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手作步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千里步道系列1暢銷增訂版】

手作步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千里步道系列1暢銷增訂版】

  • 定價:560
  • 優惠價:7944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一百個人一起完成一公里
比一個人完成一百公里更有意義!
台灣山林祕徑之間
一群人默默揮汗築徑、尺寸向前——
他們是「手作步道」的築徑人
以跨越時空尺度的工匠精神
修築、守護林間蜿蜒的山徑與古道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
手作步道訴說台灣最獨特的地質、氣候與人文
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我們懷抱著彷彿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 
 
  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劉克襄 作家・步道志工
 
  「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
  ——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
  ——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
 
  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
  
  在修復與築路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
 
  ★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透過手作步道,人們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
 
  本書從全台灣以手作工法修築的步道之中,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的最美手作步道,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步道上的精湛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之美:
 
  ★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丁的百年手藝
  ★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
  ★山澗木橋、石板橋、糯米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
  ★路緣護坡:復育植被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
 
  暢銷增訂版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提供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導引;並與國際同步,完整引介國際間最新的步道運動趨勢:
 
  ★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舊鐵道變步道
  ★串聯跨州界、跨國界的長距離步道、環圈廊道
  ★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的綠道、綠廊與生態綠網
  ★保育、經濟、社區三贏的生態旅遊
  ★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手作步道,是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開展你我對於綠色未來的全新想像!
 
  【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
  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
 
本書特色
 
  ★13條台灣最經典手作步道,精選必走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
  ★20項精湛工法,第一次插畫全圖解!
  ★10大國際步道運動趨勢,開展全新視界!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的最佳導引!
 
熱血推薦
 
  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
  (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以「自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負成長 」為目標,全力投入「步道三部曲:郊山步道鋪面調查、台灣步道日倡議、步道學體系建立」的扎根工作。同時串連環島路網,在都會市區,推動綠色路權與綠色廊道;在鄉鎮田野,則強調「手作步道」的公民參與環境守護。
 
  榮獲第十一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
 

目錄

【推薦序】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文/劉克襄

第一部 
【導論】十年砌匠心——手作精神的公共之路  文/徐銘謙

第二部 走讀台灣最美手作步道
●之一:東台灣篇|太平洋的風
01【花蓮|蘇花石硿仔步道】

太魯閣人與自然鬼斧神工 
◎代表工法:砌石、導流木
◎蘇花古道前身為清代後山北路。古道之清水斷崖、臨海崩石坡高聳壁立,幾無插足之處,錐麓古道最初則是以繩綁人垂下於岩壁上開鑿。在大自然的作用力及大歷史的場景下,交疊出屬於太魯閣原住民族的場所精神和工藝驕傲。

02【花蓮|太魯閣綠水文山步道】
跨越時空,百年手工築路的傳承  
◎代表工法:砌石駁坎
◎幽靜蜿蜒,時而在林間、時而在溪澗旁,依據「志願服務法」成軍的第一支國家公園步道志工,於此延續合歡越百年築路人的傳奇。

03【花蓮|同禮大同舊部落步道】
神秘谷深處,築一條回家的山路  
◎代表工法:竹木階梯
◎位於東台灣神祕谷深處,沿途盡是原始的低海拔闊葉林,接近30度的陡坡土徑,為族人自發修繕的傳統路線,天然土石構成的路徑,以符合腳步的韻律提供「踏足點」。此處,記錄著一段關於太魯閣族部落記憶與回家的歷程。

04【台東|嘉明湖】
月亮的鏡子:一座湖,與走向她的山徑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人稱「天使的眼淚」、「月亮的鏡子」、「上帝遺忘的藍寶石」——嘉明湖因她的美麗而獲罪,步道上的高山沖蝕溝彷如眼淚的泉源,亟需我們透過與大自然的學習與合作,加以修復。

●之二:南台灣篇|半島的急水
05【屏東|卑南琅嶠古道】

復育工法,守護天涯海角之美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台灣南端後山、屏東旭海-觀音鼻間段落,面臨公路開發與絡繹遊客的威脅,導入劣化環境的復育工法、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讓環境保護與社區經濟取得平衡。

06【屏東|舊達來辭職坡古道】
穿越辭職坡古道,走進舊達來時空  
◎代表工法:立砌鋪面、塊石疊石階
◎古道傳承了魯凱、排灣族的精湛石藝,工法智慧完整地保存在原住民母語的密碼中,部落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回舊部落,重現昔日風華。

07【高雄|藤枝森林遊樂區之林下步道】
漫步熱帶高山霧林,聆聽森濤 
◎代表工法:改線、橫木護坡
◎為解決八八風災後柔腸寸斷、難以修復的聯外林道,改變開路思維,以低度環境干擾的手作步道替代。

