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

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

Dispatches from Dystopia: Histories of Places Not Yet Forgotten

  • 定價:380
  • 優惠價:269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來自反烏托邦的報導,充滿哀愁又引人入勝
獲獎無數的歷史學家寫下未忘之地的歷史
◎《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2016年最佳圖書
 
  「衛兵打開行李箱,往裡頭瞧了瞧,關上行李箱,檢查我們的傳真許可文件,然後揮揮手,讓我們進入車諾比隔離區。我關心車諾比隔離區近十年,卻到了這個時候才得以進入一窺究竟。我想起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79年的電影《潛行者》(Stalker)禁區(the Zone)裡的荒涼景象。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及我的想像裡,禁區四處可見生鏽的工廠廠房、倒塌的電話線與被陰暗森林占據的建築物。除了人煙稀少、設下重重障礙與衛兵把守,禁區還散發著一股神祕而致命的力量,威脅要殺害暴露者的子孫,或讓他們出現突變。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裡,潛行者為了賺取一小筆錢,祕密帶領冒險者進入禁區,想揭露其中的謎團。他們在夜色與濃霧的掩護下潛入,在傾頹的工業廢墟間躲避子彈。」
 
  凱特.布朗是一位極富想像力的歷史學家,也是作家與旅行家。她認為,「歷史學家能親自走一趟自己研究的地方,真正體會自己論文的主題,一定能寫出更好的歷史作品。」在《惡托邦記》裡,她進行一場令人驚訝且不尋常的田野之旅,前往遭忽視或抹滅的邊緣地帶,探究這些地方的歷史。
  
  她漫遊車諾比隔離區,先是在網路上,之後親自前往。她想知道現實與虛擬何者才是真正的偽造。她來到西雅圖一家飯店的地下室,檢視1942年日裔美國人被送往監禁營途中存放在地下室的個人物品。在烏克蘭的烏曼,她躲在樹上,觀看只有哈西迪猶太男性才能參加的猶太新年慶典。在俄羅斯烏拉山脈南部,她與克什特姆小鎮居民談話,當地不可見的輻射汙染物正神秘地讓生活陷入困境。最後,她回到出生地,中西部工業鐵鏽帶的伊利諾州埃爾金,考察懷「鏽」情緒的興起與自身的成長經驗,如何開啟她對現代主義荒原的探索。
  
  布朗在本書開頭寫道:「在前往故事發生地旅行的二十年間,我遊遍部分東歐、中亞與美國西部。不知不覺地,我竟成為一名專業的災難觀光客。在撰寫歷史的過程中,我歷經一連串現代主義的荒原,一個比一個惡名遠播,一個比一個孤寂淒涼。」多年來她造訪的地方都不是旅遊勝地,而是所謂的「惡托邦」(dystopia),即被遺忘了的,甚至刻意被遺忘的厭惡之地。
 
  《惡托邦記》帶領讀者來到這些非典型的現場,有力而動人地描述被消音、破壞或汙染的地方歷史。在講述這些過去無人知曉的故事時,布朗也檢視地方的形成與消亡,以及那些仍繼續住在乏人問津、脆弱地貌上人們的生活。
 
好評推薦
 
  「充滿哀愁卻又引人入勝,布朗前往世界上最偏遠與最脆弱的目的地的旅程,讓我們得以探索地方與記憶的意義,從而微妙地再次發展出探索的技巧。《惡托邦記》是一部打動人心的重要作品。」──阿拉斯泰爾.邦奈特(Alastair Bonnett),《難以駕馭之地》(Unruly Places: Lost Spaces, Secret Cities, and Other Inscrutable Geographies)作者
 
