就能降至最低。

  (本文作者為「Jet Lee的投資隨筆」粉絲團版主。)

金融詐騙,無所不在/雷浩斯

  我們的周圍,其實騙子比想像中還多,尤其在金融界,如果剛好股市大漲,投機氣氛狂熱,等同替騙子創造了良好的詐騙環境。
        
  這些金融界的騙子之所以能得手,是他們努力地讓自己看起來很正常,甚至是看起來很成功,他們的社群網站上充斥著和名人的合照,發表著類似直銷洗腦的話語,甚至頂著高學歷,看似年輕有為,實際上金玉其外。
       
  金融詐騙通常會透過兩種方式執行,本書提到最常見的「龐氏騙局」和「養、套、殺」。
        
  龐氏騙局通常包裝成一種生意,例如特殊的賣黃金貿易,或者看似有利的新商業模式。他們會用高過一般的報酬率來騙你進場,例如每個月6%的報酬率,一年就有72%了,這種明顯不合理的績效,就是詐騙的徵兆之一。
        
  投資人之所以會被龐氏騙局欺騙,是因為一開始都是小額投入,大多數的人會認為小錢被騙後損失有限。但是當你領到了第一批的利息錢(誘餌)之後,很多人就開始被貪念影響,大量地投錢進去,最後就血本無歸。
        
  破解龐氏騙局的方法很簡單,你只要問自己:「如果有這麼好賺,為什麼他們不自己賺就好了?」

  股市之中的「養、套、殺」是另一種常見的金融詐騙方式,分成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
        
  早期台股的蠻荒時代中,金融分析師的法規證照未備齊,因此常有許多非專業的電視投顧老師,大量地慫恿股民買股票。
        
  現在的網路社群時代,這種現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加猖獗,許多網路上的投資社團、假粉絲頁或是假的line群組不斷地餵食資訊,讓沒有判斷力的投資人頭昏眼花,進而成為詐騙者眼中的肥羊,淪為被割的韭菜。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詐騙,則通常是用一對一的私下誘拐話術:「這檔股票快要上市了,上市之後至少會賺十倍。」如果剛好被貪念影響,那麼中招的機率就會變得很大,最後得不償失。
        
  請讓我們再重新回顧上述那個問題:「如果有這麼好賺的事情,為什麼他們不自己賺就好了,還要特地跟我講?」這是很基本的邏輯。
        
  股票套牢,你還有可能賺回來;但錢被騙子騙走了,是絕對拿不回來的。
        
  希望讀者們能透過本書,了解更多防範詐騙的方法。唯有讓自己多充實知識武裝起來,才能真正防範詐騙。

  (本文作者為知名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前言

很不幸地,這都是真的


  在電子收銀機出現前,我和朋友去酒吧時,常會做以下嘗試:每次我們先買好一輪酒,就把總價記錄下來,然後看看下一輪的價格是否有不一樣。常常會出現就算每個人在這一輪買的酒都和上一輪一樣,但兩輪的價格還是很可能出現差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該把這種算錯錢的事怪在誰的頭上?或許這是因為酒吧員工的數學不好,因此應該怪政府吧,怎麼可以讓那些計算能力不佳的人從學校畢業?或許是因為這間酒吧的員工人數不足吧,所以酒保嚴重過勞才導致他犯了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應該要怪這間店的老闆實在太苛刻了。我們甚至還可以把責任歸在那些總是深夜時段喝得醉醺醺的顧客們。然而,我們不妨大膽地提出另一種可能性:或許,這是因為酒吧員工故意多收了某幾輪的酒水錢,然後把差額放進自己的口袋。有些比較老派的人,應該會說這根本就是小偷的行為。
         
