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所愛的事物塑造了我們。
(We are shaped and fashioned by what we love.)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讓我開始嘗試撰寫本作的契機,是在某次演講時發生的奇妙體驗。
我從事廣告工作,所以經常在面對廣告業界的演講中談論創意與品牌。偶然參與某次演講的商務人士對我說:「原野先生的演講非常有趣,能不能到我們公司再講一次呢?」我收到了邀約。並且,是同時來自好幾間公司的邀請。
他們都是與廣告無直接相關的行業,聽眾也與創意工作無關,而是業務、財務、開發者等其他專業人士。我雖然對向這類型的聽眾演講無甚自信,但難得對方邀請,我也欣然允諾。令我驚訝的是,演講後的評價非常好。
能獲得這種成績,講者本人我最是驚訝。幾年前,我就從本書日文版的編輯:古下頌子小姐那邊收到「針對一般商務人士的創意入門書」企劃,但我一直對這主題無法確信,也提不起勁下筆。有了這經驗加持,我一鼓作氣地完成了這本書。
這是為「商務人士」與「創意初學者」而寫的「創意入門書」。
關於創意工作的工作流程,從一般商務人士的角度來看,大都覺得是「黑箱作業」。但事實上一點都不黑箱,會這麽感覺的人其實只是「閉上了雙眼」。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非創意人士體驗「張開雙眼」的感覺。
另外,對商務人士來說,創意的世界乍看之下充滿排他性。被稱為「創意人」的人士,成日舒適地待在夥伴群裡,說著只有這群人聽得懂的語言,對群體外的人來說多少有些疏離。事實上這也不過單純是他們個性害羞純真,而一般人看不到這一面罷了。
我自己就曾經歷過這樣的疏離感。
雖然我現在以創意總監的身分活動,也以「創意人」的身分被外界熟知,但這是我34歲後才發生的事。在那之前,我在創意以外的世界,以「商務人士」的身分活著。
具體來說,我是在廣告代理商工作,隸屬媒體部門,負責銷售媒體版位。我有十年以上的業務經驗,也曾當過頂尖業務。某日,我想要改變職涯,便透過公司內部管道,以白紙身分轉職成創意總監。也就是某一天我突然就跨過那條「河」,到達創意人所在的彼岸。這種經驗在創意人的世界是些微異類的存在。
我回顧渡河的經驗,開始理解河的「這一側」與「那一側」,哪些地方相似,卻又有哪些地方非常不同。本書的目的就是用平易近人的論述,對商務人士與創意入門者說明那些相同與非常不同之處。
附帶一提,我在初學者時,讀過非常多天才創意人撰寫的著作。現在回想起來,每一本都是傑作,但所有的作者都是最初就渡過「河」,並在河岸的那一邊成長茁壯的天才,對還沒渡河的我們來說,也比較難領悟真正的精髓。
正因為我踩遍所有渡河時會踩到的地雷,經歷過滿身傷痕才走到今天,現在我可以自信地為這個主題執筆。
然後當我寫完本書,並重新閱讀自己的文章後,我似乎可以理解前面最開始提到的,為何在我的研討會裡,這些看似與廣告創意無關的人,會對我的演講內容給予好評。
我原本打算談「廣告的製作方式」,但實際上不只是廣告,從音樂、電影等娛樂內容的創作開始,到新商品開發與人才聘雇等,本書所談內容不限領域,卻涵蓋了當人們想要著手創造新事物時,所有與創作相關的「人性」解析。
在人工智慧發達的現代社會,所有問題都能立刻找到「正確解答」。雖然我們理應活在「正確解答過剩的時代」,但為了找出更好的答案,以及孕育出「更好的提問」以便找出好答案,創造性絕對不可或缺。培養創造性的基礎,我認為就是對「人類習性」的理解。
現在市面上談創意的書,大抵都是為了更容易找到富含創意的正確答案,講述「如何做」和「表現手法」,不過本書重點並不在此。
本書聚焦在當你想創造新事物時;當你想活在當下時,以及當你想設定富含創意的提問時,必定要具備的「人性」理解。
我誠心希望透過此書,能深化各位對人性的理解,使讀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都能更有創意、更豐富。
最後,我想衷心對策劃本書企劃的編輯古下頌子小姐致上謝意。如果沒有古下小姐的企劃,這本書不僅不可能誕生,也無法有像現在這樣豐富的內容和優雅的設計。非常感謝。
另外,我也想將本書獻給從2001年開始擔任我助理至今20年的清水素子小姐。在本書裡提到的所有案子,若沒有她全心全意的奉獻協助,必將無法實現。
2020年11月23日
寫於白金台都酒店大廳酒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