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戰火中倖免於難的京都,保留了二戰前營業迄今的老字號喫茶店,也不乏最新潮的店家,讓人得以飽覽喫茶店一路以來的發展流變,脈絡完整的程度,即使放眼日本全國各地,仍屬罕見。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之先,首創自家烘焙咖啡豆的洋派喫茶店;還有店家仿傚歐洲咖啡店,成了人文薈萃的沙龍空間……一種嶄新的都會生活樂趣,透過咖啡,從這些場域傳播了出去。
戰後,日本進入了喫茶店的全盛時期。舉凡追求獨門滋味的咖啡專賣店,或是能欣賞音樂、美術的店家日漸普及,撐起了民眾在日常休閒與娛樂的需求。走過世紀交替後,新生代的領航旗手趁著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問世之際崛起,又為咖啡領域注入了新氣象。小型咖啡烘豆商為咖啡呈現出有別於以往的迷人風貌;也有店家繼承了老喫茶店和老建築,留住了這座城市的記憶。積極創新的特質,與溫故知新的情調,在這些特色鮮明多樣的喫茶店裡水乳交融,並在城市各處散發著它們的存在感。
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家計調查」顯示,在「兩人以上家戶,品項別都道府縣政府所在市及政令指定都市排行榜」當中,京都市的咖啡消費量為全國之冠,消費金額則居亞軍(二○一五~二○一七年平均)。而在同一項統計當中,京都市在麵包消費量與消費金額上都是第一。或許是受到這兩項消費趨勢加乘的綜效影響,如今在京都,仍是天天都有新的喫茶店或烘豆坊開張,腳步不曾稍歇。「咖啡」原為一種舶來飲食文化,然而,品飲咖啡的時間與空間,已是這座古都不可或缺的日常。
本書是以淡交社在二○一九年發行的《KYOTO COFFEE STANDARDS》刊頭特輯〈一萬字剖析,京都咖啡的系譜〉為基礎,更深入探討京都喫茶店史的作品,也就是所謂的完整版。當時因為篇幅的關係,只能以「抄錄」形式呈現,無法完整網羅所有內容。特輯付梓後,我對那些「空白時代」的關注,更是與日俱增。這部歷時兩年,集結多次採訪心血而成的作品,加入了許多上次無法完整描述的新發現。各位在書中追溯京都喫茶店綿延相連的系譜之際,必定能與許多「城市裡的小憩故事」不期而遇——它們都是你我從外場座位上難以窺知的。