  近幾年,由於各種醜聞而遭受抨擊的金融服務業,也發生類似上述酒吧情節的現象。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這種現象變得尤其明顯。自1980年代以來,全球的金融服務業開始大舉擴張,各地陷入消費資本主義浪潮,導致大批訓練不足的員工經常不當銷售這些投資產品,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賣的是什麼東西。在法規鬆綁的前提下,許多原本意興闌珊的金融機構在進入新時代後,為求生存只能開始加入激烈競爭行列。此外,向來貪婪的消費者似乎變得更加貪婪了。從某種角度來說,社會大眾是「活該」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因為大家一看到放寬信貸就想占便宜,之後又不把那些「有能力預防這些危機卻沒做到」的政客趕下臺。
         
  雖然本書會提到各種金融業的缺失,但這並非本書重點。本書重點在於完整描述由個人所犯下的金融詐欺案,而且規模大到讓前述的酒吧之類比,顯得像是童話故事。當然酒吧員工多收錢,等於是從你和他的雇主那裡偷竊,但他能放進口袋裡的金額,只會是你付出的錢與實際金額間的差額。可在金融服務業中的「偷」,就不是這樣了,那些詐欺犯放進口袋裡的錢可是遠比差額還要大到數倍之多,而且有時下手偷竊的並非食物鏈最底層的員工,能偷到最多錢的通常都是大老闆。
         
  舉例來說,身為那斯達克證交所前主席的伯納德.馬多夫過去以從事慈善事業聞名,許多人更欽佩他能在經營自家的股票證券公司時取得長期成功,但他在2009年因詐騙客戶650億美元而遭定罪。同一年,美國監管機構起訴了富商艾倫.史丹佛,罪名是涉嫌利用自家公司史丹佛國際銀行詐騙客戶80億美元,他也因此失去加勒比島國安地卡及巴布達所授予的爵位。2006年,安隆公司執行長肯尼斯.雷伊因19項詐欺罪名被定罪,其中包括做假帳與內線交易。安隆公司的公司債投資人,對於該公司在破產四天前依然擁有AAA信用評級而感到怒火中燒。義大利的帕瑪拉特食品集團在2003年倒閉時負債200億,公司創始人是熱愛藝術的百萬富翁卡利斯托.坦齊,如今因為侵占財產和做假帳在獄中服刑。2002年,美國世界通訊電信公司申請破產,據估計投資人因此賠掉1000億美元;公司執行長伯納德.艾博斯因證券詐欺與做假帳,正在服刑期25年的有期徒刑。
        
  儘管媒體每次都會在新的詐騙醜聞出現時,用震驚態度進行報導,但金融騙局其實算不上罕見,甚至可說發生頻率非常頻繁。

  ▍懂得防範與自保

  在大型詐騙案中,受害的投資人鮮少能夠把錢全額拿回來。事實上,他們通常連一毛錢也拿不回來。我撰寫這本書的初衷,主要是給那些想避免受騙的投資人一些提醒,但其實對投資不感興趣的人,也一樣可從這本書受益。正如稍後會在書中提到的,詐欺和其他金融相關的不當行為,其實會嚴重影響到整個經濟體。這裡所說的經濟體不單指一個國家,而是全世界。舉例來說,我在撰寫本書的這一年,民眾想在英國申請房貸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不過數年前,申請房貸簡直是易如反掌。這種難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就在於2007年美國暴增的次級房貸中,許多詐騙案嚴重波及到英國的一般大眾。更不要說希臘曾經全國都陷入一場悲慘困境之中,而部分原因正是希臘政府長期做假帳所導致。
        
