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The Rag and Bone Shop: How We Make Memories and Memories Make Us

  • 定價:420
  • 優惠價:299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些、忘了那些?」
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深邃漫遊和精采探索,
理解大腦記憶是如何創造認知並決定我們的行為。

精神病學家以真實案例故事和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向我們揭示大腦的奧祕,
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記憶的認知。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薇若妮卡.歐金的神經醫學權威之作。

  ◆《衛報》、《紐約時報》、《觀察家》、《星期日泰晤士報》一致好評力推!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讚揚力薦:「讀來精采。作者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從精神醫學到神經科學的闡釋應用,旁及思覺失調症、產期憂鬱症、失智症、失憶症、腦瘤、厭食症、童年受虐等精神疾病的認識診治,深入探討記憶這個主題,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作者筆法兼融科學性和文學性,引用真實的病患案例故事,充滿人性與諒解,文字優美,啟發人心;並援引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如:普魯斯特的《追憶逝去時光》、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和《無名之人》、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觀看的方式》、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鏡中奇遇》、沙特的《嘔吐》、尼采的《善惡的彼岸》、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的《物質與記憶》,以及華卓斯基姊妹的《駭客任務》、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記憶拼圖》和《全面啟動》、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等,看她在精神病學領域所處理的問題;最後更擴及文化如何成為共同記憶載體並為我們所有人提供基本編碼的討論,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

  「『為什麼我會忘記事情?』如果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很熟悉,首先,你大可放心,因為記得自己會忘記就是一種記憶。接下來你需要想清楚,自己有沒有把事情登錄進記憶系統。如果你注意到引人關注的活動,就可以增加一直低下的皮質醇水平,改善登錄資訊。與其他研究小組一樣,我們發現練習會刺激喚醒,改善記憶功能,甚至可能使海馬迴生長。或者,你的海馬迴神經元因為有毒的壓力而被鎖在超速狀態。若是這種情況,放個陽光假期舒緩一下,可能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本書作者 薇洛妮卡‧歐金

  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視覺如何觸發過往記憶?
  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
  我們如何藉著回憶再次體驗和感受?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的?
  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
  不管你從哪裡開始尋找感受——也就是感覺、認知、情緒——的神經學解釋,終究會導向記憶。
  記憶把我們所知與所感結合在一起,並成為我們過濾當前意識與非意識感受的媒介。


  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是造就自我的過程
  是一絲酸楚,一陣湧上心頭的愛,一團糾結的失落感,一聲懊悔的長嘆,記憶擁有驅動我們的力量,通常在最出乎意料的時候出現。它是複雜神經運作發出的信號,是造就自我的過程:記憶過濾外在世界,提醒我們的行為並餵養我們的想像力。

  精神病學家以全新視角,揭示複雜的人腦和記憶的運作
  精神病學家暨精神科醫師薇洛妮卡・歐金,多年來觀察記憶和經驗如何交織在一起。在這趟豐富迷人的探索,她提問,為什麼記憶感覺如此真實?感覺與知覺又是如何與記憶產生關聯?為什麼地點對記憶很重要?你記得的事是「真」還是「假」?而當受到精神疾病干擾時,記憶的運作又是如何?歐金以精神疾病的混亂記憶揭示複雜的人腦,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來理解個人經驗。

  援引病患案例、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最新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大腦認知
  作者引用病患案例的真實故事,以及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及童話故事對記憶的描摩。人類大腦是個極度難解的謎團,從出生、青春期、到老年各有面向,作者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的認知。這本書證明了嚴重精神病患的勇氣與煎熬,揭示他們的感覺經驗如何與我們的所知所感脫節。

名家推薦

  ◆白明奇│醫師、成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從哲學出走的心理學,途經神經醫學、精神醫學,再到認知神經科學,人類大腦功能仍被神祕的面紗緊緊地包裹著。順著日月之梭奔走人生,逆著時光機器回到從前,看似美好的回憶,參雜不悅、悲傷的成分,部分是真的,更多卻遭變造。突兀冒出的驚恐,似曾相識的錯覺,音符觸動的酥麻,或是無緣無故的啜泣,是誰牽動了神經網路。這是一本兼具科學與文學性的好書,吸引人的故事,奇特的筆法,帶領讀者深入腦區,了解記憶,探究自我。