  「布朗是極富想像力的歷史學家:她是一名學者、作家與旅行家,她迫使我們把極糟糕的狀況視為機會,把空蕩蕩看成是另一種繁榮。對於地方的現代性命運有興趣的人──特別是在一些現代性原本扮演著核心角色的地方──都應該閱讀《惡托邦記》。這本書也是探討意義構成的藝術與科學的一系列論文集:何時該去檔案館與何時該忽略它們,如何凝聽與嗅聞一個地方,為什麼我們在撰寫關於別人過去的故事時,最後卻像是在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查爾斯.金(Charles King),《敖得薩:夢想城市的天才與死亡》(Odessa: Genius and Death in a City of Dreams)作者
 
  「流暢、一針見血、深具說服力且絕無冷場。」──《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布朗的作品駕輕就熟地跨越個人旅行見聞與學院研究之間的界線。她的論文從被戰爭撕裂的中亞地區一躍來到西雅圖被人遺忘的飯店地下室。布朗認為,歷史學家能親自走一趟自己研究的地方,真正體會自己論文的主題,一定能寫出更好的歷史作品。」──《書架新訊》(Shelf Awareness)
 
  「布朗是歷史學家,也是旅行者。……對布朗來說,光是研究一個地方、重製已經發表的照片還不夠。身體力行與寫作者親自體會才是貫串全書的主軸。布朗認為歷史不應該局限在印刷紀綠、檔案與官方記載上,她主張歷史學家必須探求那些無法被謄抄校對的歷史。而為了探求這種歷史,歷史學家就必須親臨現場。布朗寫道:『本書的基本前提是,旅行可以是一種協商形式,是對確然無疑之事與信念的闡明,是對過去的重新蒐集。』」──《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歷史學家花很多時間待在檔案館與圖書館裡。但文獻通常無法呈現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或故事遭到刻意掩蓋的人。為了挖掘這些人的故事,身為歷史學家與災難觀光客的布朗,冒險進入各式各樣的荒原。《惡托邦記》令人信服地記錄那些從過去到現在生活在邊緣的人們。」──《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惡托邦記》是一本傑出的作品,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幾個吸引人的地方,也結合了最好的歷史分析與旅行文學。儘管書中帶著一股淡淡的哀愁,但在憂鬱中仍讓人存有願景,這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的好書。」──《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歷史學家凱特.布朗《惡托邦記》深刻呈現『廢墟攝影』的美感,記錄這些在文化或經濟急遽變化下遭到遺棄或衰敗的地方。布朗並未埋首圖書館裡仔細研讀第一手的史料文獻,而是親身前往烏克蘭的烏曼、蒙大拿州的比靈斯這些地方探查,反烏托邦的故事就迴盪在那片土地以及居住在上面的人身上……布朗每一篇論文都深具吸引力,彙整起來構成了龐大的故事內容,顯示地方訴說著過去一直未被講述的故事。」──《流行事》(PopMatter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特.布朗(Kate Brown)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歷史系教授。著有《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Dispatches from Dystopia: Histories of Places Not Yet Forgotten)、《無名之地的歷史:從種族邊境到蘇聯腹地》(Biography of No Place: From Ethnic Borderland to Soviet Heartland)、《鈽托邦:失去選擇的幸福與核子競賽下的世界墳場》(Plutopia: Nuclear Families, Atomic Cities, and the Great Soviet and American Plutonium Disasters)等書,其中《鈽托邦》獲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亞伯特貝弗里奇獎(Albert J. Beveridge Award)等獎項。 
 
譯者簡介
 
黃煜文
 
  1974年生,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庫克船長與太平洋》、《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北韓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西西里人》、《教父》、《耶路撒冷三千年》等。
 

目錄

導讀 鏽墟裡的點燈人:凱特.布朗的反烏托邦紀事/郭婷(多倫多大學語言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第一章 親臨現場
第二章 巴拿馬飯店,日裔美國人與無法壓抑的過去
第三章 車諾比禁區中(不)可能的歷史
第四章 克什特姆,身體的秘密
第五章 烏曼,受玷花園的神聖空間
第六章 格子狀的生活,為什麼哈薩克和蒙大拿幾乎是相同的地方?
第七章 鐵鏽帶,返鄉憶往
 