  遺憾的是,政治人物通常不會因為詐欺去坐牢。在西方民主社會中,詐欺所導致的最糟狀況就是政治人物落選。正如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黑金風暴》所描述的情節,金融業內的不當行為,很可能是系統性的,而這些行為就像黴菌一樣不斷蔓延生長,遍及政府當局、行政部門、監管機構、董事會、銀行、企業,甚至連學術界也不能倖免。該片最引人注目的其中一個面向,在於這是首次以影片呈現出某些資深的學院派經濟學家(他們可輕鬆地在美國的大學、企業董事會與政府部門間遊走),如何在發生金融超載時,為這種現象提供偽造的學術辯護。該紀錄片也讓我們看到,這些經濟學家其實服從於投資銀行與投資公司,正是透過金融超載賺進最多錢的組織。這些學者其實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早該站出來制止金融危機發生,但他們沒有那麼做,反而是在明知情勢會以一場災難收場的狀況下,為這場魯莽的混戰背書。先別急著猜測《黑金風暴》的製作團隊大概是一群頭腦不清楚的政治極端分子,事實上該片導演查理斯.佛格森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政治學博士,他曾創辦一間軟體公司,之後以1.3億美元賣給微軟。他曾說:「我完全不認為自己是個反資本主義者或反商人士。不過,我的確反對大規模犯罪。所以,如果你認為反對大型詐騙就代表我是左派的話,那請便。」可見佛格森不是那種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
         
  各位不會在本書找到如何解決這些大型社會政治問題的解答,但你卻可以在本書中知道這些頭號詐欺犯—─那些真正被關進牢裡的人—─如何利用各種機會進行大規模詐騙。你也會學到可以用哪些方式發現詐騙,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遠離騙局。
         
  本書將分成四部,全書共12章。第一部介紹過去數十年間曾發生的大型詐騙案,藉此引領大家進一步瞭解特定詐騙方法在不同的政經環境中,會以何種方式運行。第二部則會更詳細地描述某些詐騙案件的運作機制。第三部則深入描繪投資人與金融企業,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變得容易受騙。第四部則將焦點放在我們這些平凡的投資散戶,能用哪些方式保護自己,不受詐欺犯的危害。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14202
  • 叢書系列:投資贏家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推薦

 

內容連載

Chapter 1 恐怖故事
 
▍貌似正經的伯納德.馬多夫
 
伯納德.馬多夫在2009年因策畫了大規模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而被判處150年有期徒刑。我們將在第3章進一步討論龐氏騙局的詳細結構。簡單來說,龐氏騙局是一種詐騙方法,詐欺犯提供給舊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是新投資人的錢,而非真正投資後獲得的收益。馬多夫事件的大意是: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進入最高峰時,那斯達克前主席馬多夫的兩個兒子向政府單位揭發爸爸的犯罪行為,說他從許多投資人(其中不少人十分富有)手上騙走大量金錢。

馬多夫經營詐騙投資管理事業,製造虛構的帳目給客戶,編造出假的投資收益數據。若有任何客戶要領錢,他會把其他客戶的錢拿給他們。許多投資人之所以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錢落入馬多夫手上,是因為他們投資的許多基金是由其他公司管理,而那些公司會用這些錢「餵食」馬多夫的基金(這些基金被稱作「餵食基金」或「連結基金」〔feederfund〕),而且通常不會把公司和馬多夫的關係告訴客戶。

該詐騙案牽連範圍極廣,監管機關又機能不全,再加上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與馬多夫息息相關,這種種事實將帶領我們深入了解,身為散戶投資人時會面臨哪些風險。稍後本書將一一檢視此案的各種不同面向。

馬多夫1960年在華爾街創業。遭判刑時,他已擁有三間發展完善的金融服務公司:一間證券經紀商、一間自營交易公司(也就是用公司帳號交易的公司)和一間投資顧問公司。但在馬多夫的騙局崩解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已利用那間投資顧問公司,執行巨大的龐氏騙局至少二十年之久。2008年12月,69歲的馬多夫找了已邁入中年的兩名兒子馬克和安德魯見面,向兩人坦承自己多年來一直在謊報客戶的投資報酬,因此他們的家庭即將破碎,而他自己則應該會鋃鐺入獄。他要兒子們過幾天再向政府單位舉發他,如此一來他才能把基金轉移到親友手上。在此案中,正義獲得伸張的速度算是相對迅速。2009年3月,馬多夫在法官面前承認自己的完整罪行,因此未開庭審理就直接遭到判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