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在成長的旅程中,總會憧憬未來的家庭,渴望找到心儀的配偶,生兒育女,白頭到老。基督徒亦然,就對聖經的人物產生共鳴:未婚的或會羨慕《雅歌》中佳偶良人那至死不渝的愛情,已婚的會以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同心事奉的夫妻作榜樣,年長的或會渴望兒孫滿堂,像舊約的雅各被眾多子孫團團圍繞,喪偶的則被路得的際遇所吸引,渴想遇上自己的波阿斯。細想之下,基督徒在婚姻家庭的事情上沒有哪個渴望像耶穌!這叫筆者驚訝:我們常說要效法耶穌的榜樣,為什麼在婚姻家庭這範疇卻忘記了祂?
本書嘗試從聖經尋找這問題的答案。在尋問的旅程中,我發覺不能只集中在耶穌一個人身上,而要把目光放得更寬闊,看看神創造婚姻家庭有什麼心意,又要把婚姻家庭帶向什麼目標。我們需要從創世記開始,經過以色列民的經驗,教會的建立,到新天新地的應許,看看婚姻家庭的位置。在這宏大的故事中,耶穌擔當了最重要的角色,令故事完滿,以致基督徒─被神呼召進入這故事的人─知道自己在婚姻家庭的事情上,應當如何選擇、怎樣生活。故事的詳情已在書中交代,在此不贅述。
華人文化是神所創造,必然反映出從神而來的美善,然而華人文化亦在罪人中發展出來,需要被福音更新。身為華人,在述說聖經的家庭故事時,必須以華人
傳統作為背景。當我描述神在婚姻家庭的故事時,發覺華人家庭有不少地方彰顯神創造的美善,亦有偏離神心意之處。所以,我們必須一方面肯定中華傳統的美善,
同時挑戰其不足之處。既然神呼召人加入祂的故事,是要人得福、活出豐盛的生命,那麼當基督徒願意按神的劇本生活時,就是為信仰作見證,吸引人認識耶穌。教會在婚姻家庭的倫理教導往往令未信者感到規矩重重,令人窒息。我在華人背景之下述說神創造婚姻家庭使人得福故事,希望給信徒和非信徒另一種視野,看到在婚姻家庭的事情上,跟從基督其實是得福之途。
神學,就是察看和反思神在世上的作為,幫助我們認識祂也認識祂創造的萬物,好叫我們懂得按神心意生活。這樣看來,本書其實是婚姻家庭的神學專書。不少信徒覺得「神學」既深不可測亦沉悶乏味,與日常生活無關,以致編輯和我構思書名時,曾考慮放棄「神學」這字眼。然而沒有其他名字比起「家庭神學」更準確描述本書,我們最終都決定採用。我希望讀者會發現本書並不艱澀,又與我們的家庭生活息息相關。若是這樣,也許本書可以為「神學」平反,示範神學思考的趣味,甚至吸引人多讀神學。
撰寫本書時正值新冠肺炎肆虐,所有人都躲在家中工作、上課。我和太太及兩個孩子整天在家中活動,一方面覺得熱鬧溫暖,另一方面卻感到居處狹小,家人變成爭取有限電腦資源的競爭對手。家,實在那麼重要,卻又可以給人很多煩惱。雖然我研究家庭神學,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實在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地方。
我必須感謝家人,他們實實在在(實體)地陪伴我寫作,書中不少靈感是從與他們相處而來。我更要感謝神,奇妙地安排我離開悄無聲息的辦公室,在熱鬧的家中完成《家庭神學》一書。
感謝三位撰寫序言的師長:中國神學研究院我的同事區祥江老師是資深的輔導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陳尚仁老師是性和婚姻倫理的專家,而新加坡神學院謝木水院長則對神學和教會有深厚的負擔。他們願意為本書寫序,實是筆者的榮幸。此外要感謝王學富博士、伊慶春教授、吳榮滁牧師、佘亞弘牧師、李萍牧師、郭偉聯博士、陳幼莉女士、陳崇基牧師、陳傳華牧師、溫南聲先生、董家驊牧師撰寫讚譽短推。感謝台灣校園出版社的黃旭榮總編輯、責任編輯胡嵐芸、美術設計林鳳英,及參與本書的每一位同工。最後,要感謝中國神學研究院給予半年寫作休假,讓我完成本書。
願意本書能祝福每一位讀者,深願基督徒在婚姻家庭中見證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