●之三:中台灣篇|雲霧中的森林
08【南投|梅峰三角峰步道】

從獵徑社路到合歡越,穿越百年生活史  
◎代表工法:土木階梯
◎位於中台灣的台灣大學山地實驗農場,連結了春陽、梅峰與翠峰的歷史線路,從賽德克族的獵徑社路到隘勇線、合歡越,跨越百年時間尺度,學生們寒暑接力、齊心修復。

●之四:北台灣篇|淺山的土與岩
09【台北|景美山仙跡岩步道】

親山,遇見最美的棲地  
◎代表工法:路緣木
◎在「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設施步道負成長」與「步道學」理念下,極力維繫著城市中有如孤島的綠色棲地、稀缺的土徑存續,讓居民感受「土」的美學與實用。

10【台北|福州山步道】
城中綠蔭土徑,為樹蛙繞路 
◎代表工法:砌石路緣
◎雖非蒼翠挺拔的中高海拔步道環境,周邊是早已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但守護山林步道的心志卻不曾因此而稍減,鋪滿自然落葉與土石、排水良好的綠蔭小徑,成為城市中推動生態教育的綠色基地。

11【新北市|二格山自然中心】
近郊山系的綠手指  
◎代表工法:砌石截水溝
◎北台灣的山系仿如綠手指般伸入盆地城市,近郊步道亦回應多元使用角度,結合手作步道之體驗與環境生態教育。

12【新北市|內洞森林遊樂區步道】
最友善的無障礙親山步道  
◎代表工法:無障礙設計
◎在不影響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以身障者觀點、參與設計出「通用設計」的戶外步道,作為步道分級、機會均等理念實施的示範點。

13【基隆|淡蘭百年山徑之暖東舊道】
人際善意集結,延續百年古道
◎代表工法:山澗木橋、砌造石階
◎為使挑夫省力,暖暖古道石階皆以現地溪流石材取來,砌造梯級高度就是配合扁擔反彈的高度,階梯與步伐的搭配正好是符合挑擔晃動的頻率,古道的寬度也配合扁擔約維持一米寬度。同時,在進行淡蘭百年山徑踏查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砌石拱橋、石板橋、糯米橋,至今屹立,但迫切需要工藝技術加以維護,方能持續下個百年。

第三部 手作進行式
國際步道運動軌跡上,十顆相互牽引的小行星
趨勢1|通行作為基本人權:爭取公眾通行權到親近自然
趨勢2|把時間向度帶入空間:保護古道與文化路徑
趨勢3|人是步道的靈魂:公民保育團、志工和工作假期
趨勢4|空間的時代轉化:鐵道變步道運動到紐約「高線」
趨勢5|步道周邊景觀整體保護:美國國家步道緩衝帶監控、英國美麗風光保留區與日本里山
趨勢6|連結這裡到那裡:串聯長距離步道與環圈步道
趨勢7|把人的尺度帶回城市:城市中人本交通與單車路權
趨勢8|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從綠道、綠廊到生態綠網
趨勢9|兼顧保育、經濟的社會責任:生態旅遊與特許制度
趨勢10|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行動: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觀念•規劃•實踐】
工具1|評估步道資源投入4大前提
工具2|手作步道6大原則
工具3|手作步道9大效益
工具4|手作步道10大執行步驟
工具5|台灣現有制度下,手作步道的8種操作模式路徑選擇
工具6|步道課題與一般性處理工法初判
表1|步道分類及屬性整理表
表2|台灣步道環境下常見問題
表3|常見步道問題與處理原則、工項對應表
表4|十個工項大類之名稱與定義
 

推薦序
 
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劉克襄 作家・手作步道志工
 
  不久前,跟山友在深坑鄉的炮子崙發動手作步道的活動。
  我們選擇整修村後的保甲路。這條百年前的保甲路,過往以泥土、木頭和石塊等材料鋪設,蜿蜒於蓊鬱的森林。
 
  目前除了登山口,出現近百公尺的水泥路段,其他仍維持著自然的風貌。登山口這段,是十多年前修築的。當時鄉公所花了數百萬,還引以為傲。現在觀念思維改變,水泥步道變成破壞山林地景的錯誤指標,時時被村人引以為鑑。
 
  工作展開前,志工們先去宜蘭走訪打鐵鋪,選購適合打造的器具,諸如石鑿、鋼槌和圓鍬等。以往每座村子都有經驗豐富的打石者,清楚哪種樹木適合鋪設,哪類石塊可做為材料。大家都能通曉物件的質地,敲打砂岩或選擇木料時,自是勝任愉快。我們希望手作步道的過程,不只是付出勞力,同時學得修路的功夫。
 
  在師傅帶領下,我們觀察周遭環境,利用現存可移動的石塊、枯木和風倒木,逐段把殘破不全的路面鋪平。譬如,利用廢棄的舊石塊,重新堆砌為石階。現有石階多半踩得光滑,容易鬆動,都設法再穩固。再用石鑿子,敲出更深的鑿痕,讓人踩踏時,不易跌倒。
 