  ◆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
  讀來精采。我喜歡作者的寫作,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羅賓・墨瑞(Robin Murray)│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教授
  一本精妙的書,歐金作為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詳細說明她看到的人生百態以及學到的知識。我們會被作者優美的文字及悲天憫人的胸懷感動,以最輕鬆的態度理解大腦是如何決定我們的行為。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媒體讚譽

  ◆《衛報》
  內容生動,令人難忘,是一本引人入勝、有啟發性、有智慧且帶著悲憫情懷的書。讀者可以從本書學到許多知識,也能享受閱讀樂趣。

  ◆《紐約時報》
  這是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漫遊,一趟河流式的探索……作者並沒有用自我詮釋或不著邊際的線索讓讀者看得眼花繚亂,而是用科學知識讓讀者眼界大開。作者信手捻來一些普通小事,卻清楚讓你看到其中費解複雜而美麗之處,就如同大腦形成的記憶。她生動地召喚出她後院裡一隻椋鳥的形象,這種文字功力會讓我今年看到的很多小說家感到羞愧。

  ◆《觀察家》(Observer)
  回味無窮的書。人類作為記憶製造者,這本書讓你對其中的共通性有更驚人的認識,並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是個人世界的獨特翻譯者。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資料詳盡,思考深入。這本書涵蓋科學、哲學、醫學和文學,內容豐富,富啟發性,寫得好得讓人驚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薇洛妮卡‧歐金(Veronica O’Keane)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也是執業精神科醫生,在該領域擁有超過30年經驗。核心興趣是人類的經驗,以及大腦從此刻到下一刻在發生的事;為了了解自己,就需要了解在大腦發生的事以及記憶如何塑造你的大腦。發表過許多研究論文,主要探討情緒障礙和孕期憂鬱症,認為精神疾病是人類醫學最後一個需要科學啟蒙的主要領域。

譯者簡介

潘昱均


  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訊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等。
 

目錄

Part 1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1 曙光初現
2 感覺:記憶的原料
3 理解感覺
4 海馬迴的故事
5 第六感:隱藏的皮質
6 地方感
7 時間和持續感
8 壓力:回憶與「遺忘」

Part 2 記憶如何塑造我們
9 自覺:自傳式記憶的開始
10 生命之樹:分支和修剪
11 自我意識
12 性激素和會唱歌的鳥
13 生活中不斷變化的敘事
14 假或真
15 最古老的記憶

後記
參考資料

 
 

前言

  我能感受身體裡有一顆心,我斷定它存在。我能接觸這世界,同樣地我斷定它存在。我的一切知識總結於此,其餘便是虛構的。

  ──卡繆,《薛西弗斯的神話》(1955)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寫下探索童年回憶的名著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書名翻譯過程的小波折呈現了我想藉此書傳達的概要。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在一九五四年翻譯成英文時,譯本書名一開始譯為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往事回憶錄》),到了一九九二年的版本,書名則改為更精確的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尋逝去時光》)。初版書名的「Remembrance of」表示記憶被動地從一個隱藏且固定的儲存庫中被召喚出來;而後的書名改用「in search of」(尋找)則是主動地在流逝過往中尋找這些記憶。在兩次翻譯的間隔,神經科學幾乎趕上了普魯斯特。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87811
  • 叢書系列:belle vue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曙光初現

人生當中有些事只要一被我們想起,就會以一種「往事歷歷」的感覺出現。有時候這種感覺很強烈,倒不是恍然大悟,而是有一種忽然栽進一層全新意識的感覺。而這新意識是不言自明的,就像碟上的杯子喀地響了一聲,只要有這個信號,你就知道杯子動過了。我想了解記憶的真相,送我踏上這條路的輕聲喀響發生在千禧年初的倫敦,回想起來,這件偶發事件就像小說的開場,故事元素像是不經意出現,但全都經過刻意布局,倘若回頭再分析,故事開頭早就預示了結局。伊迪絲的故事送我踏上破解記憶之路,讓我重新定義我對記憶的看法,雖然記憶的相關知識對我來說早已爛熟到想都不用想,但我這樣也迴避了建構記憶內涵的本質——身為有感覺、活生生的人,只有個人經驗才能形塑記憶。