致謝
註釋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01657
  • 叢書系列:歷史.跨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親臨現場(節錄)
 
寫作者很少透露隱藏在作品之後的構思歷程。在本書中,我描述當一名研究者猛然闔上筆電,拿起包包,緊張地再次確認護照與機票,然後搭乘飛機飛往幾乎無人知曉的目的地時所發生的事。在前往故事發生地旅行的二十年間,我遊遍部分東歐、中亞與美國西部。不知不覺地,我竟成為一名專業的災難觀光客。在撰寫歷史的過程中,我歷經一連串現代主義的荒原,一個比一個惡名遠播,一個比一個孤寂淒涼。我的冒險經常每況愈下。我罕能找到想尋找的東西。我迷失、犯錯、追尋愚蠢的假定,並且因為對文化缺乏敏感度而失誤連連。面對這些不幸的困境,正如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名句,我有幸仰賴陌生人的好意,提供我食宿,為我指引道路,並且告訴我他們的故事。我遵循卓越而大膽的冒險家傳統,這些冒險家比我更吃苦耐勞且更具勇氣,也比我更確信他們所見的一切。他們隨身帶著標籤,用來製作地圖、目錄清單、百科全書、統計資料與各項法則。但旅行不全然是單方面擴展見聞的行為。本書的基本前提是,旅行可以是一種協商的形式,是對確然無疑之事與信念的闡明、對過去的重新蒐集,而這些全靠陌生人的協助,他們慷慨地打開家門,向我們揭露正在進行中充滿偶然與主觀的歷史。
 
本書的每一章分別以一個地點為題,探討各地社群與土地的歷史,這些地方的歷史在過去一直遭到噤聲、打壓與汙名化。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將敘述這些地方的歷史,包括它們的興起與衰微,以及依然在這些被遺忘的地區生活的居民。這種說法看似簡單,但地方鮮少成為非文學類散文的主題。許多作家先入為主地認為行為的發生地是既存的,彷彿地方只是用來承載人類互動交流的中立容器,而非本身具備動力的影響因素。與此相對的是所謂的「空間轉向」(spatial turn),這個觀念的核心旨在探討空間安排如何形塑人類、自然與動物世界,空間對世界的影響遠不如頒布的律法、市場交易或社會規範的效果來得容易被人察覺,因為人們經常把空間組織當成自然(或既存)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本書的動機是把地方當成某種原始資料,這種資料與檔案館裡建檔的文件一樣豐富、重要、不穩定與不可靠。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4.5
|
2022/02/04
劇透警告

本書作者凱特布朗教授在YT上有關於本書的演講,片名同書名《Dispatches from Dystopia》,演講內容就是本書的精要,搭配彩色投影片,若沒時間讀書,可以去看一下喔! 教授是一位很有個人魅力的學者。她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史教授(之前在馬里蘭大學執教),獲獎無數的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歷史學家。她的研究領域非常有趣,她是蘇聯的專家,所以對前蘇聯共和國(former Soviet Bloc)也有深度的認識,其中烏克蘭、哈薩克似乎是她進行最多田野調查的地點。

蘇聯當年跟美國的核武競賽對雙方都產生嚴重的後遺症。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爆炸讓核子幽靈從此盤旋在世人心中。核子技術在二戰後才逐漸成熟,人類也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慢慢了解輻射的陰暗面。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跟輻射的互動時而親密,時而疏遠,許多普通百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捲進來,在身體及心靈上的都留下了深刻卻不可見的印記。布朗教授醉心於追尋這些縹緲的烙印,花了幾十幾年的學術生涯,試圖建構歷史、科學、科技如何形塑當代的大規模災難,她親自前往當代廢土,嘗試理解生命政治(bio-politics)在這種語境下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個體生命如何被權力及政體所塑造”,這些被歷史遺忘的無語者,在核輻射的現場被銷聲匿跡,她想要重新把這群人帶回歷史學的視域中,不能讓這群人就此被遺忘,所以她目前寫的作品都跟這些生活在核子惡托邦的邊緣者息息相關。