  缺乏石塊時,便就近從旁邊的森林取材,以枯木或風倒木為踏板。相思樹幹心實而重,不易腐朽。半埋泥土中,除了穩固,更能支撐長久。有些路面,還得擇段,清理通順雨水溝渠,避免山路形成暴雨時的河道,日久成災。
 
  在山村從事志工活動,一條手工步道的維護,跟其他農事活動截然不同。其他工作都是點的實踐,山路是線的完成,連接著之前的各種生活內涵。若能鋪好綿長的山路,愈能具體展現山村的友善。
 
  手工步道更明示著,此地不是以販售蔬果、吸引觀光客為前提,而是把想要的生活展現,樂於和大家分享。這條山路繼續自然而完整地蜿蜒於森林,旁邊的物產,不用多費唇舌,你都相信,農民願意從事友善耕作。
 
  以前在此發動無數回志工運動,修過石厝和茅屋,也學習植茶、種稻。我們一直對志工的定義不斷反省。如今透過打石,更加凝聚對這座森林的情感。每回的勞動,村人只能回報以午餐,但大家心滿意足,樂於付出,把它當做美好的奉獻。
 
  保甲路長近一公里,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大家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彷彿懷抱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
 
  這條山路最後會通往山腹,幾位老農居住的草厝。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工作一個月後,住在草厝的八十多歲阿公下山。看到這條走了一輩子山路,竟然重新在修築,而且維護得如此完善,他也嚷著要加入假日志工的行列,但隔周我們繼續鋪石造路,並未發現他現身。大家工作時還在開玩笑,一定他年紀太大,走回山上就忘記了。結果,黃昏時,一位志工上山去拜訪,沒多久傳來了一張照片。原來,阿公真的參加了,他從山上一個人獨自修建下來,而且鋪了好長一段。我們兩邊分頭進行。相信有朝一日,會在森林裡碰頭。
 
  這樁修路,也因為阿公往下修,而我們往上蓋,產生微妙的呼應,連接著人心最和善的那一部分。因為有這樣的情境,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33672
  • 叢書系列:山海經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淡蘭百年山徑之暖東舊道:人際善意集結,延續百年古道
 
文/徐銘謙
 
有200年歷史的淡蘭古道暖東舊道,
是昔日扁擔肩挑貨物的運輸路線,一路爬坡翻越嶺頭鞍部。
 
因為居民堅持復舊如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牽起了步道志工、公部門與在地民眾的情緣。
 
先人以「扁擔工法」,於溪流現地取材砌置塊石石階,
成為今日體驗古法、連結常民生活故事的活教材;
一條結構簡單、就地取材、維護容易的木橋,
則接續發揚先民的手作智慧。
 
【步道小檔案】
 
‧淡蘭古道暖暖支線(暖東舊道),一路爬坡翻越嶺頭鞍部,下十分去往平溪、雙溪,是昔日肩挑扁擔運輸貨物的路線。
 
‧從暖暖老街的東勢街進入,走到嶺頭土地公廟,全長約1公里,但落差達260公尺。
 
‧可續接十分古道,或上五分山稜線續行。
 
【步道特色】
 
‧生態景觀:古道上屬於東勢坑溪支流的山澗,清澈見底。步道半山腰的紅花金毛杜鵑3月底至4月就會盛開。
 
‧人文遺跡:有一座兩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土地公廟。先民以「扁擔工法」施作的古道塊石石階,取材自現地溪流石材,砌造梯級高度配合扁擔反彈的高度。
 
‧手作路段:山澗木橋。
 
2007年6月,千里步道運動發起第二年,也是我從阿帕拉契山徑返台第二年,接到基隆社區大學的訊息,因為地方人士擔心基隆市政府整建古道可能造成破壞,因此以「慶祝淡蘭古道暖暖支線200歲生日」為名舉辦健走活動,希望結合千里步道智庫沙龍舉辦公共討論,也邀請到選區立法委員王拓同行,藉此提供政府整建方向的建議。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淡蘭古道不只金字碑與草嶺古道,也是我第一次走上暖暖支線(又稱暖東舊道),更是第一次聽到參與過古道修建的耆老精采描述工法及文化的關聯。
 
兩百歲阿祖級的古道,牽起手作緣分
 
一大群人熱熱鬧鬧走古道,雖然踩過原始溪流驚呼連連、用繩索爬上嶺頭前因陡峭而氣喘如牛,但大家還是喜歡古道原始的味道。我利用人群壅塞等待的時間,一邊聆聽王國緯老師的沿途如數家珍的導覽解說,一邊注意到腳底下的塊石階梯,雖有局部崩落,但仍明顯看得出有人為砌造的痕跡,而且隱然存在著某種不規則的韻律感,行來步伐還算順暢。記下這個特性,準備運用在下午分享手作步道時的素材。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聯合線上聯合全展單書88折,雙書85折,有聲書/影音課程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