我在貝斯勒皇家醫院(The Royal Bethlem Hospital)遇到伊迪絲。貝斯勒是世上最古老的精神病院,現在隸屬名聲更顯赫的莫茲利精神病醫院(Maudsley Hospital)。貝斯勒的歷史可追溯到一二四七年,當時管它叫Bedlam(瘋人院),後來bedlam一字的意思就變成混亂狂躁了。到了二十世紀初,這家醫院才改名為貝斯勒皇家醫院。國民治療中心占地一百多英畝,醫院廣場滿是七葉樹與榛樹。千禧年代才過不久,我已經在國民孕產婦精神診療病房做了五年的主治醫師,自從國民健保署(NHS)成立這個單位至今,我們已經讓大批民眾免於失能,英國各地在懷孕期或生產後出現精神疾病的婦女都會送到我們單位做專業治療。

我們部門門口附近的下水道住著一家獾。我經常駐足在大樓外看著牠們安躺在洞口柔軟的泥草地,倘若時間湊巧,趕上牠們守夜交班的時候,還會看到一隻獾在白日光線中探出頭來。這些年我往來倫敦和都柏林通勤上班,在都柏林的兩個孩子每個禮拜總盼著聽我說又看到那幾隻獾有什麼新動靜,但他們只等到用春夏林間野花做成的壓花,深秋落下的榛果和七葉樹果子。我愛在貝斯勒工作的這五年,因為可以挽救像伊迪絲這樣的女人,她們被嚴重的產後精神病擊倒,我們帶她們重回正規人生。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7
3.5
|
2024/08/19
書評: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
The Rag and Bone Shop: How We Make Memories and Memories Make Us

整體評價: ★★★✫☆
在同類書中,偏重言辭性敘述與陳述。故文較為冗長。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字數用在「說故事」的部份相對較多)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譯本出版快,但翻譯與潤稿品質不佳)
----------------------------------------------

【內容】
在同類書中,偏重言辭性敘述與陳述,填充許多故事型病例的小狀況小陳述。故文較為冗長。

本書陳述風格為:適合想要「聽故事型、藉由聽故事學習」的讀者看。

本書試著專注於描述(連結)記憶相關的部份。其把普遍的對大腦結構與知覺作用的講述壓在前半本。後半本才是本書「書名標題」想講的部份。

文中有試著塞入較多的概念(字彙)進去,但只是提個概念,用字分配上並沒有作深度解釋。相較於類似書籍,本書的字數用在作病例故事敘述的比重較多。


【實用價值】
本書許多篇幅在講古歷史,相對限制其實用價值。

整體:作者是精神科醫師與教授,精神科常使用事後解釋推論的作法;主因是無法取得過程的直接且完整證據。但可用來說明的歸納推論、分類論法等可以有很多種。


【翻譯與排版】
翻譯:不順暢不自然,明顯的「譯自外文」語感。

排版:原文書於 2021/02/04 出版,繁中譯本於 2021/12/01 出版。譯本出版速度快速。


----
最後拉回一下主題,避免結尾方向變得奇怪:
在同類書中,偏重言辭性敘述與陳述。故文較為冗長。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24

太愛這本書了,超棒超美的人文科普書寫。其論述腦神經科學的精彩程度,讓我僅是翻開它便停不下來;其深刻溫暖的人性關懷,更是讓我數次感動盈眶。
作者將日新月異的腦神經科學與精神醫學以極富文學性的筆觸娓娓道來,在讚嘆生命哲思與奧妙的同時,亦不避諱直面人性現實的殘酷。閱讀的過程,領會衛報書評所言的「悲憫之情」在科學掛帥的世界是多麽重要,在文科、理科相戰的社群時代,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1/12/17

這是一本有趣的大腦科學的書。
儘管命名記憶,全書以大腦的運作機制說明記憶的形成。最大的亮點是作者導入的病例成立運作機制發生問題後的結果。
著作與譯筆皆流暢清晰,重點放在感覺、自我意識、社會文化如何融合成個人記憶。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碁峰全書系(止)
  • 性別主題展
  • 采實童書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