教授成長於美國中部的伊利諾州埃爾金小鎮,這個小鎮跟其他處於鐵銹帶的美國小鎮一樣,在20世紀中葉以後逐漸產業外移,人口流失,漸漸沒落。她在這種環境底下成長,親眼見證繁華落盡後的荒涼,儘管死氣沉沉,但依稀仍有一絲絲殘破的美感,20世紀後期依然陸陸續續有來自各國的移民遷移至此,賦予小鎮一種新生的氣息。這本書充滿此類”絕處逢生”的感受,看似已經死去的地方,若細心檢視,就會發現微微閃爍的希望。有趣的是,教授把這種地方稱為Rustalgia(rust+nostalgia),故本書讀起來也有一種”銹跡斑斑的懷舊感”。

教授的寫作風格跟正統的歷史書寫也不太一樣,她把田野調查、調查報導、回憶錄、傳記、學術寫作、文學批評揉合在一起,所以讀起來非常奇妙! 一般歷史著作都是採用第三人稱的上帝視角平鋪直敘的講述歷史,這也是歷史學界的共識,寫作者必須將自身抽離敘述,對於研究的客體不能投射情感。教授對此有不同看法,她同意主流的歷史寫作風格比較嚴謹,且能賦予作者”權威",彷彿上帝一般的存在,全知地綜觀全局。但教授也認為這種寫法掩飾了作者本身的侷限性,每一個歷史學家都有知識上的侷限及主觀性,不可能達到所謂的超然客觀。她獨排眾議用第一人稱視角完成她的博士論文,引發學界的譁然,她也欣然接受。

她認為在作品中,不能故意忽略寫作者這個”我”,”我”必須置身於現場,並且對研究對象投入感情,才算真正有意義的歷史。她對於惡托邦的研究也奠基於此,她把”地方”當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用傳記的形式記錄地方的情緒及感情,所以她的文章深具感染力,讀起來很有共鳴。教授也謙虛的自我反思,她知道自己這種寫作方式也有缺陷,若你本身也熱愛寫作,這本書也能提供另類的寫作啟示。

舉例來說,書中第三章是教授前往車諾比地區參訪的紀錄。她當初在網路上看見一個部落格,從照片中判斷,博主是一位年輕的正妹,她戴著厚重的安全帽,騎著重機,上傳拍攝的照片(廢棄的摩天輪、來不及撤走的衣服、散落在地上的書籍),並寫下文字記錄車諾比核災後的模樣。她在自我介紹中寫道,她的爸爸是一位烏克蘭的核物理學家,所以她有權限能毫無阻攔在車諾比禁區任意探險。這種形象太過浪漫,她的部落格吸引了上百萬人點閱,布朗教授也為之深深著迷。沒想到後來被揭穿這是一場騙局,照片是從書本上複製過來,至於她戴著安全帽的畫面,竟然是因為太多人點閱了,她覺得自己必須親自走訪一趟車諾比才行~所以報名參加一天的旅行團,拿著一頂安全帽到現場拍幾張照,導遊小姐也覺得莫名其妙~巧合的是,當布朗教授參加旅行團時,正好遇上同一位導遊小姐,導遊就帶教授去看博主拍攝照片的現場,原來衣服是博主掛上去的,根本不是1986年的遺跡。教授覺得很有趣,因為很多歷史研究都是在安全又跟外界隔離的檔案室進行,文本中的歷史紀錄經過前人細心篩選及分類,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但有許多文本上看不見的東西或許得親臨現場才能略知一二吧。

發自未忘之地的快電,《惡托邦記》是一本好看的知性讀本,推薦給喜歡歷史的讀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與每個奇想相遇】兒童故事小說展~遨遊文字世界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碁峰全書系(止)
  • 性別主題展
  • 采實童書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